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色温柔》看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幻灭.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216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夜色温柔》看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幻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夜色温柔》看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幻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夜色温柔》看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幻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夜色温柔》看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幻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从夜色温柔看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幻灭【摘 要】菲茨杰拉德富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夜色温柔所刻画的不仅是主人公迪克“美国梦”的破灭,亦是作者本人“美国梦”的幻灭。 “爵士时代”虚假繁荣的背后所隐藏的尖锐的社会矛盾使得“美国梦”注定要破灭。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美国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84-01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所生活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为“爵士时代”。彼时的美国,爵士乐盛行,人们纵情歌舞、追求声色。纸醉金迷的生活掩盖下是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迷惘。作为“爵士时代”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菲氏以描写“美国

2、梦”及其幻灭见长,深刻揭示了这一时期上层社会的精神空虚与道德困境。 夜色温柔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中随处可见菲茨杰拉德夫妇及其生活环境的影子,书中主人公迪克理想的幻灭,亦是菲氏“美国梦”的破灭。 一、菲茨杰拉德与迪克 夜色温柔集合了作者九年的个人生活经历。主人公迪克与作者有诸多相似之处。菲氏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后因身体原因辍学。1920 年因小说人间天堂成名,后与泽尔达结婚,婚后旅居巴黎。1925 年出版了不起的盖茨比 ,标志着其事业巅峰。菲2氏成名后笔耕不辍,无奈妻子挥霍无度,又精神分裂,给他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为了维系挥霍的生活一度沦落到写剧本维

3、持生计,后因病几乎无法创作,终日酗酒,于 1940 年心脏病突发离世。小说中那个来自美国中西部、年轻有为的精神科医生迪克?戴弗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了憧憬,在苏黎世开展精神病的病理研究。在治疗罹患精神病的富家女妮可的过程中与之相爱并结婚,婚后,他全身心照顾妻子,事业逐渐荒疏。在其悉心照料下妻子逐渐康复,开始寻求婚姻之外的“爱情” ,而迪克却身心疲惫,终日酗酒,日益沉沦,离婚后回到故乡美国的小镇行医,籍籍无名,度过余生。小说的大部分素材源于作者的经历早期的事业有成和物质满足,后期的生活潦倒、酗酒、妻子的精神疾病以及自身身份认同危机。 二、泽尔达与妮可 小说中迪克的妻子妮可身上也随处可见菲氏妻子泽尔达的

4、影子。泽尔达漂亮、优雅、家世显赫。上层社会优越的生活养成了她不羁、骄纵的个性和奢靡的生活作风。泽尔达的人生极富戏剧性,她是时下社交界有名的新锐女性,也是小说家、诗人和舞蹈家。菲氏成名后,夫妻俩生活奢侈,婚姻却并不幸福,充满着妒忌和争吵。大萧条时期,因经济上的窘迫,奢侈的生活无以维系,泽尔达精神崩溃,长期接受医院治疗。夜色温柔中迪克的妻子妮可也出生于上流社会,一如泽尔达,她美丽、优雅,追求享乐。她也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和丈夫迪克之间的婚姻也不幸福,并以离婚收场。泽尔达崇尚奢侈、追求所谓的自由和独立,让菲氏非常苦恼;而小说中基本痊愈的妮可也不满于自己的婚姻,进而3出轨并与迪克离婚。这两个极其相似的

5、女性形象是“爵士时期”上层社会大多数女性形象的折射。 三、 “美国梦”的幻灭 作为美国的民族理想, “美国梦”根源于美洲大陆拓荒的第一批欧洲移民。 独立宣言则是“美国梦”的基础。 “美国梦”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远胜于对物质的追求,它不是暴富? 吹木薮蟛聘唬?而是一种社会秩序,在其下,人人都能实现依据自身素质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而现实中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财富在衡量成就和快乐上所扮演的角色。在物质层面的“美国梦”驱使下,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飞速繁荣,极端的个人享乐主义盛行,“美国梦”成了不惜一切代价赚钱并随心所欲挥霍的代名词。 夜色温柔正是对这一现实的

6、真实写照。迪克心中怀揣着的也是作者心所向往的那个最初的“美国梦” ,是事业有成、婚姻美满。为了上流社会的妻子能继续奢靡的生活,两人都极力讨好这个不认可他们的阶层,然而,这一阶层本质上的自私与无情使得他们始终未被接纳。迪克被当做是妮可家请来的“家庭医生” ,病人治愈后医生立即失去了价值;菲氏则因经济上的窘迫,奢侈的生活无以维系,和妻子关系破裂,灵感枯竭,灵魂透支,理想幻灭。菲氏和迪克的悲剧在于实现的却未必是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他们在酒精的麻木下离最初追求的梦想渐行渐远, “爵士时代”虚假繁荣背后的尖锐社会矛盾和无法逾越的阶级鸿沟,使“美国梦”的破灭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41F.S.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李磊.消费文化导演的现代悲剧-解析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里的主人公J.外国文学研究,2010(4). 4秦苏珏,程锡麟.温柔夜色中的得与失-从夜色温柔看菲茨杰拉德小说中梦幻破灭主体的深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9). 作者简介: 邓文韬(1978-) ,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