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青岛西海岸海岛旅游发展策略摘 要: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以海洋经济为主题,而海洋旅游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新区具有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有发展海岛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海岛旅游开发也面临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季节性等困难。文章在总结分析了青岛西海岸海岛旅游资源特点与旅游开发制约因素,提出了青岛西海岸岛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岛旅游;资源开发;西海岸新区 2014 年 6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龙头和国家级新区,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青岛西海岸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海岛旅游得到了较快发
2、展,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我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 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全面发展海岛旅游是新形势下西海岸重要的海洋经济建设内容之一,也是西海岸新区建设世界级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的重要内容。 一、青岛西海岸海岛旅游资源 青岛西海岸新区,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 2096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5000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51.5 公里,沿线两侧还有众多的山峰山峦景观和丰富的海岛景观,构成了独特的山海岛旅游资源格局,拥有凤凰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琅琊台省级旅游度2假区,灵山岛、竹岔岛、斋堂岛等自然岛屿 42 座,海洋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一)灵山岛。灵山岛是即台湾岛、海南岛之后
3、,以海拔 513.6 米的高度,位居中国第三高岛,也是中国北方的第一高岛,总面积 7.66 平方公里。位于黄岛区东南的黄海之中,距最近的陆地大珠山 5.3 海里,距积米涯 9 海里,距青岛市 22 海里。为典型的火山岛,火山喷发降落之角。岛上有大小山头 56 座之多,其中高峰七八座,如灵山、歪头山等。而岛屿东南受到海水侵蚀,形成造型奇特的海蚀地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如老虎嘴、象鼻山、石秀才等。灵山岛常住人口 2700 余人,有 12个自然村。 (二)竹岔岛。又名鸡鸣岛,由火山喷发形成,至今还有保留比较完整的火山口一座。岛上的岩石上至今还留有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气泡和自然形成的硅洞。岛上有 100
4、 多户人家,560 多人口,是一处未经人工雕琢、民风纯朴、风景原始的小岛。 (三)沐官岛。海岛系大陆岛,因大陆部分下陷,海水隔断而成。岛呈南北走向,长约 1.2 公里,宽约 0.3 公里,面积约 0.36 平方公里。岛上有一自然村,共 50 户,173 口人。海岸线长约 2.8 公里,海拔 12.1米。岛上有淡水井三眼,岛东及东南距岛 0.3 公里处各有一浅水点,岛上建有码头,有渡船往来,大潮退时,可徒步出入。 (四)斋堂岛。面积 0.46 平方公里,分为南岛和北岛,南岛高 69.6米,北岛高 27 米,两岛之间有一狭长堤坝连接,距陆最近点处约 0.7 公里。周围面积 1 平方公里的浅海域适于
5、海参、鲍鱼、石花菜生长。它因3当年秦始皇在攀登琅琊的时候,有侍从斋戒于此,所以得名为“斋堂岛” 。(五)牛岛。牛岛位于唐岛湾内,岛屿面积 0.1km2,海拔 16m。岛上地势平坦,基岩为紫红色安山岩,灰白色火山凝灰岩,岛上第四系沉积物较厚。岸线全岛为基岩岸线,全长 1435.0m,岸滩全部为沙滩,低潮时与陆地相连。 (六)三连岛。三连岛位于凤凰岛金沙滩、银沙滩的西南方向,因三个依水相连的小岛而得名。周边海滩是一片正待开发处女地,与游人如织的金沙滩相比显得冷清了许多。 二、青岛西海岸海岛旅游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山东省海岛旅游业总体发展处于低迷状态,一些海岛已放弃原有的大众旅游定位,开始向
6、休闲度假游和会议接待旅游等发展。西海岸新区海岛与省内其他海岛之间的发展还存在很大差异,海岛旅游地则主要依托优良的海岛环境质量和相对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这些海岛不仅在产业规模上发展不平衡,在旅游发展特色上也有所不同。部分靠近城市的渔村型海岛尽管已有数年的海岛旅游开发历史,但游客数量有限,有待进一步发展;其他一些相对偏远的渔村型海岛则仍处在海岛旅游起步阶段,旅游发展模式有待创新。 (一)面积普遍偏小,不宜大规模旅游开发 青岛西海岸各海岛面积普遍较小, 只有少数面积较大的海岛有常住居民,且人口较多。绝大多数岛屿面积在 0.1km2 左右,山东沿海海岛平均面积只有 0.417km2。多数海岛土地空
7、间有限,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海4岛都有居民居住,且海岛人口平均密度接近 800 人/km2,高于山东省 597人/km2 的平均人口密度。在海岛淡水和土地空间都有限的前提下,已经面临很大的开发压力。除了灵山岛等有一定的土地空间可进行一定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外,其他各岛均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天气影响较大,海岛旅游开发受限 由于海岛旅游属于海上旅游,多数旅游活动离不开海滩和海上空间,受近海及海岛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岛近海气候条件的限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西海岸沿海海岛旅游高峰在春夏两季,而此时沿海地区盛行东南风,沿海各岛屿均处在开放海域,受海上风浪影响较
8、大,再加上海雾天气多,海上能见度低,而且潮差较大,对海岛旅游交通安全有相当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远离海岸,缺乏基本的码头靠泊条件或码头设施简陋的小型岛屿影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岛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海岛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青岛沿海岛屿多为基岩岛,土层薄 ,空间有限。大部分小型岛屿缺乏林木覆盖,除了少量茅草灌丛外,没有土壤和植被,大部分基岩裸露。如果开发不当的话,会造成现有的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增加海岛自然环境的脆弱性。此外, 海岛面积普遍小,多无河川湖泊,拦蓄能力差,绝大部分降水直流入海,地表水利用率极低。多数面积较大的基岩海岛有地下水资源分布,但资源相对贫乏。居民
9、生活用水基本以井水或雨水为主,只有少数几个海岛从陆地输入淡水或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海水5淡化,但多数海岛不能满足大众旅游度假开发的需求。从海岛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看,灵山岛等都建有交通码头,少数几个海岛还有专门的旅游码头。但限于船舶条件有限,受天气影响较大,海岛旅游的进出性受到很大制约。从海岛旅游接待设施来看, 除了灵山岛少数几个海岛建有专业的旅游景点和接待设施外,其他一些海岛主要依靠渔村渔舍来进行渔家乐等休闲渔业开发,难以满足大量游客上岛的需求。另外各海岛都缺乏垃圾及污水处理能力,普遍缺乏有效的废物及废水处理设施,各种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岛周边海域。 (四)特色旅游资源欠缺,海岛旅游规模有限
10、青岛沿海气候条件单一,各海岛地质、地貌类型类似,多数海岛以气候与地质地貌景观为特色。主要旅游吸引力为基岩岛的海蚀地貌,但多数海岛岸线为平直的岩礁海岸,缺乏优质的度假沙滩和海湾景观。在海岛生物多样性方面,多种优质海洋生物资源近年来明显衰退,海洋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显著地减少了海岛休闲渔业的发展潜力。在人文景观方面,海岛社区则以传统渔村为主,多数海岛普遍缺乏有吸引力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没有形成独具海岛特色的渔村文化习俗。从海岛旅游开发规模来看,只有灵山岛的年进岛游客数量达到数万人次,依托青岛旅游市场实现了初步的大众旅游度假开发,其他各海岛游客数量有限,多数海岛还不具备游客上岛条件,更谈不上旅游开发。
11、 三、青岛西海岸海岛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 (一)科学制定海岛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规范海岛旅游开发行为 确立海岛旅游业作为海岛地方经济主导产业的战略地位,采取政府6主导型战略,由主管部门牵头,立足于青岛海岛旅游开发实际,结合青岛海洋功能区划、海岛开发与保护规划、编制青岛西海岸重点海岛旅游开发规划。权衡不同的海岛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进行整合协调,将海岛旅游开发纳入地方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并出台相应的法规条例来确保海岛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对准备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岛屿的社会文化效应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将海岛环境保护规划纳入海岛旅游开发规划中,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来缓解海岛旅游开发的不良影响,还要保证海
12、岛旅游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对海岛自然文化遗产和敏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维护。 (二)综合评估海岛环境承载力, 建立海岛旅游开发监测体系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入手对重点旅游开发岛屿的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从水电能源保障、海岛可建设空间、海岛垃圾及污水可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确定一个合理的海岛旅游发展承载指标体系,以确保海岛旅游开发与现有环境条件、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之间的平衡,防止发生不可弥补的海岛国土损失及环境破坏。依据各海岛不同的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选择适当的海岛旅游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式,全面协调各海岛旅游地的相互促进与竞争关系,并在实施过程中建立系
13、统的海岛环境监测体系。 (三)推动海岛特别保护区建设,切实保护海岛自然及文化遗产 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战略对于海岛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陆地上大众化的旅游开发,优良的海岛生态环境是保障海岛旅游稳定发展的基础,而海岛特别保护区就是这样一种双赢的选择。针对青岛西海岸不7同的海岛属性,建立具有不同保护目标和旅游开发定位的海岛特别保护区,包括针对特定的海洋生物资源、岛屿地理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各有侧重,有代表性的青岛西海岸近海海岛特别保护区网络。充分借鉴国内外海岛型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经验,合理设计海岛特别保护区的定位与功能区划, 尽力减少不同海岛利用者之间的各种冲突,实现海岛资源开发与环境
14、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合理开发海岛资源,推动海岛环境可持续发展 海岛资源与空间的不足是限制海岛大规模开发的主要因素,突破传统思维,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提高海岛资源利用效率,突破海岛资源与环境瓶颈是确保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海岛能源开发上,要充分利用海岛本地的风能、 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新型环保能源的开发,确定最适合海岛开发的能源类型,减少海岛对外来能源的依赖,使海岛旅游开发中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小化,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在淡水供给上,要科学设计与规划海岛水资源供给体系,建立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和海水淡化及直接利用系统,引导游客节水行为,并推动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垃圾处理
15、上,要提高海岛游客的消费意识,使游客认识到海岛与大陆在垃圾处理上的差异。采用环保的海岛产品采购、生产与服务体系,从源头阻止固体废物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再利用、循环利用与回收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固体废物生产,减缓海岛垃圾总量快速增长的势头,阻止不合理的垃圾填埋与堆放对海岛景观及稀缺的土地空间产生的不良影响,避免对脆弱的海岛生态环境产生长期影响的永久污染源的产生。 8(五)建立海岛社区参与机制,减少海岛开发冲突 海岛社区既是海岛旅游开发的载体,也是海岛保护效益的主体。海岛旅游开发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与监测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海岛社区的支持,海岛社区对海岛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决定着海岛旅游开
16、发的成功与否。海岛旅游开发建设必须要建立一个基本的海岛居民参与管理的制度框架,从机制上确保海岛社区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对于有居民海岛,任何海岛旅游开发项目的设计和规划都要广泛听取海岛居民及基层管理机构的意见,充分尊重海岛社区的传统和利益,确保当地居民的收益以获取广泛的支持。建立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开发商、当地居民与游客等多方参与的海岛旅游开发咨询机构,参与所有海岛旅游开发项目评估、海岛环境监测与管理冲突解决过程。在涉及海岛居民切身利益的海岛开发建设项目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采取各种扶持措施,鼓励当地社区参与一切可行的旅游开发项目。结合当地社区传统产业与文化特征,开展休闲垂钓、民俗度假及海鲜餐饮等与当地社区密切结合的旅游开发项目,减少旅游开发效益的外流,以提高当地居民进行海岛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