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构建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新课堂用新课程理念作指导,构建新型的数学课堂,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在课改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新型的数学课堂至少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贴近生活,突出现实性 教师应重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能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几张漂亮的图片: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澳门大三巴坊、上海南浦大桥。让学生在欣赏这些美丽情景的同时,观察这些物体的结构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接着让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三角形?然后提出问题:三角形在生活
2、中有着广泛应用,为什么许多物体都要做成三角形结构呢?富有现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一种愤悱的境地,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 二、弘扬自主,凸显探索性 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自2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 “再创造”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 ,课前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探索材料,新授时让学生做一做,你能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在学生人人充分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做出的各种不同三角形,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三角形的?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a. 用小捧摆成的三角形 b. 在钉子板上围成的三角形 c. 用三角尺画成的三角形 d. 用纸折成的三角形 e. 用剪刀剪出的三角形 再议一议:老师也用直尺画了一个三角形,老师画的正确吗? 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这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出各种三角形,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增强了对三角形的感知,在合作交流、说说议议中,感受发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从而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三、注重实践,增强体验性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丰富的感受体验。如上例中教学“三角形中三3条边的关系”时,我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四根颜色长短不同的
4、小捧:红色小捧 10cm,黄色小捧 6cm,蓝色小捧 5cm,白色小捧 4cm。 1. 围一围:任意选三根小捧,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动手围一围,再把每次的结果记在下表里。 2. 说一说:我每次用了哪三根小捧?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3. 比一比:比较每次三根小捧的长度,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4. 结一结:当两根小捧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能围成三角形。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5. 辩一辩: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操作、观察、比较中,感受和体验到“当两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
5、。 ”为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获得了丰富的体验,积累了丰富的表象。 四、融合关系,形成民主性 努力营造平等、合作、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新型数学课堂的一大特色。不少优秀教师上课时常常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探索、交流、讨论、合作,使课堂环境、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4笑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如上例中,在学生人人动手“做”出三角形后,我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做的三角形,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展示交流后,老师及时给予
6、肯定:“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老师也画了一个三角,你认为老师画的正确吗?”在课的最后,出示一个用木条钉成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和老师玩一玩、拉一拉,大家发现了什么?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五、优化评价,注重激励性 首先评价要注重过程。一个问题即使学生没答对,一道题即使学生没做对,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而要发现其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如上例中,当一个学生用小捧摆成这样的图形时,老师没有批评还给予了肯定。 “不错你用了三根小捧,要是能把小捧再靠紧些,就是一个三角形了。你能再摆好一些吗?”最
7、终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其次重视引导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要屏弃传统的“法官” 、“评判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汇报、答问,可让其它同学来评判、质疑;对有疑义、有异议的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讨论甚至争论求得解决。如上例中,老师也画了一个三角形。请同学们评一评老师画的正确吗?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引导学生辨析、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5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很快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谢谢,XX 同学说的和数学家一样。 ”一声谢谢,体现了浓浓的师生情意;一句鼓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热情,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雅西小学) 责编 / 郑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