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际新闻传播的垄断与反垄断当今世界,国际间的信息传播不断增加,但似乎并没有增加国家相互之间的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存在着日趋严重的垄断,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媒介集团垄断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新闻传播。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垄断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焦点。 从一个典型案例的回顾中看国际新闻传播的垄断 这是一个一再被提起的经典案例,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六七年了,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中窥探国际新闻传播的垄断现象,并据此分析问题。 2003 年 3 月,伊拉克战争爆发,迅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人们是通过媒体建构的新闻来了解这场战争的,而少数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垄断,对战争的进程、结果以及国际关系带来了
2、深远的影响。 媒体派出的记者人数、采访地点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报道能力。美国几大广播电视网中,CNN 派了 200 名左右的记者,CBS、NBC、ABC 加起来据说有 500 名工作人员。英国 BBC 派了 200 名记者,路透社派了 140 名记者。阿拉伯国家 12 家电视台参加报道,“半岛”电视台派出 30 多人的报道组,阿联酋“阿布扎比”电视台投入 130 多名工作人员,“阿拉伯人”电视台派出 40 多名工作人员。亚洲国家派出的记者很少。日本有 50 多名记者到达多哈。中国的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媒2体如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解放日报、华商报的记者共有 40 多人,
3、驻在离巴格达 930 公里的约旦安曼。新华社在伊拉克周边国家的记者有近 20 人。中央电视台记者基本上是局限于宾馆附近的表面的报道。 其次,媒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地位。美国媒体使用卫星电话,NBC 还使用雷神公司制造的小型便携式卫星天线,“全天候”转播战场实况。美军为 CNN 记者提供了黑鹰直升机。华盛顿邮报记者备有两辆崭新的每辆价值 7 万美元的带装甲的采访车。美国记者随身携带小型数字摄像机、小巧轻便的卫星天线,任何地方都能连线发稿。英国广播公司的移动装置能传送图片。阿布扎比等电视台使用手机拍摄画面、卫星同步传输系统,设备体积很小,一个人就可以提走。中国中央电视台采用了
4、多点联线、实时报道的手法,但连同所有大陆媒体在内,都只能通过临时租用的卫星线路或租借合作媒体的卫星线路进行图像传输,传输时间、次数、图像质量均不尽如人意。 笫三是媒体遭遇的管制。美国政府和军方对媒体施加管制。美国军方对记者提出“嵌入式”报道要求,800 名记者(其中仅 20%是非美国记者)被安排在地面、空中、船只以及战争区域的各个基地。 “嵌入式”记者很少能自己跑动去采写新闻。在科威特的一些亚洲记者,只能靠看电视和上网了解新闻;在卡塔尔的记者除了每天去听美军新闻官的新闻发布外,没有其他消息来源,只能依据美国记者的报道编发新闻。这次战争进程的报道内容,几乎是完全按照美军的意图来发布。关键位置、关
5、键地点出现的必定是美国记者,其他国家记者只能跟随后勤部队或者是登上军舰作一些采访。对发出另类声音的半岛电视台,更是严格加以管制。五角大楼制定了3长达 12 页的战地采访须知,做出各种限制性的规定,以保守军事机密为由制定了严格的新闻审查标准。 媒体报道内容对国际新闻传播的效果具有重大影响。美国只关注美英联军的战事进展情况和他们在战场上的胜利。美国媒体的报道内容大多是站在美国军方一边,绝大部分战争新闻是美国军方通过媒体发出的或制造的。在英国,默多克经营的大众化报纸和官方保持一致。阿拉伯国家媒体中,半岛电视台报道了大量伊拉克发布的独家新闻,如美军第一批战俘图像等。德国媒体是反战的,呈现支持者和反对者
6、双方的意见。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和私人电视台播放了半岛电视台关于美军俘虏的画面。中国媒体力图客观公正地报道这场战争,但由于信息来源的限制,差不多 90%是以美英等国主要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为信息源。中央电视台等开辟的全天直播报道,几乎所有的同步直播内容都来自于美联社、路透社和 CNN 等境外新闻机构,自己派出的记者仅有“到此一游”的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由于媒体实力、记者人数和媒介技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美军方对各国媒体的管制等因素,少数美英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有关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不仅伊拉克战争,总体上,信息从美英国家流向外界。几家大的跨国媒体集团在资金、人力以及传播市场上的优势,一般媒体难以企及
7、。这表明,在当今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少数国家和媒体的新闻垄断现象不仅存在,而且造成的不平等状况更是日趋严重。 对国际新闻传播话语权的认识 4当今国际新闻传播被少数传媒垄断的现实,使维护传媒话语权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大众传媒的话语权力,是指大众传媒的话语表达的意识形态意义,具有影响人的思想意识乃至行为规范的能力。如何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中维护自身传媒的话语权,值得思考和研究。 美国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拥有传媒话语权最多的国家,其强势表现在:拥有强大的传媒产品生产和出口能力;通讯社、卫星电视发达,覆盖世界很多国家;传媒产品已经被其他国家受众接受。 由于强大的政治实力和发达的传媒系统,美国的国际新闻传播
8、一向占有强势。市场的驱动以及美国的所有制形式,更使美国的传媒话语权得以加强。此外,所有制的诸种形式与组织之间、报刊内容与各政治派别的控制之间,也对传媒内容有决定作用。因此,对传媒话语权的重视,不应割裂各种物质结构与各种象征形式之间的决定性关系。 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处于劣势的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落后。传媒业本身是国内产业的一部分,传播技术、传播设施等各方面都需要有资金和技术支持。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至今没有自己的通讯社、电视台,谈不上新闻传媒的平等竞争。即使经济开始发展了,随着电视频道的大量产生,对节目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进口外国节目的成本较本国自己生产节目更便宜,于是本国节目在市
9、场上又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劣势。这种新型的市场反过来又会更加增强其对进口节目的依赖性。 5国际新闻传播反垄断的基本策略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从观念、媒介的政治经济因素以及传播业务三方面,对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中维护传媒话语权和打破传播垄断,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一是树立正确的反垄断观念。处于媒介话语权劣势的发展中国家,一味排斥外来信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除了对确有可能危害本国主权与发展进步的信息进行必要防范外,更多地应采用适当的调整控制方式。在卫星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在开放各种信息传播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法律、政策、融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鼓励措施,充分发挥本国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引
10、导和传播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信息的负面效应,使本国民众在选择与识别中不断增强判断力。比如法国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建立了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制定的法律法规涵盖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在内容方面包括客观、公正、自由、道德、人权、民族、宗教等详细的规定,在资本组成方面也有诸如欧盟以外国家投资平面媒体股权不得超过 20%的规定,形式方面更是细化到了版面的比例。这些经验,值得加以研究。 二是推进媒体的市场化进程。以电视为例,中国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全球媒体巨头都想进入中国电视市场。而目前中国在数量上尽管已经算是电视大国,但远不是电视强国。电视以商业方式进军国际电视节目市
11、场,仅仅只有几年时间。中国电视与国际市场大面积接6轨还需要相当时日,多数电视从业人员缺乏对国际电视节目市场的了解,还不习惯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制作节目。这正是需要大力推进的关键方面。 三是加快媒体集团化步伐。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领先者都是大的媒介集团,这些媒介集团涉及报纸、电影、电视、电信等各个领域,在传媒产品的制作、发行、销售等方面有着强大的实力。发展中国家在现有条件下只能通过资本、资产的重组来集小成大,加快集团化的步伐,以使自己的媒体能够尽快拥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然,中国媒介集团的发展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比如,在政策法规许可的条件下,逐步突破原先的条块限制,促进传媒产业结构的转型,为媒
12、体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和重组打开政策通道。同时,完善传媒投融资体制,为媒体经营提供资本市场的支持,实现媒介资本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对接与互动。 四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包括配额制、补助补贴和相关抵制措施在内的国家政策、法规,是国际新闻传播反垄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欧盟支持自产节目的政策最为引人注目。欧盟一直为拍摄新片发放补助,援助形式是贷款,这些影片的国内市场更广,能吸引不同文化的观众。传播政策的制定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传播和信息的质量上,传播质量取决于传播者的信誉和品牌。 五是改进传播手段和方法。打破国际新闻传播垄断,应讲求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语言是文化的自然保护屏障,“本土
13、化”战略是传播实践的重要方面。好莱坞影视和音乐节目虽然在全世界很有吸引力,但还是有限的,西欧电视高收视率节目几乎总是本国节目。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电视剧、7脱口秀、娱乐游戏等节目,几乎从来就没有进入过中国电视荧屏,主要原因就是语言文化和“本土化”问题。采用跨国媒介集团提供的新闻也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必须在综合各类不同新闻源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社区和公共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节目制作的迅速崛起,也有力地抵制了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媒体巨头的垄断。节目改编是另外一个可行的方法。一些公司买下进口电视剧或影片的相关权利,按照本地文化和语言对它进行改编。在积极参与国际信息
14、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将传播对象集中在有利于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的地区和人群。还必须重视互联网的作用,除了解决语言、技术、资金等问题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的新闻性和信息性,更加贴近国外受众的接收实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信息技术的不平衡发展,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来抵御国际传播强势国家的冲击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在现有国际传播秩序下,中国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探索建立地区性的信息传播联盟。 改变国际信息传播格局的不均衡状况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媒体富国和媒体穷国之间的差异不会在几代人之内根本消除。要切实维护媒介的话语权,逐步打破国际新闻传播垄断的局面,还需要通过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媒介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推动建立国际新闻传播的新秩序。 (作者单位: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