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闻穿上漂亮的“文化外衣.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303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新闻穿上漂亮的“文化外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新闻穿上漂亮的“文化外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新闻穿上漂亮的“文化外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新闻穿上漂亮的“文化外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给新闻穿上漂亮的“文化外衣我做记者时对外发新闻稿较多,新华社发了 20 多篇,人民日报 6篇(另有 20 多篇评论发表),省部级和境外媒体约 300 篇,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和香港大公报等许多报刊都用过我的稿件,其中有的还在新华社获了奖,有的被人民日报配了短评,有的被美联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转播。一个地市报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为什么能受到重视呢?除了新闻事实本身的价值外,我觉得还应给地方文化即永州文化记上一功。 写新闻都讲究一个背景,这个背景就是:新闻在哪里发生的?新闻发生地是个什么状况、什么情景、有什么让人关注的显著特点?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地发生这个新闻?与这个新闻相关联的有哪些重要

2、的人和事?回答了这些问题,你的新闻就写清楚了,也就有价值了。 在所有的新闻背景中,我一直认为文化背景最为重要,尤其是对外发稿。在本地发稿,你把事实原原本本写出来就行了,大家都知道你那地方。对外发稿,你若不把你那地方的特点写出来,全国、全世界那么大,别人不可能清楚,不清楚就不会感兴趣。当然,这个特点必须与新闻事实挂上钩。 我们永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潇、湘二水的源头,是世界瑶族的发祥地;这里有舜帝南巡的踪迹,有永州八记的遗址;有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故里,有狂草圣人怀素的墨池;有女2书传人,有捕蛇者后裔;有李达故居,有陶铸丰碑;有驰名中外的九嶷山、阳明山,有饮誉神州的舜(帝)文化

3、、柳(宗元)文化永州是一本书,文化灿烂,博大精深。我们在对外报道时,若能或多或少地把永州文化写进去,那就无异于给新闻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给新闻贴上了一张醒目的标签和名片,新闻自然就会引人瞩目。 譬如,上世纪 90 年代我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新闻稿昔日:永州之野产异蛇如今:捕蛇者大养其蛇 ,就是这样写导语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 ,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在这个导语中,我把“柳宗元” 、 捕蛇者说等世人皆知的文化元素巧

4、妙地糅进去了,新闻的可读性立刻大增,让人眼前一亮。这稿后来经新华社播发,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民晚报等全国许多重要媒体纷纷采用,影响非常广泛。 又譬如,1988 年我采写永州八景名扬天下芝山旅游独秀一枝一稿,特地拿出一段介绍芝山的历史文化:“芝山区原名永州,位于潇湘二水汇合处,北接南岳,南连桂林,自古享有永州淡岩天下奇之美称。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在这里写下不朽名篇永州八记 。这里的?O洲春涨、恩院风荷、香零烟雨、山寺晚钟、缘天蕉影、朝阳旭日等永州八景名扬天下,回龙塔、柳子庙、文庙、武庙、朝阳岩、苏轼荔子碑、零陵石棚等名胜古迹,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这篇写芝山的游记,上了香港的大公报,芝山的景

5、色、芝山的历史文化,相信一定会给海外读者留3下深刻印象。 再譬如,2004 年我再次采写永州养蛇一稿时,又把柳宗元请了出来。文中写道:“永州临近云贵,山多林茂,气候温和,适宜蛇类生长,蛇类资源多达 70 余种。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一篇捕蛇者说 ,使永州之野产异蛇名闻天下。近些年来,永州捕蛇者后裔大做异蛇文章 ,发展异蛇产业 ,异蛇科研和异蛇开发搞得红红火火。 ”结果,这篇湖南永州之野崛起“异蛇产业” 的新闻稿,很快被经济日报采用了。 给新闻穿上漂亮的“文化外衣” ,作为记者,有许多功课要做。第一位的,是要首先了解自己所在的地域,了解地域文化,了解历史。你那里有什么好玩艺儿,

6、有什么别人感兴趣的东西,有什么独特的东西,心中要有本账,这样便能写山笔下有名山,写水笔下有秀水,写人笔下有名人,山山水水皆可入新闻。 给新闻穿上漂亮的“文化外衣” ,作为记者,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文化鉴赏力,善于发现美,欣赏美,能抓住文化的内涵,抓住文化的本质,抓住文化的闪光点。文化是个大概念,文化也有良莠雅俗之分,只有健康的有生命力的文化,才有价值,才会吸引受众。不健康的、粗俗的文化,只会坏了读者的口味。 给新闻穿上漂亮的“文化外衣” ,作为记者,还要学会选择,学会节制,注意文化与新闻的巧妙融合,以文化衬托新闻,以文化渲染新闻,切不能喧宾夺主。新闻是主体,文化是背景,背景再美

7、,也只能是为了更加突出主体。文化只能点到为止。 4给新闻穿上漂亮的“文化外衣” ,新闻无疑就会“美”起来,文化也会“亮”起来。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古国,文化氛围浓厚,新闻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时刻都在汲取文化的营养,接受文化的薰陶、浸润、影响,同时又反过来传播文化、影响文化、促进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与文化就是一家,不可分割。在新闻写作中有意识地糅进鲜明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让文化为新闻做广告,让文化首先吸引编辑和受众的眼睛,这无疑是新闻报道的一条捷径,是件事半功倍、一举双得的好事。 在不损害新闻的前提下,我们每一个记者,不妨在采访包里随时准备几件漂亮的“文化外衣”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穿就怎么穿。而是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我们不能把一些重要新闻写得干巴巴的,令人皱眉,但也一定不能随便逮着个什么新闻都要往文化这个框里装。要知道,凡事都有一个度,牵强附会,画蛇添足,即使文化的外衣再美,到头来也适得其反,伤害了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