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2952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肃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肃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肃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肃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甘肃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摘要甘肃省地域辽阔,生态旅游资源发达,是中国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具有热带、温带、湿润、干旱等多种气候类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由于甘肃省地处西部,又与西藏、新疆等著名旅游省区相邻,因此人们对于甘肃的关注相对较少。在新时期,如何能够将甘肃的生态旅游资源更多的展示给世界游客,对我国的旅游经济带动有大的作用。本文就甘肃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希望能让更多的旅游爱好者对甘肃的旅游文化有所关注。 关键词甘肃省;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上的享受越发重视,这就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因地

2、制宜地开发旅游资源是对当地旅游事业最好的整合,因此加大对甘肃省生态资源的利用,对于甘肃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近年来,甘肃旅游业的发展受到甘肃省与国家的重视,尤其是对甘肃的国家级自然生态旅游保护区,如麦积山石窟等景区等,国家加大力度在各方面进行扶持,加之甘肃省对这些景区的不断建设,使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空间。 一、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又称为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从字面上理解,生态旅游要与保护环境相结合,以环保为基础。生态旅游最初是指回归大自然的2旅游,旅游者远离都市的喧嚣,深入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自然的美丽,在自然中休息和探险,对自然中原生态的景物进行观赏,观察野生

3、动植物的生活。目前,大部分人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较高境界的旅游,旅游者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了解欲望,为了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追求自然为其带来的新鲜与刺激而进行的一种跨越空间的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严格遵守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则,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甘肃省生态旅游特征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占据我国国土面积的 4.7%,位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秦岭山脉和祁连山脉等过渡地带。由于地理空间跨度较大,气候类型比较复杂,生物物种与生态环境呈现多样化特征,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山水风光。同时,甘肃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该地区具有千沟万壑、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是绝佳的旅游

4、胜地,据相关数据统计,甘肃省自然生态资源中有森林公园 70 余处(国家重点保护级别的有 15 处) ,自然保护区 50 处(国家级别 8 处) ,地质公园 14 处(国家级别 4 处) ,草原 14 处,温泉 5 处,胡泊 26 处,冰川 2 处,岩洞 7 处,山岳 48 处。这些自然旅游景区分布在甘肃省的各个城市中,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各大旅游景区加强了旅游景点服务和旅游设施的建设,甘肃省自然资源旅游景区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吸引了无数的游客。相关资料表明,近年来甘肃省入境旅游人数呈上升比例增长。甘肃省的旅游空间较大,游客集聚性较强,大部

5、分的游3客都集中在甘肃省较大的城市,小城市旅游人数相对较少。鉴于此,甘肃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要集中精力促进甘肃省中小城市的发展,以大城市的旅游业带动中小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中小城市旅游景区的独特性,加强中小城市旅游景区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甘肃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三、甘肃省生态旅游的问题分析 在分析甘肃生态旅游的开发问题前,我们首先要对甘肃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简单的介绍。甘肃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陆地生态旅游资源,一种是水体生态旅游资源。1 陆地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荒漠。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兰州、永靖和敦煌等地。除了这些可以供我

6、们观赏的景色,甘肃还具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许多都是国家的濒危物种,例如金丝猴、大熊猫、连香树等,都是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的野生物种。 虽然甘肃的生态旅游资源发达,但是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甘肃省的旅游形象不佳,当群众联想到甘肃的第一印象就是西部的贫穷与荒凉,自然环境差。这种错误的概念认识,阻碍了甘肃的旅游业发展。其次是旅游项目产品单一,没有体现出甘肃浓郁的地方特色,生态旅游开发缺乏创意。最后是对自然生态保护设施严重不足,不但阻碍了甘肃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作为甘肃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麦积山石窟为甘肃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在促进甘肃经济发

7、展方面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受到交通和社会经济的约束,该地区的旅游设施与旅游条件还有4待提高。甘肃生态旅游与经济的发展在时空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衡现象,需要引起甘肃省与国家旅游部门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已经有了 20 多年的发展经历,人们在选择旅游景区时,更加关注“无污染”“无烟”等字眼。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及文物古迹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甘肃麦积山石窟旅游项目的发展中,也要充分考虑旅游生态资源的完整性以及文物的保护措施,避免生态环境与文物受到破坏,影响了该地区旅游与经济的发展。 四、甘肃省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态旅游的概念宣传 首先要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生态旅游。

8、生态旅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文旅游,而是人们置身于大自然环境中,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体会,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旅游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概念。而甘肃省从自身的地貌环境而言,在发展生态旅游上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因此旅游部门应该加大对这一概念宣传,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微博的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甘肃的生态旅游资源。以甘肃的麦积山石窟为例,麦积山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是我国首批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 221个洞窟组成,是我国具有艺术特色和旅游潜力的旅游景区,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其中麦积山、石门、街亭温泉以及仙人崖等景点拥有这丰富的物种,如果不对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宣传,出现游客破坏旅游景区自然生

9、态的现象,对麦积山石窟来说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加大力度宣传生态旅游,是保证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开发特色的旅游项目 5甘肃是我国少数民族汇聚最多的省份,许多民族的婚庆、节日、服装、礼仪等极具特色,对外来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就非常有利于生态旅游中民俗民风类的旅游项目开发,因此旅游部门可以号召当地的百姓共同的组织一些民族民风类的活动,不但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当地的百姓增加收入。2 同时,也可以开发一些丛林探险类的旅游项目,让人们亲身的去感受自然,学会对自然的敬畏。由于麦积山石窟旅游景区具有较强的佛教文化特色,应借助麦积山浓厚的佛教氛围,在周边建设一些佛教文化博物馆,使游客

10、在观赏佛教特色景区之后对佛教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麦积山石窟塑像具有强烈的世俗化与民族化特点,大部分的佛像都呈现出和蔼的面容,从佛像的服饰中可以看出强烈的汉族文化特征,可以借助民族文化特点,在旅游区内延伸汉族文化旅游项目,增设一些汉族舞蹈、美食、歌谣等项目,为景区增添色彩,增加景区的旅游观赏项目,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景区的生态环保 生态旅游的核心,就是让游客远离城市的嘈杂,体会大自然的无穷与奥秘。而实现这样旅游核心的前提就是旅游景区的原生态、无污染。目前甘肃的主要景区中,我们所能发现的环保设施几乎都在景区的入口处,设置警示和概况,而许多游客对于这些警示,都没有认真的去阅读。3 因此

11、旅游部门应该在景区内增设更多的文化长廊等,适时对游客进行提醒,并且在导游讲解的过程中,也要补充一些环保的知识,养成游客良好的旅游习惯。针对一些极不文明的行?椋?要给予处罚。在麦积山石窟旅游区,洞窟集中分布在形如麦垛、凌空二三十米到七八十米之间,在6重要景点处安装监控装置和警报装置,保证每一个区域范围都安排有负责人员,对游客进行接待和管理,并对景区内破坏景物和违规观赏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保证景区内生态环境完整与文物安全。同时,麦积山精美的泥塑造像都渗透着佛教宗教文化,因此,在参观者中会存在大量佛教信徒,这时要严格管理,避免在景点内私自烧香拜佛行为的出现导致发生火灾等现象。在特殊景点要做好维护措施

12、,用相应设备,如栅栏等,将重点保护文物进行围护,并在一旁搁置违规观赏提示栏,在提示栏中明确标明,违规观赏或随处乱写乱画会受到的严厉处罚。对于一些屡禁不止的游客,要将其交于警务人员处理。 在新时期,我们要用科学的开发方法,既增添游客对于甘肃的认识,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落实生态旅游的新概念。充分利用甘肃省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发展该地区的旅游业,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旅游景区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中小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使甘肃所有旅游景区都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促进甘肃省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阿莉:甘肃省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赋存状况研究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年第 4 期。 2 王吟其:甘肃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 甘肃农业2016年第 11 期。 3 杨阿莉、蔡庆丽、李海军:甘肃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年第 3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