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适性研究背景下的作文入门教学小学三年级是作文入门的初级阶段,是一个作文教学的非常时期,如果引导得力,学生对作文创作充满兴趣,对孩子的一生的学习都有极其积极的促进意义。我在作文教学时主要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学文先学章法,为师先省自身。常常发现有孩子不会写作文,根本东扯西拽不得要领,从头到尾没有一段是通顺的。这样的孩子就是没有明确文章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的写法。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入门的路走对了,那么离成功就可能更近些。 1.分门别类,细小入微。不论是古文还是白话文,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是故事,分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是写景文章,可按一定的顺序按部就班;是写物,可先写外形,再论作用功能。
2、在实际教学中,我不是单纯枯燥地告诉他们这是什么作文。在心中有底的情况下,利用板书作文框架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作文不同的章法要领。第五册中有一篇写我的自画像,在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画完自己的画像后,我就和同学们讨论开了,最后边讨论边在黑板上板书: 我的自画像 第一小节 写外貌 第二小节 写特点 第三小节 写理想 仅仅这样的板书还是不够的,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会爬2树,所以要给他们梯子,也就是细微到句子的指导。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把中间部分写详细都要老师手把手般地教。在刚开始的几篇文章,我利用填空的形式来让孩子们写作文,让孩子们感受一篇完整的作文该如何去酝酿如何去完成。慢慢地,只
3、指导中间部分如何按顺序写,慢慢地只给一个粗框架,最后只要给题目。这样,孩子从有学步车的辅助,到自己能独立行走,验证了一个学习的正确的过程。 2.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在半年的作文训练和熏陶下,同学们基本能做到看见作文题目就心中有数该怎么来写。写作本来就是感知和记忆加灵感的产物。写作中用到的记忆包括生活的记忆,在我自身体验上来说,还包括平时读书时对语言的记忆,也就是语言表达的章法的记忆,我想这就是语感吧。而这种语感的习得,一方面来自课本,另一方面来自课外大量的阅读和倾听。爱读文章的孩子作文肯定不会差。有一点是必须要提的,就是开卷有益。这个“卷”在如今,可以理解得更宽泛些,举例来说,电视电影中的对白
4、,是一种非常好的语言学习,有些手机短信也非常值得一读。把握恰当适度的话,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处处可受益。 3.下笔三思,不耻下问。有的老师很反对学生看漫画和接触网络文学。其实,时代的发展,老师也不可禁锢自己的头脑。要用博大的心去容忍学生的创造,别把自己的认知当作是天理,谁都无法超越。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在写作文评语时,要多理解少驳斥。有孩子这样写道:“春天到了,我看见那青青的柳条像老爷爷的头发。 ”如果,你不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写,那么你肯定会说孩子犯了错误,青青的柳条如何像老爷爷3花白的头发呢?但是请别武断,找来孩子
5、一问才知道,那柳条长在了一段枯木桩上。枯枯的木桩怎么就长出嫩柳条来了呢?对呀,世界上无奇不有,所以别用红笔扼杀孩子的天真纯真,下笔要三思,最好不耻下问。 第二步:有章法又无章法,有指导又无指导。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我深知陶行知先生说这句话的分量。意由心生,意就可入文。意又怎会被章法所束缚?所以文章有章法又可说无章法。 1.尽情书写 (1)一个好习惯。我们班有一个好习惯:热烈讨论安静书写。讨论时各抒己见,写时不查字典不讨论交流,力求思路不断,洋洋洒洒而成文。等写完后再做修复工作。养成这个习惯后,孩子们行文都
6、很快,文章很通顺,不凑字数。 (2)添油加醋。 “添油加醋”是写文章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写事情时,写上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写景色时,写上一种小动物增加情趣,写上风增加动感,写上感受让读者感同身受。诸如此类,让学生懂得,文章不能干巴巴,文章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就象是画好了草稿的画,要给它涂上漂亮的色彩它才完整。 (3)东拉西扯。想到什么,可以尽情往上写,不怕犯错,就怕从来不犯错。如果只要把事情交代清楚,那么几句话就完了。就看你会不会写细节,会不会写出别人看不到你看到的。第六册看图说话亡羊补牢,孩子们都写了图上看不到的东西。有的孩子写羊倌看到地上满地的羊毛羊血和狼的脚印;有的孩子写出了羊倌起
7、先看到羊圈小小的一个破洞时细腻的心理4活动;有一个孩子,还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也写上去了,读着也很有味道。 2.激情批改 (1)批着尽兴,自己也写一段。以前,眉批爱写“好” 、 “不错”,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言之无物,常常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好。与其如此,做老师的,还不如身体力行做榜样。你要孩子怎么写,你就写给他看。与其让批作文成为一种负担,还不如把批作文也当作自己发挥的舞台。让孩子看看,老师是怎么写作文的,孩子的作文缺什么,你就帮他补上。有的作文的确好,你要讲清楚好在哪里,用清楚适当激情的语句让孩子懂得,他自己的特点一定要坚持。要知道,保持文章的鲜活个性多么不容易。韩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启蒙得法,
8、说不定在孩子们中也出个文学奇才。 (2)批着无味,什么也不写。无声也是一种语言,无字也是一种批评。一向絮絮叨叨的老师怎么今天一个字都没有留给我呢?她肯定不喜欢我的文章,下次我一定要写得更努力,让老师表扬我。如果,能和孩子达成这样的默契,那么,一方面,你的批改作文的工作就会比较轻松,你只要在一个学期中,有选择地详批几篇就能达到全部详批的效果。批改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自知,自省,自悟,自改,自进步。 第三步,无题也作文,作文伴生活。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可能三年级的孩子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文字和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大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给孩子们尽力创设这样的班级氛围,想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主动参与,并
9、且快乐地参与。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5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 (1)快乐作文。作文,给生活带来方便,比如应用文;作文,给生活带来温馨,比如书信要让每个孩子都知道,学写作文能给自己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带来收获,带来美的享受。下笔时,就要想,给读者带去快乐。 (2)主动作文。作文,有太多太多的形式了。给班主任的书面报告,给好朋友的留言条,给妈妈生日卡的祝福语,这些都是作文,都要用心写,并且,为自己创造机会来写。班级里,也开展合作
10、日记,连载小说等形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我还希望孩子们能自己偷偷地写日记,不用给我看,也不给父母看,这是他们自己的秘密,不与别人分享的喜怒哀乐。 (3)不求功利地作文。我赞成孩子们的文章去投稿发表而不太赞成去夺奖。投稿发表,让别人读你的文字获得享受,这是利他的行为。而过早给孩子定个奖,会让孩子觉得文字是功利的,是有目的的,会污染了文学,也会污染了孩子的头脑。谁的文章都不能达到顶峰,一山还有一山高。认真地感受文字,虚心地运用文字,从容踏实地表达文字,这才是文人的真谛。我在作文入门教学中的几个小方法: (一)批改符号卡通化 第一线的老师都深有体会,让孩子们看懂老师的批改,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
11、过程。笔者却利用这个契机把批改符号卡通化,让孩子们能够一下子记住最基本的几个修改符号。 1.删除号 删除号圆圆的身体,拖一条小小的尾巴,形似小老鼠。故取名:小老鼠符号 62.改正号 改正号圆圆的头上长两只大角,多么像一头憨厚可爱的牛呀。故取名:牛角符号 3.对调号 对调号用直线曲折而行,好似迷宫路线。故取名:迷宫符号 4.调遣号 调遣号总是把缺失的文字调入剧中,从形似从用途取名:吊车符号 这四个是常用的符号,在课堂上,边画边讲,孩子们分外感兴趣,老师取了第一名字,其余名字孩子们常常帮着取。除了这四个,其他的符号在这堂课上并不讲,以后涉及到了再慢慢渗透。从教学效果看,孩子们教学符号学得很扎实,对
1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自改自觉化 我常拿名人手稿作例子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学会“推敲”,学会斟酌文字,修改文字。比如,有个孩子的作文开头这么写:“熊小能和孙小圣约好去郊游。 ”我建议他改改,假如天气,心情等,他改后我大大表扬了他,他写道:“天气晴朗,风轻柔柔的,这样的好天气,熊小能跟孙小圣约好去尽情郊游一番。 ”改后我问孩子,作文要不要改?孩子说,一定要动脑筋好好改改。我把这个例子在评讲作文时跟全班孩子分享。从此,班级里的孩子总是写完后,用恰当的修改符号涂涂改改。 很喜欢看孩子们用各色笔涂改的草稿,似乎是一张尽心涂抹的画,那么用心,那么好看,那么让人欣慰。 (三)作文
13、口头化 如果,作文连读都困难,那写出来毫无意义。修改完后不妨读一读,自7己读得顺溜了,满意了再誊,誊后再读一读,就更完美了。我常跟孩子们这样说,孩子们也能经常这样做。写完后,除了读给自己听,也读给同学听,家人听。在家里读,在班级里读。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倾听的时候,也学习别人好的作文辞藻和结构安排。 (四)看名著经常化 建议家长给孩子买几本好书。每个孩子从家里带至少一本好书,建立班级小图书馆。以一周为单位,向班级里的孩子们开放图书借阅。每个孩子每周都能得到一本好书,并且坚持一周翻阅完毕。另外我还指导孩子们在采蜜本上摘录看过的书的书名,主要内容,名言警句,美文段落。以积累充实自己的文学涵养,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总之,在作文入门教学的时候,我想让孩子们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学会正确的写作方法,在起步阶段的时候,走好第一步,并且能望见第二步,“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我也希望,我的点滴不绝的努力,能为自己的学生的作文学习之路找到正确的钥匙。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平望实验小学) 责编 /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