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斧头,还是剑?(外一篇)如果有人问你,假如你在森林里要砍伐一棵大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工具? 用锋利的斧头。 如果有人问你,当你在古罗马的大斗兽场上独自面对一头猛兽,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武器? 用锋利的宝剑,而不能用斧头。 这些道理大概连七八岁的小孩子都会明白,但在我们中国的“有识之士”眼中,答案很有可能会走样。因为中国人好像喜欢的是斧头,而不是剑,神奇吧? 斧头的优点是稳重笃实,一砍一个口子;剑的优点则是轻灵玄妙,轻轻一刺就直抵要害。 如果你只有一小块质地优良的精钢,你会把它打造成一把斧头,还是锻造成一把宝剑? 这是个两难问题:斧头有斧头的用场,剑也有剑的用武之地。 砍树只能用斧头,跟猛兽搏斗只
2、能用剑。两者不能换过来用。事倍功半还是小事,最怕一弄不好还会“反误了卿卿性命” 。 我想,今天中国教育界一直积极地要培养的所谓“全才” ,只不过是把斧头(中国几千年来好像没出过真正的全才,偏才倒是出了一大摞子) ;而受排斥的“偏才”才是一把锋利的宝剑。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最著名的话。第一句就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生命是有限的,我不想多言,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是,到底有没有人知道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呢? 厚此,只能薄彼。一个人一辈子的精力,就像是一块固定的精钢,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只表现在这块钢对不同的人有大小之分,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而言,自己那块钢则是大小固定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
3、社会及自身的需要把它打造成各种工具而已。 也许你看过打枪,子弹里的火药爆炸,巨大的推力赋予小小的子弹头以雷霆万钧之势,因为势不可挡,所以能入骨三分。但是你想想,如果这么点火药产生的推力用来发射一个大秤砣,说不准连两尺开外的一只小麻雀也打不死。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一种英雄气短的悲壮。 全才之梦遥不可及,因为全才就是神。但我们都不是神,也不是当神的料。 中国人普遍“过于”重视基础。的确,基础越牢越是好事,打个比方说, “豆腐渣工程”彩虹桥就害死过不少人。但是人不是桥,人不能像桥一样是“你灌输我接受”的死板之物,不能够类比,我们所追求的基础必须得以时间、精力等的巨大耗费为代价,更何况我们不
4、能不接受许多人为的荒谬的多余的“基础” 。 徐志摩、雪莱、拜伦、顾城、海子,还有更多,死时都没有超过 40岁,他们都是一把把锋芒毕露、光可鉴人的宝剑,具有出众的文学才华。然而,在一切遵循实用原则的当代,在我们一些人眼中也许是没多少作用的“朽木”也说不定呢? 3比方说,顾城只上过小学,不会算什么数学题,也不会 English,他却是当代中国最最出色的几个诗人之一。怎么解释呢? 不是奇迹,除了他们有一定天分外(事实上我们当今的许多人的天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是在于他们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自身优势,将自己尽早地打造成宝剑罢了。 中国的教育往往因为一厢情愿地强调基础教育,而使形式主义泛滥成灾。最近听说
5、中国教委作了一项调查,令人震惊的是大学生们觉得有80的课程纯粹是不痛不痒没多大用处当然为了及格也不能不学。我们有多少如金岁月都消磨在了“为了忘却的学习”上了? 我并不否定有一定基础的重要意义。但我们错得太多的就是形而上学地强调基础,过于追求基础的重要性了,人们做的“无用功”太多了。就像军训时,目的地只是你左边的两米处,你却听从命令从右边拐了个几百米才安全抵达南辕北辙,纯属浪费! 总而言之,要斧头,还是要剑,得看目的而定。但是我们的教育专家常常忽略的是剑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国人总是强调整体意识,强调团结,这没有错,人多力量大嘛。纠集几十把斧头对一棵大树一顿乱砍,这棵树还能不马上明哲保身乖乖趴
6、下?但是我们应该更要看到,有不少事情是人一多就乱,一乱就败。也就是说,有不少事情不是集体所能完成的,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得最好。 比如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给他再多的人马也是于事无补; 比如中国要争取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泱泱大国没人拿这个奖面子上真是挂不住) ,也只能靠某个最优秀的作家,而不是一大群人。 4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法国的某报悬赏提了一个问题:博物馆失火了,你只来得及抢救一幅名画,那你会挑哪一幅?答案五花八门:最昂贵的,自己最喜欢的,最古老的,最暴露的,等等。但是最终得奖的是一个名作家的回答: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画。 与其对着相距万里的月亮垂涎三尺,不如吃你面前的月饼;与其向往遥不可
7、及的全才(凡要求我们成为全才者都该自省,因为他们实际上没有一个是全才) ,不如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精力集中起来做个具有特殊才能的人。 人生的目标有好多,但最明智的是,追求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中国从来都不缺斧子,因为中国提倡全才提倡了几千年结果中国的树都被砍得差不多了。中国最缺的是剑,只有剑才能直抵要害;而且成为一把剑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抽烟 谈起抽烟,便想起数年前风行一时的说法:“吸烟等于慢性自杀,吸一支烟等于消耗了 2 分钟的寿命。 ”所以每次看人喷烟,都叫我想像那是一架人造喷气式飞机,当然他是惟一的乘客,就这么优哉游哉地向死亡挺进。 有时候想想,厌烟者之论调当然亦是为人类
8、健康和保护大气层着想;只是给瘾君子们这么不合时宜地一提醒,好比在别人吃得正香时大谈厕5所,睡得正甜时大放摇滚乐,看电视正酣时拉了电闸,终有吃力不讨好和不识时务之虞。其实真正的瘾君子岂不知生命之重要?但想一想,有得必有失,生命中还有比部分寿命更重要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值得以性命相搏,所以就舍得这每段 2 分钟的寿命了。更何况市场上时不时有各种打着“清除体内各种垃圾毒素”的灵丹妙药,听起来是吃上一斤老鼠药也可以妙手回春。其实,人也真是好脆弱的,喝杯开水有可能会呛死;吃片伟哥有可能心肌梗塞死;听到个什么好事噩耗的也可能激动死;情变、东窗事发一时想不开可能就跳楼死;活人可以给尿憋死,出人意料的中风和高血
9、压爆血管更是死得难看。据最近科学研究得知,只要两天不大便那么腹中秽物便会释放出相当于两包劣质香烟的毒素一句话,人的生命中充满了各种死的可能性。伴随着茫茫然的前途一起到来,就这么抽上一根烟,细细地品味这云蒸霞蔚,偶然也想一想死亡,想一想在跟毒玫瑰接吻,岂不是一件体验生活的乐事? 吸烟大概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久而久之吸烟便成了世界性之文化交流。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中便提到: “牛津是世界上名声压得倒人的一个学府。牛津的秘密是它的导师制。导师的秘密,按利卡克教授说,是对准了他的徒弟们抽烟 。真的,在牛津或康桥地方要找一个不吸烟的学生是很费事的先生更不用提。学会抽烟,学会沙发上古怪的坐法,学会半吞半吐的
10、谈话大学教育就够格儿了, 牛津人 、 康桥人还不彀中吗?我如其有钱来办学堂的话,利卡克说,第一件事情我要做的是造一间吸烟室,其次造宿舍,再次造图书馆;真要到了有钱没地方花的时候再来造课堂。 ” 6这么一听,的的确确英国的教授真是亦古亦前卫。古的是生活方式的崇古;前卫的是便是在当今的中国课堂上,如有不肖子弟当众吞云吐雾,只怕会被同学与教师提了头发横拖竖拽地轰出教室。不过看来,“诗魔”志摩也是吸烟一族。想起他的名作云游 ,想起他的“是人没有不想飞的” ,最后才知道他飞机失事而死,才自觉其跟云、雾、烟多有关系,许是“一句谶语”吧。 朱自清在散文谈抽烟中亦论过抽烟,仅取一小段:“有些人抽烟,为的是有个
11、伴儿。譬如说一个人单身住在北平,和朋友在一块儿,倒是有说有笑的,回家来,空房子像水一样。这时候他可以摸出一支烟抽起来,借点儿暖气。黄昏来了,屋子里的东西只剩些轮廓,暂时懒得开灯,也可以点上一支烟,看烟头上的火一闪一闪的,像亲密的低语,只有自己听得出。要是生气,也不妨迁怒一下,使劲儿吸他十来口。客来了,若你倦了说不得话,或者找不出可说的,干坐着岂不着急?这时候最好拈起一支烟将嘴堵上等你对面的人。 “从前抽水烟旱烟,不过一种不伤大雅的嗜好,现在抽烟却成了派头。抽烟卷儿指头黄了,由它去。用烟嘴不独麻烦,也小气,又跟烟隔得那么老远的。今儿大褂上一个窟窿,明儿坎肩上一个,由他去。一支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
12、一只小麻雀,也由它去。总之,蹩蹩扭扭的,其实也还是个满不在乎罢了。烟有好有坏,味有浓有淡,能够辨味的是内行,不择烟而抽的是大方之家。 ” 抽烟跟感情,只怕是难舍难分。看电影,有一幕便是毛泽东家乡的父老乡亲推了一个代表到北京看望主席,带回了一大罐主席送的烟,结7果全村人民集会,一人一支,受者欢天喜地涕泗横流,连从不沾烟的老婆婆老奶奶也老泪纵横地要来一支,说是主席的烟要当成传家宝。男人在女人冷时脱下衣为其披上被尊为时尚的经典动作;可是别忘了有一点,便是男人也会冷,男人披女人的衣服只怕是死也不干,男人披别的男人的衣服更是面子上过不去,这时只有给自己点上一支烟了。 抽烟与事业,也大有关系。特别是文人,
13、脑力劳动者更是男女无别。曾看作家梁晓声的一篇文章,提到他在上海时有一天去拜访写百合花的文坛老前辈茹志娟女士,初见她的时候发现其与他想像中差得太远,高大,黝黑,一只手上是一支烟据说茹老师烟瘾很大不过,后来他的确才觉得这才是茹老师应该的样子,少点什么便变味了。文人中抽烟最厉害的看来得首推鲁迅先生,在林林总总回忆先生的文章中他似乎是笔不离纸、手不离烟的。在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中这么说道:“只有他(藤野先生)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又使我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并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14、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 我敢打赌,如鲁迅先生按身边人的要求“断了烟”或“少抽几根” ,只怕那些叫人叹为观止的讽刺文怕是要少写很多, “火药味”和战斗力怕也是削弱许多。对鲁迅本人来说是延年益寿,对国家人民来说怕不会是一件乐事了。生命的价值,本来就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没完没了的数量。抽烟有其好处, “存在必合理” ;亦有其坏处,影响环境。只盼那些8瘾君子还是觉得有必要有价值时才抽,同时也不要影响他人才好。 一支烟快要燃到头了,总结一下我此时的感触: 生命就像此刻手中的香烟,越烧越短。 人生的努力就像曲折交缠的烟丝。 经历和心事就像袅袅上升而摇曳多姿的烟圈。 人生苦涩的经验教训就像抽过的淡黄烟蒂。 回忆就像一地散落的烟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