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灸治疗总论一、 选择题A 型题1、 手三阳经下合穴是()A、 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C、上巨虚、下巨虚、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跗阳 E、大钟3、下列穴位中不属于募穴的是()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敦 B、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C、大敦、太冲、行间、曲泉、中封 D、行间、大敦、太冲、曲泉、中封5、八会穴的骨会是()A、绝骨 B、太渊 C、阳陵泉 D、大柕穴 E、膈俞6、下列
2、腧穴,不属络穴的是()A、丰隆 B、光明 C、飞扬 D、大钟 E、商丘7、足三阳经的原穴是()A、解溪、丘墟、昆仑 B、冲阳、足临泣、光明 C、丘墟、冲阳、京骨D、解溪、足临泣、京骨 E、陷谷、阳辅、束骨B 型题A、下巨虚 B、上巨虚 C、委中 D、委阳 E、足三里1、三焦下合穴()2、膀胱下合穴()3、小肠下合穴()A、天枢 B、中脘 C、期门 D、章门 E、京门4、肾之募穴()5、肝之募穴()6、脾之募穴()A、丰隆 B、光明 C、公孙 D、通里 E、偏历7、手少阴心经络穴()8、足阳明胃经络穴()9、手阳明大肠经络穴()A、 井 B、荥 C、输 D、经 E、合10、然谷是()11、商丘是
3、()12、曲泉是()A、本经配穴 B、表里经配穴 C、上下配穴 D、前后配穴 E、左右配穴13、太溪配飞扬属()14、申脉配后溪属()15、尺泽配列缺属()A、表证 B、里证 C、寒证 D、热证 E、阳证16、宣取督脉、手太阴、手阳明和足太阳经腧穴为主()17、宣取任脉和手足三阴经腧穴为主()18、多取督脉和手足三阳经腧穴为主()A、风寒束肺 B、痰浊阻肺 C、邪热壅肺 D、肺阴虚 E、肺气虚19、宜取手太阴和手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20、宜取手太阴、足太阴经腧穴和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21、宜取手、足太阴经腧穴和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A、子母补泻法 B、荥主身热 C、阴经郄穴治血症
4、 D、合治内腑 E、相交经脉病证22、孔最治疗咯血属()23、肺经实证取阴谷穴为()24、鱼际治疗咽喉肿痛为()D 型题1、关于太渊穴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为手太阴经母穴 B、为八会穴之一 C、不用于治疗肺虚证 D、位于腕横纹尺侧动脉搏动处 E、为八脉交会之一2、症见心悸、胸闷、气短、心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A、心阴不足之证 B、心阳不足之证 C、痰火扰心之证D、治宜取手厥阴、手足少阴经腧穴为主E、治宜取手厥阴经腧穴和本经俞、募穴为主3、症见腹痛喜温、肠鸣泄泻、苔白腻、脉沉迟() ()A、大肠虚证 B、大肠实证 C、大肠寒证 D、治宜取大肠募穴和下合穴E、治
5、宜取手、足阳明经腧穴和大肠募穴4、后溪() ()A、为手太阳小肠经荥穴 B、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C、位于中指后指掌关节尺侧横纹端D、治疗头项强痛 E、不可灸5、关于足三里穴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为足阳明经合穴 B、为八会穴之一 C、位于犊鼻穴下 5 寸胫骨嵴外一横纹D、多用于治疗脾胃病 E、直刺 0.50.8 寸6、关于中脘穴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为胃经穴 B、为胃之募穴 C、为脏会 D、常与胃俞相配合 E、直刺 23 寸X 型题1、肝火上炎一证,治宜() () () () ()A、取肝经和胆经穴为主 B、毫针泻法 C、三棱针点刺出血 D、禁用灸法E、治宜镇肝息风2、大肠邪热循经
6、上冲所致证,证宜() () () () ()A、取大肠经、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B、针用泻法 C、可灸 D、三棱针点刺放血E、配取肺经穴并以补法3、胃俞加中脘治疗胃痛,属于() () () () ()A、本经配穴法 B、前后配穴法 C、表里配穴法 D、俞募配穴法 E、左右配穴法4、下列各组腧穴中,三穴全是特定穴中“原穴”的有() () () () ()A、太白、合谷、冲阳 B、阳池、束骨、大陵 C、太冲、太渊、腕骨D、太溪、足临泣、神门 E、太白、太冲、太溪5;络穴治疗作用可归纳为() () () () ()A、 能治疗本经脉的病证 B、能治疗本络脉的病证 C、能治疗腧穴所在局部病证D、能治表里两
7、经的病证 E、治疗急性病6、根据八脉交会穴理论,应该是() () () () ()A、后溪通督脉 B、照海通阳桥脉 C、外关通阳维脉 D、临泣通冲脉 E、列缺通任脉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1、经络证治 2、辩证取穴 3、左右配穴法 4、原络配穴法 5、三因制宜 6、上下配穴7、郄会配穴(二)填空题1、阴证多为里虚寒证,治疗上针用补法,宜 并用 。2、阳证多为表实热证,治疗上针用泻法,宜 ,并用 。3、表证治宜取督脉、 、手阳明和 经腧穴为主。4、治疗里证多与 论治结合,取 经脉腧穴为主。5、脾虚证治宜取足太阳、足阳明经腧穴和本脏 为主,针用补法并以 。6、列缺通 ,照海通 ,合于膈喉咙。7、
8、 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 。8、根据子母补泻法,凡肝经实证应泻 ,胃经虚证应补 。9、根据子母补泻法,凡心经实证应泻 ,肾经虚证应补 。10、急性病证多取 穴治疗,该类穴共计有 个。11、所出为 ,所入为 。12、荥主 ,经主 。13、天枢属 经穴,为 募穴。14、中脘为任脉经穴,为 募穴, 会穴。(三)判断题1、亡阴亡阳证的治疗,取任脉、膀胱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灸。 ()2、寒证治宜用温热法,多取督脉和手足三阳经腧穴为主,宜留针,并用灸法。 ()3、虚证治宜取任脉和手足三阴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灸。 ()4、肺阴虚者治宜取手太阴、足少阴经腧穴和背俞穴为主,针用泻法。 ()5、膀胱实热
9、证治宜取足三阳经腧穴和督脉腧穴为主,针用泻法。 ()6、针灸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7、腧穴多用于治疗发热病证。 ()8、治疗胃腑病证采用俞募配穴常选取胃俞、天枢相配合。 ()(四)问答题1、手少阴心经心火上炎有哪些主要症状?其针灸治疗原则是什么?2、风寒湿伤脾之经络有哪些临床表现?其针灸治疗原则是什么?3、何谓八会穴?临床如何使用?4 何谓八脉交会穴?了临床如何配合使用?5、下合穴在临床中有哪些应用?6、如何理解针灸中的“因时制宜”?7、举例说明针灸取穴原则?8、什么叫原络配穴法?临床如何应用?9、什么是郄穴?如何应用?10、根据五行与阴经五输穴的配应关系,试解释“井主
10、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参考答案(一) A 型题1、C 2、E3、E4、B5、D6、E7、C(二)B 型题1、D2、C3、B4 、E5、C6 、D7、D8、A9、E10、B11 、D12、E13 、B14、C15、A16、A17、C18 、D19、C20、D21、E22、C23、A24、B(三)D 型题1、AB2、BE3、CD4、BD5、AD6、BD(四)X 型题1、ABC2 、ABD3、BD4、ABCE5 、ABCD6、ACE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1、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经络的分布规律,与脏腑器官的联系特点、功能特性以及经络异常反应,辨别经络病变的
11、部位和性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称为“经络证治” 。2、即随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提出的。3、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4、本经原穴与表里经的络穴相互配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 。5、 “三因制宜”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据季节(包括时辰) 、地理和治疗对象的不同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6、是指将腰部以上腧穴和腰部以下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上下配穴法” 。7、郄穴除单独使用外,常与八会穴配合使用,故称“郄会配穴” 。(二)填空题1、深刺久留针 灸法2、浅刺少留针 点刺出血3、手太阴 足太阳4、
12、脏腑辨证 与有关脏腑相联属的5、俞募穴 重灸6、任脉 阴桥7、临泣 耳后、颊、颈、肩8、行间 解溪9、神门 复溜10、郄 1611、井 合12、身热 喘咳寒热13、足阳明 大肠14、胃 腑(三)判断题1、2、3、4、5、6、7、8、(四)问答题1、若心经热邪循经上饶,则可见目黄、口舌糜烂、舌肿、舌体麻木等。治宜取本经和手厥阴经、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不灸。2、若风寒湿邪外侵,痹阻经脉,则可见膝股内侧痛、足跗肿痛、四肢屈伸不利、痿痹不仁、足大趾内踝痛等。治宜取本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针灸并用。3、八会穴是指人体的气、血、筋、骨、髓、脏、腑之精气所聚会的八个腧穴,即脏会章门
13、、腑会中脘、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气会膻中,血会膈俞、骨会大杼、髓会绝骨。临床上,气病可取膻中,如肺气上逆所致的咳嗽,肝气郁滞所致的乳少。4、八脉交会穴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分布于腕踝部上下。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蹻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足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外眦、耳后、颊、颈、肩。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蹻脉,合于肺系、喉咙、胸膈。5、下合穴的应用是根据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合治内府”的原则,对六腑的病证均可用各自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大肠合于巨虚上廉,治疗大肠病可取上巨虚;胆合于阳陵泉,治疗胆的病证可取阳陵
14、泉。6、因时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表,病邪伤人亦多在体表;秋冬季节,阴气渐盛,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亦多在体内。治疗上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人体气血流注呈现与时辰变化相应的规律,针灸治疗重取穴与时辰的关系,强调择时选择,即根据不同的时辰选取不同腧穴进行治疗。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是择时选穴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因时制宜”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此外,因时制宜还应把握针灸的有效时机,如治疗疟疾多在发作前 23 小时针刺等。7、针灸处方中腧穴的选取,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
15、,以循经取穴为主,并根据不同证侯选取不同腧穴。取穴原则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近部取穴。即指选取距离病痛所在部位或临近部位的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近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应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症,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则选取腧穴,予以治疗。如鼻病取迎香等。二是远部取穴。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部位的腧穴,这一取穴方法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多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腧穴,也可以取表里经或其他相关经脉上的腧穴。例如:胃脘疼痛属胃的病证,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同时可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必要时可加取内关等。三是随证取穴。即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
16、一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提出的。如高热可选取大椎,盗汗取阴郄。8、原穴和络穴在临床上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应用。本经原穴与其表里经的络穴相互配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 。它的临床应用是根据脏腑经络先后病为依据,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例如,手太阴肺经先病,症见咽喉肿痛或咳嗽,即取其原穴太渊为主;手阳明大肠经后病,症见牙痛,则取其经络穴偏历为客。相反,如果手阳明大肠经先病,取其经原穴合谷为主;手太阴肺经后病,取其经络穴列缺为客。9、郄穴是指各经络各经气汇聚的地方。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以及奇经八脉中的阴维、阳维、阳蹻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合
17、起来共十六个郄穴。其为:肺经郄穴孔最、大肠经郄穴温溜、胃经郄穴梁丘、心经郄穴阴郄、小肠经郄穴养老、膀胱经郄穴金门、肾经郄穴水泉、心包经郄穴郄门、三焦经郄穴会宗、胆经郄穴外丘、肝经郄穴中都、阳蹻脉郄穴跗阳、阴蹻脉郄穴交信、阳维脉郄穴阳交、阴维脉郄穴筑宾。郄穴常用以辅助诊断急性病痛。当脏腑经络患有急症时,按压郄穴常常在本经郄穴上出现阳性反映点。在治疗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症,是急救的常用穴。如心绞痛去郄门。另外,阴经的郄穴可以止各种出血,如孔最善治咳血;阳经郄穴则善于止痛,如急性胃痛取梁丘。10、首见于难经.六十八难 。井主心下满,指井穴可治心下胀满的疾病,肝木为病,常见心下满,因肝经由足上行,贯膈注
18、肺布胸胁;荥属火为心的属性,火为热病,故刺荥可泻热,俞主体重节痛,腧穴属土,归脾主长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肌肉,脾病则肢体沉重,关节疼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合为水穴,归于脾,脾主水,主纳气司二便,有病则出现咳喘,二便失司,水气下流而为泄泻。内科病证1、 引起中风先兆的病因是()A、气血瘀滞 B、气血不和 C、气血上逆 D、气血虚热 E、气血不调2、 属于中风脱证的症状是()A、神志昏迷 B、鼻鼾息微 C、牙关紧闭 D、二便不通 E、脉弦滑数3、中风半身不遂应选取的主要静脉是()A、手太阴肺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足阳明经 D、手足阴经 E、任、督脉4、中风中经络所致的口角喔斜初期时
19、可()A、刺病侧 B、刺患侧 C、左右均刺 D、刺四肢 E、刺头面5、治疗中风病症,神阙穴隔盐灸用于()A、中经络 B、中脏腑 C、半身不遂 D、闭证 E、脱证6、头针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应选用的主要功能区是()A、对侧运动区 B、对侧感觉区 C、对侧足运动区 D、对侧舞蹈震颤控制区 E、平衡区7、中风病症采取电针和火罐疗法,适合治疗()A、中风闭证 B、中风脱证 C、口眼喔斜 D、中风先兆 E、半身不遂8、气血不足型眩晕,正确的治疗原则是()A、健脾化痰 B、培补脾胃 C、滋补肝肾 D、清潜肝阳 E、疏通经脉9、痰湿中中阻型眩晕正确的针刺手法应是()A、补发 B、泻法 C、平补平泻法 D、刺络
20、法 E、拔罐法10、头针治疗眩晕正确的功能区是()A、感觉区 B、运动区 C、晕听区 D、平衡区 E、足运感区11、眩晕综合症应先治疗()A、眩晕 B、原发病 C、继发病 D、高血压 E、呕吐12、头风指的是()A、神精功能性头痛 B、风邪袭络型头痛 C、肝阳上亢型头痛D、气血不足型头痛 E、血瘀阻络型头痛13、温针灸适用于治疗()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血瘀头痛 D、血虚头痛 E、肝阳上亢头痛14、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年龄多在()A、老年 B、青少年 C、小儿 D、中年以后 E、无年龄界限15、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多采用()A、补法 B、泻法 C、平补平泻 D、先补后泻 E、先泻后补16
21、面瘫发病率较高的季节是()A、 夏秋季 B、秋冬季 C、春夏季 D、冬春季 E、春秋季17、针灸治疗面瘫所选取的主要经脉应是()A、手足阳明经 B、手足少阳经 C、手足厥阴经 D、手足太阴经 E、手足太阳经18、面瘫的发病初期不宜采用()A、毫针刺法 B、灸法 C、耳针 D、电针 E、皮肤针19、刺络拔罐法可用于治疗痹证中的()A、行痹 B、痛痹 C、着痹 D、热痹 E、风寒湿痹20、毫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多采用()A、平补平泻 B、补法 C、泻法 D、先补后泻 E、先泻后补21、肩关节周围炎远部取穴,正确的是()A、臂臑 B、孔最 C、三阴交 D、足三里 E、阳陵泉22、有的腰痛不属于针灸治
22、疗范围,引起这类腰痛的原因是()A、腰部软组织损伤 B、腰椎间盘突出综合症 C、脊椎结核 D、肌肉寒湿 E、肾气虚惫23、与形成胁痛关系密切的脏腑是()A、肝肾 B、肝胆 C、脾肾 D、肺肾 E、肝脾24、下列穴位中,不适合治疗胁痛实证的是()A、期门 B、支沟 C、阳陵泉 D、肝俞 E、太冲25、治疗痿证首选的经穴是()A、阳明经穴 B、太阴经穴 C、厥阴经穴 D、少阳经穴 E、太阳经穴26、针刺治疗痫证发作期,针刺取穴是()A、鸠尾、大椎、腰奇、间使 B、丰隆、太溪、后溪、足三里C、太冲、合谷、水沟、大椎 D、百会、水沟、后溪、涌泉 E、廉泉、膻中、太溪、太冲27、癫狂是指()A、神志异常
23、 B、精神异常 C、精神压抑 D、思虑太过 E、性情急躁28、针刺治疗狂证,多采用()A、泻法 B、补泻 C、平补平泻 D、先补后泻 E、先泻后补29、针刺治疗失眠的主穴是()A、三阴交、足三里 B、神门、三阴交 C、心俞、厥阴俞 D、太溪、太冲 E、心俞、厥阴俞30、脏燥的主要症状表现为()A、神经失常 B、神志失常 C、情志异常 D、性情急躁 E、沉默寡言31、惊悸、怔忡针刺治疗的主方是()A、神们、三阴交、心俞、脾俞 B、肝俞、心俞、太溪、神门 C、郗门、神门、心俞、巨阙 D、太溪、太冲、心俞、肝俞 E、内关、尺泽、心俞、神门32、疟疾是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其多发季节是()A、春夏
24、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E、春秋季节33、针刺治疗疟疾的最佳时间是()A、发作之时 B、发作后任何时间 C、发作前任何时间D、发作前 2 小时左右 E、发作后 2 小时左右34、针刺治疗疟疾的主方是()A、大椎、风门、风池 B、大椎、间使、后溪 C、大椎、太冲、太溪D、后溪、风门、少商 E、太冲、章门、期门35、风寒感冒用毫针刺法时,宜()A、深刺久留针 B、浅刺不留针 C、浅刺泻法 D、浅刺补法 E、深刺泻法36、哮喘虚证的针灸治疗原则()A、补益肝肾 B、调补肺肾 C、滋阴潜阳 D、健运脾胃 E、宣肺化痰37、下列不适合针刺治疗哮喘实证的穴位是()A、膻中 B、章门
25、 C、肺俞 D、列缺 E、尺泽38、取太渊、太溪二穴治疗哮喘虚证的机理是()A、补益肺肾真原之气 B、宣肺理气 C、滋阴降火 D、化痰止咳 E、调理三焦之气39、穴位药物贴敷治疗哮喘的最佳时间是()A、春季 B、冬季 C、秋季 D、春季 E、以上均是40、针灸治疗肺痨的主要穴位,下列错误的是()A、肺俞 B、膏肓 C、足三里 D、三阴交 E、尺泽41、肝气犯胃型胃痛采取的针刺方法是()A、平补平泻 B、先补后泻 C、补法 D、先泻后补 E、泻法42、在上腹部和背部穴位处拔火罐,适用于()A、急性泄泻 B、虚寒性胃痛 C、慢性泄泻 D、湿热痢 E、寒湿痢43、饮食停滞型腹痛应取的主要经脉是()A
26、、手足阳明经 B、督脉和手阳明经 C、督脉和足阳明经D、任脉和手阳明经 E、任脉和足阳明经44、导致黄疸的主要病因是()A、寒邪 B、风邪 C、湿邪 D、热邪 E、署邪45、针刺治疗黄疸阴黄的退黄要穴是()A、肝俞 B、阳陵泉 C、阴陵泉 D、至阳 E、太冲46、针灸治疗急性泄泻的治法,应当采取()A、疏调脾经经气 B、温补肾阳 C、健脾益气 D、温补脾肾 E、舒调胃肠气机47、针灸治疗痢疾的主要处方是()A、中脘、曲池、内庭 B、合谷、天枢、上巨虚 C、中脘、内关、内庭D、脾俞、胃俞、关元 E、中脘、合谷、肾俞48、针灸治疗便秘的正确取穴是取()A、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 B、三焦经以宣
27、通三焦气机C、肝经荥穴以疏肝解郁 D、脾俞胃俞以扶助中气 E、温通下焦阳气为主49、针灸治疗脱肛当用()A、毫针泻法 B、毫针补法 C、补法灸法 D、平补平泻 E、泻法灸法50、癃闭的病变位置在()A、肾 B、膀胱 C、肺 D、脾 E、肝51、针刺治疗失眠的最佳时间是()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临睡前 E、早晨52、具有预防感冒作用的穴位是()A、关元 B、列缺 C、鱼际 D、合谷 E、足三里53、头针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取()A、运动区 B、感觉区 C、胸腔区 D、足运感区 E、平衡区54、中脏腑和中经络的鉴别在于是否有()A、半身不遂 B、神志改变 C、口角歪斜 D、四肢抽搐 E、言
28、语不利55、针灸处方“百会、悬钟、肾俞、太溪”用于治疗眩晕()A、肾精亏损型 B、肝阳上亢型 C、痰浊中阻型 D、气血不足型 E、气血淤阻型56、头痛反复发作,胸脘痞闷,甚则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针灸处方用()A、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B、百会、肾俞、太溪、悬钟 C、头维、太阳、丰隆、足三里 D、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 E 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57、针灸处方“肾俞、腰眼、委中”基础上,血瘀者配()A、水沟 B、命门 C、三阴交 D、腰阳关 E、志室58、针灸处方“期门、阳陵泉、三阴交”治疗()A、气滞胁痛 B、湿热胁痛 C、精血亏虚胁痛 D、血瘀胁痛 E、痰浊胁痛59、肢体关节疼痛
29、重着不移,酸痛,肿胀、肌肤不仁。遇阴雨寒冷加重,此属()A、行痹 B、着痹 C、痛痹 D、热痹 E、皮痹60、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此为()A、行痹 B、着痹 C、痛痹 D、热痹 E、皮痹61、痿证的主症是()A、筋肉酸痛 B、肌肤麻木 C、四肢筋肉弛缓无力、失去活动功能D、关节屈伸不利 E、关节肿大62、针灸治疗痿证侧重选用()A、少阳经 B、阳明经 C、督脉 D、太阴经 E、任脉63、肺俞、膏肓、太渊、三阴交适用治疗咳嗽()A、痰湿渍肺型 B、肝火烁肺型 C、肺阴亏损型 D、燥热伤肺型 E、风寒犯肺型64、脾胃虚寒呕吐取下列何组穴最佳()A、中脘、内关、足三里、胃
30、俞 B、中脘、内关、足三里、丰隆 C、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D、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 E 中脘、内关、足三里、梁门、天枢65、针灸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适用治疗腹痛()A、寒邪犯胃型 B、饮食停滞型 C、瘀血内停型 D 肝气犯胃型 E、胃阴不足型66、针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章门”用于治疗腹痛()A、寒症 B、虚证 C、气滞证 D、热证 E、实证B 型题A、 补健侧、泻患侧 B、单刺病侧 C、刺手阳明经穴 D、刺阳经腧穴为主 E 刺阴经腧穴为主1、针刺治疗中风早期应()2、针刺治疗中风病程较久者应()3、针刺治疗中风取穴应( )A.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 B.任脉经穴为主 C.
31、对侧运动区为主 D.语言区 E.手足阳明经穴为主4.治疗中风脱证,取()5.治疗中风闭证,取()6.治疗中风失语,取()A.以运脾化痰为主 B.针刺头皮部双侧晕听区 C.以培补脾胃为主 D.针刺耳穴神门、枕、脑等为主 E.以清潜肝阳为主7.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8.治疗气血不足型眩晕()9.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A.曲池、足三里 B.印堂、太阳 C.郄门、内关 D.安眠、神门 E.肝俞、风池10.治疗高血压导致心悸配穴为()11.治疗高血压导致头痛配穴为()12.治疗高血压基本处方为()A.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B.率谷、太阳、侠溪、阿是穴C.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C.上星、头维、合谷
32、、阿是穴E.百会、气海、肝俞、脾俞穴13.风邪袭络导致侧部头痛,取()14.风邪袭络导致巅顶部头痛,取()15.风邪袭络导致前头部疼痛,取()A.合谷、三间、内庭 B.四白、巨髎、颧髎 C.攒竹、阳白、鱼腰 D.合谷、内庭、阿是穴 E.夹承浆、颊车、下关16.三叉神经痛第二支痛,针灸治疗局部取()17.三叉神经痛 ,针灸治疗远部取()18.三叉神经痛第三支痛,针灸治疗局部取()A.大椎、曲池 B.足三里、商丘 C.膈俞、血海 D.合谷、曲池 E.肾俞、关元19.行痹取穴()20.热弊取穴()21.着弊取穴()A.痿躄 B.鹤膝风 C.厥证 D.腰脊痛 E.漏肩风2.肩关节周围炎亦称()23.痿
33、证亦称()24.肩凝亦称()A.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 B.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C.取手少阴、厥阴经穴为主D.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E.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25.治疗中风半身不遂()26.治疗腰痛()27.治疗痿证()A.肩部疼痛或呈放射性疼痛,日轻夜重,活动受限B.肱骨大结节附近压痛,上肢外展上举 60120 度时疼痛C.肱二头肌长头处疼痛肿胀压痛,用力屈肘时疼痛加剧D.肩部外侧疼痛、活动受限,急性患者可出现肩轮廓扩大E.肱骨外侧髁疼痛28.肩峰下滑囊炎临床表现为()29.冈上肌腱炎临床表现为()30.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表现为()A.期门、支沟、太冲、阳陵泉 B.肩髃、肩髎、阿是穴、阳陵泉C
34、.中脘、期门、内关、阳陵泉 D.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E.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31.腹痛饮食停滞型,取()32.胁痛实证,取()33.胃痛肝气犯胃型,取()A.下痢黏滞白冻,喜暖畏寒,胸脘痞闷B.下痢赤白,饮食不进,食则呕恶C.下痢久延不愈,神困气怯D.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E.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清稀,水谷相杂,肠鸣腹痛34.噤口痢临床表现为()35.寒湿痢临床表现为()36.泄泻临床表现为()A.中脘、气海 B.中脘、内庭,内关 C.脾俞、胃俞、肾俞、关元D.内庭、曲池 E.合谷、天枢、上巨虚37.治疗湿热痢配穴为()38.治疗休息痢配穴为()39.治疗痢疾主穴为()A.取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 B.取手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C.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D.取足阳明经穴为主 E.取手太阴经穴及背俞穴为主40.治疗呕吐()41.治疗痢疾()42.治疗面瘫()A.毫针刺泻法 B.毫针刺补法 C.毫针刺平补平泻 .艾灸法 .拔罐法43.治疗狂证,宜用()44.治疗癲证,宜用()45.治疗惊悸、怔忡,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