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容礼看儒家君子之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2300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国古代容礼看儒家君子之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中国古代容礼看儒家君子之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中国古代容礼看儒家君子之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中国古代容礼看儒家君子之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中国古代容礼看儒家君子之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从中国古代容礼看儒家君子之貌【摘要】2015 年,电视剧琅琊榜火热荧屏,不仅在国内的电视、网络平台上获得了超高收视率,还被观众称赞为“国产良心剧” 。除了技术层面上的精良制作和对原著的高度还原, 琅琊榜同样注重礼文化的表达,特别是在传统礼仪方面,既表现了丰富的容礼文化,又展现了中国儒家学说中“内仁外礼”的君子形象。 【关键词】容礼;仁;君子 一、前言 中国自古就被称作“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跨过人类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中华民族一直就有注重行为礼仪的传统。从左传?定公十年的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可以看出,如今灿烂而辉煌的华夏文明正是始于衣冠礼仪。中国的礼文化,起源

2、自远古时期的宗教活动,在人们的祭祀、祈祷的仪式中,产生了原始的“礼” 。而后周公“制礼作乐” ,孔子“引仁入礼”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逐渐与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宗教、法律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 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来看,经过了诸子百家的争鸣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2000 多年来,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形成了独特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内仁外礼”的君子形象成为中国人的最高理想人格,被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所追求和敬仰。2“君子”一词最早用于强调人的政治地位,而后孔子为其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3、是。”意思是说君子要时刻遵循仁德,即使是在吃饭、忙碌时,甚至是颠沛流离之际也不能违背仁德,表明孔子认为“仁”是一个君子必备的道德品格。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庸也 )则指出外在的礼仪风范是成为君子的另一必备因素,强调的正是儒家“容礼”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中,既有涉及国家大事体现强制性的政治制度,也有关于个人举止体现自我修养的礼仪规范。根据史料记载,古人在殷商时期就已十分注重容礼;到了周代时期,进一步将仪容举止与等级尊卑结合在一起;而到了春秋之际,孔子在尊崇周礼的基础上,将容礼与伦理道德紧密结合在了一起。石超在儒家“容礼之学”探析一文中,将早期儒家以规定古人日常行为、言谈举

4、止、衣冠体貌等内容为核心的礼学内容称为“容礼之学”1,而曹建敦先生在先秦礼制探赜一书中将容礼定义为:“所谓容礼,是指行礼时,容貌情色、俯仰屈伸、进退登降、周旋揖让、盘旋避退等礼仪规定。它是中国古礼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礼乐文化内在德行和外在礼仪的统一,是先秦贵族文化及君子理想人格的外在表征。 ”2 二、 琅琊榜中的容礼 电视剧琅琊榜作为一部正?绺竦墓抛袄?史题材电视剧,邀请了专业研究古代礼仪的礼仪团队,对剧中人物交往之间的行为礼仪和一些重大场面的礼节规范进行了严谨的考证,与剧中人物的等级身份和性3格特点相吻合,展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礼仪文明。特别是剧中主人公梅长苏的人物形象,有别于目前国内影视剧中流

5、行的“小鲜肉”或“霸道总裁”形象,反而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形象十分相似,遗世而独立,以“内仁外礼”的君子之美,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眼球。 礼记?玉藻有云:“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p。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 ”先秦儒家认为,人有喜怒之性,喜怒之性一旦转换为情,就必然表现于容貌、颜色、声音等各个方面。 “一定的礼,都是要体现一定的情感,如冠礼之喜悦、祭礼之诚敬、丧礼之哀痛等,从而使中心之性外化,使体态、容色、声音随之变化,舍此则不成其为礼。这是行礼必须有礼容的理论依据。 ”3古代的容礼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一)五官之容 周礼对人的面

6、部五官提出相应的礼仪规定,在目容方面,要求“目容端” “毋淫视” ,就是目光不要四处游离,或者是斜视或侧视;在听容方面,要求“听必恭” “毋侧听” ,就是聆听别人时要恭敬,而且严禁隔墙偷听的行为;在言容方面,要求言语文雅和慎言,就是既要体现个人的文化修养,又要顾及说话的场合和对方的身份。例如在电视剧琅琊榜的人物中,除了心智不全的飞流,无论是性格活泼的穆小王爷,还是行事洒脱的言豫津,在拜见尊长时都会收起平时大大咧咧的态度,保持恭敬有礼的庄重神态。除此之外,色容是五官之容里最重要的方面,即人的面部表情,是人内心情感的外在表露,体现了人的内在德性。在色容方面,要求“色容庄” ,就是说面部表情要庄重,

7、不能显露出轻佻懈4怠的样子,古人认为“玉色,为色容之至” 。同时,色容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相互协调,如礼记?曲礼上有云:“临丧则必有哀色。 ”古时候的中国人相信“事死如事生” ,对丧礼仪节有许多复杂的规定。比如在琅琊榜第 24 集中,梅长苏在太皇太后去世后坚持以病弱之躯遵行禁食、跪经和叩灵等丧礼仪节,体现的是他对亲人逝去的悲痛与缅怀之情,而与此相反的是太子却做出在灵堂进食、孝期淫乐、饮酒等种种违背孝礼的行为,表现出他无德失礼的品格。 (二)身体之容 除了五官容貌的仪态外,容礼还包括人行礼时的体态: 1.立容 立容是人站立时的容貌举止。 “宾立于阶西,疑立。 ”(礼记?公食大夫礼 )郑玄对此的注

8、解是“疑,正立也,自定之貌” 。可以看出“疑”该是古人对立容的一个要求标准,就是要正立自定,呈现庄敬之貌。在琅琊榜中,梅长苏的身姿永远是屹立挺直的,无论是在觐见皇帝的朝堂之上,还是在接人待客的人际交往中,甚至是当悬镜司冲进苏宅抓人时,他都保持着镇定自若的体态和神情,临危不惧、不卑不亢地应对所有的突发情况。另外,贾谊在其所著的容经中,根据人身俯仰的弯曲程度,将立容分为了疑立、共立、肃立、卑立四个方面。共立是指站立时身体略微弯曲;肃立又称“磬折” ,因人站立时弯腰如磬而得名,一般用在为卑者见尊者时,做鞠躬状以示恭敬;而卑立就是弯腰的程度更大,使腰上的玉佩与地面垂直,而且行礼时,都要正对着对方,不能

9、斜向着对方行礼。总体来说,俯身的弯曲程度说明了行礼之人与被行礼5之人的身份差距,但是俯身弯腰只是为了表示恭敬,不能过于卑下显得谄媚而有失人格尊严。 2.坐容 坐容就是坐姿,在唐宋以前,古人长期都是以跪姿而坐。要求“坐必安,执尔颜” (礼记?曲礼上 )是说坐时要安稳,不宜摇动,颜容要端庄。具体要求是两膝跪在席上,两脚的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后跟上,男子的手平行放于两膝之上,女子的手交叉放于身前,给人一种端庄平和的美感,在琅琊榜中,梅长苏等人物在一般场合下主要采取这种坐姿。另外,跪与坐十分相似,跪要求上身挺直,臀部抬起,一般跪危而坐安。比如琅琊榜第 17 集中,太子在私炮房案中被梁帝斥?时就是跪的姿

10、势,而剧中人物除了正式场合之外,还经常采用趺坐的姿态,也就是盘腿坐。这种坐法为最安稳而不易疲倦,在剧中的一些日常场合中经常出现,比如梅长苏在家中与属下会面以及与靖王相认后,坐姿会比较随意,与正式场合下的正襟危坐不同。 3.行容 行容是指人走路时展现的体态。根据步速,行走又可分为行、步、趋、走、奔等。一般来说,步态越缓迈步越小,越能表现威仪俨然。比如琅琊榜中萧景琰作为武将,日常生活中走路常常快而大步,但在他被册封亲王和太子的典礼上,他走路的仪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步缓行与庄重的氛围相得益彰。另外,行容的规范除了包含脚步的轻重快慢外,在与人同行时也有一定的规定。例如,作为晚辈,不能走道路中间;遇见

11、长者,应该礼让对方先行;与人同行,不能争先等,这些行走的礼仪在琅琊榜人物的交往见面时多有体现。 64.拜揖之容 拜揖是指古人在生活中常有的礼仪行为,分为揖礼和跪拜礼,区别在于揖礼是站立的,而跪拜礼则要跪下,二者从尊卑等级和所表达的礼数,又可再细分为多种礼节形式。 首先,揖礼又可分为长揖、天揖、时揖、土揖、执手礼、附手礼等几种。其中,长揖是揖礼中礼数最高的揖礼,长揖时要拱手高举,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 90 度,比如琅琊榜第 11 集朝堂论礼时,隐世鸿儒周玄清在觐见梁帝前在宫殿外所行的揖礼。此外,根据揖礼时手位的高低上下,又将揖礼的礼数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天揖、时揖和土揖。比如梅长苏在和萧景睿和言豫

12、津等朋友的日常交往中,多以时揖用于同辈的日常见面礼和辞别礼中,表示庄重和谦让。另外,揖礼要遵循上手男左女右的原则,比如霓凰郡主一般采用男子的拱手礼节,但在与梅长苏相认后,威名赫赫的女将军再和梅长苏相见时,便改行右手在上的女子之礼,恢复了小女儿的姿态。还有执手礼是指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比如在琅琊榜第 3 集中,梅长苏第一次进宫面见太皇太后被认出是林殊时行的就是执手礼。 其次,跪拜礼是中国古代礼仪中礼数最重的一种礼节,要求双膝跪地,根据头部、腰部和手部的变化动作可分为九种,表达不同的礼节轻重。 周礼记载:“辩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

13、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其中稽首、空首、顿首和振动是跪拜礼中的正式礼仪。 琅琊榜与以往的影视剧相比,着重表现了适用于叩拜哭丧时的振动,比如誉王和太子等人在祭拜7太皇太后时,以及冤案平反后梅长苏在林氏祠堂对先人的祭拜,在顿首之前要两手相击,表示对丧者悲痛的哀悼之情。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礼记?曲礼上 )中国古代传统的礼仪规范都遵循着“恭敬之心,礼也” (孟子?告子上 )的原则,一切礼仪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行礼者的敬意,在古人关于“礼”自谦平等的观念下,体现着“仁”的内涵。特别是在容礼方面,一行一动都体现着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同时也展现

14、出“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的外在仪表之美。 三、仁与礼的关系 仁和礼是儒家学说中最基本的两个范畴,是互为表里的关系。首先,“礼”是孔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面对西周以来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竭力提倡维护“周礼”以恢复社会秩序。 “夫礼,禁乱之所由生” (礼记?经解 ) ,西周时期的礼制从祭祀、丧葬、嫁娶、军旅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建了一整套完整的社会典章和行为规范,良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因此,孔子在继承周礼的基础上,为了避免礼制的僵化和形式化,他又提出“仁”的概念,并且引仁入礼,以仁释礼。 “将外在的规范与约束解说成人心的

15、内在要求,把原来僵硬的强制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把一种宗教性神秘性的东西变为人情日用之常,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 ”4 因此,儒家学说将“仁”当作是内在的道德信念,成为“礼”的内在核心,同时又将“礼”看作是实践仁德的外在形式。 “礼容与德行有互8动的关系,有德行者,容貌必与之相称;容貌不庄敬,则将有伤于德。因此,保持合于礼的容貌,有利于保有或养成内心的德行。 ”5对古人来说,在内要坚守仁德,在外要仪表端庄。只有达到内外统一、仁礼合一的境界,才能成为谦谦君子。 四、结语 在当下以言情和偶像为主的娱乐消费时代,国内的影视作品存在着大量以丑为美、以恶为美、以露为美、以山寨为美等扭曲

16、的审美观念;同时,随着“韩流”文化的强势影响,有颜、有钱、有型的韩国“欧巴”成为许多女性观众的新审美标准。而电视剧琅琊榜 ,恰如一汪清泉,从鱼龙混杂的电视剧市场中脱颖而出,涌入观众的视野。除忠于历史传统的服饰道具、细致唯美的画面构图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发展外, 琅琊榜的热播还离不开对剧中人物的成功塑造。它以儒家思想贯穿于以梅长苏为代表的剧中人物形象之中,既在人物的礼仪规范、行为举止、谈吐言论方面展现出温润如玉的君子风貌,又在人物的思想品格、内在修养、价值追求上遵守仁人君子的道德操守,将艺术加工和历史价值相结合,塑造了一个“内仁外礼”的君子形象,传递出真实的君子之美。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

17、知礼、行礼是中国古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移风易俗,传统的容礼规范大多已被现代西方礼仪替代,但古代礼仪制度下的举止礼仪规范,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品格与风度,蕴含着儒家思想中人际交往之道,具有重要的民族性和传承性价值。在当代中国社会,我们应该珍惜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延续中国礼文化的优秀传统,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本文为 2016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研究” (项目批准号:16BXW04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石超.儒家“容礼之学”探析J.中国哲学研究,2015(4):13-19. 2曹建敦.先秦礼制探赜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223. 3彭林.论郭店楚简中的礼容J.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 4李泽厚.孔子再评论J.中国社会科学,1980(2):77-95. 5彭林.论郭店楚简中的礼容J.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