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艺术海洋开拓音乐想象.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32661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徜徉艺术海洋开拓音乐想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徜徉艺术海洋开拓音乐想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徜徉艺术海洋开拓音乐想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徜徉艺术海洋开拓音乐想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徜徉艺术海洋开拓音乐想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徜徉艺术海洋 开拓音乐想象 -浅谈音乐欣赏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黄冈市实验小学 骆军英 摘要 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也就是美育。 音乐的审美教育在整个音乐教育乃至整 个教育环节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感受与鉴赏这 一教育领域作为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如何使它成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有效途径,本文就 这 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希 望通过此文与同行共同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为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 运用多种教育 手段,激发审美兴趣,获得美感体验。 二、 重视 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丰富审美

2、情操,发展审美想象。 三、 拓展欣赏范围,开阔音乐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审美能力 培养 浅 谈 音乐欣赏课中 审美能力的培养 引 言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要实现“育人 ”的目的,就需要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本质, 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 因此,对于 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通过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 化等效应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感受与鉴赏 这一教学领域作为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3、如何使它成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 途径,就此谈 谈 几点看法。 一、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审美兴趣,获得美感体验 人生其智慧的深处 有一种独特的神秘感,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才能领悟艺术,对于 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 不 止 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在欣赏课中,可采取这样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以获得美感体验。 1、 创设欣赏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欣赏的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欣赏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从而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聆

4、听、感受音乐。情境设立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可以借助语言带动情境。语言是 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的短语选用与音乐本身有联系的史实 、故事等特殊的事件进行描述,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联想。如长城随想曲的导语是这样的:“在纽约,联合国大厦的一间休息大厅的正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万里长城彩色壁毯,它以雄浑的气势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无声的讴歌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使学生体验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感油然而生,长城以那样磅礴的气势影响了全世界,描述它的音乐会是怎么样的呢? 激发学生听音乐的欲望。 其次可以利用电教创设情境。电教创设情境是指通过电教设备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

5、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多种身体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得到听觉、视觉以及感官上的多重享受,兴趣得以延续。如在欣赏 DO RE MI这首歌时,单让学生听音乐时,他们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有点枯燥,后来找到影片音乐之声,再让他们欣赏,他们一个个兴趣倍增,手舞足蹈,仿佛自己就是 那影片中的一员,就是 duo re mi 中的一个音,此时,教师即使不作任何解释,学生也能理解音乐,在兴趣盎然中达到欣赏教 学的目的。 2、 转换角色,改变欣赏教学模式 以往的音乐欣赏课,教师都是这样上的: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 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 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 复听作品,分段欣赏音乐 这样的

6、教学模式造成的 结果是音乐教师成了外科医生,拿着音乐的手术刀肢解作品,在不断的分分 合合后,泯灭 了音乐最为宝贵的东西。在喋喋不休地向学生讲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以及德育渗透时,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审 美性 。 在 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欣赏课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欣赏教学中的定位,而是将教学建立在“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人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上,通过 欣赏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 1) 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 学生由于年龄、个性、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差异,对音乐的喜

7、好千差万别。在欣赏中,教师不应只局限在“学科”、“知识”的范畴内,而应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针 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探索美妙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不下”为“平 等相交”。对学生来讲,最好 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 那种教师。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具有模糊性,作为个体的作曲家和聆听者由于生活经验不同,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教师只给一个欣赏的标准答案,学生就激发不起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例如,音乐欣赏中学生不经意地扭动身体或者双手

8、挥动或者轻声歌唱时,教师若以维护规范为由加以制 止,在教师讲得津津有味之时,学生高举右手,想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教师若视而不见或者继续先声夺人 这些时候,教师若改变自己居高不下的态度,允许学生表达出霎那间的顿悟,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在欣赏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 ;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欣赏中来。 二、重视情感体验和 交流,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 象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记得曾经有 这样一句话“没有 想象的人生是苍白

9、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正是处于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 1、 情感呼唤,参与体验 音乐 是情感艺术,离开了情感的体验,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对于 学 生 而言,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 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 例如欣赏课中的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优美婉转的旋律歌颂祖国山河的娇丽景色,江楼钟鼓、月上东山、渔歌唱晚、碧波旋转、归舟晚去显得格外安静。我们从乐曲中的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远而近的进行之中,回味到绮丽的自然美和艺术美。教学中,我们

10、大可不必用诗歌去描绘与赞颂 ,也不必用某处山水为实体进行教学,而应该用形象的联想,去触发学生的激情,领略乐曲中柔婉优美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和精致细腻的配器组成并展现的一幅淡雅媚 丽的长卷上水画面,让学生翱翔于联想的天空,饱尝 着极美的艺术享受。 欣赏课中,音乐教师不能忽视情感体验, 能否产生情感体验效应及其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来激发。教师在课堂上自身要赋予激情,这是呼唤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上,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呼唤情感上的共鸣,参与体验。例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这首乐曲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见到的感觉最美的晨景图:一轮红

11、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延,一条小溪在山谷中静静流淌;近处,树林里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唱起歌,几位苗族小姑娘正愉快地走在去劳动的路上。学生们边听边唱边想,充分调动感官,触景生情,体会乐曲的意境。 这样的聆听,使学生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而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境界。 2、 情感外化,在创造美中培养学生音乐想象能力 无论是音乐鉴赏活动还是音乐表演活动,它们都需要音乐想象力作为保证。既然需要音乐想象力作为保证,那么,其中也就包含着音乐创造的成份。创造是情感外延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就是引导学生把自身对乐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

12、表现。 音乐的旋律是想象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亲临其境。例如:欣赏龟兔赛跑这部音乐 童话时,学生体验到乐曲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展开,脑海里便闪出了在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欢喜、 紧张地聚在小河边,看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大森林里欢乐愉快的舞会等情景。当兔子在树下睡着了,龟兔的输赢引起孩子们无穷的遐想,有的给乌龟加油,有的喊:兔子,快点起来呀!这皆源于音乐给了他们想象的翅膀,才会这般的投入。既然学生体验到乐曲的情境,感受到乐曲的内在美,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条件,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首先运用多媒体的氛围,如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森林”中即兴表演。

13、有的学生扮小鸟,在天空“自 由翱翔”,有的学生张开小手表示花儿盛开,有的扮成微风,在“林中”流动。他们边听边演,完全融入到音乐之中,将音乐用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 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音乐想象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 拓展欣赏范围,开阔音乐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是欣赏教学应达到的目的之一。在音乐世界中,存在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状态,存在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与良莠不齐、商业气氛浓厚的流行音乐并存的社会现象。对于年龄不大 、音乐全面修养素质不高的学生来说,会因此形成欣赏音乐方面的

14、两个偏差,一是对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缺乏了解;二是欣赏面比较 窄 。这就要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具体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还必须辅以必要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并从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1、 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 多听音乐,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要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 要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音乐的变化和特点。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

15、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鉴赏能力。 2、 学习有关音乐知识,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辩”。也就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并不意味着放弃引导和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的审美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只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学 习这些理论知识,并不是要求学生对乐曲进行纯技术分析,而是为了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使学生不仅能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

16、品。 音乐欣赏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艺术修养。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 和 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 。这样,丰富的文化修养对于理解这类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当然,也不仅仅限于其 有直接关系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的欣赏都有很大关系。此外,人的生活阅历对欣赏者理解音乐作品也非常有益。对中小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阅历很简单,情感体验也很单纯,但可以要求他们尽可能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从中获取音乐欣赏的一些能力。 总 结 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靠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见解与感受;其次要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去体验、 理解音乐,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 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 王次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年 6月第一版; 2、音乐欣赏教程 张巍主编,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第一版; 3、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王安国、吴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9 月第一版; 4、 中小学音乐杂志、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