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造性用活教材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多角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富有个性化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活动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一种工具,也不是唯一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完全照搬教材。况且,教材只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它的内容相对稳定,不可能及时地吸收当前的信息,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不相吻合。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教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例如,我在
2、教学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时,教材中是先教学除法的含义,再出示除法算式。我曾尝试从连减的算式直接引出除法算式,利用“6 个苹果装一袋,18 个苹果能够装几袋?(学生动手分)用减法算式怎么表示?”的这个生活问题,引出 18-6-6-6=0,表示 18 里面有(3 )个 6 的答案,之后又利用 “2 个苹果装一袋,18 个苹果能够装几袋?” “这样计算实在很麻烦,有没有简便的列式方法?2”一步一步引出了除法。这样的教学和乘法的引入相呼应,使学生更易理解除法的含义。 二、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脑中有课标就是要以课标作为编写教材、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的依据。心中有教材
3、就是要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眼中有学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除或者减少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些内容,力求做到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灵活调整,尝试多种构思。 例如,我在教学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 的认识这节课时,抓住一年级孩子爱表现的心理,让学生用数字“7”说一句话。学生从本节教学内容“比 6 多 1 的数是 7”说起,说到教室第一组有 7 张桌子、7张椅子,又说到生活中“今年我 7 岁,1 周有 7 天” ,甚至一些同学说到“五一节有 7 天长假” 。 “原来的电话号码有七位数”等等。答案已经很多了,学生的小手还是举个不停,我觉得只要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还学生
4、“说”的权利。 三、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口算,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利用口算教学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3发展,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探究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口算教学的新价值等诸多方面已经成为我们数学教学中的热点之一。 有一次,我在课上通过一个问题情境,引出了 800475?的题目,学生一共出现了 5 种方法: 方法:500-475=25,800500=300 ,30025=325; 方法:学生画出下面的图 方法:用竖式。 第一种与第四种方法有异曲同工之效,先把减数凑整,成为 500,然后再把这个数最后找回
5、来,所以我觉得这在解决问题当中是非常有用的。第二种方法用图示去解决。巧妙地点出 475、500、600、700 和 800 这五个关键点,分为 3 个 100 与 1 个 25,然后直观地解决问题。第三种方法,巧用 799 减,再把 1 找回来。 四、力求教学“特色化” 一道上等的菜肴需要厨师用精湛的手艺来烹调,不同的厨师烹调出不同的色香味,同理,一节有品位的新教材实验课也要依靠教师高超的教学“手艺”来创造自己的特色。 例如: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长度比较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的方法:一端对齐、看另一端,那如何能突出这一重点呢?课上我4通过出示 3 支不同颜色的铅笔,下半部分用纸遮住,只露上半
6、部分,让学生猜哪支铅笔最长?通过观察和猜想,当学生猜了红色铅笔最长,老师就将其塞点进去,通过不断变化露出部分的长度,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哪支最长呢?这时学生就提出要把纸拿掉,一看就知道了。可当我把纸拿掉后,因为 3 支铅笔放的位置是高高低低的,还是不能一眼看出哪支最长,然后学生就提出了把一端对齐的方法。 我认为,所谓“放”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这种内在的兴趣正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源泉。 五、灵活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
7、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牢。例如:我在教学 8-3+5 时,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这样想:先想 8-3=5,再想 5+5=10。偏偏我却碰到这么一位学生,他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3 和 5 可以调换位置计算。 ”此时,我耐心等待,让这位学生继续往下说:“8-5=3,3+3=6” ,话声刚落,教室就热闹起来了,有的说:“不对、不对” ,有的说:“应该是 8+5=13,13-3=10” ,我觉得学生能自觉地暴露自己的认知障碍,恰恰给了老师发挥才智的机会,我们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空,争论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去争论、去发现、去领悟、去创新,收到的效果会更好些。 5总之,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创造”与“体验”的方法学习数学,将教材的“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溪小学) 责编 / 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