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之“忘”.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1140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之“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庄子》之“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庄子》之“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庄子》之“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庄子之“忘”“忘记” 、 “遗忘”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时间的变迁,主体记忆的性质程度,遗忘已故去的事情实在不足为奇,而忘记的方式亦可以不必相同,有自然的忘却和故意的忘却等等,而这些在庄子之中却别有滋味。 或许人们多把“忘”视为庄子哲学中的消极表现,其实, “忘”在庄子中是种方式,是种境界,与其对人生真理的思考是一致的。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庄子那个时代,以便更好地理解庄子“忘”的思想产生的原因。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纷乱不已,原有的礼乐制度、政治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在这种混乱中,有人在破坏,有人在重建,而庄子无疑属于后者

2、。它建造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以解决面对的社会的困惑,但又不愿面对愈演愈烈的破坏与毁灭,他选择了一种协调避世与趋世的方法“忘” 。 “忘”可避免直视不堪的现实,又足以更清楚地面对现实。 首先, “忘”是一种使人达到与天合同的途径。 庄子?天地中“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於天。 ”人只要能忘记外物的羁绊,忘记天地,忘记自己,达到“忘我”的境界之后,便会可能实现与天合同的目标。而重要的在于如何使人摆脱肉体的羁绊,进入纯粹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肉体必先摆脱声色犬马等欲望的2干扰,保证身心的清静,就如同大宗师中颜回的举动。 “颜回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

3、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 仲尼蹙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从忘仁义到坐忘,通过逐步过程,从外到内,逐步实现忘却后自身的清静,而使自己身不再困,心不再扰,使人实现“同于大通” 。以此达到人格上的升华,精神上的超越。可以说,正是通过“忘”才实现了对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在庄子中还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这一点,故这一说法绝非心血来潮,一时之需用。在刻意篇中还有“若夫不刻意而

4、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达生中亦言:“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所以, 庄子所主张的“忘” ,绝非普通意义上的随随便便从记忆中抹去一段痕迹,而是实现追求自我解脱的一种方式,它不仅要求肉体上的自由,更需要精神上的释放,而这种释放正是向着逍遥而趋,向无何有之形而行。 其次, “忘”还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一种痛苦挣扎后的抉择。只是因了庄子的洒脱,而使“忘却”未能蒙任何悲剧色彩。在社会矛盾重重之际,何去何从成为有识之士思考的重要问

5、题。有人在大声疾呼,四处3游荡寻求支持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有人僻于清幽之所,与世无染,参悟“至人”之道,寻求另一种生活方式。但社会中确实已经满目疮痍,虽然以类于“腐鼠” 、 “粪土”屙杂之物来贬低现实,但现实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作为生活在世间之人,不可能不受丝毫现实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再洒脱,再傲视,但只要是人就难免会动感情。所以痛定之后,选择忘却无疑是种切实的选择,因为哀莫大于心死,因为“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 。而且“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如果说外界环境已经发生大的改变,若挣扎而无济于事,实在不如忘却,唯有“忘”掉过去才能找到新的生存的方法与道路,而这也正是庄子中寻求的。

6、庄子认为,善于忘却的人是“真人” 。如果说在惨不忍睹的现实中通过精神上的忘却之道可以和圣者真人达成精神上的合同,又何乐而不为呢?不仅如此, “忘”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亦十分明显,善游者是因为忘却水的存在,津人操舟若神是因为忘却舟的存在。换言之,只有忘记水作为障碍而存在才能成为善游者,只有忘却舟是种工具而存在才能操舟若神。故“忘”能使人摆脱苦恼,实现精神上的解脱,重获新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忘”可使人得以实现精神上的解脱,达到天人一境,这是无何有之乡,这是一种逍遥。 庄子中以“忘”的方式得以远离凡尘杂事,得以洞彻别物,得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去审视这个世界,这是_次思想中的新生,更是一代人的

7、新生。 值得一提的是由“忘”所牵引出的关于“言、意”的讨论。 庄子?外物中有言,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4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在庄子 “忘”的思想中这只是很小的一个片段,却对魏晋时期的玄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的“言意之辩”形成“言尽意” “言不尽意” “得意忘言”三派, “意”一度被赋予一种本体论的意义。汤用彤先生甚至认为“玄学体系之建立,有赖于言意之辩” , “忘言得意之义,亦用以会通儒道二家之义” 。而晋代高僧竺道生“在当时之所以力排众议,发表新见,主张直指心性,正是吸取和运用庄子和王弼得意忘言方法论学说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他说: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则言息。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认为得意忘言方法是把握佛道的前提和关键。庄子、王弼的得意忘言说一直是中国禅师参禅的主导思想。 ”可见,庄子关于“忘”的思想在后世颇具有影响。 “忘”是了解庄子思想特征的一个焦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