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1、 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晚期癌症病人面临着疼痛威胁2、 疼痛控制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和对不良反应的积极防治3、 WHO 推荐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 按阶梯给药 口服给药 按时给药 个体化给药 注意具体细节一、 癌症病人未能接受恰当止痛治疗的主要原因1、 疼痛评估不完善2、 患者对吗啡成瘾性和不良反应过分担忧3、 医生不愿意进行吗啡止痛治疗4、 医护人员缺乏疼痛和相关问题的处理经验二、 疼痛治疗步骤(一) 疼痛评估1、 正确诊断疼痛需详细询问病史 引起疼痛突发、加重和减轻的诱因:如活动、冷、热、进食、排尿、排便等 疼痛特点:针刺痛或灼痛,灼烧,感觉异常?像牙痛或像绞痛? 具体部位 牵涉
2、部位 实践过程:持续的还是间断的?持续了多长时间?是突然发生的还是逐渐加重的? 相关症状:恶心?呕吐?尿急?2、 疼痛原因评估 疼痛是否与躯体活动有关?是骨转移导致骨疼痛、慢性骨关节炎、其他部位炎症、肿瘤胸膜转移 疼痛是否为反复发作的绞痛?是胃肠道、泌尿系统疾病 进食后疼痛是否加重?是消化系统疾病 排尿、排便时是否加重?是便秘、痔疮、感染 疼痛时是否有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和肿胀?是褥疮、感染、静脉栓塞 疼痛是否伴有感觉异常?是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持续存在?是内脏痛、治疗不当、病情变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合并抑郁等 什么情况下疼痛能缓解?有效的治疗措施(合理的药物治疗、体位改变时、静息时、分散注意
3、力时)3、 既往止痛治疗情况:所选择的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治疗时间。4、 有无合并症:消化性溃疡、慢性肝损伤、肾功能不全等。5、 必要的影像学资料:X 线、CT、MRI、PET/CT 、骨扫描等。6、 疼痛程度 病人自述疼痛强度为最佳之评估方法:饮食如何?睡眠如何?活动如何? 疼痛数字评分(0-10 分)不痛:0;轻度:1-3 分;中度:4-6 分;重度:7-10 分疼痛强度必须量化(尽一切可能) ,因为其治疗决策的制定基于疼痛强度评分的结果。7、 疼痛类型评估“一直疼”内脏痛“动的时候疼”骨痛“灼烧,刺痛”神经病变痛“出现和消失”绞痛“吸气时加重”胸膜痛(2)镇痛药物选择1、原则 给药途径:
4、首选口服途径,不能口服或存在口服吸收障碍时才选择其他给药途径。 剂型选择:初始疼痛治疗时宜选择短效剂型,之后用长效缓释剂型维持治疗。 根据疼痛程度、性质合理选择止痛药物: 轻、中度疼痛可分别选择第一、二阶梯的止痛药物;炎性疼痛首选 NSAIDs,处方 NSAIDs 时应先评估是否合并危险因素(消化道溃疡、慢性肾功能损伤、心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等),需注意剂量、副作用及使用时间;非炎性疼痛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若适当的药物治疗后疼痛仍不缓解,建议换成第三阶梯药物。 重度疼痛直接选择第三阶梯药物,即强阿片类药物:吗啡为第三阶梯的代表药物。2、剂量选择: 起始剂量:每 4-6 小时口服 5mg 短效吗
5、啡。为避免半夜服药影响睡眠,可在睡前给予两倍(10mg)剂量,这样多能维持镇痛效果至第二天凌晨。若单次剂量超过 60mg,则就寝前剂量不需加倍,但多数病人在凌晨 2 时需服药一次。给予两次剂量后(8 小时后)评估止痛效果,若止痛效果不显著,应增加 25%-50%剂量;若嗜睡明显而无疼痛主诉,则应减少 50%剂量,若病人不痛则保持该剂量,并在下三次剂量后(12 小时后)再次评估病人疼痛的改善情况。 剂量增加原则:每次增量 25-50%,每次增量后均需观察 2-3 个剂量周期(8-12 小时) ,之后可考虑是否继续增加吗啡量,直到病人疼痛控制为止。 疼痛控制稳定时,可改为长效(缓释)剂型。 初始疼
6、痛治疗时如果没有速效吗啡可供选择,可用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 10mg)替代。口服缓释阿片类药物连续观察 3-4 个剂量周期后,可根据疼痛控制情况调整剂量,止痛效果不满意时,可增加剂量 30%-100%,直至疼痛满意控制。3、强阿片类止痛药物之间的转换原则 根据 24 小时阿片类药物总量换算成等效的口服吗啡剂量,再根据病人之前疼痛程度和总体 状况增加吗啡总量之 25%(初始剂量已相对高时)至 100%(初始剂量较低时) 。再转换成相应的缓释阿片类药物。 转换方式:【(24hr 口服吗啡总剂量)/2= 每 12 小时需口服的缓释型吗啡剂量】【吗啡片(10mg)q4h po(60mg/24h)=
7、美菲康 30mg q12h po】【吗啡片(20mg)q4h po(120mg/24h)=美菲康 60mg q12h po】【吗啡片(30mg)q4h po(180mg/24h)=美菲康 90mg q12h po】 【吗啡片(30mg)q4h po(180mg/24h)=美菲康 90mgq12h po】表 1 阿片类药物剂量换算表药物 非胃肠给药 口服 等效剂量吗啡 10mg 30mg 非胃肠/口服=1/3可待因 130mg 200mg 非胃肠/口服=1/1.2吗啡(口服)/可待因(口服)=1/6.54、辅助镇痛药物(1)NSAIDsNSAIDs 主要用于非感染性炎性疼痛的治疗,如骨转移疼痛、
8、肿瘤对内脏或肌肉组织造成的机械性压迫、水肿等。毒性与剂量有关,可预期,如肠胃、肾脏等副作用。常选用半衰期较短的 NSAIDs 以便于剂量调整。不同个体对不同类型 NSAID 的反应差异很大,有时需要尝试不同类型的 NSAID。NSAID 类药物有极量限制,即至某一剂量后,再增加剂量并不提高止痛效果,反而增加副作用之发生风险。(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确切止痛机制不明,可能通过减轻肿瘤周围水肿及其对周围神经的压迫达到止痛效果,还可以减轻炎性组织产生的痛性神经递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可用于因肿瘤转移及压迫神经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首选地塞米松,短期可使用大剂量(10-20mg/天)
9、,7-10 天后开始减量维持。使用时间尽量不超过 3 周。长期低剂量(如地塞米松 2-4mg/qd)使用可减轻恶心、疲乏、抑郁、盗汗等症状,并能增进食欲,改善生活质量。(3)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与吗啡联合应用可增加血中吗啡浓度。止痛机制:抑制突触间隙内 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使二者在突触间隙内的浓度增加,从而加强中枢对痛觉的下行抑制作用。对烧灼性神经疼痛较为有效,对针刺撕裂性疼痛或刺痛亦有有效的报告。老年人阿米替林或丙咪嗪一般以 12.5mg 或 10mg QN 起始,一般人则以 25mg QN 起始,可每 3-5 日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日 100-150mg。止痛的起效时
10、间比抗抑郁作用出现早(4 至 7 天即可出现),所需剂量亦比抗抑郁治疗所需的剂量低。(4)抗惊厥类药物抗惊厥类药治疗神经性疼痛(刺痛)的确切止痛机制不明,可能通过减缓受损神经的不正常电传导及抑制神经元之过度兴奋性实现。抗惊厥药对神经性疼痛尤其是突发性刺痛、戳痛、撕裂样疼痛较有效,对持续性感觉异常亦有治疗作用。临床常选用药物:常选择加吧喷丁、卡马西平。65 岁以下老人的加巴喷丁起始剂量为 100mg ,QN,次日改为两次给药(100mg,BID),第三日为三次给药(100mg,TID),之后逐渐增加剂量。一般人则以300mg,QN 起始,剂量增加方法同老年人,若有效,可逐渐提高剂量至每日 180
11、0mg。2%使用卡马西平的病人会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低,故于初次给药后 2-4 周应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小鱼 4000/ml 时不建议使用该药,小于 3000/ml 应停药。口服抗惊厥药在肠胃道吸收率与药物剂量成反比,必要时可根据药物血浆浓度调整剂量。三、阿片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1.恶心、呕吐:服用阿片类药物初期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谵望及步态不稳等。2服用阿片类药物可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副作用,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及口干等。3.服用阿片类药物可偶尔出现尿潴留、多汗及肌阵挛等。(一)恶心、呕吐的防治1、 加强对高危患者的预见性治疗 未服用阿片类药物前就已有恶心、呕吐的
12、患者。 服用可待因(弱阿片药物)都出现呕吐的患者。 既往有服用阿片类止痛剂引起呕吐病史的患者。2.预防恶心、呕吐(1)加强宣教 暂停所承担的烹饪工作 保持口腔清洁 少量多餐,避免甜食或油腻食物 进食后保持坐姿休息 通过欣赏音乐放松精神 多与亲友沟通、聊天以进行放松治疗 说出内心的担忧和恐惧 注意居室通风(2)药物预防 胃复安 10mg,每 6-8 小时口服 1 次3.治疗恶心、呕吐 胃复安:10mg-20mg 每 6-8 小时口服 1 次 氟哌啶醇:2mg 每晚口服或每 12 小时口服 1 次 地塞米松:2mg-4mg/天 每天 2 次(早、中)(二)便秘的治疗1加强对高危患者的预见性治疗 高
13、龄患者 长期卧床或水分摄入量不足者 联合应用其它药物(利尿剂、三环类抑郁药物、5-羟色胺抑制剂等) 服药前已有便秘史 合并痔疮、肛裂等2.预防便秘(1)加强宣传 如右便意,应立刻排便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鼓励患者在早餐后 1 小时内排便 清晨空腹饮温开水一杯,刺激便意 每天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保持足够液体摄入,多饮果汁,多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 反复进行股胀和收腹运动,促进肠蠕动(2)便秘的药物预防中药:芦荟、大黄、芒硝、麻仁、番泻叶等大便软化剂:蜂蜜、多库酯钠、聚乙二醇、乳果糖、氢氧化镁、山梨醇等刺激性泻剂:比沙可啶、蒽醌类(番泻叶、鼠李) 、酚酞、矿物油(石蜡油、蓖麻油)等(3)便秘的药物治疗 通便药物治疗 大便软化剂+刺激性泻药复方药物:(麻仁润肠丸+番泻叶、车前番泻颗粒、多库酯钠丹蒽醌胶囊、便塞停+酚酞等) 。 晚期癌症患者应避免使用强渗透性泻剂,如硫酸镁;腹胀时避免使用乳果糖。 刺激胃肠蠕动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20mg 每 6-8 小时口服 1 次 莫沙必利:5mg 每 8 小时口服 1 次 不同作用机制的通便药物需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