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暴力被害人辨識與輔導,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碩士高雄師範大學諮商與輔導博士陳筱萍臨床心理師,家庭暴力被害人,親密愛人?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化身暗夜哭泣的家人,權力與控制輪,平等輪,為什麼被打,我一定是哪裡做錯了,不然爸爸和媽媽為什麼要打我?想想看,什麼時候父母會打你呢?該寫功課的時候你在看電視,被打沒話講;但是你也常在專心寫功課的時候被打呀!分數考不高也要打你,難道你不該好好用功?哎!其實你每次讀書的時候,一聽到爸媽回來的腳步聲,就沒辦法專心了。,掃把星,爸爸常說我是帶來霉運的掃把星,都是生了我以後才開始不順利。我自己越來越相信自己就是掃把星,要不然為什麼不管我分到哪一組,那一組不管怎麼努力
2、,總是沒辦法表現很好呢?,我的夢饜,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可怕的夢,爸爸死了,他在旁邊偷笑,然後爸爸又活過來了。,莫名其妙打人,我每次都愛打人,老師問我為什麼,我都說不知道,其實我都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才打人。,施虐父母常有下列特質,絕大部分無心智不全或犯罪傾向 孤獨、不快樂、易怒 生活壓力大(經濟困難、失業、婚姻失調) 小時後也是受虐兒童 相信身體處罰是正當的教養方式,家庭暴力對被害人的影響,創傷對自己缺乏自信對他人缺乏自信對環境缺乏自信,判斷危險的效能不足,傷害超過個人的預期創傷經驗影響個人在現實環境中的判斷不信任環境,也不相信自己無法合宜地對應內在壓力無法合宜地對應環境壓力,無法合宜地對應內在
3、壓力,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任對自己的價值感不足內在神經系統的活動性心身互動的症狀記憶再現的影響生存需求的滿足,無法合宜地對應環境壓力,無法確定環境事件的危險性無法聚焦事件、關係、自己反應過度或不足不反應避免接觸過度操弄潛抑,兒時創傷性經驗(如與父母分離等),心理社會衝擊(分離),基因,潛在基因,誘因,惡性循環,賀爾蒙或藥物作用(甲狀腺功能亢進、酒戒斷等),恐慌發作,懼怕逃避,憂鬱,慮病,期待性焦慮,身體症狀,取自黃志中,毆打導致健康問題,一、身體健康,屬非致命性傷害二、心理健康,包括重鬱症、情緒惡劣、焦慮以及創傷後壓力疾患三、慢性健康障礙,包括慢性疼痛症狀、物質濫用和腸躁症。四、致命的結果,包括
4、自殺、殺人(smith & Gittelman,1994)。,何謂創傷,1、痛苦經驗再現 2、逃避反應麻木3、過度警覺,經驗再現,1反覆帶著痛苦讓回憶闖入心頭,包含影像、思想、或知覺等方式。2反覆帶著痛苦夢見此事。注意:在兒童可能為無法了解內容的惡夢。3彷彿此創傷事件又再度發生的行動或感受包含再經歷當時經驗的感覺、錯覺、幻覺、或是解離性瞬間經驗再現(Flashback),不論當時警醒或正處於物質中毒皆算在內4暴露於象徵或類似創傷事件的內在或外在某相關情境時,感覺強烈心理痛苦。5暴露於象徵或類似創傷事件的內在或外在某相關情境時,有著生理反應。,反應性麻木,1努力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思想、感受、或談話
5、。2努力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活動、地方或人們。3不能回想創傷事件的重要部份。4對重要活動顯著降低興趣或減少參與。5疏離的感受或與他人疏遠。6情感範圍侷限(如不能有愛的感受)7對前途悲觀(如不期待能有事業、婚姻、小孩、或正常壽命)。,警醒度增加的症狀,1.難入睡或難保持睡著。2.易怒或爆發憤怒。3.難保持專注。4.過份警覺(hypervigilance)。5.容易受驚嚇(startle response)。,被毆婦女症候群,依賴被動沮喪焦慮孤獨無助害怕低自尊認知扭曲特質,婚姻暴力的影響(一),(一)認知:因為行為不檢或未克盡家庭職責才會被毆打有被虐待傾向油麻菜籽的宿命論、相欠債施暴者只是偶發、短
6、暫性的行為,因為壓力造 成的,只要壓力消失,施暴會跟著消失的我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事實沒有想像的嚴重,自己可能太情緒化沒有人了解我的痛苦,也沒有人可以幫助我,婚姻暴力的影響(二),(二)情緒:焦慮、恐懼、害怕、罪惡、憂鬱、無助、沮 喪、痛苦、內疚、緊張、困惑、混亂(三)行為:逃避、退縮、壓抑、逆來順受、依賴、攻 擊、酗酒、服用藥物、反覆不定、猶豫不決(四)生理:瘀青、出血、腦震盪、失眠、頭痛、厭食、(五)自我概念:自卑、低自尊、自責、自傷、自殺、自 暴自棄、沒自信(六)心理異常:精神恍惚、精神官能症(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情緒表現,暴力受害者最顯著的情緒反
7、應是恐懼性侵害被害人是羞恥,常見情緒反應(一),墮落與孤獨害怕告訴別人擔心別人會怎麼想獨立處理問題的恐懼擔心暴力事件是自己的錯誤所造成覺得困惑,因為施暴者有時候表現得溫柔又充滿愛意,常見情緒反應(二),擔心若離開他會使事情更糟對孩子的未來沒有安全感對施暴者的所做所為感到憤怒嘗試所有能改變情況的努力都無效後,會感到沮喪和悲傷情緒低潮離開施暴者有罪惡感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賢妻良母,習得無助感,貶抑感恐懼與反擊被物化與掌控感被剝奪感過重的責任自我認知的扭曲,繼續留在受虐環境的原因,(一)經濟因素:無工作能力,經濟無法獨立,吃住都會有問題。(二)法律因素:孩子監護權取得困難,無法離婚;財產、監護權判 決的
8、合法性;法律知識不足,訴訟費困難。(三)子女因素:擔心破碎家庭影響子女的人格成長,並造成親子關係的隔離。(四)情感因素:情感無法獨立,習慣依賴丈夫;認為打我是因為愛及在乎我;相信丈夫會改變,企圖改變施虐者;施虐者同意參加治療;施虐者只要不喝酒就很好;若是外遇因素,不甘心離開;為了性需求;害怕獨處時的空虛。(五)社會因素:怕社會批判眼光,怕被貼上標籤;傳統的束縛使女性即使承受暴力,也要維持家的完整;顧及丈夫的社會地位;家人不支持或重要他人的勸解;擔心受到施虐者報復,或牽連家人與朋友。(六)其他因素:歸咎於自己是否有做不好的地方;從母親的行為認知女人受虐是正常的;習慣受虐環境,害怕改變;相信自己只
9、要做好就不會受虐;找第二春的可能性不高。,家庭暴力對目睹兒童的影響,使用暴力是正當的互動方式你可以打你所愛的人男人可以對女人使用暴力當其他方法都不管用時,使用暴力可以讓你得到你想要東西父母可以打小孩暴力是一種擺脫感受,解決問題及獲得勝利的方法將家庭不和歸罪於自己對本身和雙親的福祉常懷恐懼沒安全感,不信任感或身心方面的症狀虐待模式延續至成年期有自毀滅的傾向,可能自殺,酗酒,嗑藥,做違法的事,轉介常見的問題:,1.說話可信度怎麼樣?這與認知能力、記憶有關2.有無說謊之可能:要有其他證據來比對佐證3.傷害程度怎麼樣:例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情緒變動、以及生理訊息等4.需不需要做治療:心理因應策略、認知
10、功能5.需要做多久的治療:視個案衝擊大小而定(急性虐待、持續虐待、創傷化)。,家庭暴力被害人輔導,專業協助,看見不曾看見體會不曾體會瞭解不曾瞭解思考不曾思考,婦女受虐後的需求(一),受虐婦女求助求助管道危機處理醫療救助 警政介入 進到庇護所急難救助,婦女受虐後的需求(二),危機暫緩後 離婚不離婚1.法律1.婚姻輔導2.就業/生涯輔導 2.危機處理的概念3.子女安置3.心理復健4.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之心理復健處理,受虐婦女的需求,醫療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經濟上的需求法律上的需求心理上的需求其他方面:復學輔導、就業服務等,與被害人個別諮商的原則,1.在親密關係中,暴力和虐待是不適當,女性對自己安全
11、的權利不能妥協2.暴力是社會和政策的問題3.治療者知道治療結果上的限制4.如果不治療暴力會逐漸嚴重和增加(Register, 1993),被害人諮商方案,1.確保被害人的安全2.學習辨識潛在的危險性和保護自己,不要 挑撥暴力3.強化和賦能(empowerment):問題解決和自 我肯定4.幫助自己經濟獨立和創傷的復原5.學習表達生氣的溝通技巧 (Hansen & Goldenberg, 1993),被害人個別諮商的步驟,1.確保個案的安全2.傾聽和相信個案3.認同個案的感受4.個案的行為與暴力發生的關連不要挑釁5.自我賦能(empowerment)6.問題解決7.社會資源的協助法律、出庭、福利
12、、學校或醫藥8.支持性團體9.持續的治療性支持(Register,1993),行動上和理念上被害人可採取下列做法,報警預先有一個行動計畫,一旦感覺不安全時,立即付諸實施心中先預想可能的去處,如果需要的話,該帶著孩子立即前往手邊有一些緊急情況可用的電話號碼讓支持你的朋友、家人或鄰居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事相信你所遭遇的暴力事件不是你的錯將暴力視為犯罪同情你自己和你的孩子接受暴力已經造成你很大的痛苦認清你已經對已變事實作了很多的嘗試去找個諮商員或參加家庭暴力支持團體釐清你的法律權力。,療癒是漫長的路,往事瞬間重現,創傷治療(復原的歷程)一,(一)安全感:必須營造安全的環境恢復控制力及自主性 藥物認知行為
13、(對症狀的認識和日誌) 社會支持系統社會福利機構控制身體健康為主,創傷治療(復原的歷程)二,(二)回憶與哀悼 敘說創傷的故事 與恐懼面對面 憤怒,創傷治療(復原的歷程)三,(三)自我統整、恢復社會聯繫 找回失去的感覺、接觸情感、釋放情緒。改變內在的負面訊息。 原諒自己與自己和解。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梁玉芳,1998;穆怡梅譯,1994),可運用的治療技巧(一),1.接納、同理、支持:建立良好信任、安全的關係。2.情緒宣洩,錯不在你:不斷重覆告訴案主錯不在你,減少其自責和內在歸因。3.情緒表達:藉著繪畫、黏土、木偶表達情緒。4.內在小孩:以PAC溝通分析的理論,運用現在的我處理小時受創的我。,可
14、運用的治療技巧(二),5.放鬆練習:藉由放鬆、靜坐和冥想的技巧,幫助情緒獲得疏解。6.遊戲治療:藉著遊戲或沙遊處理內在的焦慮。7.催眠治療:藉由催眠處理內在的創傷,使得創傷減敏法。8.運用問題解決式治療策略:共同討論可幫助自己復原的力量,列出清單,而去執行。,可運用的治療技巧(三),9.奇蹟式問句:當你溺水時需要什麼?你的救生圈在那裡?10.讀書治療:藉著具有鼓勵性的文章共同研讀和討論。11.角色扮演:空椅子,心理劇,團體策略處理內在的創傷。12.重新框架:激勵(empower)案主有不同的生命意義。13.害怕失去策略(fear of loss):針對性虐待的伴侶,以分房睡,拒絕做愛,離家出走,訴請家暴法或離婚為策略。,治療過程阻礙,治療師沒有詢問虐待詳情案主覺得不關 心發生什麼事治療師忽略案主想要討論情感需求案主 封閉虐待的情感反應治療師過於專注聆聽虐待的細節案主覺 得受到窺伺而中斷回應,受創者可以敏銳地抓住無意識與非言語的溝通頻率避免打斷受創者表達與心情抒發的過程,以免心房再度封閉起來,反移情,消音的共謀1.阻止案主繼續講述2.指使案主應該怎麼講述,反移情,旁觀者的罪惡感為倖存者做得太多,等於是在庇護他們而非尊重他們的力量憤怒:自找的,不該讓子女受苦羞恥感,以關係為主的治療,建立關係:信任、連結及互相幫助互動關係(兩人互動腳本)解構(拆解關係的腳本)重構(重新定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