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魏晋的服药之风摘 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形成品评、清议、谈玄、饮酒和服药的“魏晋风流” ,而嵇康作为服药的代表,将“五石散”视为“仙药” ,以此来治病、修身和精神“养生” ,达到避祸远托的目的。 “服散”在一定程度上对嵇康的身体和性格产生了影响,最终与嵇康的悲剧命运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关键词:魏晋时期;服药;嵇康 一、魏晋服药的社会风气 山海经?海内西经载:六巫“皆操不死之药” ,可视为我国古代服药的源头,后经三代,至秦汉,随着道教与神仙方术的发展,帝王服丹,民众服符之风愈演愈烈,至魏晋则服石之风盛行,对当时的士人阶层,甚至整个魏晋文化都
2、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开服药风气的是魏晋玄学家的“傅粉何郎”何晏。秦丞相寒食散论曰:“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 ”世说新语?言语篇中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后来,服石之风在魏晋士大夫中风靡,以至于它成为表现魏晋风度的一种手段,体现了魏晋名士风范的特征。 (一) “五石散”简介 2魏晋士林,吃的“药”又有许多种,其中以一种叫做“五石散”的矿石药最为常见。据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千金翼方记载,主要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石硫磺五种成分。五石散还称为“寒食散” ,这主要从它的服用方法上说的, “凡是五石散,
3、先名寒食散者,言此散宜寒食,冷水洗取寒,惟酒欲清,热饮之,不尔即百病生焉。服寒食散,但冷将息,即是解药热。 ”2 另外,因为“五石散”本身就是一种化学成分很多的药物,且以各种矿物类石头为主要构成要素,其本身一定具有毒副作用。它对人体的影响并非如仅如何晏所述,可使人“神明开朗” ,若服用不当时,轻者使人身体不适,重者甚至可以导致人中毒身亡,由此可知,此药绝对不是一副完美的“仙药” 。 (二)服药风气的盛行 这一时期,魏晋名士特立独行,他们狂放不羁、率真洒脱的精神气质更是通过各种迥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例如饮酒、服药、清谈、品评人物等,而服药更是一种令人关注的特殊方式。 服药之风之所以在魏晋时期盛行
4、更具有其特定的背景。分析其主要原因,首先在与当时社会环境有关。魏晋南北朝常年的战乱,社会的不稳定对文化、思想和社会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宗白华先生说的:“汉末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3其次是生理所需,竹林名士王戎就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晋书?王戎传 )同样,皇甫谧也因有疾而服药,3只是服药不当带来烦恼。再次,服药有助于“驻颜” ,使人面色红润与神明开朗。另外,服石与魏晋名士放荡的生活需求不无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的性生活是相当放纵的。纵欲伤身不仅影响身
5、体健康,且有性命之虞,于是服五石散便成了解决此难题之手段。 二、嵇康及其服散的原因 嵇康(224262) ,字叔夜, “竹林七贤”之一,安徽谯城人。生当风云之际,他感到世道险恶,乃寓居山林,避世远托。在山阳期间,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琊王戎,遂为竹林之游” 4。 嵇康服散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魏晋士林,盛行吃药之风,嵇康作为此时期重要的名士,众所瞩目之“竹林七贤”领袖,自不能免。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云: 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此即嵇康服用五石散之
6、明证。奇痒难耐,身上多虱,这是服散者最显著的生理特征。 病痒不仅是药性所致,还与身上生虱有关。鲁迅说:“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 更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易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 ”魏晋名流以搏虱广座、扣虱而谈为风雅事迹。 嵇康身体不好,是其服散的主要原因。 与山巨源绝交书一再说“况复多病” 、 “吾多病困” ,虽为拒仕之托词,却也是实情。至曹魏正始4年间,何晏因有“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稿木”叨等虚劳之疾,对此前石散稍加改造,遂“心加开朗,体力转强” ,又推而广之,使五石散大畅于士林。唐代医学家孙思邀说:“更生散,治男子女人
7、宿疾虚蔽、胸肋递满、手足烦热、四肢不仁、饮食损少、身体疾病、乍寒乍热,极者著床四、五十年,服众药不差,此治万病,无不愈者。 ”又说:“人不服石,庶事不佳,石在身中,万事休泰。 ”2所以常须服石,令人手足温暖,骨髓充实,能消生冷,举措轻便,复耐寒暑,不著诸病,是以大须服。 有学者曾以嵇康锻铁事迹来考察其服石动因,指其除与志在隐逸、避世,以示不同污于司马氏有关外,锻铁更能充分散发石药之药力,此论确然。5 嵇康对服药很相信,他把服食纳入他的“养生”理论之中。6所以他服散还与其养生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他“ 性好服食, 常采御上药”史载: 康尝采药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返。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晋书
8、本传) 。 嵇康是有神论者,故对“药”心迷骨醉,汲汲以求。他说:“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他笃信神仙的存在,并认为只要导养有方,人即可以长生不死,而“药”是最重要的辅养之物。 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 ”嵇康游仙诗云: “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 蝉蜕弃秽累,结友家板桐。 ”服食是为了“美姿容” ,以期登列仙班,长5生不朽。这一点他明显受到了王烈的影响。王烈“常服黄精及铅。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行步如飞” 。这个颇具神异色彩的人物与嵇康交往甚密。 嵇康长期幽栖于长林丰草之中、千岩万壑之间,虽有避世的因素
9、存在其中,但也与求药养生密不可分。 “五石散”虽非“仙药” ,其时士林皆视之为养生除病之良品,与“仙药”实有相通之妙。如木草释其功能云:“益精补气,补不足,令人有子,久服轻身延年。 ”7孙思邀也说:“久服则气力强壮,延年益寿。 ”(千金翼方卷 1)这与道士所谓“仙药”在功能上是相通的。 三、服药对嵇康的影响 服散影响了嵇康的生活,也影响了他的性格。嵇康性格极为暴躁,这固然有着天生的原因,也与后天的修养颇有关系。嵇康自称“吾直性狭中,每多所不堪” ,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与山巨源绝交书 ) ,孙登称他“性烈而才俊” (世说新语?栖逸刘注引嵇康别传 ) ,更是一语破的。嵇康在幽愤诗
10、中曾追溯身世,大意说早年失怙,母兄娇惯,于是养成了放纵任性的性格。尽管如此,他后来脾气日坏,与其经常服散有绝大关系。脾气暴躁,喜怒无常,这是服散者的又一显著特征。 五石散中含有硫化物等毒性成分在内,食者极易暴躁。鲁迅因此说:“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比方有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就是说话,也要胡胡涂涂地才好,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但在晋朝更有以痴为好的,这大概也是服药的缘故。 ”由此可见,魏晋名士暴躁与狂傲风范,是与服药有一定关系的,并6非全都纯出自然。魏晋人士的饮酒之风和服药风气都很著名,但是由于饮酒是麻醉自我进而逃避现实,而服药是追求长生以求挣脱现实,
11、这就体现出魏晋名士中服药与饮酒的不同功用,正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所说:“这大概是因为吃药和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故不屈;饮酒不会成仙,所以随俗浮沉,以敷衍人事。 ”8 四、总结 服石作为魏晋时代士人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与文化现象,对士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服石本身也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尤其是对人的肉体、精神与性格的伤害更剧烈。而嵇康亦因服石而导致其本身性格中原有的“刚烈”成分更趋激烈,使得嵇康改变了魏晋士人普遍“畏祸” 、 “退隐”的心理与形象,最终在各种社会矛盾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下不得善终。9 参考文献: 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12、,北京:中华书局,2011 年. 2孙思邈.千金翼方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年. 3宗白华.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 , 美学散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08 页. 4房玄龄等.晋书?嵇康传 ,北京:中华书局,2000 年. 5刘康德.嵇康锻铁、服药及其关系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年第 2 期. 6刘康德.魏晋名士服药释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7年第 6 期. 7徐公持.阮籍与嵇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 8余嘉锡.寒食散考 , 余嘉锡论学杂著 ,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 9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鲁迅全集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