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媒体语境下副刊的多样化探索摘 要:本文分析了微博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语境下,媒体受众、尤其是报纸副刊读者阅读心理的变化,阐述了这种变化对副刊造成的影响,以及报纸副刊在这种形式下转变观念、寻求突破的方法,并以西安日报近年来开设的多个副刊版面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新媒体语境下副刊的部分变化方向,试图为传统党报副刊版面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传统党报;副刊;新媒体;探索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72-02 一、副刊在新媒体语境下转变观念二段方法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自从 20 世纪初中国诞生第一份民族报纸以来,副刊这种以文学为
2、依托、以新闻为背景的报纸版面就牢固树立了自己在读者心目中地位。包括香港明报 、上海申报在内的一大批报纸,都是以副刊为巩固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 2012 年前后,以电子文本为载体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不但影响到报刊的新闻方面,更对副刊构成了显而易见的冲击。由于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副刊原本十分稳定的读者群出现了分化,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成了很多报刊副刊编辑思考的问题。 在受众调查中,不少读者甚至本地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均认为,远离新媒体语境的文章缺少吸引力。由于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读2者群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所以尽管副刊作品相对独立于新闻之外,但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以说,读者群
3、阅读心理的变化是当前媒体变革的主要原因,也只有理解并顺应这种变化,才能成功完成变革。 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为这一点观点提供了佐证1。我国著名心理学屠文淑在其著作指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化的产物,其所表现的任何行为都受到社会文化、社会规范和价值规则的影响、制约。价值观确定了在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推崇和赞扬的行为。 西安日报在副刊的改进中,首先从思想上树立了顺应读者群阅读心理的标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还与写作思路、选择角度有直接关系。为此西安日报积极调整了副刊的版面思路,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加大了与新媒体的衔接,推出了“精彩博客”这样的全新副刊版面,节选各博客网站上的热点内容
4、,在重新编辑、归纳之后,与读者见面。目前这一版面已经刊出了几十期,深受读者好评。 西安日报 “精彩博客”在内容上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副刊,这首先体现在辐射面的增大。不仅有文学类的小品文,还有新闻类的小评论,以及漫画与个人感言等。更重要的是, “精彩博客”让网络内容转化了报纸内容,经过版面组织与补漏考证,避免了一般网文相当片面、不够严谨的弱点,也让文章本身有了质的提升,成为对网文的精细化再加工。 美国传播学大师、现代传播学创始人之一的 E?M?罗杰斯在其作品中记述了这样的观点:信息源的可信度效果在传播的时候最大,但是会随3着时间推移而弱化2。处于新媒体环境中的副刊,也需要记住这样的观点。不讲求传播
5、,则无所谓效果,即便是副刊这样的文艺性平台,也需要讲求传播效果,不能再一味追求风花雪月。所以, 西安日报在其传统副刊版面“西岳” 、 “文化随笔”的选稿上,更加注重文艺性与热点话题的和谐统一,求取最大限度的传播效果。 从目前的情况看,新思路试行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原先的固定读者群可以接受这样的改变,而一些中青年读者也表示,这样的变化比以前更有可读性。副刊作品与热点话题在第一时间相连接,使原本读者印象中较为滞后、软性的副刊文章“犀利”了起来。 在追求“新”的同时, 西安日报还向“旧”的方面靠拢,推出了副刊版面“长安旧事” 。这个版面的设立,凸显了一种逆向思维,在普遍求新的同时,少为人知的旧其实也有
6、新的成份。 “长安旧事”版有写老地方抒发岁月幽思的文章,有写“老物品”考证收藏的文章,还有“写老人物”回忆旧事的文章,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 二、试论副刊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变化方向 在新媒体语境下,所有报刊都在探索变化的方向,那么,又该如何看待报纸副刊变化的方向呢? 进入 2012 年后,微博的异军突起彻底改变了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这部分读者的阅读口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博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有上亿人拥有微博账号,其中包括大量政府决策者、文艺界人士、理论界人士以及拥有数十万乃至上千万粉丝的“知名博主” 。以 140 字为限制的“微博体”被数以千万4乃至上
7、亿计的受众所推崇,就连部分文学界人士也提出了“微文学”的说法。尽管这种观点并未处于主流,但是很显然,适应“微博思维”的文体一定会出现。有一些文学界和新闻界人士表示,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阅读,促成“微文学”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但能够正确引导年轻一代,也可以在探索传统媒体成功转型方面进行有益无害的尝试。 中国传播学资深研究者陈俊良有这样的观点:所有传播的努力到最后都归结到消费者对讯息的认知与消费行为的改变上,唯有成功地改变消费者态度,传播的运作才能获得良性循环3。 这样的观点不仅可以应用到新闻理论研究,对于报纸副刊的改进也具有指导意义。从西安日报在副刊方面的探索经验来看,报纸具备了为“微文学”提供最好平台的条件,已经得到网络用户认可的“微文学”如果能移植到报刊上来,将具备改变读者阅读观念的可能性,以全新的方式形成新的报纸阅读群。 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首先, 西安日报是具备人才优势的副省级大报,具有整合“微博文体”的能力,也具有指导微博写作者调整方向的能力。目前的微博,流于形式的泛泛而谈、随手乱写的片面之词据绝大多数,可以说,中国有多数的中青年每天都在看微博,有不少每天都在写微博,但是他们并不具备创造“微文学”的能力。而知名作家、哲学家、甚至多数的文艺界人士又很难摆脱自己固有的写作方式,向一个陌生领域进行全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