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原生态文化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9635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江千户苗寨原生态文化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江千户苗寨原生态文化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江千户苗寨原生态文化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江千户苗寨原生态文化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江千户苗寨原生态文化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西江千户苗寨原生态文化探析本文主要对西江民族生态文化进行探讨,发现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西江千户苗寨原生态文化衰落、同化现象。对此,需要建立文化传承体制,构建法律协调与专家咨询体系结合,打造民族品牌产业,才能更好的推动西江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 旅游“生态文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提出,其1955 年出版的文化变迁理论系统阐述了人类和行为与其所处环境的互动关系。20 世纪 90 年代,生态文化理论传播至中国,中国学术界开始重视生态文化的保护问题。1998 年,方李莉提出文化生态失衡问题,认为现代文明的冲击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消失。旅游行为的连锁反应导致社会多种文化结构的变革。在“旅游热”

2、过程中,郑玉玉认为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地域文化生态特色,过度的旅游开发会导致地域生态文化失衡。 贵州西江苗寨开发原生态旅游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过度开发原生态民族文化,导致当地苗语、舞蹈等走向衰落,由此引起外界的强烈关注。所以,在开发西江苗族民族生态文化同时,需要利用旅游获得的资金及其政策对其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保护,推动西江生态文化发展。 一、研究区域概况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人聚落村,其位置位于贵州省雷山县境内,与县城距离为 37 公里,面积约为 50 平方千米,地处亚热带2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海拔大约为 833 米,东靠雷公山,北与台江县相接,南面为城关镇

3、,西面是郎德镇。聚落以河流谷地为主,白水河从聚落中央穿流而过,聚落区区域依山而建,形成独特的聚落集观。西江苗寨在 2002 年,政府引导和旅游开发市场的需求下, “苗年文化周”落户西江苗寨。之后,各种苗族服饰迅速走进市场,芦笙、苗服饰和苗歌等形成“苗家乐”的重要形式,得到游客的赞许。 二、驱动西江苗寨开发的因素 西江苗寨开发以政府为主导因素,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苗族文化却保持完好,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地理位置封闭,交通和基础设施落后,而且开发需要资金巨大,周期比较长,导致西江苗寨开发困难;其次是国家物权法性质规定西江苗寨资源为公有财产,其产权归西江村民所有;最后是由于西江发展时期所决定

4、的,西江在开发初期,由于其落后性与封闭性等导致其市场机制不完善,其自身民族文化具有脆弱性等特征,盲目开发会导致受到外来文化与经济冲突严重,使其失去民族性特征。西江苗寨开发而且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建筑、音乐、节日等,由于当地人民的需要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加之外出人员观念转变,西江发展旅游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三、西江苗寨环境与原生态文化关系 (一)西江苗寨地理环境与原生态文化关系 地理环境与原生态文化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研究生态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过程中,牛会聪认为一是研究文化的演变过程,二是研究文化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三是研究文化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3笔者主要研究文化与环境之间关系。

5、首先西江千户苗寨位于河流谷地,森林覆盖率高,白水河从中央流过,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众多山谷集水使当地容易发生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致使当地村民建筑物选择依山而建,形成以山腰为主要景观的一片自然村聚落,建筑物为适应坡地建筑方式,以吊脚楼为主,在山腰之间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梯田景观与田鱼文化。其次西江苗寨群山环抱,交通闭塞,在狭小空间范围内人口众多,以大规模苗族居住聚落为主,与外界交流比较少,其它民族文化对其影响比较小,导致其当地地域文化能够保存下来,苗语至今还是当地人民主要使用语言,而且银饰、蜡染、牛耕等文化至今还在沿用,舞蹈、苗歌主要表达对山水之情与生活的热爱,走进西江苗寨,就能

6、感受到。 (二)西江苗寨历史环境与原生态文化关系 苗族历史文化悠久,西江苗族人民为蚩尤部落后裔,并且西江苗族族规与生活方式中体现出蚩尤三大发明,即宗教、刑法、兵器,这些原生态文化至今保存良好。蚩尤时代统称为“东夷族” ,是典型的农耕文明。首先,涿鹿之战,蚩尤部落战败,导致蚩尤部落在以洞庭湖为主区域建立“三苗国” ;其次, “三苗国”经过西迁,西江苗族人民就在西迁过程中定居于此。从蚩尤部落“东夷族”至现在“苗族”的演变中,西江存有全球唯一的从蚩尤到今的祖先谱系。五千年文明,西江苗族人民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在一路迁移过程中,始终保存本民族良好的民族风貌,积极调整其生活方式、耕种方式、社会习俗等各种

7、习惯,致使苗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迁移过程中保存历史文化完好的民族,使其成为原生态文4化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西江苗寨政策环境与原生态文化关系 西江苗寨在清朝以前,设置土司管理;清朝时期改土归流,实行流官制度,使其土司合法化;建立民国初期,实行五族共和;19491978年,受国家政策影响,以公社管理为主,在这一时期,其西江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由当地人掌控,受到外界影响极小,使其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在改革开放后,受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影响, “苗年文化周” 、“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等具有时代意义的开发政策落户西江苗寨,并且权利由开发公司、政府等机构控制,引进大量先进管理技术,改进落后

8、的风俗观念等,致使西江千户苗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强烈,使当地对歌、婚姻习俗等生活方式走向衰落或者消亡,造成原生态文化被同化或者衰落现象比较严重。 (四)西江苗寨经济环境与原生态文化关系 西江苗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前,主要以小农经济模式为主,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米为主,由于其交通封闭,相对海拔较高,收割农作物时出现马托、人挑、人背、人抬等生活方式,而且实行田鱼、打猎等经济活动,与外界交流比较少,使其原生态民族文化保存良好。改革开放后,西江当地人民通过外出务工,发展大三产业,与游客联系、接受先进通讯工具等方式加强与外界联系,思想观念变化比较快,而且放弃部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其纺织、对歌等方式基本消失,而且通过在景区租民族服装赚取高额利润,而其方式却没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违背原生态文化的含义。 5四、结语 总之,开发西江苗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破坏当地生态文化现象比较严重,原有的民族风情在逐渐消失甚至走向灭亡。在实践中,以保护西江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出发点,提出对此需要建立文化传承体制,构建法律协调与专家咨询体系结合,打造民族品牌产业,推动西江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方针;协调好多方面利益关系,使其生态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达到双赢策略。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旅游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