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贫困区位化与社区重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486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区贫困区位化与社区重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藏区贫困区位化与社区重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藏区贫困区位化与社区重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藏区贫困区位化与社区重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藏区贫困区位化与社区重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藏区贫困区位化与社区重建摘 要:社区重建是在适应政治经济发展和社区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对社区功能和社区文化建设的纵向深化和横向扩展,对无论是旧社区体制影响下的致贫因素、藏区贫困地的历史根源,还是地理、生态和资源配置等社会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把握来说,都是一次深远性和本质性的突破和机遇。本文从藏区贫困区位化的原因、社区重建的意义出发,探讨区位化化解机制,希望成为藏区脱贫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贫困区位化;社区重建;社区认同;协同机制 我国藏区受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区位化是其基本特征,也是中央高度关注并治理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将分析社区重建本身的有益因素,结合藏区环境特点和贫困根源,对藏区贫困区位

2、化的化解做剖析和探究,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 一、藏区的贫困区位化 (1)藏区贫困区位化的原因 藏区是民族地区贫困典型区域之一,究其贫困根源,具有一般贫困问题的一定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区域发展与生态破坏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脱贫计划的施行,藏区的贫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贫富悬殊这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藏区也表现得明显起来。贫困区位化是指贫困人口在特定的地域内大量聚集起来,形成一个2固定的聚居区。藏区的贫困区位化来源在于,一方面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另一方面贫富差异悬殊、特困区集中聚集。 贫困问题是长期困扰藏区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藏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分

3、析,藏区的贫困问题主要为:一是地理分布原因,除一些大中城市外,藏区民众的居住地绝大多数分布在高山高原上,气候严寒,紫外线强烈,生长的农作物有限,温饱问题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加之高山高原地区修建道路困难,甚至有藏民几乎未与外界的联系,水、电、路、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分布在其中的村庄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很难发展经济,造成区域性的贫困。二是生态环境的原因,藏区的居住区域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形条件恶劣,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并且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造就了原始性的生态脆弱问题。加之历史上的过度开发,对森林植被的乱砍滥伐,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趋势显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三是自身问题

4、,在通讯闭塞、语言不同、习俗差异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藏区民众的自我封闭性,阻碍和与外界交流的愿望。而藏区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性驱使下,对科技文明的需求减少,很难接受外界的帮助。四是扶持问题,国家政策对藏区的扶持度近年来在不断地加大,但是脱贫问题很大程度不能实现是因为脱贫的标准低,很多达到标准的地区仍然存在大量严重贫困区域。再者是因地制宜的效益发挥不够,对大多数藏区的经济扶持甚至出现了负面现象,例如破坏自然环境、生态进一步恶化等。 藏区的贫富悬殊则表现在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偏远乡镇条件艰苦。一方面城市居民大多在高山平原处或河谷平原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3施完备,教育、医疗条件较为便利,国家福利施

5、行完善。另一方面偏远乡镇则分布在高山陡坡、茂林深山处,受到地理、生态的影响,经济发展艰难,国家福利难以惠及,在自我发展和扶助发展的双重困境下处于区域性贫困状态。 (2)贫困类型区分 由此,按照藏区贫困区位化形式表现,分为三种缺乏性的贫困类型社区,一是资源型贫困类。社区位于中小城市边缘边缘地带,居民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破坏影响,贫困民众一方面在城市压力的威胁下未能进入其间,另一方面由于居住地环境的恶劣则只能跻身于城市边缘地带,接收城市辐射的微量惠及。社区内部以多民族为主,分布有援藏后生活为落实的少数内地人员,属于经济发展副作用下的资源型贫困区域。 二是辐射型贫困类。社区处于距离中心

6、城市较远的地界,受城市经济辐射小,自我发展缓慢,经济来源方式多为游牧、原始耕种的生产。社区内部由历史传统控制,原始性生态保存完整,人员构成多为单一民族,一般位于属于偏远高山区域。 三是突发性贫困类。社区构成受突发情况影响,多是在地震、泥石流等影响下,社区一方面自我修复能力弱,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秩序遭到破坏,社区运行受损;另一方面接收外来的帮助后仍未恢复运行能力,或者未受到外来帮助,社区逐渐贫困化。 二、社区重建和贫困区位化的关系 (1)藏区贫困区位化的危害 4藏区贫困区位化是在长期性的贫困问题和贫富差异悬殊问题的双重影响下,贫困人口在特定的地域内大量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固定的聚居区的过程。无论

7、是发达的中国东南沿海还是内陆的中小城市,都存在有贫困区位化问题,但是由于藏区处于国家边境,地理位置特殊,加之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若其贫困区位化问题长期解决不到位,将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本文从藏区贫困区位化对社区发展和社区间关系为分析条件,将其危害性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阻断社区交流。贫困的聚集将会形成以经济、财富为依据的阶层的分化,阻断不同阶层的社区的交往,影响整个社会交往的秩序;二是滋生反社会情绪。陷入极端贫困而得不到帮助的人群,将会根据同属贫困线的认知而聚集起来,由他人的正常生产、生活状态联系到自己的贫困现状,从而对健康的社会运行产生负面情绪,形成强大的反社会情绪,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三是贫

8、困再生产。贫困人口区域性聚集,在交往中实现自我认同感的增强,使贫困人群的“地位”提高,形成强大的“贫困生产力” ,是贫困出现时空繁衍的趋势;四是增长藏独的势力。这是在藏区特殊的历史和政治环境下所具有的威胁。在藏区潜伏着企图破坏国家安全,主张藏区独立的不法分子。贫困社区由于在贫富分化的社会压力和贫困认同感的双重驱使下,极易产生消极观念和利益趋向性,如果被藏独分子通过钱财和思想诱导下进行藏独活动,将会加大藏独势力范围,引发社会动荡,破坏国家统一和安全。 (2)社区重建是藏区贫困区位化的消解机制 社区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并依靠自我认同感建5立起来的,具有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共同体。可以说

9、,社区是社会的缩影,一方面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另一方面是成员活动,建立情感、心理和共识的精神园地。社区重建则是在社区发展进入瓶颈或者遭到破坏后,从社区内外部进行在再建构的过程,是对社区功能的恢复或更新,对社区文化的保护或创造。 社区重建是一次对社区运行的干预,但这种干预是建立在满足社区是实际需要,维护社区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藏区的社区重建面对的一般是自然社区,这种社区是在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成员之间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紧密,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特征。藏区社区重建就是要针对自然形成的社区在后天发展中的弊端,用他助带动自主,对社区功能进行强化,以支持社区的自我运行。由此,社区重建是消

10、解贫困区位化的重要手段,它将从根据社区的特性,针对藏区贫困区位化的类型逐一击破,起到恢复藏区社区运行的目的。 三、藏区贫困区位化下的社区重建探究 (1)以社区辐射带动发展 对于偏远山区的社区而言,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对外沟通困难,单纯的社区自身力量很难实现社区发展。但是处于偏远山区,待开发资源丰富,由此社区重建应在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开发的基础山对社区的资源进行高效率的利用。首先是要建立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完善教育、卫生、交通等的基础建设,吸引外部力量的投入。再者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引进优秀人才,实现生产的现代化,并利用外部资金,实现民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社区经济结构得以优化和提升,以夯实社区运行

11、的6经济力量。 (2)培养社区互动心理 在藏区大中城市内部和城市边缘社区之间,因为同属一个大的民族社区,其政治、文化及生活习俗等都是可互动和交流的,由于经济发展和物质资料上的悬殊导致了地区上的隔阂。如此,社区重建时首先是要帮助社区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夯实社区发展的物质条件。再者是要发展城市边缘的经济,使其在生态遭受破坏影响下的经济发展来源转向利用城市辐射的发现。因地制宜,利用靠近城区的优势,建设城市边境的生态种植、农家乐园等特色产业,吸引消费和观光,发展社区经济。再者是加大文化的交流。在经济得以恢复的同时,帮助社区居民增强互动的信心,建设与城市社区的互动的平台,是社区差异不再成为社区互动的阻碍,

12、消除隔阂,营造良性的社区交往氛围。 (3)优势视角实现社区发展 面对藏区的社区重建问题时,除了要正视本身存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卫生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外,更要利用优势视角审视藏区发展的文化、地理等优势资源。以甘孜文化资源为例,其区域拥有地区特有的情歌文化、唐卡为代表的艺术资源以及土陶、土碗等的手工文化,但是由于受到交通、信息等的限制,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更甚者,由于文化保护力量的欠缺,部分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存,造成大量文化的遗失和消亡。可见,合理开发藏区资源是发展经济的有效方式,也是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手段,但在此基础上需要的是社区正视自我的价值,学会挖掘自我的潜力,在

13、社区重建中利用优势7资源,进行适度开放型的文化建设。 (4)创新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的创新就是对原有社区管理体系的新的创造,是对旧的社区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过程和管理理论的全民的质的突破。作为社区发展的重要构成,社区管理的创新是对社区事业管理的继承、借鉴后的创新,但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处于国家社会转型期的阶段,藏区的社区管理可以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框架下进入社区管理的自治形态,培育成熟的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增强社区管理和社区决策的自上而下的动力机制。藏区贫困聚集地,在社区管理上需要一个能够大胆创新,带领民众实现产业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动力机制。培育成熟的自治机制,就

14、是要将居民的意愿最显著化,群策群力,在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让社区发展更切合社区民众的实际需要。 在社区运行中,社区只是载体,居民才是主体,要实现贫困区位化的化解需要创造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的内部体系,要使社区居民走向高度的社区认同,要鼓励他们自觉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在社区重建的他助下实现自助服务,促进社区发展。但在藏区社区重建中尤其要注意的问题是适度开发原则,保护藏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娄成武 孙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2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6 83巴斯.族群与边界:序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1) 4冉光荣.藏区反贫困再思考J.财经科学,2006(2) 5陈云.城市贫困区位化与社区重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