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纪实”到“解读”:中国报纸视觉传播的自我超越报纸版面创新,是我国新闻业务改革最早获得的成果之一。因为相对于新闻内容和新闻体制改革,属于形式范畴的版面变革风险要小得多,政策上也宽松得多,加上电子排版技术和彩色印刷技术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迅速普及,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理所当然。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曾有多家新闻学刊以版面创新为热门话题进行过报道和研讨。 然而,如果与西方国家的优秀报纸相比,我们在版面上的视觉创新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由于有职业化的专家组织为媒介设计提供智力支持,有诸多新闻传播学院开设了平面设计、图表制作等专业课程培养设计人才,而且许多报社还将图表设计制作
2、设置为独立的重要部门这些中国尚未具备的条件导致了中西方报刊设计水平的差距。因此,我们看到 1982 年诞生于美国的全国性通俗报纸今日美国开创的“静态式设计”和“快餐式编排”至今在全球影响深远,历届全球报刊设计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基本都出自西方设计师之手。今年夏天,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办了一场有关视觉传播的研讨会,来自北京某报的一位美术设计部主任非常沉重地说:我们与西方优秀报纸设计水平相差有 20 年!如果把中国报纸相互比较,最差的和最好的也相差了大约20 年。显然,对当代中国报纸编辑来说,如何将以版面设计为主导的视觉传播推向更高的水平,还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2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报刊设计在上世纪
3、90 年代改革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记得十年前报刊编辑们在业务研讨时还很少谈及西方报纸,而今天,我国最优秀的一批版面设计师已经主动与国际新闻编辑设计协会(SND)建立了联系,参与这一国际性组织并成立了全球中文报纸设计分会,不仅要更好地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还要将自己的设计成果放到全球比拼的平台上。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令人惊喜的突破。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今年先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和活动,为中国报纸的编排设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创新契机。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 5 月汶川地震,再到 8 月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媒体为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报道使出了浑身解数,令我们在悲喜交替中看到了
4、报纸设计水平的跨越式提升。这种提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种令人鼓舞的“自我超越” ,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点: (一)从局部出彩到整体创意:视觉设计的重点发生了转移,追求新闻与设计的融合令视觉传播进入新的境界 报纸版面是新闻内容整体编排布局的产物。整体性和结构性是版面编辑区别于单稿编辑的地方,也是报纸版面设计应该强调的主旨。然而,我国报纸在这方面长期以来比较薄弱。改革初期,报纸版面的变化其实主要体现为局部的创新,比如加大某些新闻图片的面积,构造版面的视觉重心;加大加粗一些重要的新闻标题,使其更加醒目等。1994 年之后彩色印刷在报界开始普及,色彩的使用也同样表现出这方面的问题。比如除彩色图片之外,一些
5、编辑有意在个别标题、栏头、线框上使用彩色,3甚至为某些稿件的文字部分铺彩底,导致版面色彩杂乱如同调色板。事实上,随意使用的色彩难以成为版面上固定而有序的元素,朝令夕改,时有时无。结果,色彩纷呈的版面虽然给人以新意,但彩版对新闻主题的表现效果却难如人意,有时甚至帮了倒忙。有些报纸近年来频频扩版,但各版组及各个版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任由各版主编自由编排,结果标题字体字号各搞一套,版头栏头缺乏统一包装,无法塑造特色鲜明的整体形象。 为什么整体性、结构性的设计难以到位?主要与版面编辑的自身局限性有关。由于长年从事新闻编辑教学和研究,笔者在为各类报社提供培训时接触过的编辑不下千人,发现大致可分两类:一类
6、是从新闻学或其他与报道领域相关的专业出身,能够把握新闻内容,文字功底也较好,但缺乏美术设计的专业基础;另一类是美术和设计类科班毕业,有较好的美术功底和设计能力,但对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不太熟悉,往往会为设计而设计、为色彩而色彩。这两类编辑其实都很难胜任报纸版面的整体性设计,因为整体性设计的关键是将新闻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以最恰当的表现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它要求版面编辑将对内容的把握与对形式的选择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版面引导读者去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正如西方有学者提出的“媒体的设计反映了一种看世界的方法” , “版面设计的标准已经从传统的新闻范畴转向了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果编辑只能认识到新闻的价
7、值所在却不善于用各种方法去表达自己的认识,或者反过来,虽然掌握了各种表现方法但却不能深刻理解自己所要表现的对象,那么,都将不可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设计,而只能是4有新闻无设计,或者有设计无新闻。 要改变新闻与设计“两张皮”的尴尬,必须把对新闻内容的策划组织与对版面的设计结合为一体。这样的尝试在我国报界已经开始,今年的重大报道中一些报纸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如年初我国南方发生冰雪灾害、5 月份汶川发生地震之后的“全国哀悼日”以及 8 月份北京奥运会期间,多家报纸都将报道策划与版面设计融为一体,推出了相关的专刊、专版和专栏,从内容结构到版面形象都堪称精品。 仅举一例:哀悼日的三天中,不少报纸将头版整
8、版或部分区域铺黑,版面布局性处理大都比较到位。但普遍的欠缺是,未能将三天的版面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整体化设计。北京晚报与众不同,将三天的报纸设计成了一个完整的哀悼日系列(图一,见本期封二) 。这三天的头版将报头从常规的左上角位置移至版面正上方的中心位置,通栏予以突出,使版面变得通透、大气。在色彩的选择上也是独树一帜,整版以白色为底色,并将报头以下的版面用黑色粗线框起来,与纯净的白色形成了强烈对比以表达浓烈的哀思,版面显得肃穆而庄重。简明扼要的黑体大字标题,突显出当天报道的主题,也与黑字报头形成上下呼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深深感染读者。头版中央精心挑选的照片经过别有用意的裁剪,形状与大小保留得
9、恰到好处,并且特意保留了彩色,图片四周大面积的留白使整块版面意境深远。每块头版上只有两个字的黑粗大标题,已是极端简化,但却和图片一起,完整地表达出了人们的情感:19 日头版上降下的五星红旗展现了全国人民对地震遇难者的“哀悼” ;20 日那一双噙满泪水的眼睛,说明地震是所有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国恸” ;而 21 日那5张救援人员抬着伤者向上攀爬的图片,则表达了我们面对灾难毫不退缩,以求“永生”的坚毅。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晚报在哀悼日的第 32 版,即与头版相连的最后一个版上,有意挑选了以前从地震灾区移植到京的代表性植物:北川鸽子树、都江堰大百合、阿坝的小叶平枝?兆幼魑?新闻主体,版面仍以白色为底色
10、,与头版一样采用黑色粗线框将版面围起来。这些图片上植物主体保留了彩色,而背景则变成黑白。这一处理可谓一举三得:黑白色的背景和黑色粗线框寄托了哀思;植物主体的绿色象征着灾难中顽强不屈的生命;“封底”与“封面”在设计上完全一致的风格,增强了报纸的整体视觉效果和感染力。 此外,北京晚报三天哀悼日的其他版面设计也都能与报道主题相呼应,呈现出一致的风格和气氛。如 19 日打通二、三版对当天早上天安门的升旗进行了报道,跨版大标题是:“庄严国旗为死难者而降” ,以“今晨目击”的记录体写作和众多图片,记录了这个特殊的日子。20 日则以报道头一天的默哀为主,同时独家采访国旗护卫队和升旗手,讲述哀悼日不寻常的升旗
11、故事。21 日, “北京行动”成为了亮点,全方位地报道了北京对灾区的支援。可以说,北京晚报在这三天中真正实现了新闻与设计的水乳交融,以最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完成了新闻主题的递进和延伸。 (二)从强调装饰到追求表达:对设计元素的运用发生了观念性变化,版面语言对新闻内涵的表现力得到提高 我国报纸版面设计的传统是强调版面的“美化” ,所有的版面元素过去都被看作是“美化版面”的工具和手段,甚至连新闻图片在早期也只6被看作是装饰版面的工具。这些传统观念至今还在影响着我国报纸设计,今天我们在不少报纸上仍然能看到为了搭配文字稿件而采用的与新闻内容毫无关系的图片,以及对表现新闻主题毫无作用而且还会妨碍阅读的彩色底
12、衬。更严重的是,有些版面盲目追求感官刺激,对版面元素的使用失当,表现形式与新闻内容极不相称,比如将新闻价值和技术质量都不高的照片处理得过大,将不重要的新闻标题做得比报名还大,造成了哗众取宠的“泡沫版面” 。 但是,我们也看到,一批优秀的版面编辑正在从这种“为设计而设计、为色彩而色彩”的误区中走出来,他们开始将图片、色彩、线条、字符、留白等版面元素作为内容的一部分来看待,或者说,将这些元素建构的版面语言放在了与新闻内容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如今年年初的特大冰雪使十万人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广州日报的头版头条(图二,见本期封三)以通版宽、近半版高的新闻照片作为头条标题的底衬,这张照片带给读者的视觉冲击比文
13、字描述更有震撼力,而醒目的粗黑体主标题压在照片上端,恰恰能为之“点睛” 。这块版面所使用的版面元素精简而到位,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但却非常成功地展现了广州日报的地方特色和新闻理念。 色彩对新闻内容的组织作用和表现能力,是彩报时代最值得设计师们琢磨的专业课题之一。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的重大报道中,一些编辑对此给出了出色的答卷。北京青年报在一块有关冰雪灾害报道的版面中,实现了色彩、图示与新闻主题的完美结合(图三,见本期封三) 。与冰雪这个主题相关的色彩是纯白和透出寒意的蓝色,这两种色彩被编辑7用来作为统帅整个版面的基调。上半版的示意图在这样的基调上非常清晰地标明了在中国版图上遭受雪灾的地方及灾害的
14、严重状况,而地图左侧叠放的一幅彩色照片的局部构图,以“风雪路归人”的实景将新闻主题呈现出来,同时也使整个版面在沉静的基调上增添了跳跃和靓丽,更能打动读者。版面上端的通栏标题“罕见大雪冻住半个中国”不仅在词义上为这块版面上所有的图示、照片以及文字报道点了“睛” ,而且标题本身的艺术化处理也让人过目难忘,那个最大的、深蓝底色上挂满冰霜的“冻”字,让人能一眼看透这个版的新闻要旨。 与北青报冰雪报道版异曲同工的另一个设计是北京日报主办的北京奥运会官方会刊的一个“赛场”版(图四,见本期封三) 。编辑同样选择了蓝白两色来统帅版面,但这里的蓝是以水立方的图型来衬托的,它让读者宛如走入了国家游泳馆,在一汪碧水
15、中感受“五大洲抢刷 21 项纪录”的奇迹。而版面右侧纵列的一组破纪录运动员的照片,与水立方图形间刻意隔出了较大的空隙,以及水立方底纹 上两块反白的文字报道上下呼应,令整个版面在变化中达到了重心均衡的美感。 这些优秀的版面设计告诉我们:图片、色彩、留白等等版面元素不但能够组织内容,还能够创造意境、赋予意义。只有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版面元素,才能形成不被误读的版面语言,使新闻的内涵和意义得到最充分地表达。 (三)从平面纪实到深度解读:多元化设计方法的运用使平面媒体扬其所长,视觉传播效果的改进为报刊描绘了美好前景 8我国报纸的版面创新是从重视新闻照片起步的。自上世纪末报界提出“图文并茂,两翼齐飞” ,
16、以照片作为版面的视觉中心逐渐成为共识。照片能够形象地记录历史和证实新闻,即使在以视频见长的电视、网络等一代又一代新媒体的冲击之下,报纸依然能靠新闻照片对精彩瞬间的定格,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说, “平面纪实”将是纸媒体在设计中永远不能放手的“利器” ,报纸视觉传播的设计,首先需要以新闻图片与文字标题或说明的结合,展示新闻的现场气氛,放大最感人的细节,凝固最难忘的瞬间。这一点也为多年来版面创新的成果所证明:1990 年北京第一次举办亚运会,大幅新闻照片的采用使报纸版面一改旧貌;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披上色彩的新闻照片占据了几乎所有报纸的重要版面,更加令人惊艳。今天,我们看到了这种变化的延续
17、,一批批优秀摄影记者与优秀版面编辑携手合作,让重大新闻爆发时的报纸变成了绚丽的史册,人们争相购买和珍藏。报纸的号外也已脱离了它本来的功能和意义,成为一种历史的纪念和情感的载体。 但是,如果让报纸的视觉传播仅仅停滞在“纪实”上,那么,我们的设计水平将永远无法与世界最高水平相比。我曾在美国多所新闻院校中看到“信息图表”类的专业课程,这类课程训练学生以各类照片、图画、表格、色彩和文字的整合,形象化地讲述并分析新闻。而在美国的许多报纸编辑部中,专职的图表编辑作为懂新闻、懂设计也懂相关电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优待。因此,西方报刊的优秀设计能够超越“平面纪实”的水平,而以多元化的设计方法,力
18、求揭示新闻的深层意义和影响,不仅对新闻的相关要素进行形象化解释,还要对9与新闻相关的知识进行形象化传播,让读者在最节省时间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最丰富的信息。这种努力使报纸的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深度解读。 应该看到,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严重动摇了传统媒体统治地位的今天, “解读”其实比“纪实”更能发挥报纸的优势和潜力。因为在时效性和形象性的比拼中,报纸处于劣势,而利用报纸的品牌和公信力,对新闻进行独家解读,赋予其更丰富的意义,则能扬长避短。 然而, “解读”比“纪实”对版面编辑的挑战性也更高,它要求编辑拥有丰富而又专业的知识、独特而敏锐的视角,以及灵活而多样化的设计技巧。令人高兴的是,我们一些
19、编辑在这方面的探索初见成效。如在北京奥运会圣火全球传递开始前,北京青年报的“瞰奥”特刊以整版图示向读者讲述了圣火点燃仪式的全过程(图五,见本期封三) 。编辑将剪辑后的新闻照片和其他设计元素如有特定图案的底纹、图画等进行了组合,配以解说性的文字,线索清晰地展示了圣火点燃的每一道程序,并提示了其中的意义。 北京奥运会官方会刊开设的“三维”专版也是设计与制作都堪称精美的图示新闻版。如 7 月 28 日对国家体育馆的报道玻璃造中国“折扇” (图六,见本期封三)即把场馆平面、外观图和场馆内部立体分解图结合在一起,对国家体育馆进行介绍,这是编辑对原本复杂、枯燥的比赛场馆介绍所进行的突破和创新,加强了报道的
20、可读性和易读性。立体化的动态效果远胜于平面静止的图示, “三维”版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充分考虑了各层次受众的收受水平;画面形象美观、活泼、新颖,极易吸10引受众眼球。同时,对各场馆建筑特色的介绍,展现出建筑的高科技含量,在国家体育馆玻璃造中国“折扇” 中,就着重介绍了国家体育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夹层式清噪系统和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突显了科技奥运的理念。奥运会开幕以后, “三维”版又结合每天赛事的热点,对混合泳、花剑、皮划艇激流回旋等比赛项目进行了三维图示说明,帮助受众了解一些项目的历史发展和场地规则,在帮助读者更好地观赏比赛的同时,还传播了体育知识、推广普及了相关的运动项目。 对新闻事件
21、的“解读”不仅能使新闻传播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还能给读者提供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享受。南方日报的“2008 奥运风”特刊以非常中国非常艺谋为主题对奥运会开幕式作了解读(图七,见本期封三) ,编辑以通版大照片营造出夺人声势,图片与版头相一致的色调使整个版面显得高雅而富有艺术气息。编辑以简约的版式结构和大胆的留白烘托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 9 种艺术的文字简介和评析。这块版面告诉我们,解读新闻需要采用的版面元素是极其丰富的,不仅是图片、色彩,还有版面结构、留白、线条等所有我们所能想到的要素,都可以成为编辑引导读者领悟新闻核心价 值的“指路牌” 。 在我们盘点今年的报纸设计成果时,有惊喜也有忧虑。必须承认,我国报纸的设计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本文列举的一些个案并不能代表整体。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管理体制和自身惰性的影响,设计创新在不少报社还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受市场化、商业化因素冲击,版面设计对新闻品质的追求往往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如在今年全国哀悼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