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子管风琴演奏动态的轨迹分析【摘 要】电子管风琴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演奏实践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理论支撑,植入了很多新概念、新方法。本论文着重阐述电子管风琴演奏动态上的轨迹并进行全面分析。【关键词】电子管风琴;演奏动态;轨迹;指挥 中图分类号:J6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76-02 一、电子管风琴演奏的动态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一)演奏者的肢体动作决定了音乐形象。电子管风琴演奏者的肢?w 动作是演奏方式所决定的,双脚离地的演奏方式决定了他的重心自然而然地随着音乐摆动。重心的转移是演奏难度的一部分,对于控制肢体的平衡是非
2、常必要的,在演奏流行乐曲时,除了随着低音贝斯的力度加大外,还会有一连串的脚键盘的 solo,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肢体控制的难度。在演奏古典音乐时身体整体的力量运用就会更微妙。 (二)音乐形象决定了舞台的感染力。电子管风琴是演奏专业中肢体运动比传统乐器运用得更广泛、也是最复杂的一门艺术。由于表达音乐形象的外在化,舞台的感染力也最直接的。脚键盘决定了特殊的演奏动态、演奏重心的问题、演奏的轨迹与移动重心的关系等。只有全面分析电子管风琴演奏动态的轨迹,才能更好地理解电子管风琴独有的音乐2舞台形象。 二、电子管风琴是一个人的乐队,演奏者是指挥的角色 电子管风琴演奏者也是自己的指挥,其基本条件是要熟练掌握电子
3、管风琴演奏技巧。 (一)敏锐的听觉。从某种意义上说,指挥是“专门挑毛病” ,在排练演出中,对那些错误的音符、节奏、演唱方法,都必须指挥加以纠正。所以要想在演奏中听从自己指挥,发现演奏方面的问题就必须具备一双敏锐的耳朵。 (二)较好的音乐记忆。指挥要掌握大量的音乐作品,虽不一定所有声部都背得十分准确,但旋律、主要的和声、配器手法及声部的进入要有事先的分析。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才能具有较好的分析、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及综合音乐素养。要掌握复调、曲式、配器作曲相关理论,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对哲学、美学、文学及相关艺术门类有一定的造诣。 三、电子管风琴指挥观念的确立 电子管风琴指挥动作的轨迹由以
4、下几部分构成:第一,预备前的运动轨迹,它起到暗示演奏前的时间及音乐的力度、发音特点等作用。第二,演奏第一个音的触键运动轨迹,触键点之间的时距即是音乐节拍的长度,就是通常所说的速度。第三,触后运动轨迹,是触键之后反弹回来的力量。它可表示这一拍奏出后的音响特点,包括时值、音色、音量变化,并预示下一音节的情绪以及速度等。第四,音与音之间的在空中挥手的运动轨迹,是触键前运动与触后运动之间的夹角,它表示该拍的音色力度特点。挥手角度越小,说明节奏清晰,快速的一连串的跑动;角度越大,说明速度各方面相对含混,自由速度偏多。这种差别分别表3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它的位置高低及手在此处的停留时间是随着音乐表情而千变万
5、化的。 学习如何在电子管风琴上自行指挥运动的过程中,每一部分都应引起重视。往往有的演奏者比较注意触键的准确性,也能认真对待准备运动,却忽略了其他。尤其在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中是触后的运动轨迹的实际运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可以表示音符的时值、弹性、渐快、渐慢、呼吸、乐句的划分等等。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些电子管风琴特有的指挥手势时,对触后运动轨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电子管风琴指挥动作的基本要领 第一,大臂带小臂、小臂带腕子、手掌、直至指尖;上下左右动作永远是由根带稍。 “松弛” ,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肌肉工作完成的,都有一定的紧张度,都需要适当地控制。 “松弛”是指能用八两力量做到的绝不用一斤的力量
6、,也就是恰当地掌握好“松与紧”这一对矛盾。演奏时肩、肘、腕各部位要协调动作,顺其自然。做到自然地运用指挥动作是最重要的。 第二,演奏前的预备动作轨迹。乐曲开始第一个音的那只手抬起,掌心向下或微扬,手掌的高低根据音乐形象而定,可以从腹部到颈部。抬手的前后,眼睛要迅速找到在键盘上的相关音符。抬手后与起拍的时间间隔 2-3 秒为宜,动作起的时间太短很容易没准备好,时间长了精神容易分散。 在电子管风琴演奏中做这个预备动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可以说不会打预备拍就等于不是真正了解了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技术。指挥动4作是靠预备拍来发号施令的,它的作用决定每个音符的呼吸,也就是模拟演唱者及管乐演奏员的呼吸。快而
7、有力量,吸气则快而猛,预备拍慢,吸气也应慢而柔。它也决定了乐曲的速度、节奏特点、乐曲的力度、乐曲的情感及演奏方法。演奏较抒情的音乐风格时,动作应柔软;演奏进行曲音乐风格时,动作果断有力,声音则应结实、刚强;而演奏轻快、活泼的音乐风格时,则动作灵巧,音色则应有弹性。 第三,乐曲结束部分的运动轨迹。乐曲结束运动根据情感表现也是同等重要。乐曲在情绪激昂,音响强烈时结束,演奏者的整个手臂收拍要果断,有力,收拍的动作也可用握拳来表示音乐的果断结束。乐曲在慢而弱时结束,收拍动作要柔,但也要明确表现结束。 第四,强、弱、渐强与渐弱的动作轨迹。强,毫无疑问演奏动作大而有力,大到可伸臂至极限。弱,就是演奏动作小
8、而轻,轻到可以只是手指稍动,像是手抚摸在绒毛上。这样大的幅度对比,可表现各种力度变化的音乐形象。渐强,原则上动作逐渐加大,加力,渐弱则反之。力度变化时,眼睛与身体的配合不可忽视。渐强时,胸、头部上扬,渐弱时,头、身体都要控制到最小幅度。另外,电子管风琴演奏者手的位置高低、前后,肌肉的紧张度,对音乐的强弱均有很大的影响。 第五,渐快渐慢的动作轨迹。在演奏乐曲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每一动作都理解为下一动作的预备动作。渐慢时,要想把乐曲的速度一拍一拍地逐渐降慢,就必须有意识地强调在每一个预备拍上逐渐降低击拍的速度,这里关键在手提起来的速度要逐渐慢下来,同时动作幅度适当加大;渐快时,反其道而行之,尤其是动
9、作幅度要适当减小。初学者往往5为了强调渐快而加大动作幅度,这样会适得其反,既达不到渐快的目的,拍点和速度也会含混不清。 有时候渐快、渐慢又伴随着渐强或渐弱的演奏技术,这样除了演奏者动作速度变化外,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也要变化,渐慢伴随着渐强,同样的旋律渐慢同时渐弱,演奏者的动作轨迹要均匀、柔和,逐步缩小幅度。这里要用心去体会音乐,才能找到手势的感觉。 渐慢或渐快,不会是大的片段,只会出现在一小段,或一小节,一拍中。注意几小节渐快或渐慢要均匀分布,不要太突然。有时候恢复原速度或变化新的速度或进入延长音,都属于变化速度,需要各方面的技术衔接。 四、结论 研究分析电子管风琴演奏的运动轨迹,其是结合借鉴了
10、传统乐队指挥者的动作,设计出符合电子管风琴演奏特点的一系列动作轨迹。作为电子管风琴演奏者,要在乐曲中有意识地创造出许多形象生动的动作来感动观众,但是一切动作轨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表现音乐,离开音乐的一切动作设计都有哗众取宠之嫌。 电子管风琴演奏大型音乐作品中,配器织体较为复杂,仅靠四肢动作来示意,往往难以把错综复杂的音乐总体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要建立自己是自己的指挥者的概念。双手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协同配合,共同来完成传达音乐信息的任务。身体的朝向也是增强暗示效果的手段之一,在需要强调某个声部时,适当转过身体面向有关声部,这样既强调了对该声部的关注,又使指挥线条呈示更清楚。 6参考文献: 1俄谢?斯珂列波克夫.音乐风格的艺术原理M.陈复君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7. 2哈罗尔德?C、勋伯格著.伟大指挥家M.盛韵译.三联书店,2011.4. 3俄根纳季?齐平著.演奏者与技术M.董茉莉,焦东健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