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羲之去旅游.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1904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王羲之去旅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跟王羲之去旅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跟王羲之去旅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跟王羲之去旅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跟王羲之去旅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跟王羲之去旅游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前人曾以“灵秀钟毓,代有伟人”赞誉之。提到王羲之,便立刻会对这座陌生的城市拉近了距离,因此人们也习惯地把临沂称之为“羲之故里” 。 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前人曾以“灵秀钟毓,代有伟人”赞誉之。在临沂历代所出名人中,以王羲之最为世人所崇,虽然他在这里仅仅度过了童年时光,但人们仍然将他的出生地完整的保存下来,并不惜大兴土木,加以重修扩建,使之成为一处旅游景点,一张对外宣传城市形象的名片,由此可见王羲之在临沂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这对于不熟悉临沂的人来说,提到王羲之,便立刻会对这座陌生的城市拉近了距离,因此人们也习惯地把临沂称之为“羲之故里” 。 王

2、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洗砚池街东段,占地面积 80 亩,为古典园林式建筑,由洗砚池、晒书台、琅琊书院、书法碑廊等组成。故居前面是一堵用黑色大理石砌成的石墙,上面镌刻着王羲之的被后人喻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王羲之 7 岁那年,师从当时的女书法大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其临摹卫书一直到 12 岁,进步很快,深得卫夫人的喜爱与夸奖,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为了练好书法,他在书房内,院子里,2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可以随时的写到纸上,有时他在练字时

3、,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这些勤学苦练的故事可以从当时遗存下来的洗砚池可见一斑。可以想象,当年王羲之幼小的身影在练字后到池中洗刷砚台、毛笔的情形,因为长年累月的积累以至于将一池清水染呈黑色,由此可见其习字之刻苦与勤奋,否则也不会有后来名传千古的兰亭序 。 王羲之后随家人徒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并从此走上仕途,后来与一帮文人墨客在兰亭聚会,在这里写下了名震千古的兰亭序 ,兰亭也因此而闻名。兰亭的魅力,不仅有来自山水风光的旖旎,更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十三公里的兰渚山麓,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故名兰亭。进入兰亭景区,建筑错落有致,布局疏密相间,小

4、巧而不失恢宏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又有清流激石,映带左右,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沿着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听着潺潺的流水,一路向前,来到绿树掩映的鹅池,池水清澈见底,群鹅戏水,别有情趣。池侧立有一碑,上刻“鹅池”二字,字体雄厚,铁划银钩,相传为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合书。当年王羲之挥毫泼墨刚写完一个“鹅”字,忽传皇帝圣旨驾到,他连忙前去接旨时,在一旁的儿子随即提笔补书“池”字,从字体上看,鹅瘦池肥,雄浑道劲,可谓珠联璧合,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羲之爱鹅,时人皆知,这不能不提其楷书作品中的典范黄庭经 。 3相传山阴有一位道士,非

5、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也很想求得王羲之的墨宝。当时的王羲之早已声名在外,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接近,后来,经多方打听,道士了解到王羲之平素有养鹅的爱好,以此陶冶情操,并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于是这位道士就特地养了一群十分惹人喜爱的大肥鹅,以便见机行动。终于有一天,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坐船到山阴一带游览,道士闻讯后,连忙把他那一群鹅赶往王羲之经过的地方。王羲之看到河里游着的一群肥鹅,羽毛洁白,形态优美,两掌拨水,昂首前进,心里特别的喜欢,他停下船看了又看,一直舍不得离开。一旁的道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认为机会到了,便问王羲之是否喜欢这群鹅 7 王羲之点头称是,道士故作大方的说:

6、既然右军大人喜欢,那就送给你吧。王羲之一听非常高兴,但转念一想:君子不夺人爱,怎能无功受禄呢?便对道士道:既然如此,那就请开个价吧。道士一听正中下怀,对王羲之道:君子之交岂能谈钱?如果右军大人果真喜欢的话,那就请替贫道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不知意下如何?王羲之此时兴致正集中在鹅身上,心想写一部黄庭经岂不是手到擒来,而且还可以得到这一群可爱的白鹅,当即欣然应允。于是道士连忙铺纸磨墨,王羲之兴致勃勃地用了半天时间将一部写好的黄庭经交给道士,这也是后来所流传的“书换白鹅”的故事。永和九年(353 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以及子侄之辈等一些文人雅士,共 41 位,到兰亭的河边聚会。他

7、们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大家就这样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把诗收集起来,台成一本“兰亭集” ,公推4王羲之为诗集作一篇序文。这时醉意朦胧的王羲之略作谦让,趁着酒兴,便顺手拿起鼠须笔,稍作思索,然后在铺好的蚕茧纸上一气呵成,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 。 此帖原为草稿,28 行,324 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因当时兴致高涨,书写时如行云流水,十分的流畅,因此对这一篇文字相当满意,第二天,王羲之洒醒之后,又很用心的照原文重新抄写了好几遍,可是再也写不出昨天即席所写的那种神韵了,于是便将这篇草稿保存了起来。全篇有 20

8、 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书法家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酷爱书法的唐太宗对兰亭序更是推崇备至十分珍爱,多方搜集羲之的真迹,身体力行倡导王羲之的书风,还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 ,并将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并吩咐等其百年之时,将兰亭序真迹殉葬昭陵以绝后世,所以今人所见,皆为冯承素用双勾法描绘的摹本,而真迹至今仍扑朔迷离,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与遗憾。 在兰亭景区,最为吸引游客的是可以让游客亲自参与的“临池十八缸”景点。在这里游客可以用景区提供的毛笔,蘸上缸里的水,在地坪砖上习字,以体验当年王献之临池的艰辛。相传黑色石碑上的“

9、太”字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台写,在碑的周围分布有 18 口盛满水的大水缸。当年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自幼天资聪颖随父习字,书艺日进,颇受世人赞誉,献之亦常常流露出骄傲之情。一日,他把写好的字拿给父亲看,5父亲看后,一言不语,在其所写的“大”字下加了一点,献之又拿着这个“太”字去给母亲看,希望能得到母亲的赞扬,母亲看了看,点着头说“吾儿写尽三缸墨,唯有一点象羲之。 ”献之一听,羞愧不已,自此虚心苦练,将 18 缸水都写完了,终于成为一代大书法家,这种让游客亲自参与互动的方式也给予我们后人不无启迪。 链接: 王羲之(303 年361 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10、。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 ,永和十一年(355 年)三月称病弃官。 他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英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出色,人们称其为“二王” 。其作品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 、 黄庭经 、草书十七帖 、行书姨母帖 、 快雪时晴帖 、 丧乱帖 、行楷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 王羲之对真、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其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笔势委婉含蓄,道美健秀,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给人以静美之感,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的书法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各种字体的优秀笔法,并吸取张芝、钟繇两家之长,创造了艳美流便的今体,在书法艺术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学书及生活逸事亦给书坛凭添了不少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所口6耳相传津津乐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