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文学群体”与“新文学社群”顾名思义,“文学群体”指的就是因为共同爱好文学而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时下文学群体发达,网络中有各种各样的文学群体,例如网民依托新浪网、搜狐网等建立的文学博客圈,以及各大网站建立的文学论坛等,其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特征。当然,现实中也出现了很多文学群体,它们多以某种文学组织的形式出现,如大学校园里的文学社团和社会上文学爱好者结成的群体。这些文学群体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文学活动,或组织采风,或举办文学研讨,形式丰富多彩。文学群体的迅猛发展,已经渐渐影响到了当前的文学创作。 文学群体不是什么新生事物,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群体起自“文学革命”时代的文学社团。文学群体目前
2、的繁荣盛况,只不过是承续历史的复苏。活跃在新媒体上的文学群体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社团的区别之一在于文学群体的开放性,即入门的门槛很低或者直接不设立门槛。这些群体以某种文学形式或某种文学诉求,广泛吸引各种层次的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加入其中。通常情况下,文学群体的目的是在创作与交流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文学群体凝聚文学人气的作用非常明显。这些文学群体成员彼此之间颇有点“英雄不问出处”的慷慨和潇洒。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从事2不同体裁、不同风格创作的写作者或阅读者,都能在群体中和谐相处。他们中的多数成员不拘泥于个人地位和成就,只把“爱好文学”当作惟一的组织原则而聚合在一起,形成了
3、一个十分有利于文学创作的“生态系统” 。首先,群体让文学爱好者和作家彼此之间能够交流文学问题,做到明白个人情况、互相学习促进。文学群体提供了一个阅读、研讨作品的平台,这些作品或许就是群体成员创作的,能够面对面地交流创作体会或阅读心得,群体成员为某一个观点争论不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不仅能够使作者明白作品的优缺点,还有可能使某些文学创作问题在辩论中清晰起来,实为文学创作中值得倡导的事情。 其次,文学群体(尤其是网络上的)有利于作家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的提炼和运用。文学是经验的事业,即便是那些科幻的、荒诞的作品,也是基于现实经验的创作。作家个人经验在文学群体中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检验,这种检验包括真伪的
4、辨别和典型程度的评判。当一个作家面对大众阅读者时,他不见得有机会得到读者的反馈意见。但假如本人愿意,群体平台可以为作者提供一个试验场。另一方面,群体平台作为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场所,通过叙述者的讲述和大家的评判,个人经验则极有可能上升为集体经验,从而被更多作者有效吸收,并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些经验加以表现。在现实社会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群体成为某种形式的经验交换、提炼、浓缩和发酵的容器,不失为新媒体时代培育作者的文学现场。 3第三,文学群体对于文学风格和流派的形成极为有利。文学创作是作家的个体劳动,但作者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作家一定会从属于某一民族、生活在某一地域中,他们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身处
5、在某种群体中,也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他们通过对个人经验的锤炼或与集体经验的对比、参照,在文学群体的促进下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文学风格。群体实质上是个交际圈,社会关系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到群体中来,人的个性也会受制于群体的隐性规则。身居某个群体,实质上是某种文学创作风格的预演。群体的较多成员形成个人创作风格之后,流派也将应运而生。 第四,文学群体以巨大的激励作用推动着文学现场的繁荣。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和文学爱好者的参与激情,尤其对于初入文学之门或者中、低水平的创作者而言,群体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文学是个抽象的纸上概念,似乎没有人身处文学之中。但是,群体却在另外的角度上为作家和读者营造了一个文学现场,它提示我们:文学不仅可以被阅读、被议论,甚至还可以被现场参与。在这个现场中,读者可以见到作者,并与之交谈、争论;作者也可以见到读者,可以征询意见,也可以讲授心得。这样的互动是其他文学活动不能长久保持的,惟有新媒体时代的群体能够实现。正是有了这个现场,文学变成了可感可触可言可说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作者和读者在这场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乐此不疲,锲而不舍。文学群体所营造的现场感令原本寂寞的文学变得热4闹起来,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