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三章.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465954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168 大小:19.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三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三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三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口 腔 生 理,学 习 目 标,1.掌握牙列、合、合位的基本概念2.掌握牙列外形、合平面、纵合曲线、横合曲线的特征。3.掌握牙尖交错合、后退接触位、基本合位的特征。4.熟悉牙正常排列时的倾斜规律。5.了解合的发育阶段及影响因素。6.了解下颌运动的形式和范围,熟悉咀嚼肌力、牙合力等概念。,第一节 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一、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一) 切缘及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三、髓腔解剖的生理意义,髓腔的形态随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发生改变。髓腔变小。青少年的髓腔表现为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根尖孔大。病理状况下,牙本质细胞受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第二节 牙 列,生理意义,一、牙列分型,(

2、一)按照构成牙的类别分型1.恒牙列 28-32颗,2.乳牙列 20颗,3.混合牙列,(二)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型,(三)按照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型,1.正常牙列2.异常牙列,二、牙列的大小,(一)牙列长度与宽度上颌牙列宽55mm, 长50mm;下颌牙列宽52mm, 长41mm.(二)Terra牙列指数牙列指数=牙列宽度/牙列长度100%,三、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二)唇(颊)舌向倾斜,上颌切牙牙冠向唇侧倾斜,其长轴与牙合平面所成的舌向交角约为60。上颌尖牙长轴较正,与牙合平面呈垂直关系。上颌前磨牙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长轴相对较正。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向颊侧倾斜。,(三)垂直向关系,为方便描述上、下颌牙

3、在垂直方向上的排列情况,首先需要假设一个参考平面,然后描述各牙相对于该参考平面的垂直向位置关系,该平面即为牙合平面。,该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并与上唇缘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定义是: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因此在口腔修复的临床中,常以此平面作为制作全口义齿牙合堤和排列人工牙的依据。在文献报道中,也有人采用双侧第二磨牙的近中舌尖顶或远中颊尖顶作为定位点定义平面。,相对于上颌骨或上牙列的位置关系,常以下颌牙列为基准定义平面,称其为解剖学平面,其定义是: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以上颌牙列为基

4、准的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各牙与该平面的位置关系是:上颌中切牙、尖牙、前磨牙颊尖与该平面接触,依据不同的上颌平面的定义,上颌第一磨牙的近舌尖与该平面接触;上颌侧切牙的切缘、第一前磨牙的舌尖、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及远舌尖均高出牙合平面0.5mm,其他磨牙的牙尖距离均高于平面的距离,从前向后依次增大。,四、牙列的合面形态特征 ,(一)纵合曲线连接上、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下颌:凹向上,又称司匹曲线;(Spee Curve)上颌:凸向下,又称补偿曲线。,特点:切牙段平直;从尖牙向后经前磨牙至第一磨牙远颊尖逐渐降低;第二、三磨牙的颊尖又逐渐升高。,特点: 从切牙

5、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从第一磨牙的近颊尖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逐渐向上弯曲。,(二)横合曲线 又称Wilson曲线 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的一条曲线。下颌:凹向上;上颌:凸向下。,五、牙列与颌骨的关系,(一),(二)面部协调关系,思 考 题,牙的近远中向排列、唇颊舌向排列各有何特点?纵牙合曲线、横牙合曲线的基本概念及生理意义为何?,第三节 牙合,牙合,也称咬合,指下颌在静止位时上、下牙列间的接触关系。,颌位: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所处的位置。牙合学是一门以咬合为研究中心的口颌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一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基础学科。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仪

6、器广泛地应用于生理学的研究中,如肌电图、遥测术、X线电影、下颌轨迹描记、髁突运动轨迹描记、牙合音记录及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为牙合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三种基本的牙合:牙尖交错牙合、前伸牙合、侧方牙合。,一、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牙尖交错牙合(ICO)是指上、下颌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一)牙尖交错牙合接触的垂直及唇(颊)舌向关系1.覆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4mm。浅覆牙合:上切牙盖在下切牙的切1/3之内,为正常覆牙合。深覆牙合:轻度:上切牙盖在下切牙的切2/3之内; 重度:上切牙盖在下切牙的切2/3以上。

7、,2.覆盖,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正常为2-4mm。 浅覆盖:下切牙咬在上切牙的切1/3之内(水平距离约3mm)。 中(度)覆盖:1/3-2/3之内(水平距离约3-5mm)。 深覆盖:2/3以上(水平距离约5-8mm以上)。 重度深覆盖:咬至上颌腭粘膜。(水平距离约8mm以上)。,3.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类,(1)正常覆牙合,覆盖。(2)对刃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牙切缘接触,覆牙合、覆盖均为零的前牙咬合关系。(3)深覆牙合(4)深覆盖(5)反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之前,覆盖为负值。(6)开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牙列部分前牙甚至前磨牙不接触,上下牙

8、切缘之间在垂直方向有空隙。,后牙覆牙合、覆盖分类,正常牙合,反牙合,锁牙合,(二)牙尖交错牙合接触的近远中向关系,1.上下牙的对位关系 尖窝相对2.上下尖牙的对位关系 一牙对两牙 上颌尖牙牙尖的近中舌斜面与下颌尖牙牙尖的远中唇斜面相接触,下颌尖牙的远中缘与上颌尖牙的牙尖顶正对。,3.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对位关系中性牙合: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沟,为理想的磨牙关系。远中牙合: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的近中。近中牙合: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的远中。,颊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沟; 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尖正对着上颌第一

9、磨牙的颊沟。舌面观: 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舌尖正对着上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沟; 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舌尖咬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的舌楔状隙内。牙合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舌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内; 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在上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内。,(三)牙尖交错牙合的牙合面接触特征,二、牙尖交错牙合的形态学分类,(一)理想的牙尖交错牙合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2.除18、28、31、41外,每个牙都是一对二的关系;3.尖牙关系;4.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5.前、后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二)异常牙尖交错牙合,覆牙合、覆盖的生理意义,1、因上牙弓较大,扩大了咀嚼面积,提高了咀嚼效率;2

10、、因上牙弓的切缘与颊尖覆盖着下牙弓的切缘与颊尖,使唇、颊、软组织得以保护,同时在牙弓的舌侧,由于下牙弓的切缘与舌尖反覆盖着上牙弓的切缘与舌尖,这样又可以保护舌边缘不被咬伤。,三、前伸牙合,前伸牙合是指下颌向前运动,至上下颌切牙切端对刃时的咬合接触关系。1、用切牙咬断细丝、薄纸等;2、非进食时,下颌有意前伸至上下切牙切端对刃;3、人发怒时,咬牙切齿。特点:切牙对刃,后牙无接触。切道:指在咀嚼运动过程中,下颌前伸到上下颌切牙切缘相对后再返回到牙尖交错牙合的过程中,下颌切牙的切缘所运行的轨道。,切道斜度:指切道与牙合平面所成的舌向角度。约为40-50。覆盖越大,切道斜度越小,覆牙合越深,切道斜度越大

11、。浅覆盖、深覆牙合是一种危险的牙合关系。,四、侧方牙合,1、侧方牙合是指下颌向一侧做咬合运动至该侧上下颌同名牙尖相对,对侧上下颌异名牙尖相对时的咬合接触关系。下颌向左侧运动,则左侧为工作侧,右侧为非工作侧。2、特点:工作侧同名牙尖相对,即上颊尖对着下颊尖,上舌尖对着下舌尖;非工作侧为异名牙尖相对,即上舌尖对着下颊尖,上颊尖及下舌尖无接触的一种咬合状态。,三、不同发育阶段的牙尖交错牙合的特征,牙合的建立婴儿在牙萌出之前无牙合关系,出生后6个月左右乳牙萌出时才开始建牙合,直到第三磨牙,萌出才建牙合。正常牙合的建立,不仅依赖牙的正常发育、正常萌出和正常功能,还依赖颌骨、牙槽骨及面颅和脑颅的正常发育。

12、,(一)乳牙期的牙尖交错牙合特征,1.乳牙在颌骨的位置较垂直,无明显近远中面斜度。2.乳切牙的长轴接近垂直,无明显唇舌向倾斜,覆牙合较深,覆盖较小。到后期,深覆牙合减少。3.4岁以前牙齿排列无间隙;4-6岁,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灵长间隙。4.4岁以前切缘及牙合面无明显磨耗,4-6岁,有不同程度的磨耗。5.4岁以前,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相齐,为平齐末端;4-6岁,第二乳磨牙逐渐移至上颌第二磨牙前方。,灵长间隙,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端的关系,恒牙牙合时期的牙合,恒牙牙合期早期:在12岁至14岁左右,第二磨牙萌出;恒牙牙合期晚期:在14岁以后至第三磨牙萌出(17-21岁);除

13、第三磨牙萌出的推力可导致近中牙的拥挤加重外,恒牙的位置已无自行调整的余地。,思 考 题,牙尖交错牙合正常的基本形态特征有哪些?安氏错牙合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学标志有哪些?乳牙牙合、替牙牙合的基本形态特征有哪些?,第四节 颌位,即下颌骨的位置,是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关系。一、牙尖交错位 ICP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定义: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称为牙尖交错位,它是以牙尖交错牙合为前提,并随牙尖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颌位置。无论牙尖交错牙合为何种形态,它所确定的颌位就是牙尖交错位,故又称为牙位。与牙尖交错牙合类似,牙尖交错位曾被称为正中牙合位

14、,现已将正中牙合位一词改为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标志。,颞下颌关节:髁突在下颌窝中基本处于中央位置,即关节的前、后、上间隙基本相等。髁突的关节前斜面、关节盘中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之间密切接触,双侧髁突形态和位置对称,关节内压力正常。,咬合关系:如果无错位牙形成牙弓中线偏左侧或右侧,则上下牙弓中线一致,这是ICP正常的一种标志。它表明两侧髁突位置和下颌体部都是对称。,咀嚼肌:首先需要有正常的咬合垂直高度,在正常垂直高度状态下,上、下牙牙尖交错,接触广泛而紧密,具有正常的牙尖斜面引导作用,即当下颌自然闭口至上、下牙尖接触时,由于牙周膜本体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作用,咀嚼肌作相应的收缩,下颌牙

15、沿着上颌牙牙尖斜面的引导,很自然而且稳定地进入牙尖交错位。由于下颌位置的维持,需要有肌的收缩来完成,左、右两侧升、降颌肌相对平衡的收缩作用,对于维持正常的牙尖交错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常也将下颌骨的对称运动中,双侧咀嚼肌收缩对称、有力,作为牙尖交错位正常的重要标志之一。,牙尖交错位的特点,牙尖交错位以牙尖交错牙合为依存条件,牙尖交错牙合有异常变化,如某些错牙合,多个牙缺失、牙合面重度磨耗等,均可使牙尖交错位发生改变。牙尖交错位随牙尖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随牙尖交错牙合的而变化而变化,随牙尖交错牙合的丧失而丧失。,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牙尖交错位是下颌的主要功能位,咀嚼、言语、吞咽等功能活动

16、,均与牙尖交错位关系密切;而且牙尖交错位是最易重复的下颌位置,临床上可作为许多检查、诊断和治疗的基准位;牙尖交错位正常,则双侧咀嚼肌可发挥相对均衡、对称的收缩力,有利于下颌的各种口腔功能运动的协调与稳定,对于防止运动时产生的创伤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二、后退接触位 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下移动少许(约1mm左右),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一)与后退接触位密切相关的概念,1.铰链运动与铰链位 下颌位于后退接触位时,髁突可以在关节窝内做铰链运动。2.正中关系与后退接触位 在铰链运动范围内,下颌与

17、上颌的关系称为正中关系(CR),不是一个颌位,而是一个范围。其最上位为RCP.,3.后退接触牙合(RCO) 后退接触位时上下牙的接触关系,RCP状态下前牙不接触,双侧后牙的部分牙尖斜面接触。4.一位与二位5.长正中和正中自由域(1)从牙尖交错位后退1mm可以达到下颌后退接触位(即正中牙合后退1mm达到正中关系牙合)。(2)长正中:正中关系牙合能自如的直向前滑行1mm至正中牙合,在滑动过程中无障碍。(3)正中自由域: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mm),三、下颌姿势位,肌电图显示:升颌肌群在张口约8.6mm时,电位最低,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下颌姿势位的不稳定性,下颌姿势位主要是靠

18、肌张力和下颌骨重力的平衡来维持的,因此并非恒定不变。头位的改变,下颌骨重量的改变(如缺牙、牙磨损、戴义齿等),口颌肌的功能状态,精神心理因素调节下的神经系统活动的变化等,均可对下颌姿势位产生影响。但是,在正常条件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下颌姿势位又是相对稳定的,而且下颌姿势位并不以上、下颌牙的咬合为存在条件,因此,在全口牙缺失做总义齿修复确定颌位时,下颌姿势位可以作为恢复牙尖交错位的重要参考颌位。,肌接触位 MCP,下颌姿势位轻轻闭合至上下颌牙最初接触时的位置(轻咬位)。肌位与牙位:一致 牙合稳定 偏斜 牙合不稳定,下颌肌力闭合道,四、前伸牙合颌位与侧牙合颌位,(一)前伸牙合颌位下颌在保持上

19、、下牙接触的同时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下颌所有的位置均称为前伸牙合颌位。,1.对刃牙合位: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前牙切缘相对时的位置。2.前伸牙合干扰:当前、后牙均有接触甚至仅后牙接触时,其后牙的接触称为前伸牙合干扰。3.前伸牙合平衡:在总义齿咬合关系中,由于义齿固位的需要,应当制作成前、后牙均有接触的咬合类型。4.最大前伸位:从对刃牙位下颌还可以保持咬合接触继续前伸,到达最大前伸的位置。是下颌前伸运动的极限位置。,(二)侧牙合颌位,下颌在保持一侧上、下牙接触的同时向该侧运动,运动过程中下颌所有的位置均称为侧牙合颌位。尖对尖颌位:当下颌向一侧运动,达到该侧上下同名牙尖相对的位置(颊尖对颊尖)时。,

20、五、牙合型,(一)单侧平衡牙合1、尖牙保护牙合:工作侧仅牙尖接触,后牙不接触。是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起到保护作用。在自然牙列,下颌行使侧方咀嚼运动过程中,由下颌尖牙的唇面沿着上颌尖牙的舌面运动,并对下颌的运动起制导作用,此时全部后牙脱离牙合接触,当下颌回到牙尖交错位时,全部后牙才发生一致性的牙合接触,食物才被压碎及磨细。尖牙行使侧方咬合之初为非轴向的牙合力,而后牙承受的是接近轴向的牙合力。,尖牙具有单独承受非轴向的牙合力而不使牙周组织遭受损伤的能力,是因为尖牙具有自身的优势:尖牙位于牙列转弯处,在咀嚼运动中属于第三类杠杆,重臂长,故在尖牙处牙合力已明显减弱;尖牙有粗壮而长大的牙根,因此支持牙

21、合力的牙周膜面积大;尖牙有比任何牙都占优势的冠根比例;尖牙的牙周膜有丰富的感受器,对刺激感受敏感,能不断地及时作出调整反应。,2、组牙功能牙合:工作侧有2对以上的后牙接触,或1对后牙以及尖牙有咬合接触,工作侧其他后牙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明显咬合接触。组牙功能牙合是指在行使咀嚼运动过程中,工作侧上下牙成组的接触。这些牙共同承担在咀嚼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非轴向牙合力。特点是:在侧方咬合时,工作侧上下后牙均保持接触,而非工作侧上下后牙不接触,在前伸切咬时,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而产生咬合接触,后牙则不接触。,组牙功能牙合牙合型者,咀嚼面积大,虽然承受非轴向的牙合力,但是以组牙的形式行使功能,可使牙合力分散,减

22、轻个别牙的负担,从而对牙及牙周组织的健康起保护作用。,侧向牙合干扰:非工作侧正常时应没有咬合接触,如果有咬合接触,则称之为侧向牙合干扰。最大侧向牙合位:从尖对尖颌位下颌还可以保持咬合接触继续侧向运动,到达最大侧向运动的位置。这是下颌侧向运动的极限位置。,2.双侧平衡牙合,根据牙合位的不同,可分为正中牙合平衡、前伸牙合平衡与侧方牙合平衡。(1)正中牙合平衡:是指在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后牙间存在着广泛而均匀的点、线、面的接触,前牙间轻轻接触或不接触。(2)前伸牙合平衡:是指在牙尖交错位时,下颌前伸至前牙切缘相对,后牙保持牙合接触关系为三点、多点或完善的接触牙合平衡。,(3)侧方牙合平衡:是指下颌做

23、侧方咀嚼运动时,工作侧和非工作侧均有牙合接触,在非工作侧牙的接触亦分为三点、多点或完善的接触牙合平衡。,思 考 题,何为牙尖交错位?其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哪些?何为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五节 下颌运动,(一)下颌运动的形式,形式 开闭口运动 前后运动 侧方运动范围 边缘运动 习惯性开闭运动 功能运动,(一)开闭运动,正常情况下,两侧颞下颌关节运动是对称的。开口型(从正面观察下颌下降时颏点运动的方向)呈“”。为叙述方便,可将开颌运动分为小开颌运动、大开颌运动和最大开颌运动三个阶段,而闭颌运动则大致是循开颌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的运动。小开颌运动,下颌下降约2cm。

24、髁突仅作转动运动。运动轴心在髁突。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关节盘基本不动。,大开颌运动,下颌下降2cm以上,髁突有转动运动,同时还有滑动运动。髁突带动关节盘协调地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滑动,关节盘在向前滑动的同时又稍向后方旋转。转动运动的轴心仍在髁突,而滑动运动的轴心则在下颌孔附近。因此,大开颌运动是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活动既发生在关节下腔又发生在关节上腔,并且有两个运动轴心。,在正常情况下,大开颌运动时,髁突可滑到关节结节处或稍前方。关节盘的中间带夹在关节结节顶和髁突嵴顶之间。此时关节盘颞后附着的弹性纤维可被拉长0.71.0cm。临床常见的髁突过度向前滑动,可损伤此结构,从而破

25、坏关节盘的动力平衡,以致造成关节盘的移位或脱位。,最大开颌运动,如在打哈欠时的下颌运动就是最大开颌运动。此时翼外肌下头处于紧张状态,二腹肌出现强烈收缩,牵引下颌向下后方,使髁突停止在关节结节处仅作转动运动而不再向前滑动。其运动轴心又在髁突,活动只发生在关节下腔,开颌运动达到最大限度。此时,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都被拉紧以限制髁突过度移动。,前伸运动时双侧髁突和关节盘协调地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下方滑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上腔。髁突在前伸运动时的活动轨迹,不仅与关节结节后斜面有关,还取决于前牙覆 关系。如前牙为对刃 或开 ,下颌前伸运动就是髁突的滑动运动;如果前牙为深覆 ,下颌前伸时必须先

26、作小开颌运动,然后才能作前伸运动,这时的前伸运动则是转动和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后退运动大致是循前伸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运动。髁突和关节盘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后上方滑行,又回到关节窝后位。正常情况下,此时髁突还能后退约1mm。,是一种不对称运动。一侧髁突滑动,另一侧基本上做转动运动。咀嚼时,工作侧髁突基本上为转动运动,髁突沿髁突一下颌升支后缘的垂直轴作转动运动。非工作侧的髁突为滑动运动,髁突从关节窝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向下向内作滑动运动。临床上不少关节病或关节手术后,翼外肌功能遭到破坏,常不能作侧方运动,从而明显地降低咀嚼功能。,参考标志,下颌运动切点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下颌边缘运动及咀嚼运动中

27、切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下颌边缘运动中切点在冠状面上的投影,二、下颌运动的控制因素,三、下颌运动的杠杆现象,在物理学上,杠杆可分为三类;其中,I类杠杆的支点在力点和重点之间,从省力和做功大小而言,可以力小而功大,是最有效的杠杆,如剪刀;类杠杆的重点在力点和支点之间,功力次之,如铡刀;类杠杆的力点在支点和重点之间,因重臂长而功效最小,但相对灵活,如镊子。 下颌运动系统也可简化为一个杠杆,颞颌关节在下颌功能运动中相对稳定,是支点;升颌肌在下颌支附着处为天然的作用力点;咬合即食物所在处为重点。可见下颌运动系统属于类杠杆系统。,下颌运动杠杆系统的特点:从力学角度看,类杠杆不省力,但这种杠杆更适合人体运动

28、的需要,符合生物的功能要求,称为生物杠杆,其主要特点在于:1)它的重臂长,力臂短,运动在远端,因而下颌运动更灵活;2)做功小,但适合牙周的支持能力,愈往前,重臂愈长,做功愈小,恰恰适合前牙较单薄的牙周组织支持;磨牙比前牙更靠近支点,其作功较大,但其支持组织亦较强,因此,生物杠杆使牙周受力与牙列的功能负荷相一致,从而能保护前牙,较大发挥后牙效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关节作为支点比较稳定,符合关节的受力特征;4)力臂短,有利于升颌肌有效发挥力量。,合干扰的危害:,前伸合干扰:前伸咬合时后牙接触,支点由关节前移至后牙,形成类杠杆,造成:1)由于重臂减短,前牙的功加大,可能超过它的负荷能力,同时,后

29、牙支点为牙尖、斜面的接触,其施于牙周之力属侧向力,可造成牙周损伤;2)后牙接触使得前牙在发挥功能时升颌肌产生额外收缩,久之,可导致肌疲劳、肌功能紊乱;,3)后牙成为支点,关节失去稳定,并且受力加大,可造成关节组织创伤。 侧合干扰:下颌侧合运动时非工作侧的接触,可使下颌成为类或类杠杆,同样可造成牙周、关节的损害,特别是对咀嚼肌功能的损害更大,这一点已被许多咀嚼肌肌电研究结果所证实。,第六节 咀嚼功能,二、咀嚼运动的类型,三、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一)肌电原理及正常肌电图,(二)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1.下颌开闭口运动,2.牙尖交错牙合肌电图,3.下颌前后运动肌电图,4.下颌侧向运动肌电图,四、咀嚼

30、力、牙合力与咀嚼效率,(一)咀嚼力,(二)牙合力与最大牙合力,(三)咀嚼效率,1.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六、咀嚼过程中口周组织的协同作用,1.唇、颊在咀嚼中的作用感知食物和协助咀嚼过程的完成。2.舌在咀嚼中的作用推送,保持,转运,搅拌与混合,感觉与选择,清扫,辨认,压挤。3.腭在咀嚼中的作用挤压,感觉与辨认,七、咀嚼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第七节 口腔的其他功能,一、吞咽功能二、言语功能口腔不但参与发音,也是语言的共鸣器官,因此,口腔的部分缺损或畸形必然影响语音,从而影响到言语功能。1.牙缺失 前牙缺失,尤其上前牙缺失,对发音影响最大。发齿音(s,z)和唇齿音(f,v)都受影响。2.唇裂或唇缺损 发双唇音时常夹杂有“s”音。,3.舌缺失或畸形 发元音和辅音中的舌齿音受影响。例如巨舌畸形者,以th替代z发音;舌系带过短者发r、s和z音均受影响。4.腭裂 腭裂者口鼻腔相通,一切语音均混有鼻音。5.下颌后缩或过小 难以发双唇音。6.下颌前突或过大 影响发齿音和唇音。7.戴修复体 影响发音的清晰度。,三、分泌唾液的功能,四、感觉功能,思 考 题,1.描述下颌运动的基本运动形式、范围的方式。2.何为前牙切割运动和后牙咀嚼运动?3.试述唾液的主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