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边听边唱年代全民娱乐衍生史唱 唱支歌给你听 红色青春,集体歌咏的时代记忆 采访人物:张宏刚年龄:45 职业:公车司机 讲述:80 年代那会儿,我才 20 出头,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要么在大学,要么在工厂,不管是在哪儿,都有一个例行的活动,那就是在建军节、国庆节啊,街道会组织集体歌咏会,我们每天晚上会拿着歌谱对着唱, 歌唱祖国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我们歌咏会的主打曲目,旁边有一架风琴,呼啦啦的伴奏,排练的时候特别有激情,大家扯着嗓子卖力唱,有一次,我还把嗓子练哑了,后来也硬撑着上了场,想起来,也是我们的红色青春,算没白过。 评论: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在思想上还处在一种集体意识之中,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2、、集体主义形成了当时的社会价值形态,再加之娱乐方式的单一匮乏,对着歌谱练歌就成为当时流行的休闲方式。 白衣飘飘,弹吉他唱民歌 采访人物:霍明年龄:50 职业:制片人 2讲述:受港台流行乐的影响,我慢慢认识了罗大佑,当时,他的童年给我印象最深刻,后来通过各种途径,在大学里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把吉他,爱不释手,没事的时候就会抱着吉他在宿舍里练习,把罗大佑的童年弹顺了,又听了崔健的一无所有 ,开始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转移阵地,坐在校园的草地上边弹边唱,吸引了不少姑娘。评论:那是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也是一个青年人追寻自我、彰显自我的年代。校园民谣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 80 年代的年轻人,带着些许
3、纯情和稍稍的迷茫无措,借吉他呼唤自己沉睡已久的个体意识。 卡拉 OK,众民集体狂欢 采访人物:范小红年龄:39 职业:大学副教授 讲述:卡拉 OK 当时是由日本流传到港台,又从港台流传到广州,在1988 年,东方宾馆与日本株式会社合办“东方卡拉 OK”,这家广州最早的营业性的卡拉 OK 歌舞厅开启了我们国家的 K 厅之门。随着华语流行音乐的日益成熟,卡拉 OK 有了得以适宜生长的软性土壤,在晚上,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露天卡拉 OK 舞厅人们扯着嗓子的吼唱, 十五的月亮 跟着感觉走成为榜上热点曲目。 评论:卡拉 OK 是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由小众娱乐向大众娱乐过度,极具里程碑意义的“舶来品” ,它给
4、数以万计的中国民众找到了一个集体狂欢的方式,宣泄情感,寄情娱乐。 3量贩 KTV,娱乐更多元 采访人物:胡邈年龄:29 职业:KTV 大堂经理 讲述:现在的 KTV 以分时段计费,点唱模式从从原有的编码手写选择到在点歌台的电脑中选歌,很快捷简单。一台集成电脑中存有上千首歌,可以按照编码进行选择并确认,电脑按照所点歌曲的先后顺序自动播放,也可进行优先播放设置。很多 KTV 都开始附设自助餐,我们的 KTV就提供集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多元服务。 评论:卡拉 OK 的进阶式量贩 KTV,娱乐多元、消费升级成为量贩 KTV 的显著特征,21 世纪人们的娱乐需求在 KTV 得到了满足, “吼出来”、 “秀
5、自己” 、 “麦霸”成为当下 KTV 的流行关键词,这是一个需要高效的欲望都市,也是一个需要放松身心的现实世界,量贩 KTV 在 8 小时工作之外,开始充当社会个体的娱乐主力军。 听 把耳朵叫醒 卡式录音机的“磁器”革命 采访人物:薛桂枝年龄:65 职业:退休工人 讲述:88 年,我 40 来岁,还在工厂上班,我儿子当时还是个 20 多岁的愣头小伙儿,跟那时候所有年轻人一样,顶着一头卷发,穿着一条4喇叭裤,还带墨镜,每天下班就嚷嚷着跟他一帮朋友跳舞,为这还买了双卡录音机,在家里忙活,录歌、放歌,还跳着像踩在棉花上的舞,当时看挺新鲜也不好接受,后来慢慢的就习惯了。 评论:在蓝大褂白衬衫的 80
6、年代,双卡式录音机开启了人们自娱自乐的行为方式,它改变了那种老上海式的指针唱片机放歌的繁琐复杂,将倒录、刻放结合,成为那时“霹雳青年”跳霹雳舞、太空舞的必备设施,也引领一个“磁器时代”的技术革命。 随身听音乐 采访人物:王小姝年龄:32 职业:老师 讲述:随身听流行的年代,我正在上大学,那时候大家都喜欢边走边听,像小虎队、四大天王等等这些人的歌我们都特别喜欢,每天听都听不腻,设备也由一般的国产随身听升级至 Sony 的超薄随身听。上自习、逛街的时候把随身听别在腰上,插上耳机,自我感觉特别好。 评论:袖珍、便携、耳机播放是随身听的优势所在,它的出现预示着音乐移动播放在技术支持上有了无限可能性,这
7、个日本“舶来品”继而开始取代单卡、双卡收录机,不变的仍然是以磁带为播放介质,人们的视听体验仍然以“磁”为王。 CD,音乐“头文字 D” 采访人物:郑小小年龄:27 5职业:白领 讲述:我上高中那会儿,同学们除了听 Walkman,很多人都会听 CD,而且买的都是歌手的专辑,一张 CD 盘里面有一二十首歌,容量很大,音质听上去也不错,没事的时候,我们还会在路边买些打口 CD 来听,都是外国的摇滚、民谣、爵士布鲁斯音乐,在那时我了解了很多西方音乐。 评论:CD、VCD、DVD 可称之为音乐之“头文字 D”,他们终结了黑胶唱片时代、卡带“磁器”时期,凭借立体声轨、存储容量大取得优势,索要歌手 CD
8、签名也成为当时的流行趋势,而 CD 衍生出的 DVD 音乐格式屹然立于市场不败之地。 MP3/MP4,听歌“双雄” 采访人物:李思宇年龄:19 职业:大学生 讲述:在家里,我姐姐曾收集了一横排的卡式磁带,但现在都蒙上了一层灰,现在大家听得都是 MP3、MP4,想听歌,直接从电脑上用数据线传输,下载到里面就成,而且容量也越来越大,我们现在都是批量下载,一个 8G 的 MP3、MP4 里,能装上百首歌,我比较喜欢周杰伦,他的新专辑摩羯座都在我的 iPodMP3 里。 评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这句至理名言在全民的娱乐方式衍生史中同样适用,在听够了卡带、CD 之后,人性化的科技服务为我们带来了 MP3、MP4,便携、高清、保真音质趋于完美。究竟这种听歌方式还会有怎样的衍生和改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