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演场10 月 26 日,哈尔滨市青年宫剧场,掌声雷动,观众席中 800 余名接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孩子拍红了小手。伴着昂扬的音乐,大型史诗歌剧八女投江进校园百场演出落下帷幕。至此,这部由哈尔滨歌剧院创排的民族原创歌剧,自 2005 年 8 月 15 日首演,已连演 150 余场,创下了中国原创歌剧演出之最。 在 2005 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之际,哈尔滨版歌剧八女投江应运而生。该剧编剧费守疆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本人创作、黑龙江省评剧院排演的讲述“八女投江”故事的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 。许多专家在看过这部评剧后,认为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更适合于用歌剧形式表现。于是,费守疆便在半江
2、清澈半江红的基础上编写了歌剧八女投江 ,巧妙地用抗联女英雄冷云的儿子作为全局的叙述人,使现实与历史交替出现,从人性角度加以突出人物特色。 红色经典不是口号 谈起这部歌剧,哈尔滨歌剧院院长陈晓生激动依旧, “两年前, 八女投江作为对东北抗联英烈的缅怀告慰,如愿呈现在舞台上。两年多过去了,通过观众口口相传,这部演绎黑土地上抗日英雄可歌可泣故事2的剧目广为流传。这部歌剧包含了我们黑土地上歌剧人的一份责任、一份情感,我们把它打造成红色经典,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说教,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首先要完整地呈现艺术作品。我们就是要让八女投江体现黑土地文化、地域特色鲜明,好看好听,成为实实在在的优秀剧目。” 两年间
3、150 余场演出,面对这个数字,该剧主演、哈尔滨歌剧院副院长齐燕称之为“大事件” 。 “两年来,我们从在社会上进行演出到走进校园,观众群上至 80 岁的老红军下至 7 岁的小学生,祖孙三代同看“八女”大有人在。这对于演员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既锻炼了队伍也积累了经验。在几乎演遍哈尔滨大小学校的同时,该剧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歌剧观众,他们从不懂歌剧、畏惧歌剧到喜欢歌剧,该剧扮演了传道士的角色,这让我们深感荣幸。最初创排这样一部歌剧,我们就是希望观众不论年龄都能找到共鸣,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多听民族歌剧,多了解民族经典的东西。我们自身也是用“八女精神”相互鼓励,让这件事从不敢想一直做到了今天。 ” 记
4、者在现场看到,为了方便演出,歌剧八女投江还专门编出了“校园版” ,对原剧有一些压缩,保留故事的完整性,可谓“简练不简单”,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仍旧给人以震撼。组织学生前来观看的张老师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于八女投江这篇课文不知讲过了多少遍,但是看过这部歌剧之后,自己对这个故事又有了重新认识,今后再给学生讲课也会更加生动。我不仅要求学生们写观后感,自己也会记录下心得体会。 ”两年多来, 八女投江3已经拥有了一批“粉丝” ,作为歌剧发烧友,他们反复观看,提出宝贵意见,剧组更是把他们当作一家人。 白桦之恋广为传唱 一部成功的歌剧,是综合艺术的完美体现。音乐作为歌剧的灵
5、魂,也将决定歌剧的成功与否。对于该剧的音乐,指挥颜翅鹏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音乐好听、通俗易懂,同时给乐队和演员很大的发展空间。八女投江把革命英雄主义与描写英雄人物丰富情感世界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运用了东北民歌、抗联歌曲等音乐元素, 送情郎 摇篮曲 露营之歌 大刀进行曲等穿插其中,大大强化了这部歌剧的东北特色。主题歌白桦之恋更是琅琅上口,深沉中透出优美。许多观众在看完该剧后就会唱这首歌,更是有合唱团问剧组要谱子,以此歌参加比赛。 该剧也是作曲家朱彬的歌剧处女作,面对白桦之恋的广为传唱,朱彬介绍说:“从音乐上,我力求磅礴大气、细腻深沉,但最重要的是优美动听。 白桦之恋作为整部歌剧的主要唱段,我
6、力求通过赞美白桦林来表现八位女战士的精神。 ”当初,朱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任务,并与演员及时沟通达到共识,演员们在排练过程中更是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二者默契配合。 从最初创排时的实地考察、体验生活,到建组时的下部队军训, 八4女投江2005 年 8 月 15 日首演之后一个月就演出了 25 场。目前,仅演出班底就有三套,许多当年默默无闻的年轻演员如今已经成长为舞台主力。正如陈晓生院长所说:“排演一部好戏对剧院工作是一个促进,会锻炼一支队伍、培养一批人才、开拓一方演出市场。 ” 从 2005 年哈尔滨首演后受邀晋京演出到 2006 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三等奖,150 场演出过后, 八女投江为哈尔滨歌剧院又增添了一个经典保留剧目。 八女投江作为哈尔滨歌剧院的一个里程碑,在中国原创歌剧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