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摘 要】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出各种问题,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情景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时间少。小学语文的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将这 45 分钟的时间全部用来“讲问教学” ,学生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有些教师甚至在一堂课上根本不进行阅读教学,即便是留给了学生一点阅读
2、时间,那也只是如“蜻蜓点水”般的匆匆而过。小学语文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只是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但是事实却是,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统治”地位,课堂上的教学安排,由教师全权做主,整个课堂都被教师的分析和提问占据了。阅读时间严重缺失,使得学生接受阅读训练的次数也不够,正因为平时的积累太少,所以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考虑,高度重视阅读的作用,在课堂上有效的运用阅读教学。 2.阅读材料少。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大多还是以教材为主,教材的2内容十分有限,而且这些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
3、从内心就对阅读感到厌烦,不喜欢阅读。现在的阅读教学,一般步骤是教师先布置一篇阅读材料,然后学生阅读完之后,进行练习题的解答,这样一来,阅读的过程就变成了有解题的过程,学生在其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再加上阅读的材料都是教师所选择的篇章,且是需要学生进行答题练习的,可能有些阅读材料的题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对这些内容也不太感兴趣,阅读材料的缺失,会严重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 3.阅读体验少。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学生进行答题,也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文字浏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所感悟,获得阅读的体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学生要
4、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要能够真正的走进文章里的世界,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 二、给学生一个时间和空间,开启问题情境 根据问题情境的概念界定,教师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可在课始、课中、课尾等几个时段进行。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在人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揭题时,学生往往对课题、对这篇课文充满了新鲜感,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来激发学生提问,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私塾先生” 一文,教师在教学时先写下“私塾先生”几个字(不加双引号) ,让学生了解“私塾先生”是旧时在私人办的学堂中教书人的称呼。或许有学生马上会发现课题上多了双引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请学生提问,学生马上会问:“题目为什么加双
5、引号?” “私塾先生在文3中指谁?” “陈毅同志是不是真正的私塾先生?” “为什么要用私塾先生做题目?”等等。学生产生这些问题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而这些问题就是本课教学的突破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提问的动机,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如学习五彩池第二、三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感悟,学生已经体会到五彩池是神奇而美丽的,教师突然问:五彩池就像多彩的钻石,那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呢?学生就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自身的语文素养出发,有的说为她画一幅绚丽的画;有的说用录像拍下来介绍给别人;有的说给她做宣传,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来旅游;还有的说给
6、她设计几条广告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教师肯定了学生的“金点子”后,提议设计几条能准确概括五彩池特点的广告语,进一步宣传五彩池。这下,学生就问,广告语怎么设计呀,自然地把学习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向语言实践能力进行转化。 三、围绕课文主题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为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效地学习课文。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紧扣着文章的主题,取用“主题开花式”的探究学习法。例如, 跳水一文的主题是借船长在危机时刻机智沉着救孩子一事告诉我们: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的行动。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围绕主题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要
7、用向小孩开枪,来威吓小孩跳水呢?” “这又说明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对这一个问题很感兴趣:命令小孩跳水是为救小孩,可为什么要拿向小孩开枪来要4挟呢?于是就迫不及待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所在。而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文章的主题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通过发现“矛盾”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有些教材所反映的生活与现实往往会有一些距离。学生在感受、理解时往往有失偏颇,这大多是由于不理解或片面理解所致。然而,这样的矛盾,恰恰可以点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火花。如教学飞夺沪定桥 ,教师可先出示红军行程时速的示意图,然后请学生根据示意图提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发现其中的“矛盾”:凭我们的经验,每小时走五六公里并不算快,课文中怎能讲“飞”呢?在强烈的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大家深入研究了红军行军途中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并且考虑到这是二十多小时不间断行军的平均时速,这样自然就深刻、全面地理解了红军“飞”的神勇。当然,也有一些由于写作年代或写作角度的局限造成的实质性矛盾,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尽管新课程改革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认清问题并找出原因,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