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妙用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会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它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 ,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 一、错误动态资源借题发挥,大放异彩 所谓“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有效地挖掘利用好这种动态资源,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认错” 、 “思错”和“纠错”过程中解决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探究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如:教学计算 38.22.7,有的同学得出的商
2、是 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 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 4 与除数 2.7 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2)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 (3)验算 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2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 10 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 10 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 10 倍,正确
3、的余数应把 4缩小 10 倍,得 0.4。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二、歧路动态资源追本求源,拓宽视野 课堂上,面对孩子们在解题思路上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这些“歧路动态资源” ,是把他们往预设的轨道上
4、赶,还是顺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深入地挖掘呢?选择后者是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牵着孩子们走,置“动态生成资源”于不顾,无疑又会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如9 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当学生根据“下一个算式的积总比上一算式多 9”的规律编出“9 的乘法口诀”后,学生甲说:“根据这个规律,我还可以扩充 9 的乘法口诀,往上扩充是 90=0,往下扩充是3910=90,911=99”正当我和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在夸奖这位同学聪明时,学生乙站起来质疑:“既然下一个算式的积总比上一个算式的积多 9,那么 90=0 有没有再上一个算式 ,积 0 又比谁多 9 呢?” “0比谁多 9”这个问题涉
5、及到负数。我想一语带过:“比 0 少 9 的数我们还没学过”没等我说完,见多识广的学生丙急切地说:“我知道!是负数,是-9 ”。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激活了全班同学的创新思维,使大家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从而推动数学课堂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 三、偶发动态资源即兴创造,化险为夷 如教学循环小数的意义时,教师按照课前的预设施教:讲故事,学生续说;找规律,猜图形。 “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下面的除法竖式呢?”我话锋一转, “请动手计算 79,58.61l 这两道竖式题。 ”随后,我把同学求的商 0.775.32727工工整整
6、地写在黑板上。“第一题的商从小数第几位开始循环?第二题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计划的那样推进,和预设的完全吻合。 “老师,我们学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啊?”一位同学突然一问,班上哗然了。孩子们都来劲了,纷纷举起小手:“学习像循环小数这样的知识,没多大用处” ;“我认为,刚才的竖式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器,免得浪费那么多的时间” ;“我不同意,如果学习确实需要,该花时间还是必要的”4;“用计算器多好!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去算。 ” 出乎意料的问题,打乱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一向自信的我有些发慌,但我马上镇静下来,竖起大拇指对着同学说:“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真是好样的!”随即,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把原先要在课堂上做的竖式题放到课外,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器完成;把课后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移到课堂。孩子们又投入到对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的探索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周一至周日、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还有学生站起来说“人都是从出生到死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可马上有人认为“这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因为人死了不能再复生” , “人死了虽然不能复生,可他还有儿子、孙子”瞧,唇枪舌战了!对于这类偶发事件,若坦然处之,并把它作为宝贵资源加以珍惜利用,就能化险为夷而绝处逢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越王小学) 责编 / 臧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