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奥运会公众想从传媒上获知什么?一、概述 奥运会是世界范围最盛大的体育赛事,也是传媒密集报道的对象,因而被有的学者称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传媒构建的现实” 。对于中国大陆而言,自 2008 北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起,传媒持续展开了相关报道,覆盖了运动员的准备参赛情况、奥运知识、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与销售、奥运场馆的设计与建设、志愿者和礼仪人员的选拔、培训、奥运门票的销售情况、奥运安全保卫工作的准备情况、奥运开幕式的筹备情况、奥运圣火的采集仪式和传递过程等诸多话题。传媒所覆盖的话题,是否也是公众关注和希望了解的话题?公众对于奥运信息有哪些期望?对一些相关看法的态度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今年六七月间,在
2、迎接 2008 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里,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传媒议题设置、2008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的国际化课题组在公众中进行了一项有关奥运信息接收情况的调查。该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在中国东南西北部各选有代表性的城市上海、广州、兰州和北京作为研究城市,调查对象来自这 4 个城市。受课题组的经费、人力等条件的限制,具体的调查样本的抽取未能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随机抽样,但课题组确定和遵循了多样化、覆盖面广、尽量考虑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的合理分布的原则,希冀这些原则能够有助于实现样本的代表性。调查实施中,2在 4 个研究城市先根据以上原则以定点的方式进一步框定样本抽取的区域范围,而后分
3、别按照这几个城市中的调查员所面临的研究条件、环境,采用入户、偶遇、电子访问等方式进行抽样和访问、问卷发放和回收。样本总人数为 600 人,其中 200 人选自作为 2008 北京奥运会东道主城市的北京。其余 3 个城市的样本人数分别为 150 人(上海) 、150 人(广州)和 100 人(兰州) 。 本次调查涉及公众接触媒体的习惯、公众接收奥运会相关信息的习惯、公众对奥运会相关内容的关心程度,以及他们对于与奥运有关的若干看法的态度几个方面,试图从这些方面解读 2008 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我国公众与媒体在奥运信息上的关系,以期为奥运期间的媒体奥运传播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在奥运会结束后作为检验
4、、印证奥运传播实际效果的一个参照。 调查问卷回收后的统计数据表明,本次调查的被访/被调查者/调查对象从年龄上看从 7 岁到 76 岁不等,教育程度覆盖从小学文化程度一直到博士研究生文化程度各个层次,职业涉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科教文卫人员、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在校学生和离退休人员等各行各业。可以看出,尽管未能采用纯随机抽样,但由于我们确立和遵循了上述提到的多样化、覆盖面广,尽量考虑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的合理分布的原则,样本还是具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性的。更为具体而言,从性别上看,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比较均衡。600 位被访者中,男性 284 位,占 47.3%;女
5、性为 316 位,占 52.7%。从年龄上,从 776 岁不等的被访者中,以年轻人居多,1829 岁的占了351.3%,3039 岁的占 18.3%,4049 岁的占 13.2%,50 岁以上的占了12.7%,而 18 岁以下的仅占 4.5%。由于体育事件在年轻人中尤其流行,本次调查的这种年龄布局还是较为合理的。在文化程度上,被调查者较多地集中在中学、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学历,分别为23.3%、23.7%、39.7%。小学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受访者分别只占 2.7%和 10.6%。 从被访者的职业上来看,占据比例最大的是私营企业员工,占了23.2%,其次为在校学生,为 16.7%。 国企员工和事业
6、单位工作人员比例也颇高,均为 11.2%。其他职业类别所占比例较低。 本次调查的展开,除了课题组多数成员全力以赴外,还受到了清华大学赵曙光老师、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刘兢老师和兰州大学李惠民老师的鼎力相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由衷的谢意。 二、调查对象的媒介接触情况 本次调查中,我们就调查对象对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和手机这 6 种媒介的接触频率进行了了解。 在回答“您一周内接触以下传媒的频率是多少”这一问题时,调查对象的选择情况如下: 从他们的接触频率上看,最高的为互联网和电视,选择每周接触“5天以上”的调查对象分别占了 56.7%和 54.7%。但是从接触与否的情况来4看,电视和报纸的接触率
7、遥遥领先,选择“没有接触”电视和“没有接触”报纸的调查对象分别只占了 6.7%和 11.3%。也就是说,有 93.3%的调查对象和 88.7%的调查对象对电视和报纸有所接触。 以下我们用卡方检验(即 2 检验)方法来分别检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于调查对象接触媒体的频率有没有影响。在统计学中,计算2 值的基本公式为 2=(A-T)2/T,A 为实际频数,T 为理论频数,为求和符号(理论频数是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的值计算出来的) 。2 检验方法在这里用于检验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在几个不同组的分布是否一致以及差异度如何(差异度是否可以忽略) 。 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接触 6 种媒介的频率。查表可知,
8、在检验显著性水平 =0.05 时,自由度 n=3 的 2 界值 20.05=7.81(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0.05 是通常可被接受 2 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在本次研究中,显著性水平临界值取 =0.05)。 对于 6 种不同的媒介,我们分别计算得出其 2 值: 表中对各媒介接触频率计算得出的 2 值均小于 7.81,因此认为性别对调查对象接触这 6 种媒介的频率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不同年龄层接触 6 种媒介的频率。查表可知,在检验显著性水平=0.05 时,自由度 n=12 的 2 界值 20.05=21.03。 对于 6 种不同的媒介,我们分别计算得出其 2 值: 表中对各媒体接触频率计算
9、得出的 2 值均大于 18.31,因此我们可5以认为,不同年龄层的调查对象对以上每一种媒介的接触频率的差异超过了可被忽略的程度。而 2 值最大的为接触互联网的频率,远远大于其他媒介接触频率的 2 值。由此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年龄层对于其接触互联网的频率的影响最大。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在 1829 岁的调查对象中,有 75.6%的人一周有 5 天以上接触互联网。在成年人(18 岁以上)调查对象中,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互联网的接触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不同文化程度者接触 6 种媒介的频率。查表可知,在检验显著性水平 =0.05 时,自由度 n=15 的 2 界值 20.05=25。 对于 6
10、种不同的媒介,我们分别计算得出其 2 值: 从表中对各媒介接触频率计算得出的 2 值来看,文化程度对调查对象接触媒介的频率的影响超过了可被忽略的程度。在不同的媒介中,接触频率受到文化程度影响最大的是互联网:本次调查发现,对互联网的接触频率选择“5 天以上”的调查对象,比例随着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呈升高态势。而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周接触互联网5 天以上的比例,差别很小,均为 75%左右。而选择“没有接触”的调查对象,比例随着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呈减少态势。选择研究生、博士生学历的调查对象,其接触互联网的比例为 100%。 三、获取奥运会信息的渠道比较 6获取北京奥运会信息的渠道。在
11、回答“您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北京奥运会方面的信息(多选) ”这个问题时,调查对象从“电视” 、 “广播” 、“报纸” 、 “杂志” 、 “互联网” 、 “手机” 、 “朋友或同事” 、 “家庭”和“其他”这些选项中进行选择时,选择“电视” 、 “报纸”和“互联网”的比例最高,分别为 88.7%、73.8%和 69.5%。选择“朋友或同事” 、 “广播” 、“杂志” 、 “手机”和“家庭”的调查对象分别为50.8%、40.0%、30.5%、34.2%和 28.2%,可以看出,人际传播(包括“朋友或同事”以及“家庭” )在奥运会信息传播渠道中也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还有 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其他”
12、 ,其填写的渠道包括户外广告、奥运相关书籍、直邮或户外派发手册等等。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电视、网络和报纸而言,调查对象日常的接触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将之用作接收奥运信息的渠道的情况。每周至少接触一次电视媒体的调查对象中,有 93.0%的调查对象在选择其接收奥运信息的渠道时选择了电视;每周至少接触一次互联网的调查对象中,有 86.4%的调查对象在选择其接收奥运信息的渠道时选择了互联网;每周至少接触一次报纸的调查对象中,有 79.5%的调查对象在选择其接收奥运信息的渠道时选择了报纸。 获取奥运会信息的电视频道。在回答“当您从电视上接收奥运信息时,最常收看的电视频道是(多选) ”这个问题
13、时,选中率最高的是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占 67.0%的调查对象均选了该频道。其他选择项的选种频率如下:中央电视台其他频道,26.8%;地方电视台体育频道,33.3%;地方电视台其他频道,16.3%;境外体育电视台,8.2%;其他,72.0。 获取奥运会信息的网络渠道。在回答“您通过下列哪些网络渠道接收北京奥运会的信息(按使用最多的选择,最多选择三项) ”这个问题时,有 65.2%的调查对象选择通过门户网站新闻接收奥运会信息,远远大于选择比例排名第二的搜索引擎(34.8%) 。有 31.5%的调查对象选择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例如 QQ,MSN 等)接收北京奥运会信息。在本次调查中,仅有 22.3%
14、的调查对象选择官方奥运网站作为其在网上接收北京奥运会消息的渠道,而选择博客/播客、社区/论坛这类 web2.0 的站点作为接收北京奥运会消息的网络渠道的调查对象与选择网络电视的调查对象比例相当,分别为 13.2%(博客/播客) 、14.2%(社区/论坛)和 13.2%(网络电视) ,还有 0.2%的调查对象选择其他网络渠道,例如电子邮件(包括订阅新闻) 。在进一步回答“在您所选的三个选项中,您最常使用的网络渠道是哪一个”这个问题时,调查对象中,选“门户网站新闻”作答者占48.5%,远远高于选择其他网络渠道者所占比例(搜索引擎 11.5%;即时通讯工具 9.8%;官方奥运网站 5.7%;网络电视
15、 2%;网络广播 1.3%) 。 四、对于奥运相关信息的关注 在回答“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下列与奥运相关的内容,您对哪些最关心(最多选择三项) ”这个问题时,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如下: 8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表中列出的 13 项奥运会开幕之前的奥运相关内容中,调查对象关注度最高的是“开幕式的筹备情况” 、 “奥运圣火的采集仪式和传递过程”和“运动员的备战情况” ,选择这三项的调查对象的比例分别为 40.8%、38.7%和 38.7%。而对于“运动明星的私人生活” 、“以奥运会为名进行的商业活动”和“志愿者和礼仪人员的选拔、培训等”这三项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分别为 4.2%、7.3%和 9.2%。
16、 北京和其他地区公众对奥运会开幕之前的奥运相关信息的关心程度比较。我们将调查对象所在地区分为“北京”和“其他地区” ,并用 2检验分析北京地区的调查对象和其他地区的对象所关心的信息有没有区别。结果发现,对于“奥运门票的销售情况” 、 “安全保卫工作的准备情况”和“奥运圣火的采集仪式和传递过程”这三类内容,北京和其他地区的调查对象的关心程度的差异超过了可以忽略的程度。而对于其他类别的内容而言,他们之间关心程度之差异程度可以忽略。 对于各地区调查对象关心程度不一致的内容,各地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的调查对象对于奥运门票的销售情况和安全保卫工作的准备情况的关心程度明显高于
17、其他地区的调查对象,而其对于奥运圣火的采集仪式和传递过程的关心程度则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对奥运会举办期间的信息和报道期望。在回答“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您最希望获得哪方面的信息”时,调查对象的选择情况如9下:奖牌数量,47%;比赛过程,33%;运动精神,10%;赛事评论,9%,其他,1%。 在回答“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您最希望看到的有关奥运会的报道类型”时,被调查的选择情况如下:赛事直播,65%;精彩赛事集锦,18%;新闻报道,10%;专题报道,7%。 调查对象期望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获得有关“奖牌数量”和“比赛过程”的信息的比例最高,达到了 47.3%和 32.8%。调查对象主
18、要期望看到的有关奥运会的报道类型为“赛事直播” ,选择比例达到 65.2%,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报道。 五、调查对象对有关奥运的一些看法的态度 在回答“您是否同意以下看法”时,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如下: 调查对象对于以下 6 种看法基本持“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态度:“奥运会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是全世界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盛会” (97.7%) 、 “申奥成功说明我们得到世界的认可,是民族的自豪”(91.9%) 、 “北京举办奥运会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 (91.0%) 、 “北京举办奥运会能加快我国体育走向国际” (81.0%) 、 “北京举办奥运会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73.5%)和
19、“北京举办奥运会可以提高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 (73.7%) 。这说明调查对象对于奥运会起到的积极作用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对于“举办奥运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和“北京奥运会的运10作过于商业化”则大体持中立和反对态度,选择“很难说” 、 “不太同意”和“很不同意”的总比例分别为 84.9%和 77.0%。对于“任何政治性的议题都不应该与北京奥运会相联系”这种看法,有 61.9%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非常同意”或“同意” ,对于与这一看法的含义相反的“奥运会同时也是充满政治色彩的国际交往事件”的看法,却也有 55.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非常同意”或“同意” 。出现这种情况究竟是由于答卷者在匆忙之中受答题
20、惯性的影响,还是由于其他因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超过 20%的调查对象对这两条都选择了“很难说” ,说明相当部分调查对象在这两个问题上的态度不是很明朗。 六、讨论和结语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互联网和电视是调查对象接触频率最高(最频繁)的媒介,互联网比电视更领先。尽管这看来同本次调查中的被调查者中 30 岁以下者所占比例过半,以及年龄对于其与各类传媒接触频率产生影响有关,但是,这一调查结果依然显示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的地位值得引起进一步重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新近发布的调查数据表明,截至 2008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数已达 2.53 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网络的影响力正在扩大。与此相关的是,除了 1829 岁的被调查者比其他年龄段的被调查者接触互联网的频率更高以外,本次调查还显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的调查对象接触互联网的频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