1、课下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结论有( )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高温会使唾液淀粉酶失活 胃蛋白酶的最适 pH8A3 个 B4 个C5 个 D6 个解析:选 A 少数酶是 RNA,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只要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不是都有分泌功能;胃蛋白酶的最适 pH1.8。2.(2013上海高考)已知酶催化水解的反应时间和产物生成量的关系如右图。那么,在反应过程中酶底物复合物浓度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解析:选 B 根据图示,反应的前 5 min 内,酶底物复合物浓度最高,产物生成量速率增加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
2、酶底物复合物浓度逐渐下降,在 20 min 后底物完全耗尽。3当你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时,你可能不得不感谢三磷酸腺苷(ATP)这种化学物质。新的研究显示,ATP 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供应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据以上信息我们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ATP 与能量供应相关B作为信息分子的 ATP 不能提供能量CATP 也可作为信息传递分子D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可能有 ATP 的受体解析:选 B ATP 能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说明 ATP 也可作为信息传递分子,在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可能有 ATP 的受体。但由 题中信息不能确定作 为信息分子的 ATP 是否能提
3、供能量。4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 pH 对酶 A 和酶 B 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下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 A 与酶 B 催化活性的最适 pH 相同B酶 B 的催化效率高于酶 AC酶 B 很可能取自人体的胃液D酶 A 与酶 B 最可能不在同一部位发挥作用解析:选 D 由图可知,酶 A 和酶 B 催化活性的最适 pH 分别是 4 和 6,因此最适 pH不同。酶 B 的催化效率并不总高于酶 A,例如 pH 是 5 的时 候,二者的催化效率相等。人的胃液中有盐酸,pH 呈强酸性,而 酶 B 的 pH 超过 7。由于 酶 A 与酶 B 催化活性的 pH 范围不同,因此它们最
4、可能位于不同部位。5. (2014盐城二模)高温淀粉酶在应用前,需要对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右图中曲线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活性相对最高酶所占的百分比。曲线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而得到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表明,当温度为 80时,该酶活性最高B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6070C曲线上 35数据点是在 6070时测得的D曲线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 70之后迅速下降解析:选 C 由曲线可以看出,在 80活性相对最高的酶所占的百分比最大,所以当温度为 80 时 ,该酶活性最高;而温度在 6070
5、 时相对酶活性与残余酶活性均较高,所以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6070 。曲 线是在 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得的残余酶活性,而酶活性最高的温度是 80 。由曲 线可以看出 70 后酶的热稳定性下降。6(2013南京盐城三模)下列为 ATP 的结构示意图、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反应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 1 中的 a 是构成 DNA 基本单位之一,A 代表腺嘌呤B图 1 中 ATP 可以水解成 a 和两个磷酸,其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磷酸提供C图 2 所示反应向右时,反应式中的能量来源于图 1 中 b 和 c 两处D图 2 所示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过程中的物质是可逆的,
6、但能量不可逆解析:选 D 图 1 中的 a 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图 1 中的ATP 可以水解成 a 和两个磷酸,其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提供;图 2 所示反应向右时,表示 ATP 的水解为 ADP ,远离 A 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反应式中的能量来源于图 1 中 c 处;图 2 所示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过程中的物质是可逆的,但能量不可逆。7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 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B图乙中,a 点对
7、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C图乙中,温度超过 a 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D图丙中,pH 从 6 上升到 10 的过程中,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解析:选 D 由丙图可知,在 pH 为 6 时,酶已失活。8(2013海南高考)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 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 ATPD细胞代谢所需的 ATP 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解析:选 C 小分子物质合成为大分子物质时需消耗能量,如 DNA 复制是把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长链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暗反应是把 CO2 合成
8、有机物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且由光反应产生的 ATP 提供。 细胞呼吸的第一 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并可产生 ARP。协助 扩散为被动运输,需要 载体,不需要消耗 ATP。9.ATP 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 过程和 b 过程都有H的生成Ba 过程和 b 过程都要在细胞器中进行CO 2 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的线粒体内使肝脏细胞内的 ADP 含量迅速下降D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互逆反应解析:选 A 在动物、植物和人 细胞的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生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动物、植物和人的无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细胞内 ADP 和 AT
9、P 含量不多,但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并保持 动态平衡。 ATP 形成 过程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化学能,而 ATP 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故在能量上,之间不可逆;ATP 的合成需要合成酶的催化,ATP 的分解需要水解酶的催化,故在物质上,之间也不可逆。二、多项选择题10.(2013泰州市期末)右图为一般生物均具有的化学反应,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图中的 X 物质为 ATP 水解酶B该反应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水CX 物质可分布在叶绿体基质DX 物质的合成过程中也有该反应的发生解析:选 ABCD 图示是 ATP 的水解过程,故需要消耗水;图中的 X 物质为水解酶,叶绿体基质进行暗反应,发
10、生 ATP 水解,故有 X 物质存在; 酶的合成过程中也消耗 ATP。11下列与 ATP 和酶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 的合成离不开酶的催化B酶的合成需要 ATP 直接提供能量CATP 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存在差异D活细胞中通常都能合成酶和 ATP解析:选 ABCD ATP 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属于一种合成代谢,需要能量,该能量是由 ATP 提供的;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 ATP 在元素组成上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不含 P;活细胞都要进行新陈代谢,都需要酶的参与,都需要 ATP 供能。12(2013江苏高考)为了探究温度、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
11、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A.实验 B实验C实验 D实验解析:选 ACD 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宜用 过氧化氢酶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不合理;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故 实验不合理;斐林 试剂呈碱性,能与酸性物 质发生反应,不适合用于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故 实验不合理。三、非选择题13荔枝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
12、该酶在无氧时没有活性,有氧时能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而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优质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的百分率应低于 15%)。下面为两位同学设计的研究多酚氧化酶的相关实验。实验一:验证无氧条件下荔枝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无活性。材料仪器:新鲜荔枝、2%次氯酸钠溶液、氮气、保鲜袋、充气装置等。实验步骤:(1)预处理:将新鲜荔枝去柄,用 2%次氯酸钠溶液浸果、晾干。(2)将处理后的荔枝随机分成两等份装入保鲜袋中,并标为 A、B 。(3)_;向 B 中充入足量的空气。(4)将 A、B 均放置在常温下保存 5d 后,观察荔枝褐变情况。结果预测:_。实验二: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
13、化酶活性的影响。材料仪器:新鲜荔枝、2%次氯酸钠溶液、保鲜袋、恒温箱等。实验步骤:略。实验结果: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温度( ) 5 10 15 20 25 301 2.8 8.1 10.3 27.2 68.7 98褐变面积百分率 % 2 3.2 8.3 13.7 23.8 72.3 95(1)由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是_,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是_。(2)根据以上两实验的研究结果,结合相关知识,荔枝贮藏的适宜条件为_。解析:实验一:根据题中实验原理, 验证无氧条件下荔枝果皮中多酚氧化 酶无活性,分成两组,一组设置无氧条件,另一组设置有氧条件。根据提供的材料,向 A
14、中充入足量氮气,营造无氧。由于该题是验证性 实验,故 结论是唯一的,即无氧条件下荔枝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无活性,A 中荔枝未褐变,B 中荔枝褐变。实验二:不同温度下测定褐变面积的百分率。在515 内,褐 变面积较小,有利于保鲜。综合实验一、二可知,荔枝保鲜选择低氧、低温的条件较好。答案:实验一 (3)向 A 中充入足量氮气 结果预测:A 中荔枝未褐变,B 中荔枝褐变实验二 (1)褐变面积百分率% 515 (2)低温、低氧14(2014如东四校联考)下面是探究 pH 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实验原理 将浸在不同 pH 淀粉酶溶液中的圆滤纸片放在淀粉琼脂培养基上,圆纸片上的酶会催化它周围的淀粉分解,
15、放置 30 min 后将碘液倒在培养基上,如果 pH 合适,圆纸片四周便会出现一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清晰区) ,表示该处的淀粉已被完全分解为麦芽糖。酶活性越高,被分解的淀粉便越多,而所观察到的清晰区就越大,越清晰。本实验用的淀粉酶从绿豆中提取。 实验步骤(一)将 10 颗绿豆浸在水中约 2 d 后,置于研钵中除去种皮,加入 2 mL 蒸馏水将绿豆研磨成匀浆,过滤后获得_提取液;(二)取 1 块点样瓷板,选取其中 6 个凹穴分别编号为 C1C 6,按下表所列,向相应编号的凹穴中滴加相应溶液(见图 1);编号 所加溶液 状况C1 蒸馏水 C2 稀盐酸 无酶的酸性介质C3 稀碳酸钠溶液 无酶的碱性
16、介质C4 淀粉酶提取液 酶处于中性介质C5 酶提取液稀盐酸 酶处于酸性介质C6 酶处于碱性介质(三)用打孔器打出 6 块滤纸小圆片,分别编号为 C1C 6,将滤纸浸在相应凹穴的溶液中,用镊子将浸润的小圆片放在淀粉琼脂培养基上,37 放置 30 min(见图 2);(四)将碘液倒入培养皿内,旋转约 1 min 后,用自来水缓缓地冲去淀粉琼脂培养基上多余的碘液;(五)观察培养基表面并度量和比较各清晰区的直径,记录各区的清晰度。实验结果 C 1 观察不到清晰区; C2、C 3 观察_;含纯酶提取液 C4 和处于酸性介质的酶提取液 C5 观察到所产生的清晰区的直径小;含处于碱性介质的酶提取液的滤纸片C
17、6 观察到清晰区直径最大。请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相关问题:(1)补全实验步骤:_;_;_ 。(2)补全实验结果:_。(3)本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是:_( 填编号),目的是_。(4)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_ 。解析:(1)本实验用的淀粉酶是从绿豆中提取的,所以实验第一步研磨绿豆过滤获得淀粉酶( )提取液。分析 6 个凹穴中添加的溶液和 设置的 pH,C1:蒸馏水中性介质,C 2:无酶稀盐酸介质,C 3:无酶稀碳酸钠介质,C 4 中酶处于中性介质,C 5 中酶处于酸性介质;C 6 中酶液稀碳酸钠溶液,才能使 酶处于碱性介质中。 (2)根据题干中的实验原理:圆纸片上的酶会催化它周围的淀粉分解。保温 30
18、 min 后将碘液倒在培养基上,如果 pH 合适,圆纸片四周便会出现一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清晰区) ,表示 该处的淀粉已被完全分解 为麦芽糖。酶活性越高,被分解的淀粉便越多,而所观察到的清晰区就越大,越清晰。实验结果中 C5 所产生的清晰区直径最大,说明淀粉 酶在碱性介质中活性较高;而在含 纯酶提取液 C1 和处于酸性介质的酶提取液 C4 的直径小,说明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活性 较低。(3)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无酶的 C1、C2、C3,目的是排除无 酶的酸、碱和中性的介质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4)结合第 (3)小题得出:淀粉酶在碱性介质中活性较 高,而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则活性较低。答案:(1)淀粉酶 无酶的中性介质 酶提取液稀碳酸钠溶液 (2) 不产生清晰区 (3)C 1、C 2、C 3 说明酸、碱和蒸馏水不能分解淀粉,从而排除无酶介质对实验的干扰 (4)淀粉酶在碱性介质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则活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