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住热点槽点,触发泪点笑点.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9570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扣住热点槽点,触发泪点笑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扣住热点槽点,触发泪点笑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扣住热点槽点,触发泪点笑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扣住热点槽点,触发泪点笑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扣住热点槽点,触发泪点笑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扣住热点槽点,触发泪点笑点本刊今年第四期发表居危思危,海派滑稽路在何方一文,用较多的笔墨分析了海派滑稽告别黄金时代、走向衰落的种种原因,也以满腔的热情,走访了德高望重的滑稽界老前辈和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海派滑稽的现状诊脉开药。 文章发表后,在业界和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有不少读者在本刊微信公众号留言,表达了强烈的同感。有一位读者说:“滑稽演员缺少敬业精神背后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他们无法真正在滑稽舞台上体会到价值感,所以才会有不务正业的现象!这也是滑稽戏这一行当需要在当代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的土壤真正能够给人以归属感、成就感,这样才不会总在为他人做嫁衣吧。 ” 在读者的反馈中,我们感受到,今

2、天的海派滑稽即便已经快要沦为明日黄花,但它仍然拥有数量可观的“忠粉” ,他们从小听着电台说说唱唱节目长大,对独脚戏、滑稽戏情有独钟,他们在海派滑稽相对消沉的日子里依然默默守候、不离不弃,陪伴它养精蓄锐,期待它再度辉煌。 因此,我们决定继续“海派滑稽路在何方”的话题,寻找问题,介绍经验,探讨出路。 编剧少,懂行的更少 近年来滑稽戏作品绝对数量之少,与上海戏曲市场上的其他剧种比2较起来,是显而易见的。滑稽戏作品的“低产”是因为市场需求量不够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上海“土著”们对于滑稽戏的热爱程度,其实从来很高,滑稽演员在上海老百姓眼中绝对是最“喜闻乐见”的一类公众人物,这也是他们在电视上如此有观

3、众缘的主要原因。 而不少新上海人对扎根上海、学习上海方言也有着迫切的需求,他们同样渴求通过滑稽戏、独脚戏这样的上海本土曲艺来提高沪语能力、了解风土人情。 持续多年的滑稽作品荒,与其说是因为没人看,不如说是没人写,或者写不好。 “双字辈”滑稽名家童双春在分析“剧本荒”的成因时说,过去很多独脚戏都是演员自己创作的,很多演员懂艺术,有生活,也精于技巧,因为热爱滑稽事业,而能够沉下心、拿起笔,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比较“贴肉” ,观众爱看。 而现在的滑稽演员都很忙,很少有演员有心思兼顾创作,于是只能完全依赖于专业编剧的创作。上海电视台文艺中心高级编导梁定东曾经是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专职编剧之一,他说目前上海三

4、家滑稽剧团中,惟有上海滑稽剧团保留专职编剧,这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这些从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的学生都经过专业编剧训练,从理论到方法都具备专业性。但是这些年轻编剧在校园里接触的都是话剧,如果对滑稽戏没有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编剧实践,写出来的滑稽戏就容易“跑偏” ,变成既不是滑稽戏又不是话剧的四不像。 3前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徐维新非常认同这种说法,他也认为编剧人才的匮乏是滑稽事业发展的一大困境。他尤其反对一些年轻编剧打着“颠覆传统”的口号,把滑稽戏改得面目全非。他特别强调,我并不笼统地反对“颠覆传统” ,传统里也有精华和糟粕,什么传统该继承发扬,什么传统可以改造,什么传统应该抛弃,这是需要认真研究

5、和探索的。在提出“颠覆传统”前,必须先要搞清何谓传统,如果连滑稽戏有哪些传统剧目、传统手法都说不上来,谈“颠覆传统”岂不是太随心所欲了?至于演员兼顾本子创作的问题,梁定东认为,以前的演员确实比现在的能写,但是其实演员创作的大多也是独脚戏本子,滑稽戏大戏还是大多依靠专业编剧来写。演员创作剧本,常常会从自身的特长出发,注重笑料的设置,而容易忽视人物性格的合理性和统一性,以及各个人物之间的均衡性。专业编剧则对整出戏的框架、戏剧结构(套路)有更强的把控能力,不会“开无轨电车” 。 另外,梁定东还提出,讽刺揭露社会不良现象是滑稽甚至是喜剧的重要创作手法,讽刺的艺术往往也比较能够扎根群众。讽刺亦是正能量,

6、鞭挞丑恶现象就是弘扬正气、歌颂真善美。 专属剧场“吃不饱” 目前上海的大部分文艺院团都有自己的专属剧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三个剧场,上海京剧院有天蟾逸夫舞台和周信芳戏剧空间,上海昆曲团有俞振飞昆曲厅,未来宛平剧院将改造成上海越剧院和上海沪剧院共用的专属剧场。 4但是在“上海笑天地”关张后,滑稽戏、独脚戏作为上海的本土艺术,就一直处于没有“根据地” 、没有固定演出场所的境地。 但是专属剧场对于一家文艺院团或者一个剧种来说是很必要的。按时下的行情,天蟾逸夫舞台一场的租金是 2.5 万元,东方艺术中心是 6万元,上海大剧院则要 15 万元以上,这意味着,戏曲院团的演出收入有相当一部分要消耗在场地上。

7、 此外,一出大戏的彩排也要租用剧场,这也是一笔不菲的花费。因此,有了专属剧场,戏曲院团就可以提前一年来安排自己的演出计划,推出演出季,还能进行月月演,半月演,既给演员更多的上台计划,又能培养戏迷看戏的习惯。没有阵地,靠“游击战” ,便很有可能被边缘化。据悉,给滑稽戏一个专属剧场的议题也让有关部门有点左右为难以目前上海市场滑稽戏、独脚戏演出的体量,上海的所有滑稽剧团加起来,一年的新戏也不过近十部,剧场演出大概也就是几十场,为这几十场演出专门设立一个剧场,显然“吃不饱” 。如果长时间因无戏可演而空关剧场,也会造成巨大的剧场资源的浪费。 驻场大世界,回归大舞台 无论如何,即便没有专属剧场,滑稽戏还是

8、不能不上大舞台,该租的还是要租。例如今年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今天他休息就在天蟾逸夫舞台演出,最低票价 80 元,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上海滑稽剧团的触底反弹在上海人民大舞台, 皇帝勿急急太监在艺海剧院等剧院演出,也都有相应的国家资助。 5王汝刚近年一直在呼吁设立上海曲艺大舞台。他认为上海曲艺大舞台不仅演上海的滑稽戏,还可以上演各类喜剧,包括北方的曲艺剧种,诸如相声、评书等。这样一来,不但滑稽戏有了专属舞台,而且也解决了仅演滑稽戏难以“喂饱”一个剧场的顾虑。另外,各种曲艺门类汇集于一个剧场,相互带动人气,也会产生集聚效应。 当然,上海曲艺大舞台还仅仅是停留在设想和呼吁阶段。王汝刚认为,现在可行的还

9、是“大世界”的重新定位。 “大世界”位于西藏南路、延安东路交叉口,始建于 1917 年,曾是上海最大的室内游乐场,素以游艺、杂耍和南北戏剧、曲艺为特色。从 2008 年起, “大世界”闭门修缮。明年将是上海“大世界”建成 100 周年,上海市政府已决定于今年 11 月 26 日重新对外开放。应该说, “大世界”从一开始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滑稽独脚戏也是国家级“非遗” ,到“大世界”里驻场演出也是相得益彰的事情。王汝刚说, “演出回归剧场,将来会成为一种时尚。 ”他坚信, “大世界”的开放,可能会使得滑稽演出的条件好一些。 贴近生活,紧扣热点,大戏获赞 前不久,由上海滑稽剧团出品、获得文化部

10、戏曲剧本孵化计划资助的原创滑稽戏皇帝勿急急太监首轮在艺海剧院连演四天,在观众的笑声与掌声中,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主演钱程感叹道:最正宗的滑稽戏是什么?是贴近现实生活、传达百姓情感的舞台呈现。 皇帝勿急急太监首轮演出收获不少好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紧扣社会热点,以较高的视点加以诠释与引导,同时注重寓教于乐。这些6“优点”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滑稽戏的共同特点。 该戏编剧梁定东表示,嬉笑怒骂过后,想告诉观众,子女的婚姻当由他们做主,父母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婚姻这出大戏的导演应该还给爱情。 该剧策划兼主演钱程认为,滑稽戏艺术虽有“趋时”传统,但不能过度娱乐化。 “网络上的一些新兴段子,可以在经过修饰

11、与加工后适度运用到舞台上,而原封不动地随意照搬,观众一定会觉得尴尬。 ” 滑稽戏追求的“笑果” ,主要来自于建立在一系列误会、巧合基础上悬念迭生的喜剧性情节,镶嵌在人物思想、语言和行动中的喜剧性性格,以“吃进吐出” “三翻四复”等为代表的喜剧性语言。 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该剧制作人朱国平表示,滑稽戏里的噱头不能是“野噱头” , “夸张变形”等招笑手段在皇帝勿急急太监中均有所体现,但为剧情展开、人物性格服务的噱头才是真正耐人寻味的,观众也会在由衷地发出笑声后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该剧在滑稽戏曲调外,还选用流行歌曲改编成的沪语歌,一曲由时间都去哪儿了重新填词的合唱,十分动人。 滑稽“双字辈”名家、上海

12、滑稽剧团的老前辈童双春、李青受邀观摩了演出。演出结束后,两位老师来到后台慰问演员,李青开口就说:“好戏!”他说今天心情特别激动,台下观众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他最欣慰的是看到很多青年演员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每个人的出场都笑料很足,青年导演虞杰的想法真不错,挖得很深,希望滑稽剧团能珍惜他们。戏中由上世纪 40 年代歌曲凤凰于飞 、流行歌曲时间都去哪7儿了改编的唱段,用传统滑稽曲调配上西洋乐器重新编排伴奏后让人印象深刻。 童双春老师说,笑是滑稽的第一个生命,他太久没看到这么优秀的真正意义上的滑稽戏了!这部戏有情节、有人物、有正能量,喜剧的语言、幽默的情节、风趣的智慧,人物非常生活化,不贴标签,很接地

13、气。小翁双杰的语言非常幽默;徐磊和钱程的肢体动作,夸张得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张晓冬饰演的不懂事的儿子,最终的逆转也合乎情理。 “相亲角”反映出的家庭伦理,小辈与长辈的相互关心,说的就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有海派文化的特点。 今年四月份本刊记者采访童双春时,他就谈起“人民公园相亲角”是个非常好的滑稽戏题材,他曾多次想亲自动笔创作,每次去剧团也会鼓励年轻人去体验生活,动手创作。如今,这出令他心心念念的大戏终于上演了,这个可以出戏的题材终于没有被冷落错过,而且还获得了如此好的演出效果,令他一整晚都合不拢嘴。 创作必须融合时代特征 皇帝勿急急太监讲述“魔都”下的都市青年疲于工作而无暇顾及感情问题,父母为儿

14、女的婚事着急操心,于是, “父母相亲会”应运而生。李伯伯带着女儿刚踏入相亲角便被于阿姨和两位相亲老人争抢起来,老人们乐此不彼地操劳着、纠结着,烦心着。 看似笃悠悠的“剩斗士们” ,始终逃不了“被相亲”的宿命。心急火燎的父母四处撒网,相亲角里撑开的一把把油纸伞,寄托着像张老师和肖医生这样的父母们对子女美满婚姻的期望。 8黑心中介王成除了英语发音不准,在行骗技巧方面可谓巧舌如簧,随身携带的专业 Pose 机,轻松盗刷张老师的银行卡。 有人说,恋爱中总要遇到几个人渣,相亲之路也难免撞上奇葩,前方高能,雯雯和天天遇到的以下几款,请事先预备“保心丸” 。 即将步入婚姻的女孩大多会憧憬披上婚纱步入殿堂的幸

15、福时刻,然而云云却思考得更多,她担心着父亲单身无依的晚年生活,也担心着放荡不羁的弟弟天天何时长大独立。作为公司老板的上门女婿王德明在未来丈人和准老婆之间左右为难。 在女儿云云“催婚令”的威逼下,张老师想到了和相亲角结识的肖医生假结婚来解决燃眉之急,在街心花园里彼此吐露心声,一曲由时间都去哪儿了改编的动人合唱,戳中了台下无数父母和子女的泪点。 张老师和肖医生这对“假情侣”骗过了云云,却撞上了不知情的雯雯,随即而来的天天得知父亲再婚便信以为真,不懂事地大闹一场。一声响亮的掌掴声让天天摔门而去,却不料遭遇车祸。 医院病房里的天天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雯雯的劝说下,天天开始自我反思,对善解人意的雯

16、雯也暗生情愫。 姐姐云云送来的“承诺书”翻开了这个家庭尘封已久的秘密,原来天天是战友的孩子,得知真相的天天满怀愧疚地再次喊出了一声意味声长的“爸爸” ,一个动情的拥抱化解了之前的种种。 故事的结尾总是温馨美满,张云云和王德明、张老师和肖医生,两对新老夫妻在相亲角举行婚礼。张老师和肖医生也终于想通了子女的婚姻应当自己做主,父母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 9故事的结尾往往还有彩蛋,金盆洗手的王成改成做婚庆,背着房产证、身份证、出生证、驾驶证一心想和雯雯换一本结婚证,却不料开始懂事的天天带着会计上岗证向雯雯求婚,又一对欢喜冤家结为良缘。 该剧导演是上海滑稽剧团的青年导演虞杰,在谈及自己的创作心得时,

17、他说自己把对上海的爱融入了他导演的作品中,因为有了这种“爱的投入” ,无论是爱情样板房 ,还是好孕三十六计 ,以至这部皇帝勿急急太监等原创滑稽戏均获得观众和业界的好评。 虞杰深刻体会到,滑稽戏跟其他文艺作品的基本创作规律是一致的,只有真正沉入老百姓一地鸡毛、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才能触碰到他们真实而炙热的情感,有这样的真情实感的作品才可能具有生命力。滑稽戏虽然是“笑的艺术” ,但剧作内部的情感一定是多色彩、多维度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可以是喜剧的内在情愫。 如果在滑稽戏前面还加上了“海派”两个字,那么它在担负起喜剧的基本职能的基础上,还要发挥传承、发扬海派文化的作用,这也意味着海派滑稽戏的创作

18、必须充分考虑“融合时代特征”的要素,必须坚持“从生活中来,到人群中去”的创作方法。 皇帝勿急急太监汇集上海滑稽剧团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首轮四场演出结束后,经过几个月的修改调整重排后,第二轮演出将安排在明年三月份。 剧本储备,人才聚集 “人民公园相亲角”已经成为上海著名的“景点” ,虽然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适龄青年不想结婚、大龄男女不愁嫁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10但另一方面,作为这些青年的家长,眼看孩子“到点”不干“正事” ,那种心急火燎的感受也是旁人无法体会的。这种在婚恋问题上,孩子淡定、父母着急的社会现象就被上海滑稽剧团敏锐而准确地演绎成“皇帝勿急急太监”的一出滑稽戏。 创作期间,编剧梁定东采

19、访了许多在人民公园为子女奔走的父母,还去治安派出所了解了很多“相亲”的真实案例。另外,在几次和剧团领导、导演的沟通协商下,他对剧本做了数次修改和提高。梁定东希望从作品中折射社会以及青年们对老年群体的关爱,在长辈关怀子女幸福的同时,也让小辈们反思对长辈的反哺之心。 有“高产编剧”之称的梁定东,曾创作过好红娘 哎哟妈妈天外有天 悬崖上的爱情 红房子风波 十三封情书等婚恋家庭题材的滑稽戏作品,所以这次担任皇帝勿急急太监 ,就题材而论他显然是驾轻就熟的。但即便这样,他还是为写好剧本做足了“深入生活”的功课。他认为,要想把剧本写好,首先要专注于自己熟悉的领域或题材,但这还不够,在熟悉的基础上,面临每个剧本还要对相关社会生活、现象进行专门深入地了解。 “如果说,这部戏的效果还不错的话,我认为接地气是它成功的一个要素。 ”梁定东说。在确定这个选题甚至已经到了排练阶段的时候,大家对这部戏的演出效果、社会效果其实心里还是没有十分的把握。因而首轮只安排了四场,宣传也做得很少,很多观众在演出成功后才得知上滑上演了这么一部新戏,为与之失之交臂而叹息。场场爆满且笑声连连,使主创团队兴奋不已,当时想过临时加演,可惜由于正值国际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