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涂山位置的确认.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325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涂山位置的确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涂山位置的确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涂山位置的确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涂山位置的确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涂山位置的确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涂山位置的确认尚书?皋陶谟载:“(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史记?夏本纪载:“禹曰: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予,以散能成水土功 。 ”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竹书纪年载:“禹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以上这些史料表明:大禹的婚娶与夏后启的诞生以及大禹会诸侯的地方都在涂山。鉴于涂山的重要性,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郑重地写下“夏之兴也以涂山” 。 那么,涂山究竟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历来有不同的争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明代宋濂在游涂荆二山记中引唐代苏鹗演义云:“涂山有四,一会稽,二渝州,三濠州,四当涂。 ”另外,顾颉刚等

2、人认为涂山即河南省嵩县的三涂山(顾颉刚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到目前为止,关于涂山,全国有五处。 一、会稽说。 越绝书载:“涂山者禹所娶妻之地也,去县五十里。”此说认为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会稽山即涂山。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也主此说。明代宋濂认为:“(禹)会诸侯实在会稽之涂山。柳子厚涂山铭 ,苏子赡、子由涂山诗,指在濠州者皆非是”(宋濂游涂荆二山记)。这样, “涂山、会稽山混而为一,于是涂山就按在今浙江绍兴之地”(詹子庆夏史与夏代文明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 年版)。詹子庆先生在夏史与夏代文明中进一步指出:“众所周知在遥远的2夏代,夏族势力达不到今浙江

3、,这已从今天夏文化的考古探索证明了这点,因此,会稽说当不能成立。 ” 二、渝州说。此说又称巴郡江州说。 华阳国志?巴志载:“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渝州和江州皆为今重庆市江北县。 水经?江水注载:“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君祠,庙铭存焉。 ”扬雄蜀王本纪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 ”石纽,即今四川北川县。所以四川重庆一带历来都认为禹生于斯、婚娶于斯、会诸侯于斯,涂山当在渝州。然而,杨铭的重庆禹文化及其由来(蚌埠涂山与华夏文明 ,黄山书社 2002 年版)和李修松的涂山汇考(中国史研究 ,1999 年第 2 期)都认为:在春秋末期,一支涂山氏(徐人、涂人)

4、南迁江西、湖北,再沿江西上至重庆江对岸定居,由此演绎出有关“禹生石纽” 、 “禹娶涂山氏于江州”等多种遗迹传闻。由此可见,渝州说证据不足,考古发掘资料缺乏,不能成立。 三、当涂说。当涂,即今安徽当涂县。据怀远县志及有关资料介绍,东晋时当涂郡(今安徽怀远县)乔迁至江南于湖县(今安徽芜湖市)境内,改设马头郡。于是江南便有了当涂县。与涂山相连,此说显系附会。 四、三涂山说。 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载:“禹治鸿水涂山氏往至嵩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这段神话表明:大禹在今河南省嵩山附近娶涂山氏女而生启。此说文献史料不足,考古发掘资料也欠缺。李修松在涂山汇考中认为:河

5、南嵩县三涂山是涂山氏后裔迁居留下的名称。有些学者3根据夏朝传统中心在晋豫一带来力主三涂山说,董楚平在“防风氏”笺证(历史研究 ,1993 年第 5 期)中认为:“其说不但缺乏坚实的文献、考古根据,而且视野思路也失之狭窄。 ”所以,此说也不能成立。 五、濠州说。濠州,即今安徽凤阳县。 “濠州说”实指今安徽省怀远县境内淮河、涡河交汇处的涂山。涂山在怀远县境内,为何历史上却说在濠州?据怀远县志介绍,濠州为隋开皇二年(公元 582 年)所置,当时,隋朝将荆山郡(今安徽怀远县)改设涂山县,属濠州。故古人说涂山在濠州。 据笔者实地考证,安徽怀远境内的涂山现存遗迹和考古发掘资料与历史文献记载正相符。 关于禹

6、聚、禹墟、禹会村与涂山关系的考证。 水经?淮水注引吕氏春秋载:“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故江淮之俗,以辛壬癸甲为嫁娶日也。禹聚(墟在山西南;县,即其地也。 ”汉书?地理志载:“应劭曰:禹所娶涂山,侯国也,有禹墟” 。唐代彭晁所作的禹庙记云:“禹会诸侯于此,故村名禹会。 ”宋代苏轼的濠州七绝?涂山云;“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樵苏已人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上述文献中的“禹聚” ,即大禹会诸侯之所在,也即“禹墟”或“禹会村” 。据笔者考证:禹会村正好位于怀远涂山西南五公里处的淮河岸边,与“禹聚(墟)在山西南”这一史料相符,且“禹会村”村名自唐代起一直延用至

7、今,全国独一无二。这些史料同时又表明:流传至今的江淮婚娶之俗正是源于大禹在怀远涂山娶涂山氏女之事。 4关于寿春、钟离与涂山关系的考证。 左传哀公七年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 ”路史?后纪卷十二注引世纪则进一步指出涂山的位置:“涂山氏合昏于台桑之野涂山,口之钟离西七十里五涂山也,即平河之当涂县,寿春东北。 ”怀远涂山禹王宫碑记也载:“涂山位于古寿春东北,相距壹百余里,在钟离县西。 ”据笔者考证:寿春,即今安徽省寿县;钟离,即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镇;而怀远县境内的涂山正好在寿县东北一百一十里、凤阳县临淮关镇西八十里处,与史料相吻合。 关于淮河、涡河、荆山与涂山关系的考证。 图经载:“荆涂二山,

8、本相连属,禹凿为二,以通淮流。 ”这一史料真实地描写出怀远涂山的概貌:荆山本属涂山,原为一脉;淮水自西南而来,穿荆夹山口而过,河东为涂山,河西为荆山;但二山之间的夹山口十分狭窄,河道阻塞。淮水绕荆山之北而东流,后来大禹凿开夹山口,使淮水从中直泻而下。至今涂山脚下的上洪村附近还留有大禹劈山导淮时斧凿的痕迹。 名胜志也载:“汉高祖过涂山,命立启王庙,以镇荆山;立禹王庙,以镇涂山。”而怀远县境内的涂山与荆山隔河相峙,瞰淮矗立,至今荆山上还有启王庙,即启王殿,涂山之巅有禹王庙,即禹王宫。这一史料同时又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认为“禹娶涂山” 、 “禹会诸侯”是在淮河中游的涂山。另据三国志

9、和曹丕的浮淮赋?有序介绍:建安十四年,曹操率水军自谯(今安徽毫州市)东征,经涡河入淮河,泊于涂山脚下,曹丕与王粲同作浮淮赋 ,以志其盛。据笔者考证:怀远涂山正位于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处,与史料相符。 其他考证。 竹书纪年和左传昭公四年以及柳宗元的涂山铭5并序均有“周穆王会诸侯于涂山”的记载。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中也认为:“穆王曾会诸侯于涂山,涂山为今安徽省怀远县境内淮水南岸的一座小山。 ”柳宗元不仅来怀远涂山考古作铭,而且还“即山刊碑,贻后训则” 。可惜那块石碑已丢失,否则,当为极其珍贵的文物。嗣后,苏轼、苏辙、欧阳修、黄庭坚、梅尧臣、宋濂等名家也都涉足

10、怀远涂山,并留下了不少诗文。怀远涂山一带至今尚有禹会古台、台桑石、启母石、防风冢、黄熊庙、禹会村、禹王宫、禹庙、启王庙等遗迹也可作为佐证。另外,在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古代史地图册第 2 页“夏朝形势”图中均标有淮河中游蚌埠市西的怀远涂山,而其他地方有山名“涂”者都没有标出。 2001 年 7 月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了“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 ,全国 120 多位专家学者云集蚌埠,以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孟世凯先生的夏文化与涂山为代表的部分论文,对涂山位置进行了确认,认为“禹娶涂山” 、 “禹会诸侯”当在安徽省怀远县境内。 2007 年 5 月和 200

11、8 年 4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家王吉怀教授率队,分别两次在怀远涂山西南的禹会村进行“禹墟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碳 14 测定, “禹墟遗址”确切年代距今 4100-4250 年,与“禹会诸侯” 、 “禹娶涂山”的记载时间相符,也使“涂山氏国”的记载有了可靠的依据;另据考古专家介绍,已发现的龙山时期的夯土遗迹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而刚刚破土而出的“禹墟”夯土6台竟达 2000 平方米,这与“禹会诸侯”的规模、 “执玉帛者万国”的盛况相匹配。所以,王吉怀教授说,这将是近年来我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综上所述,全国五处涂山已水落石出:“濠州说”文献记载最早,现在史料证据充足,考古发掘资料确凿,专家学者考证合理,所以此说最为可靠“禹娶涂山” 、 “禹会诸侯” 、夏后启的诞生地均在安徽省怀远县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