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影响与发展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7742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文化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影响与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客家文化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影响与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客家文化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影响与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客家文化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影响与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客家文化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影响与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客家文化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影响与发展现状分析摘 要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不同的民族都具备较为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中包含了地域环境、生产方式等多元要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影响下创作了许多别具一格的舞蹈。赣南采茶舞蹈作为我国汉族民间舞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客家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 关键词客家文化 赣南采茶舞蹈 影响 发展现状 赣南采茶舞蹈经过悠悠岁月的洗礼,通过客家人民的集体智慧,从劳动生活中积累、创造、发展而来,并成为赣南客家地区广为流传的舞蹈形式。时至今日,赣南采茶舞蹈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人们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等。但当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赣南采茶舞蹈面临着

2、“舞不出去,蹈不起来”的发展困境,如何将赣南采茶舞蹈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客家文化概述 客家具有显著的汉族特点,是汉族的一个支系,又称客家民系。在汉族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中,发展、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就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在发展中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客家自中原汉人南迁、与当地族群、文化相互融合,并在西晋后期进入到赣闽粤地区,随后壮大形成了独立、稳定的客家民系,并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我国汉民族中一个庞大的民系,也2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赣南地区作为北方汉人南迁的首站,客家很多文化特点都是在该地区逐渐发展起来的,

3、因此人口移民成为客家的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特点。赣南客家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中原文化内涵。由于客家起源于中原,因此族人都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原情结,主要表现在客家人祠堂、族谱当中。不可否认,对于客家族源的说法存在很多不同,但都认可其是中原的后人,如传统饮食普遍取材于自然之中,且节庆、婚丧等活动都充分体现出中原特点。 二、客家文化对赣南采茶舞蹈影响分析 客家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在客家文化基础上的赣南采茶舞蹈势必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具体来说,表现在民俗、服饰等多个方面:(一)民俗文化方面。赣南采茶舞蹈与赣南地区生产茶叶存在非常直接的关系,很大程度上验证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赣南地处我国江南地区,民

4、俗种类较为丰富。每逢收获春茶忙碌之时,赣南茶农一边劳作一边唱山歌,在歌声的影响下,人们不禁手舞足蹈,创作了很多幽默诙谐的舞蹈动作,由此,赣南采茶舞蹈应运而生。采茶艺人借用一扇、一袖将动物模拟、情态模拟动作演绎得惟妙惟肖,能够真实地呈现出赣南客家人民在生活、劳动中的各种状态。不但如此,赣南采茶舞蹈中的矮子步是整个丑角舞蹈语汇中的核心步伐,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茶农从上山、摘茶、炒茶到下山整个采茶过程中双膝半蹲动作的形态模拟,别有一番韵味。 3(二)服饰文化方面。 “上穿大襟衣,下着大裆裤”是客家男女老少最常见的穿着,赣南采茶丑角穿和尚领大襟衣,领口为白色,双袖从肘部起为白色,右袖扎口,左袖为水袖,长约

5、 66 厘米。下穿灯笼裤,足蹬便鞋。蓝衫作为客家女子传统服饰,也是赣南采茶舞蹈的主要服饰。此外,还有银八仙的狗头帽、围裙及鞋等,道具有彩扇(一般男用绿色,女用水红色) 、茶篮、背篓、蒲扇等生活用品作为舞台道具。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是客家人民对于服饰颜色的喜爱并未发生改变,且沿用至今。相比较其他汉族服饰,赣南采茶舞蹈服饰颜色单一,坚持朴素、简洁风格。通过赣南采茶舞蹈服饰的设计及色彩能够直观地、真实地展现出客家人民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而这也是赣南地区客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音乐文化方面。赣南采茶戏由歌、舞、戏三者组成,音乐与舞蹈是赣南采茶戏的重要支撑点,客家人民爱好音乐,采茶音乐内容较

6、为活泼逗趣、特色鲜明,其中大量传统剧目音乐都是民间艺人聪明才智的直接表现。由于赣南采茶源于民间,使得采茶音乐更具淳朴气息、乡土风味,如补皮鞋 、 九龙山摘茶等,都是由老艺人口头创作而成,使得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传唱度较高。从音乐层面来说,采茶音乐属于小调连接体,分为“三腔一调” ,即茶腔、路腔、灯腔及杂调,伴奏乐器是一种类似于二胡的土制乐器“勾筒” 。另外,在演奏过程中,根据其具体实际情况,加入唢呐、弹拨乐器、打击乐或竹笛等乐器,无论是乐器、还是音乐曲调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显著标志。除了上述影响,客家语言、饮食及风水等诸多文化都或多或少对采茶舞蹈产生着4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因为赣南采茶舞

7、蹈吸收了客家文化之精髓,具有客家文化之灵魂才能够传承至今,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风格。 三、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现状分析 赣南采茶舞蹈,是从客家文化中诞生出的一块艺术瑰宝。从它的形成开始便与歌、戏结下了不解之缘,与采茶歌同为赣南采茶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之一,所以也称赣南采茶歌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历了约四百年的传承与衍变,赣南采茶于 20 世纪 60 年代左右开始建构独立的舞蹈体系,审视当下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现状,赣南采茶舞蹈一直面临着“舞不出去、蹈不起来”的发展困境。笔者于 2016 年到赣南地区进行采风工作,将对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人才匮乏。人才是赣南采茶舞

8、蹈传承和发扬的核心和基础,而作为民间艺术,老艺人或略小年龄的老艺人是赣南采茶舞蹈传承及发展的基础。要想推动赣南采茶舞蹈持续发展,需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让老一辈采茶艺人将技艺、经验传承下去。目前赣南采茶歌舞剧院里大多数演员的工作任务都是“双肩挑” ,既是演员又是领导,既是乐队又是编创,现在挑大梁的演员都是数十年前赣南文艺学校的毕业生,在他们之后几乎就没有更年轻的演员或编剧了。剧团招聘时采用定向招聘、编制内招聘等多种方式仍是劳而无功,人才缺失还体现在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上,主要面临剧团人员跳槽、改行等。专业培养赣南采茶接班人的赣南文艺学校同样面临着无生源的巨大困境,采用多种招生政策均不见成效。 (二)

9、作品陈旧。赣南采茶舞蹈在 1984 年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舞蹈5比赛光芒初现之后沉寂多年,至今活跃在舞台上的舞蹈作品都是传统剧目中的舞蹈片段,如采茶戏哨妹子中的舞蹈片段米童哨妹子 、米童上路 , 钓中的舞蹈片段刘二上路 、 刘二寻花等。直到2009 年第九届“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中赣南采茶舞蹈大放异彩,赣南采茶女子独舞那一别编导及演员均荣获一等奖,编导运用现代思维编创红色叙事民间舞蹈,通过对民间舞蹈的创新理念,将传统舞蹈元素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给予赣南采茶舞蹈带来更多的关注,实现赣南采茶舞蹈的间接性传承。女子独舞那一别的诞生标志着赣南采茶舞蹈向现代化编创模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其与时俱进,

10、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原有民俗特色的舞蹈元素基础之上,注入了全新的编创手法来推动赣南采茶舞蹈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三)舞性弱。赣南采茶舞蹈具有我国传统民间舞蹈载歌载舞、歌舞相伴的显著特征,与我国其他汉族民间舞蹈不同的是,赣南采茶舞蹈长期融合在赣南采茶戏曲中,早已吸收了戏曲“一招一式、皆有程式”的舞蹈表演格式,如赣南采茶舞蹈演员将矮子步走成 Z 或 O 字形,表示演员在走一条弯曲的山路;演员的矮子步从矮桩步走向高桩步,表示演员在翻越小山;旁磨扇表示快步;侧提扇表示慢走;平端扇表示摘茶;搓手扇表示炒菜等等,与戏曲舞台上的“六七人可当千军万马,转一圈可走四年八方” 、表示出场的整冠理髯、表示哀痛的扬

11、袖、表示大将出征的起霸、表示策马奔腾的趟马等程式动作相对应。可见舞蹈与戏曲的粘合度过于密切,凡事都有两面性,与戏曲的粘合度过于紧密使赣南采茶舞蹈的风格更加独特,却显得赣南采茶舞蹈的舞性相对较弱。 6由上可知,赣南采茶舞蹈是受到客家民俗、服饰及音乐等多元文化影响发展而来,带有浓厚的客家文化特征,也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21 世纪,越来越多的新思想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民间舞蹈源自于民间,对于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现状的研究还需回到民间,从根源处开始追溯,才能不断推进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从而促使赣南采茶舞蹈自身的重要意义及艺术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M.北京:中国 ISBN 中心,1992 2谭元亨.黄鹤.客家文化审美导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敏.江西赣南采茶戏歌舞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4董德光.戏曲表演程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