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题库无多选题.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453571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题库无多选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药理学题库无多选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药理学题库无多选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药理学题库无多选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药理学题库无多选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新药开发与研究(一)、单选题1、药效学是研究( ) A. 药物的疗效B.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 影响药效的因素E. 药物的作用规律2、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互相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B药理学又名药物治疗学C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D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E是研究药物代谢的科学3、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 ) A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B药物的作用及原理C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D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E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4、药物学的概念是(

2、) A预防疾病的活性物质B防治疾病的活性物质C治疗疾病的活性物质D具有防治活性的物质E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活性物质5、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 ) A用离体器官来研究药物作用B用动物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作用C收集客观实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处理D通过空白对照作比较分析研究E在精密条件下,详尽地观察药物与机体地互相作用6、药动学是研究( ) A药物作用的客观动态规律B药物作用的功能C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D药物作用的强度,随着剂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消长规律E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消长规律(三) 、名词解释 1. 药物2. 药理学3. 药物效应动力学4. 药物代谢

3、动力学(四)、简答题1. 新药开发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一) 、单选题答案1.C 2. A 3. E 4. E 5. E 6. E(三) 、名词解释答案 1.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3.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4.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四)、简答题答案1.新药开发大致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药物

4、的体内过程房室模型药物消除动力学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一) 、单选题1、药动学是研究( )A.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及解离的规律B. 药物吸收后在机体细胞分布的规律C. 药物经肝脏代谢为无活性或有活性产物的过程D.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E. 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药物的体内过程是指( ) A. 药物在靶细胞或组织中的浓度 B. 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C. 药物在肝脏中的生化转化和肾脏排出 D.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E.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及肝脏的生化转化和肾脏的再吸收与排泄3、药动

5、学是研究( ) A. 药物作用的客观动态规律 B. 药物作用的功能 C. 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D. 药物作用的强度,随着剂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消长规律 E.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消长规律4、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不包括( )A. 消除速率常数B. 表观分布容积C. 半衰期D. 半数致死量E. 血浆清除率5、大多数药物是按下列哪种机制进入人体内( )A易化扩散B简单扩散C主动转运D过滤E吞噬6、葡萄糖的转运方式是( )A过滤B简单扩散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E胞饮7、甲基多巴的转运方式是( )A过滤B胞饮C易化扩散D简单扩散E主动转运8、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6、 ) A. 主动转运 B. 被动转运 C. 易化扩散D. 滤过 E. 经离子通道9、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及肾排泄关系比较密切的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B过滤C简单扩散D易化扩散E胞饮10、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通过载体转运,不需耗能B通过载体转运,需要耗能C不通过载体转运,不需耗能D不通过载体转运,需要耗能E以上都不是11、甲基多巴的吸收是靠细胞中的( )A胞饮转运B离子障转运CpH 被动扩散D载体主动转运E载体易化扩散12、主动转运是( )A. 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B. 耗能,且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抑制的影响C. 逆浓度梯度转运D. 受脂溶性和极性等因素影响E. 利用膜内载体促

7、进代谢物扩散且不耗能13、不符合主动转运特性的是( )A. 药物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B. 需消耗能量C. 无饱和现象D. 需特殊载体E. 有竞争抑制现象14、药物经下列过程时何者属主动转运( ) A. 肾小管再吸收 B. 肾小管分泌 C. 肾小球滤过D. 经血脑屏障 E. 胃黏膜吸收15、易化扩散是( )A靠载体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B不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C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D不靠载体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E以上都不是16、下列不属于被动转运的选项是 ( ) A. 肾小管再吸收 B. 药物在细胞内外的分布 C. 药物从乳汁排泄D. 肠道吸收 E. 肾小管分泌17、某药透过生物膜的

8、速度与其跨膜浓度差及其脂溶性成正比,此转运称为( )A. 简单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D. 滤过 E. 被动转运18、脂溶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是通过( ) A. 主动转运吸收 B. 简单扩散吸收 C. 易化扩散吸收 D. 通过载体吸收 E. 过滤方式吸收19、药物进入细胞最常见的方式是( )A. 特殊载体摄入B. 脂溶性跨膜扩散C. 胞饮现象D. 水溶扩散E. 氨基酸载体转运20、舌下给药的优点是( )A经济方便B不被胃液破坏C吸收规则D避免首关消除E副作用少21、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给药B静脉注射C肌肉注射D经皮给药E舌下给药22、吸收较快的给药途径是( )A. 肌肉

9、注射B. 皮下注射C. 口服D. 经肛E. 贴皮23、下面说法那种是正确的( )A.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是治疗时有活性的药物B. LD50 是引起某种动物死亡剂量 50剂量C. ED50 是引起效应剂量 50的剂量D. 药物吸收快并不意味着消除一定快E.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量不受膜两侧 pH 值的影响24、大多数弱酸性药和弱碱性药物一样,口服后大部在小肠吸收,这主要是因为( )A. 都呈最大解离B. 都呈最小解离C. 小肠血流较其它部位丰富D. 吸收面积最大E. 存在转运大多数药物的载体25、肝肠循环是指 ( )A. 药物经十二指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再人血被吸收的过程 B. 药物从胆汁排泄入十

10、二指肠后可被重新吸收,再经肝脏转化的过程 C. 药物在肝脏和小肠间往复循环的过程 D. 药物在肝脏和大肠间往复循环的过程 E. 以上说法全不对26、决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是按( )A. 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 B. 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C. 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D. 易化扩散转运 E. 胞饮的方式转运27、对药物吸收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A. 食物B. 空腹服药C. 饭后服药D. 促胃排空药E. 胃易破坏药28、有关药物吸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舌下或直肠给药吸收少,起效慢 B. 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C.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吸收增多 D. 药物吸收指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11、的过程E. 皮肤给药除脂溶性高的药物外都不易吸收29、某药口服后只有少部分进入体内循环,较确切的表述是( )A. 吸收少 B. 被消化液破坏多 C. 生物利用度低D. 效价低 E. 排泄快30、阿斯匹林(pKa3.5)和苯巴比妥(pKa7.4)在胃中吸收情况那种是正确的( )A均不吸收B均完全吸收C吸收程度相同D前者大于后者E后者大于前者31、不直接引起药效的药物是( )A经肝脏代谢了的药物B与血浆蛋白结合了的药物C在血循环的药物D达到膀胱的药物E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32、pKa 小于 4 的弱碱性药物如地西泮,在胃肠道 pH 范围内基本都是( )A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B非离子型,吸收快而完

12、全C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D非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E以上都不是33、弱酸性药 pKa 为 4.4,在pH1.4 的胃液中其解离度约为( )A. 0.5 B. 0.1 C. 0.01D. 0.001 E. 0.000134、pKa 大于 7.5 的弱酸性药物如异戊巴比妥,在胃肠道 pH范围内基本都是( )A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B非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C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D非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E以上都不是35、关于口服给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B吸收迅速而完全C有首关消除D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E是常用的给药途径36、阿斯匹林(pKa3.5)和苯巴比妥(p

13、Ka7.4)在胃中吸收情况那种是正确的( )A均不吸收B均完全吸收C吸收程度相同D前者大于后者E后者大于前者37、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不包括( )A. 药物间的吸附与络合B. 消化液的分泌C. 消化道 pH 值改变D. 胃排空改变E. 同服药酶诱导剂38、有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是( )A直肠给药B舌下给药C静脉注射D喷雾给药E口服给药39、无首关消除的药物是( )A硝酸甘油B氢氯噻嗪C普萘洛尔D吗啡E利多卡因40、首关消除的特点不含( )A. 可发生于口服给药时B. 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C. 药物进入体循环前在胃肠道灭活D. 药物进入体循环前在肝灭活E. 使进入体循环的实际药量减少41 下列哪种给药

14、方式可避免首关效应 ( )A. 口服 B. 静脉注射 C. 舌下含服 D. 肌内注射 E. 皮下注射42、常用于舌下给药的药物是( ) A. 苯巴比妥 B. 硝酸甘油 C. 维拉帕米 D. 环丙沙星 E. 阿司匹林43、下列药品中哪一种的吸收不受首过消除效应的影响 ( )A. 吗啡 B. 普奈洛尔 C. 氢氯噻嗪 D. 利多卡因 E. 硝酸甘油44、一个 pKa=8.4 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 )A10B40C50D60E9045、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pKa 都是该药在溶液中( )A90离子化时的 pH 值B80离子化时的 pH 值C50离子化时的 pH 值D80非离子化时的 pH值

15、E90非离子化时的 pH值46、某药在 pH5 时的非解离部分为 90.9,其 pKa 的近似值是( )A6B5C4D3E247、利多卡因的 pKa 是 7.9,在 pH6.9 是其解离型所占比例接近那种情况 ( )A1B10C50D90E 9948、某弱酸性药在 pH 为 5 时约 90解离,其 pKa 为( )A. 6 B. 5 C. 4D. 3 E. 249、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B.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C.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E.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快50、pKa 与 pH 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

16、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的变化为( )A平方根B对数值C指数值D数学值E乘方值51、药物的 pKa 是指( )A药物完全解离时的 pHB药物 50解离时的 pHC药物 30解离时的 pHD药物 80解离时的 pHE药物全部不解离时的pH52、对与弱酸性药物哪一公式是正确的( )ApKa pH = logA-/HABpH pKa = logA-/HACpKa pH = logA-HA/HADpH pKa = logA-/HAE pKa pH = logHA/A-HA53、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 )A作用于靶器官B在肝脏代谢C由肾脏排泄D储存在脂肪E与血浆蛋白结合54、血脑屏障是指 ( )A血脑

17、屏障B血脑脊液屏障C脑脊液脑屏障D上述三种屏障总称E第一和第三种屏障合称55、下面哪一组药是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 )A苯妥英,利血平B苯妥英,胍乙啶C胍乙啶,利血平D胍乙啶,乙酰胆碱E利血平,乙酰胆碱56、体液的 PH 影响药物转运及分布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 )A. 水溶性 B. 脂溶性 C. pKaD. 解离度 E. 溶解度57、当药物浓度大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时,血浆中哪种形式的药物浓度会明显增加( ) ( )A. 结合型 B. 游离型 C. 解离型D. 非解离型 E. 缓释型58、某弱酸性药,其pKa3.4,在血浆中的解离百分率约为( )A. 10 B. 90 C. 99D. 99.9

18、 E. 99.995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 作用增强 B. 代谢加快 C. 排泄加快D. 暂时失活 E. 转运加快60、血脑屏障的作用是 ( )A. 阻止外来物进入脑组织 B. 使药物不易穿透,保护大脑 C. 阻止药物进人大脑 D. 阻止所有细菌进入大脑 E. 以上都不对 61、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可逆的B不失去药理活性C不进行分布D不进行代谢E不进行排泄62、保泰松可使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这是因为保泰松( )A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B减少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结合C减少苯妥英钠的分布D增加苯妥英钠的吸收E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6

19、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 )A. 是永久性的 B. 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 C. 是可逆的 D. 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E. 促进药物排泄64、有关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能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以球蛋白为主B.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异性较高,但结合能力有限C. 药物与血浆蛋白是可逆的,结合后药理活性暂时消失D. 血浆蛋白结合率表示血浆中药物的结合型与游离型浓度的比值E. 肝硬化或慢性肾炎患者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增大65、丙磺舒延长青霉素药效的原因是丙磺舒( )A也有杀菌作用B减慢青霉素的代谢C延缓耐药性的产生D减慢青霉素的排泄E减少青霉素的分布66、下述提法那种不正确

20、( )A药物消除是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系统B生物转化是指药物被氧化C肝药酶是指细胞色素P450 酶系统D苯巴比妥具有肝药诱导作用E西米替丁具有肝药酶抑制作用67、下述关于药物的代谢,那种说法正确( )A只有排出体外才能消除其活性B药物代谢后肯定会增加水溶性C药物代谢后肯定会减弱其药理活性D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是两种主要消除途径E药物只有分布到血液外才会消除效应68、下述提法那种不正确( )A药物消除是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系统B生物转化是指药物被氧化C肝药酶是指细胞色素P450 酶系统D苯巴比妥具有肝药诱导作用E西米替丁具有肝药酶抑制作用69、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是( )A. 磷酸二酯酶B. 单胺

21、氧化酶C. 肝微粒体酶D. 胆碱酯酶E. 二氢叶酸还原酶70、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后不会( )A毒性降低或消失B作用降低或消失C分子量减小D极性增高E脂溶性加大71、药物在肝脏生物转化不属第一步反应的是( )A氧化B还原C水解D结合E去硫72、诱导肝药酶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B多巴胺C去甲肾上腺素D苯巴比妥E阿托品73、肝药酶的特点是( ) A. 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很大 B. 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很大 C.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E. 专一性低、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小74、苯巴比妥可使氯丙嗪血药浓度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苯巴比妥( )A

22、减少氯丙嗪的吸收B增加氯丙嗪与血浆蛋白结合C诱导肝药酶使氯丙嗪代谢增加D降低氯丙嗪的生物利用度E增加氯丙嗪的分布75、维拉帕米的清除率为1.5L/min,几乎与肝血流相等,加用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后,其清除率的变化是( )A减少B增加C不变D增加 1 倍E减少 1 倍76、关于肝药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系 P-450 酶系统B其活性有限C易发生竞争性抑制D个体差异大E只代谢 70 余种药物77、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 )A副作用的多少B最大效应的多少C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D起效的快慢E后遗效应的大小78、苯巴比妥的 pKa 为 7.4,戊巴比妥的 pKa 为 8.1,若将

23、尿液碱化为 pH8 时,对两药排泄的影响是( )A. 戊巴比妥的排泄加快 B. 苯巴比妥的排泄加快C. 两药排泄均加快 D. 苯巴比妥的排泄快于戊巴比妥E. 戊巴比妥的排泄快于苯巴比妥79、肝清除率小的药物( )A. 首关消除少 B.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C. 易受血浆蛋白结合力影响D. 易受肝药酶诱导剂影响 E. 以上全对80、男 47 岁,药物中毒抢救,试验发现当酸化尿液时,药物肾清除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碱化尿液时则相反,该药物是什么性的( )A. 强碱性B. 弱碱性C. 非解离型D. 强酸性E. 弱酸性81、在碱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少,排泄快C

24、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82、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83、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 )A汗腺B肾脏C胆汁D肺E肝脏84、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若以一定间隔时间连续给一定剂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A. 药物剂量B. 生物利用度C. 曲线下面积(AUC)D. 给药次数E. 半衰期85、如果某药血浓度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就表明( )A药物仅有一种代谢途径B给药后主要在肝脏代谢C药物主要存在于循环

25、系统内Dt 1/2 是一固定值,与血药浓度无关E消除速率与药物吸收速度相同86、有关一级消除动力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大多数药物的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B. 体内药量减少的速率与当时体内药量成正比C.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D.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是恒定的E.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的血药浓度与时间作图为一条曲线87、当药物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时,哪个参数的大小与体内药量无关?( )A. 生物利用度B. 半衰期C. 表观分布容积D. 药峰浓度E. AUG88、对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何者不正确( )A. 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

26、半的时间 B. 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C. 依据其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 D. 其长短与原血浆浓度有关E. 一次给药后经45 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89、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到达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A. 静滴速度 B. 溶液浓度 C. 药物半衰期 D. 药物体内分布 E. 血浆蛋白结合量90、关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B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无关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D半衰期的计算公式是0.5C0/KE绝大多数药物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91、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 )A单位时间内以不定的量消除B单位时间内以恒定比例消除C单

27、位时间内以恒定速度消除D单位时间内以不定比例消除E单位时间内以不定速度消除92、如果某药物的血浓度是按零级动力学消除,这就表明( )A继续增加药物摄入量,血中药物浓度也不会再增加B不论给药速度如何药物消除速度恒定Ct 1/2 是不随给药速度而变化的恒定值D药物的消除主要靠肾脏排泄E药物的消除主要靠肝脏代谢93、时量曲线下的面积反映( )A消除半衰期B消除速度C吸收速度D生物利用度E药物剂量94、在时量曲线上,曲线在峰值浓度时表明( )A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完成C药物在体内分布已达到平衡D药物的消除过程才开始E药物的疗效最好95、某药剂量相等的两种制剂口服后曲线下面积相

28、等,但达峰时间不同,是因为( )A肝脏代谢速度不同B肾脏排泄速度不同C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D分布部位不同E吸收速度不同96、在时量曲线中血药浓度上升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到低于最小有效浓度之间的时间距离称为( )A药物消除一半时间B效应持续时间C峰浓度持续时间D最小有效浓度持续时间E最大药效浓度持续时间97、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相等,这意味着该药( )A. 吸收迅速 B. 完全吸收 C. 有肝肠循环D. 属一室分布模型 E. 无明显首关消除98、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等于( )A0.693/k eBk e/0.693C2.303/ k eDk e/2.303E0.

29、301/ k e99、某药按零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等于( )A0.693/KBK/0.5C 0C0.5C 0/KDK/0.5E0.5/K100、某药半衰期为 6 小时,一天用药 4 次,几天后血药浓度达稳态( )A. 12 天 B. 5 天 C. 0.5 天D. 34 天 E. 68 天101、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 )A. 随用药剂量而变 B. 随给药途径而变 C. 随血浆浓度而变 D. 随给药次数而变 E. 固定不变102、某一催眠药的消除速率常数为 0.35h-1,iv 后入睡时血药浓度为 1mg/L,当病人苏醒时,血药浓度是 0.125mg/L。问病人大约睡了多久?(

30、)A. 4 小时 B. 6 小时 C. 8 小时D. 10 小时 E. 12 小时103、某药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T 1/24 小时,在定时定量多次给药时,大约需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基本达到稳态水平( )A. 10 小时 B. 20 小时 C. 30 小时D. 40 小时 E. 50 小时104、某药半衰期为 10 小时,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最短时间是( )A. 2 天左右 B. 1 天左右 C. 5 天左右D. 10 天左右 E. 10 小时左右105、某药物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ug/ml 及 18.75ug/ml,两次抽血间隔 9 小时

31、,问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多少( )A. 1 小时 B. 1.5 小时 C. 2 小时D. 3 小时 E. 4 小时106、药物的半衰期主要取决于哪个因素( ) A. 用药时间 B. 消除的速度 C. 给物的途径 D. 药物的用量 E. 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107、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其半衰期( )A随药物剂型而变化B随给药次数而变化C随给药剂量而变化D随血浆浓度而变化E固定不变108、某药的半衰期为 8 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 )A1 天B2 天C4 天D6 天E8 天109、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蛋白结合率B吸收速度C消除速度D作用强弱E起效快慢1

32、10、某药半衰期为 36 小时,若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每天用维持量给药需多长时间基本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A2 天B5 天C8 天D11 天E14 天111、某药 t1/2 为 12 小时,每天给药两次,每次固定剂量,几天后血药浓度即大于稳态的98( )A1 天B2 天C3 天D4 天E 7 天112、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 A. 作用强弱 B. 吸收快慢 C. 体内分布速度 D. 体内转化速度 E. 体内消除速度113、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 ( )A. 药物作用最强 B. 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 C. 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 D. 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33、 E.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114、关于表观分布容积小的药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与血浆蛋白结合少,较集中于血浆B与血浆蛋白结合多,较集中于血浆C与血浆蛋白结合少,多在细胞内液D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多在细胞内液E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多在细胞间液115有 2利多卡因 4ml,使用 2ml 相当于多少 mg ( )A2mgB4mgC20mgD40mgE 80mg116、静脉注射某药 500mg,其血药浓度为 16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约为( )A31 LB16 LC8 LD4 LE2 L117、静脉注射给药 5mg,达平衡后血药浓度为 0.35mg/L,其 Vd 为( )A. 1.41LB

34、. 14LC. 28LD. 5LE. 100L118、男 60 岁,服用过量苯巴比妥中毒测定药代动力学指标:表现分布容积 35L,血中药物浓度 100mg/个,t 1/2 为 4 天,清除率 6.1L/天,计量该病人体内药量是多少( )A. 1gB. 3.5gC. 7gD. 10.5gE. 14g119、静脉注射 2.0g 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 10mg%,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0.5L B2.0L C5.0LD20L E200L120、关于“表观分布容积 ”,错误的描述是( )A. 指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B. 代表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真正容积C. 只反映药物在体

35、内分布广窄的程度D. 其单位为 L 或 L/kgE.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小12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 )A. 药物血浆浓度低B. 药物活性强C. 药物毒性大D. 表观分布容积小E. 表观分布容积大122、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等于( )A (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口服等量药物后 AUC)100B (口服等量药物后 AUC /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 AUC)100C (口服定量药物后 AUC /静脉注射等量药物后 AUC)100D (口服一定药物后 AUC /静脉注射等量药物后 AUC)100E (静脉注射等量药物后AUC/口服定量药物后 AUC)100123、生物利用度可

36、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 )A蛋白结合的影响B代谢的影响C分布的影响D消除的影响E药效的影响124、某药首关消除大,血浓度低,则( )A. 效价低 B. 生物利用度低 C. 治疗指数低D. 活性低 E. 排泄快125、相对生物利用度等于( )A (试药 AUC/标准药AUC)100 B (标准药 AUC/试药AUC)100 C (口服等量药后 AUC/静脉注射等量药后 AUC)100D (静脉注射等量药后AUC/口服等量药后 AUC)100E以上都不是(三) 、名词解释5. 肝药酶(四)、简答题1.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2.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有何临床意义? 3.

37、何谓肝药酶诱导药与肝药酶抑制药?有何临床意义?试举例说明之。4. 比较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差异?5. 临床常用的药动学参数有哪些?各有何意义?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一) 、单选题答案1.E 2.D 3. E 4. D 5. B 6. D 7.E 8.B 9.A 10.B 11.D 12.C 13.C 14.B 15.C 16.E 17.A 18.B 19.B 20.D 21.A 22.A 23.D 24.D 25.A 26.B 27.D 28.A 29.C 30.D 31.B 32.B 33.D 34.B 35.B 36.D 37.E 38.E 39.B 40.B 41.C 42

38、.B 43.C 44.A 45.C 46.A 47.D 48.C 49.B 50.C 51.B 52.B 53.E 54.D 55.D 56.D 57.D 58.E 59.D 60.E 61.B 62.B 63.C 64.C 65.D 66.B 67.D 68.B 69.C 70.E 71.D 72.D 73.E 74.C 75.C 76.E 77.C 78.B 79.A 80.D 81.A 82.D 83.E 84.E 85.D 86.B 87.B 88.D 89.C 90.D 91.C 92.B 93.D 94.A 95.E 96.B 97.B 98.A 99.C 100.A 101.E

39、102.B 103.B 104.A 105.D 106.B 107.E 108.B 109.C 110.C 111.C 112.E 113.D 114.B 115.D 116.A 117.B 118.B 119.D 120.B 121.D 122.B 123.E 124.B 125.A(三) 、名词解释答案 6. 肝药酶: 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的药效。(四)、简答题答案1.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很多,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给药途径不同。2.服药的方法不同。3.药物剂型决定吸收速度。4.机体胃肠障碍和微循环障碍。7.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3)药物与血浆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