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践创新 弘扬慈善文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262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实践创新 弘扬慈善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积极实践创新 弘扬慈善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积极实践创新 弘扬慈善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积极实践创新 弘扬慈善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积极实践创新 弘扬慈善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积极实践创新 弘扬慈善文化“扶助行动”是武汉晚报的爱心公益专栏,启动于 2002 年 4 月,主要通过深入采访精心报道、积极组织慈善公益活动,呼吁爱心人士帮助老、弱、病、残等困难弱势群体,并开展紧急救助、扶危济困、助学助养等公益事业。 7 年来,“扶助行动”已通过 4000 多篇报道和各种特色活动,筹集善款 7000 余万元,为贫困大学生交学费、让低保家庭孩子天天有奶喝、为四川灾区孩子捐毛衣、为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手术共计帮助14.7 万人渡过难关。 “扶助行动”在湖北家喻户晓,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工人、农民,已有 13 万余人以它为桥,捐款捐物,以武汉晚报发起的“慈善一日”演化成的每年

2、 9 月的“慈善月”活动,已成为武汉地区慈善事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创新报道思路,体现人文关怀,办有温情的报纸 1.从单纯推报道,到倡导慈善文化 “扶助行动”创办之初,是想以媒体优势搭建扶弱助贫的信息传播平台,为人生遭遇困境者发出呼声,让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不久,我们开始避免就事论事,注重倡导慈善文化。如给稿件配发小言论,一事一议,宣传为善最乐、做好事有好报,介绍发达国家慈善事业。新闻和言论并举,弘扬2人性善良,体现人的崇高与尊严,唤醒良知和道德,以此形成共鸣,进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扶助行动之中。 2.从“以不幸感人”,到“以抗争感人” 想让读者掏钱捐物,新闻需要感人。专栏开办不久,“催泪弹

3、”就从求助对象的不幸遭遇,演进到他们面对贫困和灾难,如何与命运顽强抗争。“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与命运抗争的人,更容易得到尊敬和帮助。3.从日常报道,到主题报道 报道一个,影响一群。 “扶助行动”社会影响力滚雪球式增长,平均每天要接待十几拨求助者,但由于版面所限,只能挑一两个好线索见报。报道思路及时调整,从写日常报道帮扶个体,转向为策划主题报道。2007 年的“让低保家庭孩子天天有奶喝”,帮助 9700 个孩子免费喝一年牛奶。 4.从坐等捐助,到捐助者主动参与 进行主题报道,不再“等钱上门”,而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事先与慈善家、爱心企业联系,一推出报道就以他们为龙头,带动更多人献爱

4、心。2009 年 3 月 22 日,“扶助行动”携手武汉市残联,组织“牵手同行筹款百万元帮 1000 名残疾人免费白内障手术”公益活动,每筹集1000 元即可帮一名残疾人重见光明。武汉有 6 万多名白内障患者,其中近半数可以通过手术复明;患者人数每年新增近 3000 名,其中不少是青少年,如不及时手术治疗,极有可能终身致盲。 “扶助行动”事先物色好两家爱心企业,爱尔眼科医院赞助 30 万元,做 200 例手术;爱格眼科医院赞助 15 万元,做 100 例手术。报道推出后,两家医院带动不少企业和个人跟进,“金3龙鱼”赞助 15 万元,做 100 例手术;汉口空军医院赞助 20 例,一家企业赞助

5、10 例至 4 月 10 日,已筹集 64 万元,可帮助 640 名患者重见光明。 二、创新活动方式,聚合社会爱心,办有号召力的报纸 “扶助行动”的基础工作是写稿子,但深层次的工作是“搞活动” 。通过精心策划、组织、报道公益、慈善活动,获得公众注意力,影响更多人,让慈善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如今,“扶助行动”主要从五个方面,组织了百余项慈善公益活动。 捐资助学:连续 7 年组织“为贫困大学生交学费”活动,筹款 1400 余万元,受助大学生达 4000 多人。在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和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分别援建一所希望小学。 扶弱助残:帮 762 名困难残疾人找到工作;帮 3000 名残疾人免费领到轮

6、椅。7 年来,共组织捐赠棉衣、棉被等爱心物资 3 万多件。 重病救治:为家庭困难的重病患者筹集治疗费近 500 万元。南下干部于恩贵去世后,儿子媳妇靠卖报捡垃圾为生,孙子于治又不幸患上白血病。2003 年 6 月 29 日,“扶助行动”推出通讯我年轻,我要活下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报纸上批示:“这样的老干部家里不应该有这样的结果,要把这一家人安顿好。 ”俞正声、罗清泉(时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等省市领导还每人带头捐款 1000 元,社会各界为救助于治捐款近 7 万元。 敬老爱孤:建设“没有院墙的孤儿院”,每年组织资助 1600 多名孤儿4的学费和生活费。组织社会力量

7、,为 3016 名孤儿编织新毛衣。 紧急救助:汶川大地震后,“扶助行动”联合慈善机构,筹集善款 1650多万元,送往四川灾区。组织志愿团深入汉源地震灾区,寻找贫困大学生,资助 400 余人。 在各项活动中,形式在不断创新。如经常进行“公益营销”,实现慈善家商业利益与社会公益的有机结合,推动市场化筹款;通过义演、义拍、义卖、义诊、慈善酒会等,组织各种形式的慈善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2005 年起,年年开展“慈善一日”活动,时间为 9 月 1 日。以“扶助行动”为龙头,聚合众专栏之力,深入社区、高校,开展送医送健康、送法律咨询、送岗位等活动。2006 年,“慈善一日”发展成“慈善月” 。 2008

8、 年 8 月 31 日,残奥会圣火在武汉传递,喻敏成为火炬手。 “祥云”火炬本为私人珍藏之物,但当年 11 月,他捐出火炬义卖,拍卖所得 60 万元,用于捐购新毛衣,送给地震灾区 3000 个孩子。善举引发江城爱心潮,16 天筹得善款百万元,过冬衣物 1.5 余万件,送往四川汉源、绵竹两地现场发放。三、创新媒体功能,搭建和谐平台,办有责任感的报纸 “扶助行动”整合各种爱心资源,让慈善新闻报道和慈善活动层出不穷,社会爱心热潮一浪接一浪,大大扩展了媒体的功能。 1.建立广泛的社会协作,提升“搭桥功能” 利用媒体信息多、交际广的优势,强化牵线搭桥的功能。与武汉市红5十字会、慈善总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9、、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见义勇为基金会,以及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和义工队伍。在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武汉晚报公益救助基金”,专门账户由“扶助行动”支配,但由基金会负责管理、审计。 “扶助行动”开展“慈善一日”和“慈善月”活动,都会联合多家慈善机构共同推出活动,把单一的晚报慈善活动,扩大成为社会慈善大行动。 2.建立庞大的捐助网络,提升社会整合功能“扶助行动”与许多爱心企业建立了互助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十大慈善家和一批爱心企业为龙头,成立庞大的捐助网络。慈善家尹玉林的武汉江汉机电设备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慈善文化,提升企业品牌的“公益价值”,成为“

10、扶助行动”慈善事业的生力军。通过“扶助行动”推出的慈善家甘金华、喻友旺等,已成为武汉慈善界代表人物,甘金华还获评武汉首届道德模范,是武汉市基层党员学习的典范。建立庞大的捐助网络,推动企业家参与慈善活动,不仅帮他们留口碑、树丰碑,而且造福社会,功德无量。这种做法,增强了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使之如“胶水”,联结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件。 四、创新品牌建设,拓展社会影响,办有口碑的报纸 1.扶助对象扩大,从单一扶助到群体救助,品牌传播力越来越强 2008 年初,冰雪灾害持续多日,特困家庭寒冷难熬。1 月 23 日,武汉晚报在本地媒体中率先发出号召“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并联合市6社区志愿者协会,向全社会

11、呼吁为困难群众送温暖。在一个星期里,每天以两三个版的规模跟进报道活动动态。多家企业积极响应,捐钱捐物,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送出取暖器 1000 余台,棉衣棉被 1000 多床。 2.捐赠款物零损耗传递,信息透明,品牌公信力越来越强 “扶助行动”利用报纸自身优势,及时披露信息,使善款透明化。无论是捐 10 万元,还是只捐 1 元钱,都会登报。捐赠单位或个人资助的数额,统统在“爱心播报”栏目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扶助行动”不提取管理费,所需人力均由报社员工和征集的志愿者义务参与,报社补贴活动费用,让捐赠者的爱心零损耗传递,保证所有爱心“一分都不能少” 。哪些人受助也会登报,及时追踪、反馈和公示

12、捐赠款物的流向,确保使用有效,确保捐赠人的意愿得到落实。 爱心人士不指望得到回报,但不拒绝被认可。每位通过“扶助行动”捐献款物的爱心人士,都会获赠一张精致的“爱心卡”,年底还会收到贺年片,这笔开支由报社独立承担。尊重爱心人士,给“扶助行动”赢得不少口碑。 3.栏目树人,培养优秀记者,打造好口碑,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 “扶助行动”创办至今,报社坚持给予相对固定的版面宣传报道慈善活动;对其策划的大型活动,调集各部门精兵强将参与完成;报社所有与慈善或扶助相关的报道,均标注“扶助行动”栏花,并要求栏目主持人向社会公布邮箱、电话号码,手机 24 小时开机,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同时也扩大了栏目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 7 年来的精耕细作,“扶助行动”在业内及社会上影响深远,专7栏及作品多次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2006 年获武汉新闻名专栏奖。原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苗圩曾寄语“扶助行动”:“望坚持下去,一年比一年好。 ”其主持人喻敏也获得很多荣誉首届“武汉市十大慈善之星” 、 “武汉十大杰出青年” 、 “全国十大爱心记者”等等。 “扶助行动”从单一的新闻品牌,变成慈善公益品牌,变成新闻、慈善二合一的品牌综合体,为武汉晚报“打造有口碑的报纸”加分不少。 (作者单位:武汉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