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不要一下子看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231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东西不要一下子看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好东西不要一下子看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好东西不要一下子看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好东西不要一下子看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好东西不要一下子看完目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9 年)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收录了她家长里短人间至情的几十篇文章,每篇都不长,三几千字,每篇的内容不脱离凡俗,甚至有的还不无繁琐。作家叙写的中国式情感和心理,我们无论年迈还是年幼,都会觉得太寻常而习焉不察,种种生活场景和亲情我们往往视而不见,但读着读着,竟有陌生之感,令人内心不由滚烫甚至震动。书中的插页也全是日常生活的照片,几乎看不出什么“艺术匠心”,但同样给人以绵绵无尽的遐想。文章(照片)虽“小”,但我不愿或不忍顿时看完,总想缓过一会儿再读,一本书的阅读也就拉长了。这又是我另一种阅读经验。 我由衷感叹:好东西不要一下子看完

2、啊! 开篇的目送从送小孩上学入手,娓娓道来,似乎如白开水那样平淡,但最后几句让人震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世间亲情友情不正是这样吗! 胭脂说的是龙应台跟老母相聚,“见时容易别时难,离开她,是个2复杂的工程。离开前 24 小时,就得先启动心理辅导。 ”这一天,她帮母亲涂指甲油,她把绵羊油倒在手心上,轻轻揉搓这双曾经劳碌不堪、青筋暴露而今灯尽油枯的手。涂完手指甲,又涂脚指甲。她赞美了母亲,叫了母亲的小名,“冬英多漂亮啊” 。

3、 “我明天要走啦,要上班,不能不去的,但马上会回来看你” 。文章用了很多篇幅写涂指甲油,这既是一种铺垫的艺术手法,也是作家对母亲做离别的心理辅导的匠心运用,更显现“这一对母女”的深情,因为“只要我在,她脸上就有一种安心的平静。 ” 牵挂说的是龙应台从台湾出发去香港会友的各种牵挂。一是嘱人打扫住宅清理冰箱;二是跟亲人说“保重”道别,“我们说得那么郑重,那么认真,我想是因为,我们实在太认识人生的无常了,我们把每一次都当作可能是最后一次。 ”到了香港,有人接机,说明她被人牵挂。她又想起一次得知母亲生病,而她一篇文章急着要交稿,于是由另一人开车去母亲那里,她在车上打开电脑完成了写作。 “四小时车程,母

4、亲的家到了,文章刚好完成。 ”荣光(司机)“转身搭巴士回新竹,又是四小时车程,独自的行旅。”文章不经意点出:有时候,是你牵挂别人,但总是别人牵挂你,照顾你的时候多。不过文章并没有紧扣这一立意,而是像随意地写到她黑衣黑裙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告别仪式,“在低低的唱名声中,人们一波一波进来又一波一波地离去。 ”牵挂的人生最深层而丰富的蕴含力透纸背。这也是作家龙应台对亲情和人生独特的感悟所在。 又如一幅写实照片,只是展示寻常的爬满青藤,有几分简陋的民居,朴3素,没有丝毫的浮华,一个是白头发背影的老妪,一个是苍白头发晒衣的老妪,安详宁静温馨的味儿十足,这也是人世之胜景啊。人老是没完没了地追逐时髦和灿亮,而忽

5、视了身边的安详,后者才是生活和人生的常态。 所以,每读到心为之一动的时候,我便停下来,有时隔一会儿再读,有时隔几天再接着读,觉得一颗心怦怦的,也满满的。自然,现实中的我也觉得若有所失。这里自然有女性作家细心细腻的特点,可她写出了中国式的人之常情,呈现化凡俗为神奇的美感。 我读别的书,比如读厚厚的社科书和长篇小说,则是集中时间一口气读完,书中或思想思维的逻辑力量或人物性格命运的吸引,让我享受到阅读的快感,也可以说享受阅读的高峰体验。而像目送看起来的小篇幅、“小东西”我却不愿一次读完,这同样是我阅读的新体验。我明白了,现代国人忙于生活,忙于趋势和赶潮,总是吃紧地盯着别处,却轻慢了身边由亲人凡俗生活

6、织成的从容与温馨正是这样的生活节拍和场景无言地滋养我们的心灵,我们世世代代就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总以为“别处”才有辉煌,才有真正的幸福,才是人生价值的所在,才能安放人生,其实“别处”往往是心造的幻影,让“别处”撵着,无视滋养亲情人情的凡俗,我们也就成了华丽的空心人,一颗心无所寄托。令人感慨的还有,有着世界公民意识的龙应台倒写出了最具中国根性的人间至情,而我们许多高唱“民族”口号,以“世界大族”自雄的人,却对凡俗化的中国情境中国式温情不屑一顾、麻木不仁。 4我们不妨缓悠下来,着意身边凡俗的亲情人情,每每有意想不到的心灵收获。许多时候,丰裕物质与堂皇华丽并不是第一位的,心灵得到滋养才是关键所在。像目送所写的中国式的人间至情,正是滋养心灵的好去处,不也昭示人的普世价值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