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962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摘 要:电影的画面是由镜头和景别的定位来决定和营造的。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除了呈现恢宏壮阔的场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外,丰富的景别,平易的拍摄角度,大量的运动镜头以及高剪辑率等镜头与剪辑上的特色和风格,也给此类宏大庄重题材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严肃的纪实类影像的可看性,这种有别于传统格里尔逊模式的纪录片风格显示出西方纪录片发展的娱乐化,商业化倾向。 关键词:人文地理纪录片;剪辑技巧;商业生存 一、研究缘起 近些年,以美国探索频道和英国 BBC 纪录片节目为代表的纪录片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不是在朝夕之间形成的。人们从那些不同寻常,并通常感人至深的纪录片中,

2、发现了好莱坞大片所不能拥有的特质:真实性。在编造的戏剧性在故事片中显得越来越苍白的今天,善于捕捉真实事件戏剧性的新纪录片既具有曲折情节所带来的观赏性,又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正如美国学者艾里克?巴尔诺在世界纪录电影史中所说,真实感和权威性是纪录片的命运所系。无论动机如何,对于利用它们的人来说,这两点是引诱力,也是对事实进行启发或者欺骗的力量源泉。在西方纪录片发展历程中,人文地理类纪录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录片类型,它从人文视角解读地理,将历史,考古,建筑,天文,动植物,现代生活,民族民俗与地域相勾连,令观众在空间的转换中,2感受时间的力量,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和谐。 对于中国来说,

3、纪录片和电影一样源自西方。西方电影在叙事模式,镜头运用,解说词写作,后期剪辑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理论底蕴和实践经验。其中,电影的画面呈现什么,尤其是怎样来呈现,是由镜头角度和景别的定位来决定和营造的。画面构成的角度选择,实际上表明着创作者对影像的感情与态度,采用什么样的镜头角度来呈现影像,与影片编导要刻画何种人物性格,讲述什么样的故事事件,渲染何种情调氛围密切相关。镜头角度能使画面影像获得某种形象造型性和审美倾向性,而不同的景别的选择实际上规定着影片画面的表现内容范围和特色,不同景别揭示不同的故事信息和特定的叙述指向。 本文仅就镜头和剪辑运用这两个方面,结合两部有代表性的影像作品来分析西方人文地理

4、纪录片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 本文拟采用样本分析的方法,选取的两部作品分别是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Channe1)拍摄的赤道和英国 BBC 拍摄的系列片美丽中国中的一部潮汐更迭 。 赤道一片拍摄了同属赤道维度线,但宗教,文化,政治却各不相同的九个国家和地区,探讨了全球化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该片镜头总数为 366 个,每个镜头平均长度 5.8秒。 潮汐更迭一片拍摄的是中国海岸沿线地区的人与自然冲突而又和谐的图景,该片时长 3543 秒,镜头总数 1218 个,每个镜头平均长度3接近 3 秒。 三、样本分析 (1)影片的景别分析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

5、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理论中,电视借助音画体系进行传播,而镜头的景别可视为电视语言系统中的一些符号载体.(注 1) 景别的变化首先带来视点的变化,满足观众从不同视点观看被摄物体的视觉要求;其次,景别的变化是实际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再次,景别的变化使画面中主体的表现范围发生了变化. 一般把景别分成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远景画面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

6、系. 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中景画面为叙事性的景别.因此中景在影视作品中占的比重较大.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成为近景. 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细微动作,也是人物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景别.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画面的下边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其他被摄对象的局部称为特写镜头.特4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特写镜头表现人物画部细微表情,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而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写镜头无论是人物或其他对象均能

7、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在一个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强调加重的含义. 两部纪录片尽管景别比例不同,但也能看出共通的地方:五种拍摄景别均有运用;同一作品内部,特写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远景比例.经过观察,影片中各种景别的交替运用,且全部得以利用,丰富的景别最大限度地反映所摄对象的面貌.同时,从观者角度来讲,景别的变化也有效降低了因为题材的厚重带来观影的疲劳感.因为景别的变化是影响作品节奏的因素之一.不同景的镜头进行切换,使观众在视距的变化中产生一种节奏的变化.景别跨度大(比如远景切特写)视距跨度大,节奏就快,反之则显得节奏慢. (2)拍摄角度分析 拍摄角度,就是摄像机与视野中的人物或者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8、不同的角度体现不同的美学价值和心理效用。 仰角和俯角镜头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有时也代表观众的主观视线,突出被摄物体,或者高大或者渺小,给观众的感觉也是神圣或者卑微。 平角拍摄则接近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特点。 两部纪录片里的仰角多是描述大场面,地理场面,交代背景,地域位置等;而一般的生活场景和叙事都用平角,显得客观,周到,全面;仰角则主要用于宗教,巫术,运动等的镜头,渲染氛围和心理。 5在赤道近一百分钟的镜头语言中,航拍镜头几乎占了近三分之一,仰角 16%,俯角 22%,平角 62%。 美丽中国:潮汐更迭中的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在这些镜头画面中,观众可以看到靠近赤道的九个国家和地区

9、的地貌:被云雾遮挡的虚无缥缈的冰山,夕阳笼罩下宁静祥和的村庄,烈日照射下曲曲折折的海岸线,清风过后的郁郁葱葱的山林。 (三)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分析固定镜头是指机身,机位,镜头的焦距都不发生变化.运动镜头是指机身,机位,镜头的焦距有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包括推,拉,摇,移,跟。 赤道中推拉镜头较少,整体风格影调平缓舒服,节奏感强,快慢相同;摇移镜头运用较多,展现宏观场面和多角度变现动作,对比强烈,着重表现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及固有传统的沿袭,两者之间的冲突和相互影响。除去航拍镜头, 赤道中很少使用完全固定的镜头,大多数使用摇移镜头。 固定镜头具有稳定,客观,富有历史感的特点。但与运动镜头相比,固定

10、镜头容易造成画面死板,缺乏表现力。 (注 2) 美丽中国:潮汐更迭中运动镜头的大量运用较好地克服了纪录片容易沉闷,拖沓的问题。摇移镜头的大量使用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海岸沿线的自然生态面貌,居民劳作生活场景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和协调。 (四)影片剪辑的分析在纪录片的剪辑运用上,两部影片采取巧妙的方式处理画面,保障画面流畅的同时注重节奏感。 1.运用叠画来削减大量重复相似的镜头。比如赤道中印度尼西亚人朝拜的过程中,大量虔诚的信徒的脸部特写的叠加,然后便是街道上车辆画面的叠加,路边蔬菜瓜果特写的叠加;美丽中国:潮汐更迭6中海边渔民打腰鼓欢庆画面的叠加,岸边渔船彩旗飘舞画面的叠加,岸上鞭炮呜响画面

11、的叠加创作者把大量的单个镜头归类串联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阵容。同时,相同内容的重复也对其特定思想意识观念的传递起到了强化作用。 2.利用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方式,把原本冗长的长镜头变成短小跳跃的短镜头,在相同时间段中,使得相同内容的画面出现的次数变多,增加了节奏感。 3.运用空间蒙太奇。比如, 赤道中结束马纽斯歌剧院中音乐家的歌唱画面后,接下来出现的画面是马纽斯的船只以及劳力,最后再回到音乐家唱歌的画面。总之,两部纪录片较为合理地运用了高超的快速剪辑技巧弥补固定镜头过多带来的沉闷和节奏的拖沓,比如美丽中国:潮汐更迭以每个镜头平均三秒这种接近音乐电视剪辑速度的高剪辑率。四、结论 通过上述的论述,

12、我们可以看出,当代西方人文地理纪录片制作理念显示出娱乐性倾向。从镜头和剪辑的运用角度上讲,丰富的景别,平易的拍摄角度,大量的运动镜头以及高剪辑率给宏大庄重的题材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严肃的纪实类影像的可看性。 由于人文纪录片较之电视新闻节目缺少意识形态方面的高度敏感性,较之电视娱乐节目和影视剧又扬弃了其宣传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直接与露骨,因此人文纪录片有着相对“纯洁”的叙事动因。 当今中国影视界,纪录片的商业价值已经受到西方影视产业前所未7有的重视。人文纪录片在其诞生之初,也早已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西方对人文纪录片的运作方式也带有浓厚的市场化特征。对西方纪录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影视理论本身,对其在中国的商业化和市场化道路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 3) 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人文传播的重要环节,纪录片通过视听语言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人文地理科学,其内容和产品形态都在无形中提高人们的人文地理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地理纪录片对于唤起人类关注人类自身、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和未知领域的认知和探索态度,才是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最终延伸。 参考文献: 1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正义.电影电视剪辑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3张雅欣.中外纪录片比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作者:段善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