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 Nigel Wiseman,中文姓名: 魏迺杰國籍:英國學歷:德文與西班牙文學士、輔助醫學博士Tel: (02) 2608 9960Cell: 0922 190 531Email:nigelwisemangmail講議: memo.cgu.edu.tw/wise-man/index.htm,中醫藥養生保健與美容:課程內容,中醫基本理論 (見中醫概論講義)概述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病因與病機預防與治則 藥物性能實務操作藥膳 (見中國藥膳講義)面膜 (馮曄醫師),中醫基本理論,概述 陰陽五行 氣血、津液 臟腑 經絡,病因與病機 預防與治則 藥物性能,概述,西方醫學已普及於世並成為世界
2、上最強勢的醫學。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中醫依舊流行於中國。中醫不僅在中國持續發展,更廣為西方人所接受 。因其具有整體觀的特點,可彌補西醫學不足之處,而在西方國家擁有一群新的擁護者。,中醫的特點,與現代醫學相同之處與現代醫學不同之處,與現代醫學相同之處,以自然規律解釋健康與疾病(非邪靈作祟或祖先降怒 )。分析結構與功能(肺、胃、腎、膀胱)採用對抗療法的原則(中醫的寒者熱之、 熱者寒之與西醫的殺菌在原理上是相同的),與現代醫學不同之處,利用精氣學說以說明生理與病理現象。氣是身體的原動力。,與現代醫學不同之處,利用陰陽五行宏觀概念以說明生理與病理現象。 如利用陰陽的概念把人體的生理分成水與火兩方面,用
3、水與火失於平衡來說明疾病。又如腎藏精,主生殖之說源於五行:腎主水(水液代謝),故腎屬於五行中的水。冬天為收藏的季節,也屬水,因此腎臟具有藏精的功能。,外邪致病,六淫 ( 六氣致病稱六淫 )風 (侵犯上半身、體表)寒暑濕燥火(熱),與現代醫學不同之處,除了病,還有證的概念。如瘧疾、天花、霍亂等疾病,都有固定的過程,男女老少的表現大體相同。證是中醫特有的概念,用來說明人體的不平衡以及對抗致病因素的能力。各種疾病,在不同的階段,就有不同的證。如腎陽虛、風寒束表、心火上炎、濕熱下注膀胱 ,都是證名。,與現代醫學不同之處,天然藥物、針灸,阿 長得蠻帥的,精氣學說,古人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天空上的雲朵,蒸飯
4、時上升的煙霧瀰漫,飄忽不定,無形狀態之物。可以呈氣體、液體、固體。因此,認為,世界的一切都是氣溝成的(通天下一氣耳) 。這個學說現在稱為氣一元論 。 氣有分無形之氣: 瀰散而活躍的狀態有形之氣: 凝聚而靜止的狀態有形,人體的氣,有形之氣:一切固體合液體 (肉、筋、骨、津液、 器官、 血液) 無形之氣:人體的原動力推動作用:推動血液與津液。固攝作用:防止血液與津液異常流失。氣化作用:物質產生及轉化。防禦作用:預防外邪侵犯及內邪產生。溫煦作用:產生熱量。營養作用:提供各組織器官所需要的養料。,陰陽五行,陰陽五行,陰陽,陰陽是事物的兩類屬性。一切對立統一的事物,都可以用陰陽來分析。,原義,山之北、水
5、之南山之南、水之北,陰陽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對立統一陰陽可分相互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對立統一,寒與熱是對立統一的沒有寒,就沒有熱沒有熱,就沒有寒運動與靜止是對立統一的沒有運動,就沒有靜止沒有靜止,就沒有運動,陰陽可分,相互制約,寒與熱相互制約寒可制熱。熱可制寒。運動與靜止相互制約運動可制靜止。靜止可制運動。,互根互用,如氣與血,氣為陽,血為陰。氣能生血、行血、攝血。血能載氣,養氣。故稱,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消長平衡,寒熱:寒屬陰,熱屬陽。如冬至夏,寒減熱增,為陰消陽長。夏至冬,熱減寒增,為陰長陽消。,相互轉化,相互轉化,即物極必反。如某些熱性病,在持續高熱的情況下,大量耗傷人體
6、正氣,可突然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脈微欲絕等陰證,此即為陽證轉化為陰證的實例。,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生理方面病理方面診斷方面治療方面藥物方面,生理方面,病理方面,有些疾病可用人體陰陽失調來概括說明。陰虛:消瘦、五心煩熱、顴紅、潮熱、盜汗、口咽乾燥 (燥熱之象)陽虛:面色淡白、身疲乏力、肢冷、自汗(寒象)很多疾病關係到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正氣包括陰液和陽氣邪氣包括陰邪(寒、濕、痰等)與陽邪(風、暑、火、燥等),但無論病理變化如何複雜,都不外乎陰陽的偏勝或偏衰,陰陽偏勝 * 陽勝則熱(實熱),陽勝則陰病 * 陰勝則寒(實寒),陰勝則陽病陰陽偏衰 * 陽虛則寒 (虛寒) * 陰虛則
7、熱 (虛熱)陰陽轉化,水火,陰陽的正常關係,陰,陽,陰平陽秘 (陰陽相對平衡),陰陽的偏勝、偏衰,陰勝,陽病,陰勝則陽病,(實寒),陽虛則陰盛,(虛寒),陽勝,陰病,陽勝則陰病,(實热),陽虛,陰盛,陰虛,陽盛,陰虛則陽盛,(虛熱),陰邪,陽邪,陰陽的偏勝、偏衰的主要症狀,陽勝的主要症狀:壯熱、面紅、目赤 陰勝的主要症狀:形寒、肢冷、舌質淡陽虛的主要症狀:面色白、畏寒肢冷、舌淡、脈遲等寒象,但還有少氣乏力,喜靜踡臥、小便清長、下利清穀等虛象。陰虛的主要症狀:五心煩熱、骨蒸潮熱、面紅升火、消瘦、盜汗、咽乾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等,即是陰虛則熱的表現。,陰陽的偏勝、偏衰的主要特點,陰盛或陽虛:
8、寒、靜、濕 陽盛或陰虛:熱、動、燥,治療方面,陰陽偏勝的治療原則:損其有餘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補其不足陰虛(虛熱) ,補陰陽虛(虛寒) ,補陽,藥物方面,四氣:寒、涼為陰;熱、溫為陽五味:辛、甘為陽;酸、苦、鹹為陰升降浮沉:升、浮(上行而向外)為陽; 降、沉為陰(下行而向內),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種變化運動的物質。木:古人稱木曰曲直 。木是樹木的生長。引申為 具有生長、升發、 條達疏暢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木。火:火曰炎上。溫熱、上升。土:土爰稼穑 。土為萬物之母,引申為具有生化、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金:金曰從革 。從革,是指變革,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作用
9、的事物,均歸屬於金。水:水曰潤下 。引申為具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五行歸屬舉例表 自然界,五行歸屬舉例表 人體,五行的生剋乘侮生剋,相生和相剋是五行之間的正常關係。相生: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資生的作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五行相生相剋示意圖,相生,相剋,五行的生剋乘侮乘侮,相乘和相侮是五行之間的不正常的關係相乘:乘是指乘虛侵入的意思。相乘是剋制太過相侮:又名反侮、反剋。侮是恃強凌弱的意思。相侮是相剋的相反關係。例如,木本受金剋,但木強盛時,對金進行反侮,
10、莎莎、妹妹和琦琦 三個美女,臟腑,臟腑是位於人體軀幹內的主要器官,為生理活動之核心。以脏為主。臟相對地屬裏,而腑則相對地屬表。每一臟與某個器官和組織有特別關係,如脾主肌肉 。每一臟有外竅,如脾開竅於口 ,脾主肌肉 。每一藏是一個系統的主管。,肺,肺位於胸中,上連喉嚨。功能: 肺主氣, 司呼吸, 通調水道, 潮百脈。肺主皮毛。開竅於鼻。,肺與大腸相為表裏。肺,其華在毛。肺在液為涕。肺在志為悲。肺屬金。,肺,肺主氣,是指肺的呼吸功能以及肺在氣的生成方面的作用。呼吸功能:肺是把自然界的清氣吸入體內,體內濁氣呼出體外,故有肺司呼吸之說。氣的生成是依靠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榖精微相結合。肺的呼吸功能
11、對全身之氣的運動有調節作用。肺氣的運動,包括了宣散和肅降兩方面。,肺,宣散是向上、向外周的擴散運動,包括宣發衛氣。肺氣失于宣散,有三種表現:鼻塞、噴嚏、呼吸不利、咳嗽、胸悶等證狀 。不能宣發衛氣,使腠理閉塞而無汗。布散津液和水穀精微等功能減弱,津液停於肺部而成為痰,甚則氾濫於肌膚而為水腫。,肺,肅降是指向下的運動,包括將多餘的水液下輸於腎與膀胱排出體外。肺失於肅降則肺氣上逆,出現喘咳、痰嗽、咳血等病理現象。,肺,通調水道:人體水液代謝的調節,是由脾、肺、腎以及腸、膀胱等臟腑共同完成的,而通調水道是指肺的宣散與肅降功能對於水液調節的作用而言。肺開竅於鼻:鼻是呼吸的通道,故稱鼻為肺之竅。鼻塞、流涕
12、、臭覺失常,皆為肺氣不宣所引起。,肺,肺主皮毛:皮毛為一身之表,包括皮膚与汗腺、毫毛等組織。皮毛有分泌汗液、潤澤皮膚和抵禦外邪等功能。這些功能,是流布在皮毛的衛氣的作用,而衛氣之所以能發揮這些作用,主要依靠肺氣宣散的力量。,心,心位於胸中。功能:心主血,心藏神。心合脈。心開竅於舌。,心與小腸相為表裏。心,其華在面。心在液為汗。心在志為喜。心屬火。,心藏神:亦稱心主神明。這裏所謂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心,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是大腦的功能,但在中醫學裡把它分屬於五臟,特別與心的關係最密切。 心有病變,即可出現心煩、心悸、失眠、多寐、多夢等心神不安的症狀;嚴重的還可以出現神昏等精神意
13、識和思維活動顯著減退甚至喪失的症狀,或癡呆譫妄、狂燥等精神失常的症狀。,心,心主血脈:是指全身的血與脈統屬於心。血液能在脈中運行,周流不息,以營養全身,主要屬於心的生理功能。心開竅於舌:心開竅於舌與舌為心之苗的意義相同。這一理論的主要根據是:心的病變,往往在舌上反映出來。例如:心陰虛或心火旺時,可見舌尖或舌質紅,起茫刺,或見舌碎痛糜爛等。心陽虛或心氣血不足時,可見舌質淡,晦暗等;心血瘀滯,可見舌質紫暗、瘀點等;病邪入心時,可見舌強、語蹇。,心,心與小腸相為表裏:心與小腸在經絡上互相絡屬。在病理上也有某些聯繫,如心火旺而移熱於小腸時,可見口舌生瘡,糜爛碎痛,以及小便短赤,灼熱疼痛等證狀,故稱心與
14、小腸相為表裏。,脾,肝在右脅, 膽附於肝。功能:脾主運化, 脾主統血。脾合肉。脾開竅於口。,脾與胃相為表裏。脾在液為涎。脾在志為思。脾其華在唇。脾屬土。,脾,脾主運化。脾為胃行其津液。脾主運化水穀之精微。脾主升清,散精。脾為生化气血之源。脾主溫化水濕。脾主統血:固攝血液。,肝,肝在右脅, 膽附於肝。功能:藏血、 主疏泄、 主筋。肝與膽相為表裏。,肝在右脅, 膽附於肝。功能:肝藏血、 肝主疏泄。肝合筋。肝開竅於目。,肝與膽相為表裏。肝在液為淚。肝在志為怒。肝其華在爪。肝屬木。,肝,藏血: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循環血量的功能:活動減弱時,部分血液歸藏於肝臟;活動加劇時,血液從肝內排出,增加循環血量,以
15、保證機體活動的需要。所以,組織器官能否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給,不僅與心有關,而且和肝有聯繫。婦女月經生理也與肝的藏血功能有關。,肝,主疏泄:肝屬木,木喜條達。肝主疏泄,是說肝氣有調暢全身氣機的作用,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情志活動。臟腑經絡的氣機。膽汁分泌。,氣機是氣的運動和活動的概括,肝,情志活動:肝與情志活動有關,尤其和鬱、怒的關係密切。長期的情志抑鬱或大怒,容易導致肝失疏泄而傷肝。肝病疏泄失常,又常伴有抑鬱或急躁易怒等情志改變。臟腑經絡的氣機: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進臟腑經絡氣機的和調通暢,對脾胃的影響尤為明顯,它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肝,疏泄條達功能紊亂,稱為肝氣鬱結,其表現為:情志抑鬱、煩
16、燥易怒。梅核氣、瘿瘤。腹中腫塊。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影響到脾胃,可導致噯氣,脘腹脹滿疼痛。,肝,肝主筋:肝陰和肝血有滋養筋膜的作用,以維持其正常收縮和鬆弛功能。肝的陰血充足,則筋膜強勁有力,伸縮靈活自如。肝開竅於目:由於肝藏血,其經脈又直接連繫於目,所以肝與目的關係更為密切。中醫學中,有很多眼科疾病是用肝來說明(如肝的陰血不足,則兩目乾澀等)。,腎,腎位於腰中,左右各一。功能:腎主水, 腎藏精,腎為一身陰陽之本, 腎主納氣。腎主骨生髓。腎開竅於耳(及二陰)。,腎與膀胱相為表理。腎在液為唾。腎在志為恐。其榮在髮。腎屬水。,腎,腎藏精:就是說,腎具有藏精氣之功能。精氣是生長發育生殖和維持其他臟腑正
17、常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發育:人從幼年開始,腎精漸充,發育到青春時期,腎的精氣開始充盈,男子能產生精子,女子出現月經,性機能逐漸成熟。老化:待到年老,腎的精氣漸衰,性機能和生殖能力就隨之減退而消失,形體也逐漸衰老。故小兒發育不良、成年陽萎、不孕等都屬於腎病的表現。,腎,腎主骨生髓,其實也是腎的精氣促進生長發育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小而囟門遲閉,軟骨無力等證,是腎的精氣不足的表現。,腎,腎主水是說,腎有調節津液的輸布以及廢液的排泄的功能,把體內多餘水液轉化為尿,下注膀胱。尿多、尿少等問題,皆與腎臟有關。腎氣有固精鎖尿之功能,若此一功能失常,則引起遺尿、小便失禁、水腫、早洩、遺精等證狀,臨床上此種表現
18、稱為腎氣不固。,腎,腎開竅於耳:耳鳴、耳聾、為腎病常出現的症狀。又說腰為腎之府,故腰痛亦為腎病的表現。腎為人體陰陽之根本。腎臟的健康常會影響其他臟腑的健康,譬如:腎陰不足,肝亦將出現問題(肝陰不足);若腎陽虛衰,則心、脾亦將受累;同樣地,若脾陽久虛,進而可損及腎陽等等。,獨眼公主莎莎,氣、血、津液,氣,是運動著的精微物質,主要有推動、溫煦等作用,屬於陽。 血,是人體的紅色液體,其主要功能是營養全身,屬於陰。津液,是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屬陰。,氣,氣的概念來源於哲學在哲學上,一切事物為氣所成。氣有兩種狀態:彌散而劇烈運動的狀態,稱為無形。集中凝聚的狀態,稱之為形質。在醫學上,氣主要是指無形之
19、氣,但有時亦指有形之事物(如正氣、濁氣等)。,氣 氣的種類(一),元氣(原氣、真氣):人體的陽氣。臟腑之氣:元氣分佈於臟腑,即成為臟腑之氣,如心氣、肺氣、脾氣、胃氣、肝氣、腎氣等。經絡之氣:元氣流行於經絡,即成為經絡之氣,簡稱為經氣。營氣:營氣是與血共行於脈中之氣。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血液,與血共行脈中,營養全身。,氣的種類(二),衛氣:衛氣是行於脈外的氣。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在內散於胸腹,以溫煦臟腑;在外,護衛肌表,潤澤皮毛,抗禦外邪入侵等。宗氣:宗氣是積於胸中的氣。1.走息道以司呼吸:凡言語、聲音、呼吸的強弱,均與宗氣的強弱有關。2.貫通心脈,推動和調節心臟的搏動:凡氣血的運行,肢體的
20、寒溫和活動能力,多與宗氣有關。,氣的功能 (一),推動作用溫煦作用防禦作用氣化作用固攝作用,氣的功能 (二),推動作用:氣的活動力很強,人體的生長、發育,一切生理活動和新陳代謝,都屬於氣的運動。溫煦作用:人的體溫,各臟腑、器官等一切組織進行生理活動的能量,都屬於氣的溫煦作用 。防禦作用:氣有護衛肌表、防禦外邪侵入的作用。氣的防禦作用,如與外邪相對而言,即屬於正氣。在疾病過程中,正氣不斷發揮抗病的機能,表現為邪正鬥爭,使病邪得以消滅,健康得以恢復。,氣的功能 (三),氣化作用:血和津液的化生,津液的輸布和轉化為汗液、尿液,都屬於氣的運動變化,簡稱為氣化。固攝作用: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血液不致溢出於
21、脈外,屬於氣的固攝作用,稱為氣能攝血。汗液、尿液及其他分泌液,在正常情況下,不致因分泌過多而使津液大量散失,也屬於氣的固攝作用。,氣的病理變化,氣虛氣滯,氣虛,定義:由於元氣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稱為氣虛。原因:久病、老年、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勞倦過度等因素,均可引氣虛。全身症狀,主要表現為虛弱無力。各個臟腑有不同表現:肺氣虛:呼吸氣短、語聲低微。脾胃氣虛: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腎氣虛:遺尿、遺精。衛氣虛:自汗、惡風、容易感冒。,氣滯,定義:氣的正常活動是運行全身,流通疏暢。如人體某一部分的氣機流通發生障礙,則有關臟腑或經絡就會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稱為氣滯。原因:情志不舒、飲食失調、感受外
22、邪以及外傷等 原因,均可引起氣機失調而致氣滯。主要證候:局部的疼痛和脹悶,脹痛時重時輕,部位不固定,且可與精神情志因素有關。氣滯胸脅,則胸脅脹痛;氣滯胃腸,則脘腹脹痛;氣滯於肝的經絡,可見乳房脹痛,少腹墜脹,等等。,血的形成,血,是人體的紅色液體。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通過營氣與肺的作用而變為紅色的血。,血的運動,血形成之後,循行於脈中。依靠心的推動流行於全身,故稱為心主血;依靠肝的貯藏調節,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故稱為肝藏血;依靠脾的統攝,循經而行,不致溢出脈外,故稱為脾統血。,血的生理功能,血的主要功能是營養全身,凡皮毛、筋骨、經絡、臟腑等一切組織器官,均由血液供給營養。
23、由於血具有營養作用,且由營氣變化而來,與營氣共行脈中,所以在中醫習慣用語上,血也稱為營,或營血合稱。,血與氣的關係:氣為血之帥,氣為血之帥:氣能生血、行血,又能攝血,所以說氣為血之帥。心的主血,肝的藏血,脾的統血,又都是臟腑之氣所發揮的作用。可見血在其形成與運行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氣。,血與氣的關係:血為氣之母,血為氣之母:全身的氣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使人體各部分能進行生理活動,依賴於血的充分供給營養,故又有血為氣之母的說法。,血的病理變化,血虛血瘀血熱,血虛,定義:體內的血不足或血液濡養功能減退而出現的病理變化。主要原因:由於失血過多或生血不足所致。如:失血過多,新血一時未及補充;脾胃消化吸收
24、功能減退或發生障礙,以致食物中的精華不能吸收以化生血液;以及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都能導致血虛。,血虛,主要表現:頭暈、心悸、面色不華或萎黃、唇舌淡白、脈細,以及失眠、目花、筋脈攣急、皮膚乾燥、頭髮枯焦等證。,血瘀,定義:血流不暢或局部有瘀血停滯。主要原因:外傷跌仆,內出血之後,有離經之血存在於體內(如挫傷青腫)。氣滯或氣虛而使血液運行不暢、血寒而使血液凝滯,血熱而使血液受煎熬等,均能引起血瘀。,血瘀,主要表現:局部腫脹、疼痛,痛如針刺,痛處多固定不移,或體內發生腫塊、面目黧黑、唇舌青紫、出血紫黑成塊或反覆不止等證。,血熱,定義:熱毒侵入血分所出現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血熱妄行,出血鮮紅,或皮
25、膚出現斑疹。血熱內擾心神,還可出現心煩不安,舌絳、脈數,甚則譫狂、昏迷等證候。,津液 津液的生理功能,津液,是人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主要是指體液而言,但亦包括汗液、唾液、胃液、尿液等分泌液與排泄液。生理功能:滋潤臟腑、肌肉、皮膚、毛髮、粘膜和孔竅,以及滑利關節,濡養腦髓、骨骼等作用。,津與液的差別,津液有時也分別稱為津或液。較清稀的水液稱為津,較濃稠的稱為液。,津液的形成和布散,津液的生成、吸收和轉輸,依賴於胃的受納、脾的運化功能。津液的布散至全身以潤澤肌膚、皮毛,化成汗液和尿液,都依賴於肺的宣散和肅降功能,故稱肺為水之上源而能通調水道。,津液的形成和布散,在津液的生成、代謝過程中,腎所起
26、的作用最為重要,因為胃的受納、脾的運化、肺的宣肅,均需腎氣的溫煦、推動,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體內水液的正常代謝,更離不開腎的氣化功能,故稱腎為水臟 。由於肺、脾、胃、腎等臟腑分別隸屬於上、中、下三焦,所以古人把體內津液的升降、出入道路稱作三焦,把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的代謝過程,統稱為三焦氣化。,津液的病理變化,津液的病理變化,可分津液的損傷和不正常的水液積聚。津液的損傷表現為傷津和脫液(傷陰)。不正常的水液積聚表現為水腫和痰飲。,傷津與脫液,傷津與脫液:輕的稱為傷津,重的稱為脫液。原因:高熱、久熱、大汗;久病;多尿、吐瀉;錯誤或過量地使用發汗、利尿、瀉下或溫燥藥物等。,水腫和痰飲,水腫和痰飲
27、,主要是肺、脾、腎三臟的氣化功能失常,引起津液的輸布或排泄障礙,形成不正常的水液積聚所致。,水腫,主要原因:腎的氣化功能失常,不能進行升清降濁,生成和排泄尿液的功能減退。亦可由肺失宣肅,脾失健運,影響津液的流通而致水液停聚。,痰飲,定義:水液積聚於體內的某一局部。主要病機:與水腫基本相同,故痰飲與水腫之間,有時是相互聯繫的。肺氣失于宣肅,脾失健運,影響了津液的輸布,凝聚而成痰,出現咳嗽、痰多白漠等證。腎的氣化功能減退,可使水液上泛為痰而侵犯心肺,稱為水飲淩心、水飲射肺。如心力衰竭、肺水腫時出現的心悸、氣急、咳嗽、咯吐大量泡沫痰,多屬於這種病理變化的表現,肥肥的琦琦公主,經絡,一身之氣所運行的主
28、要通道稱為經脈,較細小的分支則稱為絡脈。人體的氣血則通過經絡的傳注而布散全身各處。臟腑之間亦藉由經絡來聯絡溝通。,經絡在治療方面的用途,針灸扎針處(即穴道),大都沿著經脈分布。在穴道扎針,可以調節氣的運行,達到治病的效果。藥物亦藉由經絡傳輸而達病所。,十二經脈,人有十二經脈,各分陰陽來命名。每一條經脈又分別屬於一臟或一腑而絡( 連接)於與之相表裡的腑或臟。陰經屬臟,循行於四肢內側(如手少陰經屬心絡小腸 )陽經屬腑,循行於四肢外側(如手太陽經屬小腸而絡於心),奇經八脈,除十二經脈之外,尚有所謂的奇經八脈,其主要作用為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病因與病機,病因內因外因不內外因病機,風,風邪:風邪的致病
29、特點與臨床表現,類似於自然界風的現象。自然界的風來去較快,流動性大,時有時無,會使樹梢搖動,故把以下的臨床表現作為是風邪的致病特點:發病急、變化快,故稱為風者善行而數變。如風寒、風熱的感冒。遊走性疼痛與搔癢等證狀。有抽搐、震顫、搖頭、眩暈。容易侵犯人體的高位和肌表,如頭部(身體的上部)、肺部(內臟的上部)和皮膚等部位。,寒,寒邪:寒邪的致病特點與臨床表現,與自然界的寒冷、冰凍、凝結等現象相類似。,寒,寒的特點是:全身或局部有寒冷的徵象,例如怕冷、喜熱、四肢不溫、小腹冷痛等。排泄物表現澄湖清冷,例如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嘔吐汗清水、小便清長、腹瀉稀水等。容易導致氣滯血瘀,出現較劇烈的疼痛,故謂寒勝
30、則痛。寒邪如侵入經絡,常出現筋脈拘攣、收縮,故謂寒主收引。,暑,暑邪:暑邪致病有特定的季節性。它包括二個方面:一是確屬感受暑熱所引起,例如中暑;二是凡屬暑天發生的外感疾病,古代在習慣上統稱為暑病,例如流行性乙型腦炎,就稱為暑溫。由於暑天有二個特點:一是氣候炎熱;二是氣候比較潮濕,因此,暑邪致病可表現為暑熱與暑濕兩類不同證候:,暑,暑熱:以高熱、口渴、心煩、無汗或大汗出、脈洪大為主要症狀。由於高熱容易導致耗氣傷津,故還可出現乏力、呼吸負舌苔乾燥等證狀。暑濕:以身熱起伏、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悶、惡心嘔吐、大便不正常、小便短赤、脈濡、舌苔厚膩等為主要症狀。,濕,濕邪:濕邪所表現的證候與自然界氣候的
31、潮濕、水濕停滯淤積等現象相類似。濕邪致病與季節有一定關係,多發於氣候潮濕的季節。如經常坐臥濕地,住處潮濕,水中作業,汗出沾衣,也可與季節無關而引起濕病。,濕,濕邪的致病特點與臨床表現是:濕性粘膩,不易除去,病程較長,難以速愈。濕性停滯。侵犯體表,可見身體困倦、四肢沉重、頭重如裹等證狀;侵犯經絡、關節,可出現關節疼痛固定在一處,活動不便等證狀。,濕,濕邪容易犯脾,多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悶、泛惡、腹脹、大便稀薄、小便短少以及舌苔厚膩、脈象濡緩等證狀。全身或局部有水濕淤積或停滯的現象,如水腫、腳氣、白帶、濕疹以及瘡瘍流脂水很多等,都屬於濕。,燥,燥邪:燥邪的致病特點與臨床表現,類似於自然界的乾燥
32、現象。,燥,感受外來的燥邪所致的疾病,稱為外燥,多見於氣候乾燥的季節與地區。表現為鼻孔乾燥或鼻衄、口乾、唇燥而裂、咽毛或疼痛、千咳少痰或無痰、皮膚乾糙,舌幹少津等證狀。由內津液、陰血虧耗而出現的燥象,屬於內燥,它其實不是邪的表現,而是津血不足的反映,故多直接稱為傷津、傷陰或津枯血燥。,火,火邪的特徵是熱,火邪基本上就是熱邪。所表現的證候為:全身或局部有顯著的熱象,如高熱、怕熱、喜冷、面紅、目赤、尿赤、舌紅、苔黃、脈數等,以及瘡瘍的紅、腫、熱、痛。,火,排出物性狀粘稠,排出時有灼熱感,而且病勢急暴,如鼻流濃涕、痰液黃濃、嘔吐酸水、小便混濁、便下膿血,以及急性腹瀉、糞便穢臭、肛門灼熱等。,火,火邪
33、容易耗傷津液,出現舌幹少津、口渴飲冷、大便幹結等證狀。火邪容易灼傷脈絡,迫血妄行,引起出血和發生斑疹。,三位公主開朝會,預防與治則,預防 (養生、保健)治則,預防,精神情志起居飲食 勞逸運動,精神情志,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心胸開闊。盡量減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過度的情志波動。避免思慮過度。,起居飲食,睡眠飲食,睡眠,睡眠過少或過多,都對身體不好。早睡早起,使自己神清氣爽,頭腦經常保持清醒狀態。,飲食,飲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條件,但飲食要有節制。避免:暴飲暴食偏飲偏食飢飽無度 飢飽無度每餐少食,多進清淡飲食,經常使脾胃處於開寬鬆而不滯塞的狀態,勞逸運動,運動:適度的體能鍛鍊能促使血脈
34、流通、關節疏利、氣機調暢、體質增強,從而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勞逸:勞逸安排要合理。,藥物性能,四氣五味 歸經升降浮沉,四氣五味,四氣(又名四性)五味,四氣,寒、熱、溫、涼 寒和涼之間、熱和溫之間,是程度上的不同 。溫次於熱、涼次於寒。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五味,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滋味,辛、甘,辛有發散、行氣或潤養等作用。一般發汗的藥物與行氣的藥物,大多數有辛味;某些補養的藥物,也有辛味。甘有滋補、和中或緩急的作用。一般滋補性的藥物及調和藥性的藥物,大多數有甘味。,酸、苦、鹹,酸有收斂、固澀等作用。一般帶有酸味的藥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苦有瀉火、燥濕、
35、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熱、燥濕、瀉下和降逆作用的藥物,大多數有苦味。鹹有軟堅、散結或瀉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結塊的藥物和一部分瀉下通便的藥物,帶有鹹味。,還有淡與澀,淡就是淡而無味,有滲濕、利尿作用。一般能夠滲利水濕、通利小便的藥物,大多數是淡味。澀有收斂止汗、固精、止瀉及止血等作用。,歸經,歸經,就是藥物對於人體某些臟腑、經絡有著特殊的作用。例如,龍膽草能歸膽經,說明它有治療膽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歸脾、胃二經,說明它有治療脾胃病症的功效。,升降浮沉,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勢下陷的藥物,都有升的作用。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勢上逆的藥物,都有降的作用。浮:就是輕浮、上行發
36、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藥物,都有浮的作用。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裏的藥物,都有沉的作用。,升降浮沉與四氣五味的關係,辛甘、性屬溫熱的藥物,大都為升浮藥 味屬苦、酸、鹹,性屬寒涼的藥物,大都為沉降藥。因此有酸鹹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散、熱無沉降之說。,四物雞,二OO五年六月長庚大學醫學營Nigel Wiseman (魏迺杰)長庚大學中醫學系,演講者: Nigel Wiseman,中文名字:魏迺杰國籍:英國德文、西班牙文翻譯學士輔助醫學博士我的狗狗叫做妹妹nigelwisemangmail,還有一隻叫莎莎,四物雞,今天的四物雞是 加味四物湯方 雞肉功效:補血行血,令人開心,四物
37、湯,熟地黃 (酒蒸)當歸白芍川芎,功用:補血行血主治:營血虛滯引起的心悸失眠、頭暈目眩、面色無華、婦人月經不調、量少或經閉不行、臍腹作痛、舌淡、脈細弦或細澀。,還有一隻叫樂樂,分析,四物湯所治之證為營血虧虛,血行不暢(血行不暢亦稱之為血滯,即輕微血瘀)。血虛為血液不足,失去其濡養的作用。血虛則易停滯,流動不暢。因此在補血的同時須結合行血。,血與心有密切關係,心主血脈(即血和脈),藏神。血虛則無以養心,以致心神不寧,故心悸失眠。,血與肝有密切關係,肝為藏血之臟,開竅於目,主筋(爪為筋之餘)。血虛常常會影響到肝藏血的功能,表現為頭暈目眩、爪甲不榮(淡白無華)、兩目乾澀、視物不清、筋脈拘急等證。,血
38、與肝有密切關係,肝與月經有密切關係(肝供給衝脈、任脈血液,衝任供給子宮血液)婦人肝血不足,衝任虛損,加之血行不暢,故月經量少,甚者不能應時而下,或前或後,臍腹疼痛。,還有一隻叫 Kiki,四物湯的組成,當歸,川芎,四氣、五味、歸經,四氣,亦稱四性:寒、涼、溫、熱。用寒涼藥治熱證用溫熱藥治寒證五味:酸、苦、甘、辛、鹹 。五味與功效有密切關係,例如補藥大多具有甘味,活血化瘀藥大多具有發散的辛味。歸經,亦稱入經:如入肝經,即影響肝及其經絡。,熟地黃,又名熟地 。性溫,味甘而厚。入肝、腎二經。補陰補血。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不調、消渴、小便頻數、耳聾目昏。,當歸,性溫,味甘辛
39、。入心、肝、脾經。補血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積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打損傷。,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行氣開鬱,活血止痛,驅風燥濕。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白芍,又名何離。性味苦酸涼。入肝、脾經。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四種藥的配伍,熟地黃:性溫,味甘而厚;入肝、腎二經;有補陰補血的作用;為四物湯的君藥(主藥)。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三經;有補血行血,調經止痛的作用;為四物湯的臣藥(幫
40、助君作用的藥)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有行氣開鬱,活血止痛的作用。白芍:性涼,味苦酸;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作用。,四種藥的配伍,熟地黃和白芍為陰柔之品,與辛溫之當歸和川芎相配,則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傷血。這是本方配伍的特點。,當歸為何叫作當歸?,漢朝有一種習俗,就是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情,就送他一種植物。這就像現代人送玫瑰花來表達 “我愛你”的意思。有人要出遠門或離家出走的時候,要勸他趕快回來,就送他當歸。當歸就是 “你一定要回來”的意思,因這習俗而得名。,芍藥的異名何離的由來,芍藥的基原植物與牡丹是同科同屬。漢朝民間稱之為何離 。要勸親戚朋有不要走,就送他何離以
41、表達此意。,常問的問題,月經來時可否喝四物湯?四物湯通常是月經乾了之後才喝的。因為含有活血化瘀藥,故月經期間最好不喝。但除非有相當嚴重的疾病,喝一次對身體無害。,四物湯不要亂喝,很多媽媽勸女兒多喝四物湯。其實,四物湯並不適合每個人的體質。四物湯的四種成份組合起來偏溫,因此容易上火(如經行痤瘡)或已經上火(如熬夜口乾口苦口破)的人最好不要服用。,加味,中醫有所謂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概念,就是說,用藥視個人的體質、季節和地理情況而異。四物湯偏溫,夏季時需要配合季節減少其溫性。因此熟地黃改用熟地黃+生地黃(各半)再加麥冬、枸杞子,生地黃,又名生地。性涼,味甘苦。滋陰,養血,涼血。,麥冬,又名麥門冬。性味甘微苦寒。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枸杞子,性平,味苦甘。補肝腎、強腰膝。因為又好吃又好看,故為藥膳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