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093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于 2007 年 7 月 16 日至 18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一百余人围绕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思想史思潮和学派、人物和经典研究、中国思想史教学与研究生培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扼要综述如下。 一、思想史理论研究方法的反思 侯外庐开创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成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典型范式之一。与会学者围绕刚刚出版的 6 卷 9 册、共计 468 万字的中国思想学说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进行了评议,认为该

2、书继承和发扬了侯外庐学派的优良传统,重视研究发现新材料,吸收相关最新研究成果,从学术史角度深化思想史研究,注重推进对中国思想史一系列复杂问题的研讨,揭示了中国思想学说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经学、子学、宗教思想、科技思想等)形成、发展、流变的历史,是继中国思想通史(5 卷 6 册)、 宋明理学史(上、下)之后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又一重要成果。每卷基本分为社会篇、经学篇、子学篇、宗教篇、科技篇,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发展历史。例如, “先秦卷”2详细叙述了前诸子时代的思想发展历程;“两汉卷”在汉代经学思潮演变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经学与汉代政治的具体关系,澄清了关于经今、古文之争的一些模糊认识;“

3、魏晋南北朝卷”论述了玄学思潮的曲折变化,细致分析了东晋玄学思潮的发展及与佛、道二教的相互渗透,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隋唐卷”对纷繁复杂的佛学理论体系做了精炼的释读,补充了 69 世纪佛教宗派冲突与融合的大量史实;“宋元卷”充分展示了理学思潮产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揭示了理学思潮的多样性与同一性;“明清卷”对乾嘉学者的学术理念提出了富有创见的讨论。不过,对于全书的总体评价,尚有待时日。 关于如何进一步深化思想史研究,与会学者认为要注重思想史与文化史、思想史和学术史的结合,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不断拓展思想史研究的领域,同时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弘扬和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研究方面强调儒家经典以

4、及经学史的研究,有学者指出经学及经学史研究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儒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百年来的周礼研究,有学者认为历代的周礼研究对于政治史、思想史研究也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宗教及伦理方面强调儒家文化的独特本质和伦理属性,有学者提出。在春秋文化精神转变的背景下,儒家祭祀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祭祀礼仪的宗教性只是形式,本质则是人文理性,它决定了后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人物个案研究方面注意考察相似历史现象背后的不同原因,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书院制度与思想史之间的关系也是研讨会讨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道家思想发展和文本比较研究,有学者从淮南子对道家的自然道德与儒家的仁义道德内3涵及其内在关系的不同

5、理解视角揭示道家学派的思想特质,展示了淮南子思想内在的丰富性和矛盾性。关于近现代思想的学术特点和规律,有学者认为,近代思想学术集中表现为对经子、中西、中印文化的反复比较,在重建中国未来文化上提出了趋同的假设,并尝试实践,表现为东方文化中心趋同、欧洲文化中心趋同以及本位文化趋同三种。 张岂之教授提出,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都要坚持三个原则:“兼和” 、 “守正” 、 “日新” 。兼和原则, “兼”指兼容并包,“和”指和谐统一。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主要表现为对“理论化的中国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的把握,即要求在对众多思想家、学术思潮和流派、典籍等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提炼融合,形成具有一定

6、体系性的研究心得。守正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在学术研究中坚守正道,体现为实事求是,坚守学术岗位,维护学术尊严;它也是古代儒家做人的基本原则。日新原则,即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 二、加强思想史学科建设 如何搞好思想史学科建设,这是与会学者关注的又一问题焦点。围绕这一问题,会议取得如下进展: 首先,关于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范式问题。与会学者认为,作为研究中华民族理论形态的思想观念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规律的中国思想史学科,真正形成成熟的学术范式的是侯外庐先生及其学派。标志是形成代代相传的学术共同体、明确的学术信念、自觉的学术方法、独特的学术理论。4新时期,张岂之先生及其领导的学术群体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强思想

7、史与文化史的融通,思想史与学术史的结合,思想史向多学科的延伸,思想史中人文精神的弘扬,对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范式进行了弘扬和超越,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 其次,关于思想史研究的学派建设问题。与会学者认为,学派规范的建立、学派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对加强思想史学科建设十分重要。特定的条件、突出的特色、独特的学术带头人和持续的学术梯队是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几个最重要和最必要的条件,而侯外庐先生开创的中国思想史学派具备了这些条件。坚持思想史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环境土壤,在保持自身个性的基础上实现与相近学科的融合,并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研讨会认为,张岂之先生在中国思想通史研究、发展侯外庐学派、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及

8、普及、中国思想史研究攻关项目的主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其次,关于思想史研究的内在结构问题。有学者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了思想史学科的内容构成,认为在历史的动态中形成道统,具体落实为政统、学统、教统。政统,在儒家集中体现现为德政合一,君相师儒,以道衡政,以德抗政等:学统,在儒家学术方面集中体现为经学传统;教统,主要指教化、教育、宗教的传统。 最后,关于思想史教学与研究人才的培养问题。思想史人才培养的最高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严格规范的系统学习和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有学者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探索自主发展模式和道路,不断创新,重视史料学训练、哲学和科学精神陶冶,结合经典案例加强方法论学习5和研究,并帮

9、助学生不断开阔学术视野,培养他们对待学术问题的严肃态度和敏感性。有学者主张建立体系化的知识系统,加强学利,的理论建设,重视学术积累,加人对具有创新潜力的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为学科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三、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展望 深化和开拓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从学科意识角度出发,学者们分析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特点,指出: 第一,中国思想史研究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要不断加强分析思想史、比较思想史、观念社会学研究以及中国思想史的批判性研究,同时运用中国思想智慧尝试应对当代问题,提出具有时代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时代课题,拓宽研究范围。 第二,思想史研究者应对现代学术研究范式转型持开放

10、的态度,如现代感、知识结构、专业层次和科学精神等,避免把中国思想史仅仅作为专业分工的研究对象,努力把专业化研究和综合性研究结合起来。 第三,开放的思想史研究态度离不开超越的文化观。许多哲学和思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之间的共存、交叉、渗透和重叠不可避免,参考多种样式的文化成果,做到了解世界,了解西方,既要中西兼通,又能超越中西古今,提高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的科学性。 第四,要以开放和超越的态度进行中国思想史的批判性研究,以平6等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学派。思想史研究的模式是多元的、多层次的,研究者应具有共同的、不断加深的批判精神。中国古代述而不作的传统具有文献学的意义,但是不能泛化,鼓励研究者进行实质性的、个性化的、专深的、批判式的研究。 最后,要运用中国智慧尝试应对当代问题,学人既要能够进行精深的学术研究,又能够关注现实问题,做合乎时代要求的学问家。 总之,本次研讨会是一次严肃认真、富有成果的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的深入讨论,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