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尊师重教,师道乃尊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2016 年 9 月 28 日,恰逢“至圣先师”孔子诞辰 2567 周年纪念日,由北京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办,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敬德书院承办的“师道尊严与教师发展”秋季论坛在海淀敬德书院举行。北京海淀区委常委、敬德书院院长傅首清,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
2、记尹丽君,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陆云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敬德书院副院长郭振有,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中华两岸和平促进协会会长、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国学讲座教授冯沪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石中英及海淀区教育部门有关领导、中小学教师等参加了此次论坛,共议“尊师重教” ,分享传统文化教育的鲜活实践 经验。 一、师道尊严的渊源与价值 师道尊严出自礼记?学记 ,即“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 荀子?劝学篇中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2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韩愈师说中强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和道一体,教师因为能够认识道,践行道,学生才会跟随
3、体会道,按照道的要求为人处世。 师道尊严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宝贵传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保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道德观念的形成。郭振有副会长指出,重视教育和教师,必须师严,师严才能道尊,教乃可施。在他看来,师道尊严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师位(明确地位,天地君亲师) 、师职(传道授业解惑) 、师威(不怒而威;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德、师能、师表等。师道尊严,第一是道尊,教师是传道者,尊师就是尊道,要敬天命,承载天道,践行人道。第二是自尊,教师必须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第三是他尊,国家应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制定尊师的礼仪规范,依法保障教师权益,确保全社会尊
4、重教师。 “严”即“尊” 。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严师、尊师,从尊师从道发展成师道尊严。在他看来,当前公认的有关师道的解读有三种,一是师承师传,二是为师之道,三是教育之术,他比较认同第二种,即为师之道,重视师道传承。韩愈的师说可谓实现了师道道统与学统的高度统一,更为关注教师如何从事自身事业及师道和教师发展的关系。在韩愈之后,师道主要是指教师的根本任务或价值取向,尊严被理解为教师完成根本任务和实现根本价值时对自己和学生的严格要求,以便体现道统的精神。师道尊严不仅有尊师重教的内涵,还涉及对教师根本价值取向的关注。 3道德经中云:归根复命。冯沪祥教授指出,复兴中华民族,首先要复兴中华文化。中
5、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让年轻人通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来认同中华民族,进而复兴中华民族。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与捍卫者,尊师重道很重要。其中的“道” ,简单来说,是讲道理,即正确的道路,进行人格教育与生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这些,就要改善教师福利,切身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重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他还建议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以表示对孔子的尊重,对师道尊严的尊重。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冷卫国则从孔子的庭训讲述了孔子的师道,指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涉及教什么的问题。孔子重视诗与礼,并且身体力行,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对于“不学礼,无以立” ,他指出社会要有一定的规
6、范,营造一个彬彬有礼的生活世界,礼以立身,不会再出现殴打教师、侮辱教师的情况。师道,指的是教师该如何对待学生,在孔子看来,对学生要像对待儿子一样,一视同仁,培养“君子” ,君子不器,能弘道。最后,他建议教师要有一种自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师道尊严自会蕴藏其中。 二、师道尊严与教师发展 师道尊严与教师发展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话题。只有教师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道理才会获得尊重。 1.重视教师专业成长 儒家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将教育的文化传承上升到道统的位置,陆云泉主任如是说。探究教育,是要回到原点,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塑4造或重塑学生生命核心价值,如自由、幸福、安宁。
7、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是自身的专业发展,用理性现代教育理念实施课程,学习而不盲从,教书而不是灌输,互动而不是被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获师道尊严。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要面对特定的对象,用恰当的方法和内容,在恰当的教育时机进行恰当开发的工程,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提升自身的德行和境界,有崇高的教育情怀。 师道尊严是教师发展的文化基础。郭振有副会长认为,我国教育当前存在两大缺失,即灵魂缺失、智慧缺失,师道尊严更重要的是从教师自身做起。第一,师志,有想法,有志向,内圣外王,全身心地教书育人,争取成为教育家。第二,师情,源于母爱,教师要把母爱扩展到对学生、教育的爱,有海洋般的教育情怀,成为仁爱之师。第三
8、,师职,教人做人,指导人心向善。第四,师慧,贵有“大知” ,贯通古今,融汇中外,教人智慧。第五,师德,以身作则,先做君子,后做才子,上行下效,做好学生的榜样。第六,注入现代民主意识,强调师生平等、爱敬,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及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 2.拥有文化的自觉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这阐述出一个逻辑关系:师有尊严,道才有尊严;师道有尊严,民众才知敬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中秋指出,求师为学,是为明道,教师何以有尊严,需要教师藏道于身,通过传道,让所有人知“道” ,指出人生发展正道。因此,重建师道尊严,提升教师社会形象,教师要学道,有一颗向道之心。在当前的社会时代,教师要有一种中国文化的自觉
9、或中国之道的自觉,补中国文化的课,言传身教,5让学生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尊师重教是儒学最重要和最深厚的传统,这已达成共识。中国东方道德研究所原所长王新宏指出,受传统儒学的影响,尊师重教成为中国社会最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汉代以后,儒学越来越取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支配性地位。今天,我们探索师道尊严或尊师重教,一方面是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是基于更大的视角,从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应是“德” ,读书、讲书、写书应该是教育行业完整过程的应有之义。吴颖惠院长指出,现在教师很少能够著书立说,甚至不愿意说
10、自己是知识分子,如何找回教师的精神自觉与价值观,让他人尊重,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从电视剧小别离入手,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任锋谈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指出这反映出时代的问题,尊师重道,但“道”在哪里?论语中木铎对夫子的象征性角色,将官府办学的体系搬到民间,开辟民间讲学,有教无类,出现“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韩愈的师说 原道将道和师重新提出来,是在重塑一个价值信念体系,通过学习重新理解圣人之道,开辟社会价值的生长空间。3.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气 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者,兼具知识传播与道德传播的功能。傅首清常委认为,正因教师的存在,华夏文明才得以源远流长,
11、经久不衰。尊师重教,国之将兴,国家发展首先要以教育的兴起为6起点。教育强,则国必强之。因此,教师要常怀天下之忧,勇担育人之责。当师道尊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以尊师为荣、不尊师为耻时,民众才能在践履师道尊严的同时,激发出师生双方的主体责任感,形成教育合力。 当今重提师道尊严,石中英教授指出,需要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重新阐释师道的含义,让每位教师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切实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和专业自主权。这是因为,一个时代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教师的高度源于对师道传统的提任和弘扬。 三、传统文化教育在海淀 敬德书院自创立以来,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做讲座,开设研修班,组织
12、教师参加各种研修活动,受惠人员众多。这不,在“传统文化教育在海淀”分论坛上,6 所学校的教师分享了他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与实践。 翠微小学副校长周金萍从校徽“明德智翠,独翠由微”说起,指出学校在 60 年的发展历史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熏染,尤其是近 5 年来,他们构建了更为系统、精细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面临师资匮乏、碎片不系统、重知识淡兴趣等问题,他们进行了初步尝试,即编写教材,评价激励;固化时间,专时专用;师资培训,各有侧重;活动促进,平台展示。在研究中,他们认为应细水长流、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将更多诗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7温泉苏家坨学
13、区包括温泉镇和苏家坨镇,现有小学 4 所、中学 4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 所、工读学校 1 所、集团化办学 1 所,其管理中心教育教学部部长谢向东指出,他们打破校际、学校和地区单位之别,统整区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国学教育纳入学年和学期计划,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由专家引领,重视培训,提升新课程认识水平,如汉字字源系列讲座、国学教育整体模式培训。二是学区团队先锤炼,提升水平有素养,积极发挥新媒体微信群的作用,提供诗文吟诵资源,让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悄然植入干部教师的心中。三是组建小学语文和国学核心组,用课题引领教师成长。四是用聚会活动搭建平台,实现交流提升,促进发展,如探索国学教育与
14、学校个性发展融合之路、开展国学礼仪与吟诵活动。五是统筹校内外资源,实现校际共享,建立国学资源库,整体育人有活力。六是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国学教育丰富多彩,开发经典诗词诵读等综合实践课程,开设腰鼓、泥塑等非遗课程,开展古诗文诵读课程等。 有“大家三小”之称的北京海淀中关村第三小学课程部主任耿春龙指出,学校以校训“家和成学,知行合一,立天地心”做因子,利用学校空间与课程让师生共同生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学校建筑源于客家土楼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来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校有16 个班组群,三室一厅两卫,共同生活 7 位教师,100 多名学生,有私密空间,也有公共空间,环廊则给人以“家”的感觉。
15、他们的课程价值追求是践行真实的学习,设计读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设传统文化类选修课,做到知行合一。立天地心则是希望学生从小就有远大志向,8能够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受欢迎、有能力、有担当,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人。 中关村中学建校 34 年来,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国家意识、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堂堂正正、有骨气的中国人,以崇德、尚礼、笃学、求真立德修身,让传统文化成为学校全面育人的辐射源和能量库。学校学生发展处主任王欢指出,国学教育重在国学师资的培养,要将教师培训的中心转移到做好弘扬传统文化引路人上。他们用请进来、走出去做科研的方式来培养师资力量,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拥有了一支
16、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另外,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坚持开设多元文化欣赏校本课程,立足破与立、新与旧等双向维度,努力打造学生仁、智、真的素养。 八一中学教师徐德琳则从高中语文课程切入,介绍了语文组师资培训、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等内容,指出语文在重视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在师资建设上充分发挥教研活动,始终提倡国学教育,倡导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开展专题国学讲座,参加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为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学校进行了课题研究,如高中语文阅读建设和设计研究、中国古代经典名著阅读研究、高中文化传统文化研究等。根据教学实践,他们确定了三个传统文化教学原则,一是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二是知识性和文化性相结合,三是传承性和身边性相结合,并初步探索出三种课型:以知识性为主、以文化性为主、以申辩式思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