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必须面向市场、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更多的创新型职业人才,满足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 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酒店管理是实践应用型专业,也是最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专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星级酒店不断增多,国际著名酒店相继在中国开业,国内酒店管理层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酒店服务也已经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必须面向市场,培养创新型职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2、培养的背景分析 我国的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完成了量的聚集,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主体也已经走向多元化,由过去的公办主体向多种办学主体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来了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大繁荣,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壮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与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不少机构预测 2030 年以后,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大国,国富民丰。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明显的变化是人民生活2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消费层次逐步提升,公民外出旅游从事商业
3、活动更加频繁。这就为酒店服务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现代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为酒店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和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的高职院校酒店服务管理专业,虽然经历了快速增长,酒店管理专业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但是我国高职院校仅仅实现了人才数量的增加,招生规模的扩大,却并没有能够实现办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太多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未能显著提高。这就造成了当年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非常尴尬的局面,急剧扩张的招生规模和雷同化的低水平人才教育,不断加剧就业市场的竞争,高职酒店管
4、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不少学生被迫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行业,勉强就业的学生工资薪水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与之相应的酒店企业,却在为人才不足而犯愁,不少酒店企业不得不四处挖人才费尽心机,这就形成了酒店高质量创新人才需求存在的巨大缺口,而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却无法实现就业。就业能力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影响招生,制约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此,酒店管理专业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思想理念,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造就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特征分析 (一)致力于服务的创新精神 3酒店管理与其他行业有
5、着本质的不同,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有着显著的差异。一二产业依靠的是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占领行业的科技制高点,科技成为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创新人才更多的是技术科技创新能力。酒店服务质量的客户是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是不同国籍的人,以直接的服务与客户沟通,是以客户最为直观的体验为评判标准,与消费者是面对面即时性交互。因此,区别于一般性的人才,又不同于一般行业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人才应该是更具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人才,是更具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职酒店创新人才不同于一般工科专业的偏重技能创新,也不同于理科专业的理论研究创新,更充分体现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6、特征,应该具有致力于服务的创新精神,着力于管理创新能力和伴随终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发展的源泉,是文化的精髓,是国家持续进步的动力之源。高职院校不能仅对同学进行技能程序化训练,更应该注重文化精神的培育。创新精神是现代职业人才的必备精神,酒店行业不同于传统的第二产业,其服务的对象是各行各业的人,为客户提供的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而是更具个性化的贴心服务,是让客户直接而又强烈地感受到服务的特色,能够获得其他酒店没有的体验,能够真正让客户在密集的酒店楼宇之间义无反顾地选择你的服务。而且同样的客人需要带给他们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体验,能够让每一个来此住宿的客人流连忘返,离开之后又对之充满期盼。是
7、实实在在的高标准服务,是更具吸引力的个性化体验,而这正是酒店创新文化的体现。 (二)着力于管理的创新能力 4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是让学生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处理各种问题,随机应变各种突发事件,灵活处理各种棘手的难题。根据形势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不断变换各种营销策略,推出更具时代感和个性化的品牌服务以及不断创新经营模式。这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必备能力,也是新时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应必备的创新精神。传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都是重技能轻管理,重模仿轻创新,能够处理常规问题,不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各种技能较为娴熟,而管理意识却极为淡薄,团
8、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欠缺,沟通协调与组织规划能力不足。而作为高职酒店创新型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沟通交际等综合能力,更应具有创新能力。 (三)伴随终身的创新意识 高职酒店管理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将这种意识成为一生的指导思想。无论酒店行业如何变化,不管从事管理行业的哪个部门,都必须具有一种开拓创新的意思,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不闭门造车。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唯有不断变化发展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脚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突破。酒店行业就是一个充满创新的行业,一个管理人才必须是一个具备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创新人才,不仅仅在校
9、学习和实习期间有创新的头脑,还要在工作期间不断创新,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更需要保持与自己职业相匹配的多方面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更应该伴随学生的一生,服务他们的工5作和生活。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构建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标准 职业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标准体系分层化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该做到标准化可量化,人才培养规格具体化,能够确立较为清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尤其是能够借鉴现代大型酒店企业对人才的标准定位,确立适宜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标准。使学生能够熟悉明确标准,确定努力的方向;教
10、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培养方案,解决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相脱节的突出问题。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消费者个人服务与管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最需要培养和改进的能力。为此,高职酒店管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注重学生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从能力目标制定和实现开始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强化沟通协调能力,培养重点训练学生对前厅、客房、餐饮等主要对客户能力的提升。同时,重视企业文化培养,酒店管理的核心是酒店企业文化,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是创新文化。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将先进酒店管理企业的文化引入课程,融入目标体系,确保学生具有现代酒店企业文化精神。 (二)重组课程体系 一
11、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都是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作为了高职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我国的职业课程体系建设,主要是引进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需要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课6程教学体系,突破传统课程教学体系的桎梏,不断创新。传统高职课程体系过分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真正体现行为导向式教学理念,不能构建行动导向式课程模式,也就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立足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创新人才需求,构建更具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坚持理论教学以够用为
12、原则, 强化实践实习课程,重视学生的实训教学,突出学生实践和创新意识,保障学生有着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平台。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学生的基本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操作性的应用课程。 (三)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锻炼能力,真正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施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真正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锻炼中提升素养,在应用中实现思维突破和创新能力提升。坚持实施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案例,确保所选案例能够与现代大型酒店企业的经营实际相吻合,能够结合最新的
13、行业发展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具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优秀案例。开展项目式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将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室、校办酒店、合作酒店等资源,在实训、实习过程中直接面对各种突发问题,处理各种新发事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7(四)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职酒店管理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人才评价方法,改革人才评价标准,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性引导,让学生能够明确标准,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步和发展。同时,引入企业评价方式,让更具创新实力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来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够真正促进学生不断创新和发展。 总之,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酒店行业一方面面临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现实需求,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提升服务和管理质量;另一方面,酒店行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对酒店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必须面向市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