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体育活动的特点陕甘宁边区曾是全国抗日的模范区。边区体育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表现出鲜明的军事化、大众化和经常化特色。 一、陕甘宁边区体育的军事化 1937 年 8 月 1 日,毛泽东在抗战动员运动大会上指出:“我们这个运动大会,不仅是运动竞赛,而且要为抗战而动员起来。 ”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曾号召全边区军民,要想同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猛兽作残酷的搏斗,“非有钢铁一般的身体和艰苦卓绝的精神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但是,从当时的武器装备、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来看,与日本帝国主义者尚有差距。因此, “在与敌人长期斗争中取胜,所赖于比敌人更能动手动脚” 。“尤须要有体育运动以锻炼我们的身
2、躯” 。 1942 年,叶剑英在加强体力一文中指出:没有“铁汉”般的体魄,是受不了战斗的锻炼的;没有“金刚”般的钢筋铁骨,是杀不胜日本鬼子的。 “铁汉” , “金刚” ,可以从日常教育和战斗实践中锻炼出来提倡体育,加强体力,自然成为我们培养革命于部不可分离的工作。同年,毛泽东提出:“锻炼体魄,好打日本。 ”贺龙提出:“体育运动军事化。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边区国民教育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课程内容都以抗战为中心教材,由教育厅统一编制发给,以国语、政2治常识、自然常识、算数、体育为主。 ”并要求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必须与军事化相结合。进行军事操练:“要求行动军事化集会、解散迅速,在山野、田间随时随地
3、可以上课,学生的文具书籍等经常随身携带。”“采取军队的编制养成儿童集体生活的习惯,并能遵守一定的军事纪律,使其成为有训练、有纪律的小战士。 ”“加强军事学习如爬山、赛跑、掷手榴弹、射击、野战、刺击技术、防空防毒演习等。 ”1938 年12 月,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在一年来边区的国防教育中指出:“实行军事化的训练,为适应战时环境的需要。中等以上的学校实行军事训练,小学生应实行半军事化的组织,使学生在必要时可直接参加抗战。 ”直到1943 年陕甘宁边区战时教育方案再次强调:“体育课应加简单的军事训练,学习侦察、通讯、站岗、放哨、坚壁清野、埋地雷等实际技能,培养迅速敏捷、灵活机动的生活习惯,使教员及年龄
4、较大的学生具备最低限度的自卫能力。 ” 在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同样能看到陕甘宁边区军事体育这一特点。当斯诺看到红军围绕提高军事素质而开展的跳远、跳高、赛跑、爬墙、攀绳、跳绳、掷手榴弹和射击等方面的体育活动时,曾详细地描述道:“看了红军爬墙、爬杆和攀绳,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报纸因为他们行动敏捷和爬山迅速给他们起了人猿的绰号” 。 八路军三五九旅的指战员在王震旅长的领导下,进驻南泥湾,一面参加生产劳动,一面开展军事体育训练。在王旅长的指示下,他们组织体育训练班,培养体育积极分子,对战士们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军事体育训练,把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不少新战士经过3较短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很
5、快掌握了投弹、射击、刺杀技术,以及武装爬越障碍和携枪跑过天桥等项本领。不少人获得了“贺龙投弹手” 、“贺龙神枪手”的光荣称号。 长期的实践证明,军事斗争需要体育技能。在红军长征时,许多指战员由于不会游泳而影响战斗力,以至溺水而失去生命,给人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1941 年,朱德总司令接见一二师篮球战斗队全体同志时曾说:“游泳很好,很需要,我们八路军不光要会爬山越岭,也得会渡江河,打仗时会经常碰到的,游不过去就会发生危险。 ”因此,延安经常举行规模大小不等的比赛,不仅促进了边区机关、学校、部队人员游泳技术的提高,而且给军事训练提供了方便。1942 年举行的“九一”扩大运动会,比赛除了自由式、蛙式
6、、狗爬式泳姿外,还有多种形式的表演:骑兵武装渡河、步兵武装渡河、水中寻物、水中救人、潜水和跳水等。 二、陕甘宁边区体育的大众化 陕甘宁边区体育的大众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泛的群众性,二是体育项目的普及性。 边区体育是面向广大工农兵学商群众的。那种体育为少数人垄断,为少数人服务的现象是根本不存在的。陕甘宁边区不仅学生、干部和军人有权参加体育活动,工人、农民和市民同样有权参加体育比赛。1942年工人组织代表队参加“九一”扩大运动会,这在边区以外是不可能的。解放日报于 1942 年 9 月 9 日报道:“工人代表第一次出现在运动会4上是很光荣的,只有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地区,才会有这样的事情
7、,而在外面,运动会只是为少数人开的,工人没有参加的权利。 ”因此,参加“九一”运动会的工人代表队总干事江淋同志十分感慨地说:“在延安,甚至在全中国,工人有资格参加运动会还是第一次啊!” 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参加体育比赛和活动的人,上至中央首长,下至普通百姓,他们有工人、农民、军人、学生、艺人、公务员、市民和商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日本人、朝鲜人、蒙古人、回民、苗族人、藏族人等等。 在陕甘宁边区时期,成千上万的人们参加体育活动,使整个边区形成了一个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城镇、乡村、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都能在民众教育馆、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积极分子的组织下,根据各自特点和喜好,创造性地开展容易普
8、及的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既有节令性、习武性,也有游戏性的民间传统体育内容。正如朱德总司令所倡导的那样:“适时适地的提倡各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如军事体操、柔软体操、器械操、民间舞蹈、拳术、打球、赛跑、赛马、游泳、武术,使之普及到军民中间,造成风气,养成习惯,经常进行。 ” 三、陕甘宁边区体育的经常化 经常化,这是边区体育的另一特点。1942 年 9 月 5 日,董大林在解放日报上撰文:“我们虽然有了这些广泛的体育运动基础,但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向群众化的体育运动进一步发展。这就是说,大家5要运动,运动要经常。 ”同日解放日报刊登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运动要经常” 。陕甘宁边区的体育运动经常化表现是多
9、方面的。 首先是 1942 年开始推广“十分钟运动” 。这项活动内容包括:球类活动、柔软体操、太极拳、八段锦、金刚静坐法等等。运动灵活多样,参加者可任选一种,坚持天天练习。 其次是坚持节假日举行体育比赛,如“三八” 、 “五四” 、 “八一” 、“九一”等等,藉以广泛宣传体育,提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经常化。这在 1937 年 5 月 21 日苏区体委决定“八一”举行全苏区运动会的通知中就有所体现:“使体育运动成为广大群众的运动。使每个工人、农民、学生、红军指战员、青年、成人、儿童、妇女都能在工余时间到运动场上活动,真正使每个苏区人民更加有活泼、愉快、健康的身体。 ” 第三是坚持多种形
10、式体育锻炼的经常性。在延安城,每天早晨、下午和傍晚都可以看到人们成群结队参加跑步、做操、打篮球、排球、乒乓球和做游戏。这在当时已成为军民的习惯。春、秋以球类活动为主;夏天,成千上万的人们到延河里游泳;冬天,人们则在延河里滑冰。李富春同志说:“体育运动的种种方式不要限于田径赛、球类赛、角力赛,不要限制在运动场内,注意研究普及大众化的方式及场所。要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使之体育运动化,要把大众习惯的东西体育化。 ”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和他的夫人尼姆?威尔斯撰写的续西行漫记中,向全世界报道了当时陕甘宁边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情况,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起到很好的宣传6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7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