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寻行业报的草根路径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现有的 1938 种正式报纸中,行业报就占1129 种。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行业报是中国报业市场的一支有生力量,但在现实激烈的报业竞争市场中,行业报逐渐被边缘化现象突出。 国家电网报是一家仅有 8 年多报龄的行业类媒体,被誉为电网企业的“人民日报”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机关报,它把脉电力行业特点,立足草根视角,让内外行都能看门道,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把脉电力行业报道特点 报道要想成功,关键在于取得读者认同。认同是指交往中把自己看作别人,特别是在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的交往中,认同这种心理活动更为明显,它对交往的实现和持续与否,起着重要作用。电力行
2、业专业性过强,导致受众与电力行业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正是电力行业报道的难点所在。 但同时应该看到,电力关系国计民生,其影响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我们平时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但遇到突发或重大事件时,其作用和意义便凸显出来。例如,在 2008 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玉树地震、甘肃岷县雹洪强降雨灾害中,电网企业迅速派出抗灾队伍,调运应急发电装置,为救灾和恢复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也增进了对电网企业的认识。 在理念上坚持草根视角四原则 2草根意识的真正源泉是记者编辑的社会学意识,是记者编辑关注人、关注人性的大意识。以草根视角为切人点,可以体现报纸的良知
3、和人文关怀。报社聚焦基层、普通受众的合理需求,在理念上逐步厘清草根视角四原则。 1.以受众为本组织报道 报社在寻找新闻线索、修改新闻稿件、组织新闻版面、创办新栏目或周刊时,坚持以受众为本位,积极满足受众的合理需求。在以受众需求为尺度的新闻观的转变中,媒体的信息量扩大了,信息价值多元了,报道形式活泼了,老百姓喜闻乐见了,对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也大大加强了。受众享受到口益丰富的新闻产品,享受到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报社多次强调摒弃官腔官调,采用百姓的思维和语言开展新闻报道。在新闻话语中,报纸尽量与受众平视,体现更加平实、人性化的草根视角。例如, “缴费”一词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报社考虑到受众的接受心理,
4、要求编辑统一使用更加中性的“交费” 。此外,国家电网报创办亮周刊服务周刊 管理周刊 电网建设周刊 基层视点周刊 ,努力做到“三贴近” 。 2.紧盯国家政策和重大事件 国家政策起着定位、风向标的作用,影响社会进程。重大事件涉及面广,是受众关注的焦点。这两个方面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也是行业报道的富矿。 报社紧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迅速组织报道,从电力行业视角解读。这可以让编辑记者从中寻找更加亲民的报道思路和3线索,便于让读者接受并产生认同感。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报社推出“60 位名家谈电”系列报道。区别于以往,报社跳出政府和电力行业两个领域,约请社会名人名家谈电。目前,这
5、个系列已经成为名牌栏目名家谈电 。 3.寻找行业内外共同话语 符号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就是交换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报社将共同的意义空间理解为共同话语,从媒体与受众、媒体之问两个层面探索实践。 在媒体与受众层面,报社要求编辑记者把行话转化为百姓语言,将原本艰涩、枯燥的专业术语通过故事化的白描,使受众明白新闻事件的原委。在媒体之间,报社加强与中央级媒体和省级媒体的合作。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调研,今年 4 月初,报社联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开展“农网改造一线行”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将自身的专业性与外部媒体的通俗性有效结合,用生动的故事化、社会化话语,展现总投资 4000
6、 多亿元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这项国家重大工程的意义、作用,充分挖掘新闻资源,深化“走转改”活动。 4.着力打造新闻闭评制度 新闻阅评制度包含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报社将其作为不断校正新闻报道“航向”的有效手段。报社聘请了新闻阅评员评判报纸,并每月收取阅评意见,供报社领导和编辑分析总结,以便向读者提供更佳的、易于接受的新闻作品。 2008 年以前,报社原总编室以版面编辑小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内部4新闻阅评,直接在报纸上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将其张贴在公示栏。此外,报社邀请外部媒体知名从业人员授课,从读者视角讲授社会媒体的操作技巧,开拓编辑记者的视野。2008 年,报社调整机构,将原总编室职
7、能分解成以管理和协调为主要职能的总编室、以编辑为主的报纸编辑中心。报社依托总编室,建立集评报、每周质量报告、月度讲评等于一体的内部新闻阅评制度,不断修正报道、编辑思路,使报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创新新闻作品表现形式 报社深入研究公众的阅读心理和接受习惯,增强新闻作品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经过探索实践,报社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改进文风,权威性、贴近性和可读性明显增强。 1.用纪录片手法讲述新闻故事 在实践中,编辑记者发现,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基础上,新闻作品要打动受众、给人以美感,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蒙太奇技巧,给受众以视觉享受,运用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尽力还原新闻事件原貌,让新
8、闻作品如同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这以第 21 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作品西藏“户户通电”系列报道为里程碑。此后,在“走转改”活动中,报社明确提出具有强烈现场感的可视化新闻的重要作用。目前,运用纪录片手法讲故事已成为编辑记者和广大通讯员的共识,手法已日趋娴熟。 2.体现浓重的人文关怀特征 “真实是一种力量,当这种力量与真诚而平民化的态度,与人文关5怀的精神相结合时,它就能深入人心,就能不断引起共鸣,产生震撼,就能接近生命意义中最深层的东西。 ” 报社强调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基层来稿中有大量反映员工为了工作无法颐家,甚至无法见亲人最后面的事例。在处理这些稿件时,编辑引导作者避免刻意渲染此类内容,呈
9、现真实客观、生动感人但非煽情的新闻事件或人物。 此外,报社着力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例如,2011 年 7 月底在采访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海一西藏 750 千伏/400 千伏交直流联网工程施工时,记者敏锐地发现,当时正是一部分藏羚羊从卓乃湖和太阳湖返回栖息地的关键期,需要穿越电力天路。记者经过细致调研,撰写了“电力天路”停工为藏羚羊迁徙让路 ,体现了这项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对自然的关爱。 3.采用“小人物、大社会”手法 对于国家电网报,通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意义。除了每年刊发量很大这个原因,通讯在鼓舞基层斗志、展现工作成绩、传播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标杆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往,通讯稿件的弊病就是宣传味浓烈、空洞乏味、贪多求广、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如此一来,读者不爱看,传播效果有限。 报社仔细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采用“小人物、大社会”的手法,对典型人物进行故事化的生动展现,并有效融入背景资料,点面结合,把新闻做活,打破了传统报道模式。读者在一个个小人物身上或多或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新闻稿件也就获得了打动人心的力量,产生了强大6的张力,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起到了弘扬正气、传授经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