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论文)1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丰富中国传统节日以重阳节为例摘要:本文首先结合有关学者对节日及节日体系的研究,探讨目前传统节日面临的困境:淡化与式微。传统农业社会背景的消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近代中国的移风易俗使得我们的传统节日慢慢走向衰落。本文根据传统节日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从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精神寄托三个方面,分析其中可资利用的旅游资源。同时传统节日的开发也可以更好的丰富中国传统节日的物质和精神方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了解传统节日、保护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政府、社会、教育部门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五项开发、传承、丰富
2、传统节日的措施。关键词:传统节日 重阳节 吉祥物 文 化 生 产 力一、前言(一)中国传统节日概况1、传统节日的概念节日,是人类从远古以来为了表达丰收的喜庆、纪念重大事件、缅怀历史人物、关心某种社会和自然事物等所形成的或设定的特殊日子 1。周星认为应该将中国节日分成传统节庆体系、国家或政府主导的节庆体系和外来嵌入的节庆三大“板块” ,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节日是节日体系中的传统节庆体系 2。在学术界,有学者将我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统计归纳为 20 个,即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巳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端午节、腊八节(十二月初
3、八)、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节、正月初七的“人胜节” 、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 、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鬼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水官大帝诞辰)”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又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重,都伴以相应的仪式性活动,如放鞭炮、祭祖、赛龙舟、赏明月等等 3。2、传统节日面临的困境:淡化与式微当前中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认知状况的调查一文作者陈凤钦采用问卷法,分别对初二、初三和高二年级段的共 270 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知道“洋节”的学生比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学毕业设计(论文)2生多,对“洋节”感兴趣的学生直逼传统节日,被选中的一个最感兴趣的节日依其选择人数
4、多少,分别是春节、中秋节、圣诞节和愚人节,虽然名列前两位的节日依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已有两个“洋节”被选中,绝大多数学生说不出五大传统节日的名称。目前,传统节日的淡化与式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首先,我国传统节日产生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背景之下,其中“吃”的功能比较多,有其特定的时代意义。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传统节日产生的农业社会基础慢慢消失、节日功能慢慢淡化,功能的淡化进而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和节日意识的淡化,传统节日的淡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其次,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向发展中国家迎面扑来,不少发展中
5、国家都深受其强势文化的的影响。在中国,其表现是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洋节,诸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而在中国有了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则慢慢被人们遗忘。最后,在太平天国时期、五四运动及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习惯把所有传统的东西都看成是封建和迷信加以扫除。就传统节日而言,太平天国率先将其抛弃。而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旧风俗、旧习惯、旧思想、旧观念)、立四新(新风俗、新习惯、新思想、新观念)成为一时风气。经过这短短近百年时间的“移风易俗” , 导致了许多传统节日传承的中断,其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清楚或根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3、丰富传统节日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中
6、华儿女的精神寄托,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则是其民族情感的鲜活展示和充分表达。尽管中国传统节日产生的社会背景消失了,但是传统节日中所具有的伦理道德和审美内涵等内在价值,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当前,传统节日的淡化已经引起了国内相关学者的重视,他们正在积极地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努力,也取得一定的成绩。2007 年 12 月清明、端午、中秋这三大传统节日纳入了国家公布的法定节假日体系,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中国传统节日旅游开发研究的情况1、研究现状目前对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比较少,戴光全等对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
7、acts, CSA)所包括的教育文摘(ERIC, 1966 年以来)、社会服务文摘(SSA, 1980 年以来)、社会学文摘(SA, 1963 年以来)、世界政治科学文摘(WPSA, 1975 年以来)等 4 个数据库收录的2300 多万条文献进行的网上检索表明:西方从旅游角度对节日进行研究的最早文献出现在 1961 年毕业设计(论文)34。在我国则更晚,2008 年 4 月对中国期刊网进行查询,我国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节日进行研究的文章只有几篇。2009 年 4 月再进行查询,题目为旅游和节日的文章有所增加。2、存在问题现有关于节日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章还比较少,现有文章主要以地方少数民族的节日为
8、依托进行探讨,主要集中在:民族节日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政府行为;民族节日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民族节日旅游资源特征、旅游开发价值与原则的探索;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传统节日旅游产品开发这五大方面,缺乏综合的研究文献。传统节日旅游资源,属于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厚重的“文化”色彩,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开发与利用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资源,因此如何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节日旅游资源使其为旅游业服务是我们要考虑的重点。二、传统节日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一)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以重阳节为例)旅游资源按 1990 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发布的标准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
9、资源。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古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5。按照旅游资源的分类,传统节日应该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是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产生于我国传统的农耕社会, “吃”的功能比较多。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还较弱,这些节日表达了人们的人神观念、驱邪避祸观念,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我们将以重阳节为例,探讨传统节日蕴含的丰富旅游资源。1、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人们在节日中注重饮食生活,这固然是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周期性的满足与享受,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它是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
10、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每一种节日食品都负载着深厚的民俗情感,节日食品的献祭、馈送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在重阳节中关于饮食文化的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吃螃蟹。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也曾对书中人过重阳节作了详细的描述:大观园的儿女聚在一起吃螃蟹、吃烫的酒、赏花、吟诗作对,在节日里边吃边乐,在吃的过程中传承高雅的中华民族文化。重阳节的特色食品是重阳糕, “糕”谐音“高” ,用以表达人们对登高避祸的向往。重阳节有重阳糕、菊花酒,春节有饺子,清明有凉食,端午有粽子,中秋有月饼,把这些节日毕业设计(论文)4美食开发为旅游吸引物,既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又可以增加游旅游目的地的吸引
11、力。2、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节日生活既是家庭的,又是社会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以家庭为主的内聚性节日。著名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是重阳节茱萸习俗的真实体现。此外重阳节有登高避祸、赏菊花的习俗,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人们还从登高引申出放风筝的习俗,以“风筝高飞”寄托人们登高的美好祝愿。我们可以从佩茱萸、赏菊花的习俗,开发相应的赏茱萸、菊花游,既高雅又可以传承传统节日的习俗。重阳节如此,其他节日同样大有可为,清明踏青、端午挂艾叶菖蒲、中秋赏月,这些无不是祖先的丰富创造,我们同样可以从中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3、传统节日的精神寄托人们在重阳节吃喝玩乐既满足了人们“吃” 、 “玩”的需求,
12、又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重阳节起源之初是为了追求与上天互相通达,追求人神之间的平等对话,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表现了人们对老人的爱戴和尊敬,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产生的特定基础和缘由,有其特定的含义,都是祖先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追求。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传统节日的精神寄托归类为迷信,正是这些寄托支撑着人们走过了无数的岁月,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风风雨雨。虽然其产生的传统农业社会基础已经不存在,但其意义会永远留存,适当开发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二)旅游开发可以促进传统节日的传承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旅游成为人
13、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在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通过旅游开发传统节日产品,必定能够使传统节日再次得到关注,并且得到复原和发展。旅游开发传统节日可以进一步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让人们更多的关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1、旅游开发可以更好地丰富传统节日的物质生活层面在重阳节到来之际,相关旅游企业可以加强节日宣传,推出旅游购物节,参与展销的产品可以是茱萸植物盆栽、茱萸饰品,也可以是菊花盆栽、菊花酒,还可以是重阳糕、仿重阳糕饰品,或加以各式各样的风筝制品等等。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很好地开发重阳节的相关商品,很好地继承、丰富传统节日的物质生活层
14、面。2、旅游开发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节日的精神生活层面旅游业发展至今,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光游这种初级产品,更多的希望参与其中、更多的了解真实的历史,旅游产品正朝着“参与型”产品的方向发展。毕业设计(论文)5在重阳节到来之时,着力推出与重阳节相关的线路,如亲子游,登高游,开发银发市场,打“尊重老人”这一块亲情牌。不同年龄段的游客一起参与节日活动,一起体验、一起了解、一起传承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更好的丰富传统节日的精神生活层面。三、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丰富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节日旅游开发也具有广阔的前景。怎样更好地开发我国传统节日旅游呢?需要政府、社会、旅游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努
15、力。传统节日旅游开发如果只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不思进取和转变,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肯定会逐渐陷入困境。因此,必须遵循保护和利用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措施,不断开拓创新,让传统节日发扬光大。(一)丰富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保持“原真性”原则要实现在开发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旅游开发可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甚至是不可补救的严重后果,为了更好地开发传统节日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坚持最基本的原则:原真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指要保护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文化信息。关于重阳节最早的记载是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 ,书
16、中记载汉武帝时已有重阳之俗,但认为重阳节来历无考。有现代学者在此基础上研究并得出结论:重阳节来源于楚国,是楚人为求登天拜谒先祖祝融的传统节日,这个推论比葛洪的记载还要早一个半世纪 6。关于重阳节名称的观点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古人以“六”为阴数, “九”为阳数,九月九有两个九故名为“重阳”也称“重九” 。另外一个说法是中国古代分九州,九九代表神州大地,人们过重阳节是对国家政权的服从。重阳节起源何时、名称来历有太多太多的观点,我们应该尽可能一一了解、记忆。随着商业因素的注入,配套商品的开发,传统节日的旅游开发容易出现功利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在重阳节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17、原真性”原则。真实的遵照重阳节的历史典故、内涵以及蕴含其中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精神寄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重阳节当中迷信的元素去掉,保留尊重老人、祈求平等对话这些积极的元素。我们要正确记忆重阳节所遗留的一切文化信息,防止出现功利化、庸俗化的开发行为。(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1、政府角色定位:服务者在近代中国,官方曾把传统节日视为封建迷信加以扫除,提出“新旧参半、官民各分”的格局,而“新的”总是处于更突出、更显眼的位置,从机关到学校,从事业到企业,几乎所有的官方正式场合,总是以阳历来纪时, “官的”又总是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权威 7。经过一段时间的“移毕业设计(论文)6风易俗” ,中国吸收
18、了不少先进的西方文化,而传统节日却在这短短百年时间慢慢淡化出人们的视野。有些地方举办民族节日时先是请来大城市的歌舞团和歌星以壮其声势,进而是搭起高高的舞台,请来各级领导排排就座,满街高挂政治性标语和口号,这种“政府行为”极大的减弱了民族节日本来的气氛,降低了当地居民举办节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冲淡了旅游者再来参与的动机,于是只能举办一两届就停办。传承中国传统节日,需要政府重新定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者” 。在传统节日的旅游开发中,政府应该起的作用是“搭台”而不是“唱戏” 。政府可以为发扬传统节日提供良好的基础,把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体系,为群众庆祝传统节日搭建平台、提供方便,同时引导人们如
19、何庆祝传统节日。但是不能硬性规定人们怎样庆祝这些节日,不能以主办者的角色主导群众庆祝节日的方式。2、国家立法使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历史上官方或官方代表人物是某些传统节日的或节俗的创造者,同时官方将一些节日作为假日。至少在秦朝,官吏已有休假制度,称为“告归” 。虽然我国传统社会不同朝代的官吏休假制度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休沐假、事假、病假、赐假和节假。节日放假应该从汉代就开始了 8。通过国家立法把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体系,是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 ,是值得肯定和必要的。重阳节作为中国的“老人节”若可以纳入法定节假日体系,一定可以得到人们的支持,从而得以发扬光大。政府要做的是根据国情民意
20、,逐渐把更多的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体系,给传统节日更多的时间。3、官方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从我国传统社会官方与节日的关系看,官方在传统节日里举办礼仪性活动和官方代表人物以俗民的身份参与到节俗活动中来,是肯定传统节日价值的好办法,它直接推动了传统节日的发展。当下肯定传统节日的现实价值,也应该考虑对“官民同庆”这一途径的广泛沿用。在重阳节到来之时,政府不应该主办仪式性的庆祝活动,但可以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民间的庆祝活动,以官方的方式肯定民间的活动,从而更好的促进节日的传承。旅游业发展至今,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光游览,更多的希望参与其中。官方应该发挥“服务者”的作用,营造人
21、人关注、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大众参与氛围。(三)教育行业做好教育、传承工作,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了解他们、保护它们。有多少青少年知道重阳节的起源?有多少人知道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答案不言而喻。要想让我们的后毕业设计(论文)7代传承传统节日,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应该呼吁有关方面将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有关情况编入中小学教科书,让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在每一个中国孩子心中都留下深刻的认识。同时学校应该遵照教材的真实资料,向学生传递传统节日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更好地在青少年中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其次,学校应该鼓励
22、师生积极参与节日活动,引导他们对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传统进行理性思考,通过认真反思,批判地继承吸收,丰富和纯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学校可以组织“登高诗文”创作大赛、朗诵大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主题旅游。再次,相关的旅游院校应该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传统节日文化旅游人才既要有一般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还要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在服务过程中向游客传递真实的节日信息,加深游客对节日文化的了解。(四)大力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产品策划1、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传统节日的淡化与式微,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缺乏相应的宣传,缺乏节日的氛围。在西方节日到
23、来之时,商家大加宣传,玫瑰、情人节大餐、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贺卡等极大地吸引人们的眼球,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相反,我们的传统节日几乎没有相关的宣传。重阳节没有特定的假期,没有相关的炒作因素。行政部门没有相关宣传,商家、旅游经营企业没有推出相应的产品,大众也没有“过节”的氛围。如果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政府、媒体、商家、旅游企业形成合力,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整个社会充满节日的氛围。这样重阳节才能获得人们的关注,才有发展、丰富的基础。2、旅游企业策划相关的传统节日旅游产品目前纳入法定节假日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时间都是三天,为适应三天小长假的情况,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已
24、经联合制定相关的中短线路,受到人们的热捧。虽然重阳节没有被纳入法定节假日体系,但是我们可以利用重阳节前后的周六日推出相关的产品。在重阳节,观光游线路可以推出亲子游、登高赏菊或赏桂游,也可以推出风筝游或寻访茱萸游;“参与型”线路可以让游客自己蒸煮螃蟹,参观、了解重阳糕的制法并亲自制作重阳糕;餐饮则可以提供螃蟹宴、菊花酒、重阳糕。开发重阳节旅游产品,不仅宣传了尊敬老人的观念,还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使游客在特定节日了解特定的风俗习惯,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义。(五)注入商业因素,开发传统节日配套商品1、商业促销:现代符号毕业设计(论文)8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有节日贺卡,而中
25、国的重阳节则缺乏相应的促销载体。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区别在这里凸显出来:商家在西方节日里有促销的载体,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则缺乏可炒作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寻找可炒作的因素,加入现代商业促销符号,为人们关注传统节日营造更好的节日气氛。在重阳节,我们可以加入吃螃蟹大赛、重阳糕制作比赛等炒作方式,还可以销售茱萸盆栽、茱萸饰品,销售的主题可以是“趋灾避祸、祈求平安” 。还可以进行商业设计,设计不同的小饰品并在里面装“茱萸”的果实,因为历史上人们佩戴茱萸有“去祸祈福”的含义。只要这些小饰品设计精巧、物有所值,一方面商家可以获利,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小饰物传承节日文化。2、文化生产力:节日吉祥
26、物全国各地为何积极申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呢?其重要意义在于宣传本地区,提高知名度,这能给地方带来无法用数字计算的利益。用专家的话来说:吉祥物是一种“文化生产力” 。 “圣诞老人”作为西方圣诞节特定的吉祥物,风靡全球已达十多个世纪之久,是现在节日吉祥物中的成功典范。吉祥物是人们在事物固有属性、特征的基础上经过着意加工,用来表达人们向往和追求吉祥幸福、如意顺遂、欢乐喜庆、和谐美好等情感、愿望的事物,是凝聚文化的形象大使 8。将吉祥物的设计与中国传统节日传承的历史意义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其形象大使的亲和力作用和文化生产力的应用价值,将会为保护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重阳节最早始于楚国神话
27、中著名的“绝地天通” (即断绝天和地之间的联系通道)的故事。由这个故事引出了以后楚人于重阳节登高以求上达天庭拜谒祝融的习俗,登高习俗代表人们向往天上人间自由往来的日子。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创造、设计忠于历史、合乎民心的节日吉祥物,如设计一个以神话人物“祝融”为原型的吉祥物,以表达人们追求平等、进步、步步高升的美好祝愿,一定可以得到人们的支持。人们喜欢过西方节日的原因之一是西方的节日有相关的配套商品,我国传统节日要走出困境,也应该加入现代商业因素,开发配套的节日商品,这样,商家可以盈利,普通游客可以购买到自己喜欢的节日商品,绝对是一举两得的措施。四、结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
28、以其特有的魅力在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 21 世纪,这些传统节日本身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充分利用开发这些节日资源,可以推动节日旅游市场的发展,更好的传承和丰富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和传承传统节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究竟如何具体开毕业设计(论文)9发、设计传统节日配套商品,设计忠于历史、合乎民心的传统节日吉祥物,更好的丰富、传承传统节日,需要社会各界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讨、不断创新、不断努力。注释1 王晖.民族传统节日与民俗旅游的开发广西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之二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8(2):71-76.2 刘魁立,萧放,张
29、勃,刘晓峰,周星.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J.民间文化论坛,2005, (3):1-13.3 陈建胜.传统节日之淡化与中国社会之转型J.理论界,2007, (9):104-106.4 杨香花.民族传统节日旅游资源特征、旅游开发价值与原则的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2):68-72.5 张伟强等.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2,158.6 陈涛平.屈原与重阳节重阳节起源新说J.荆州师专学报,1994, (4):70-73.7 8张勃.从传统到当下:试论官方对传统的积极干预J.民俗研究,2005, (1):14-26.参考文献1陈涛平.屈原与重阳节重阳节起
30、源新说J.荆州师专学报,1994, (4).2刘林.重阳节的由来J.现代养生,2003, (10).3李晖.九九重阳情 茱萸吉祥俗重阳民俗文化研究淮J.南师范学毕业设计(论文)10院学报,2004,6(6).4林继富.重阳节“登高”习俗漫谈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22(1).5李露露.传统节日中的饮食风俗J.装饰,2008, (2).6刘晞晖.中国传统节日探源J.初中生辅导,2005, (7).7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 (5).8张晓华.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及意义J.前进论坛,2005, (1).9刘魁立,萧放,张勃,刘晓峰,周星.传统
31、节日与当代社会J.民间文化论坛,2005, (3).10彭亮.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节日”J.风景名胜,2007, (2).11陈建胜.传统节日之淡化与中国社会之转型J.理论界,2007, (9).12刘春晖.相融节日的传统与现代中J.中国会展,2005, (13).13凌敏.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探讨J.前沿,2008, (8).14王丽明,白伶俐.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8, (7).15张勃.从传统到当下:试论官方对传统的积极干预J.民俗研究,2005, (1).16徐志频.吉祥物是一种“文化生产力”J.财富智慧 ,2005.17Santino, J.Holidays and festivals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