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政治课堂中巧用案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探究【摘 要】案例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通过巧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达到寓教于理、以理明人、以情感人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堂;案例;迁移能力;培养 所谓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将已掌握的知识应用到新情境并在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主要包括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和对新问题的认知、分析和解决能力。迁移能力是政治学科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学生如果不具备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就成了僵死的东西。因此,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
2、点,巧用案例,遵循迁移规律,多管齐下,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事实证明,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中“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无从下手,正是因为欠缺知识迁移能力,无法把书本知识与生活材料相链接,只能在考试中生搬硬套、东拼西凑。那么,怎样运用案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呢? 一、成功运用比较法 比较研究法,是指对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对知识体2系的全面认识,加强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记忆,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3、1、引导学生进行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比较,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多种属性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的基础,但只有综合比较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商品时,可对物品、劳动产品、商品进行单项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比较,搞清楚商品的含义。 2、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纵向比较即时间上的比较,就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如,在教学中,可对政府的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职能)进行横向比较,实现知识的
4、横向迁移;对货币的产生过程(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进行纵向比较,通过知识的纵向迁移,认清货币的本质。 3、引导学生进行求同比较或求异比较。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不同事物的不同属性,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例如,在教学中,可对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一类知识,通过既求同又求异的比较,搞清它们的个性和共性,并在实现知识正迁移的同时克服负迁移。 4、引导学生进行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哲学与生活的异同点或基本规律进3行比较,从宏观上把握它们的特征和本质;对基
5、本概念、基本原理可从微观上进行比较,认识它们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在思想品德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
6、”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以下是这堂课教学的简要片段实录:课前,我叫同学们把课桌椅搬至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之称号。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景考题的纸片放在一个密封箱里,并说明比赛规则:每位同学均可参赛,先随意抽取情景考题,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进行即兴表演;欢迎其它同学上台客串配角,并允许适当“刁难”参赛选手,以考验选手的礼仪水平;由同学推选出的 5 名相对客观公正的同学担任评委,并由评委给参赛对方打分以决定比赛结果。好多同学在听完比赛规则后早已跃跃欲试
7、,5 位被推选为评4委的同学也已正经八百地坐到了主席台上开始等待参赛者的表演。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最后,谁获得最佳已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初中到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力竭声嘶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的多。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 三、重视案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政治课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经济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
8、中特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讲授感受责任时,笔者运用了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然后,笔者引出责任问题:责任包括哪些?有的学生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国。有的说: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们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说: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