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与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上课开始,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状态,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愿望。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 图片展示,故事演讲,猜谜语,表演,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知识情趣化,静态情境动态化,生动活泼的呈现数学内容,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出示一个
2、木制的长方形框架,边演示边提问:“把一个木制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可能提出三种猜想:变大、变小、不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立即作出评价,而是由此引入新课:“把一个木制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变大了,变小了,还是不变呢?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借助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二、动手操作,提供探索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广阔的探索空间,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索新
3、知。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本质特征“平均分”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后,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给的正方形纸片,折出它的平均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不同的折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种折法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每一份的形状不一样,却都可以用 4 来表示?”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出:“因为都是把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了 4 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利用媒体,提供探索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计算机及网络使数学学习内容
4、和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应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习的方式。3例如,教学“年,月,日”时,以往的教学只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几张年历。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万年历软件,将课件制作成主页形式,学生可以随时调用万年历。你喜欢研究那一年的年历可以随时点击,并设计了一张小组合作卡。学生在组内自行分工,有人操作电脑,有人观察,有人记录。每个小组至少制出四至五张合作卡,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有的研究的是过去的年份,有的研究的是未来的年份,通过交流学生感受到:无论是
5、过去还是现在,一年总有 12 个月,31 天的月份总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30 天的月份总是四,六,九,十一月份,而二月有时会是 29 天,有时会是 28 天。由于万年历提供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可选性大,学生也乐意去寻找,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主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主动探索,从中找出普遍规律,也使学生体验到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适合自主探索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多种感官参与,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促使学生勇于自主探索、乐于自主探索和善于自主探索,真正成为自主探索活动的主人。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富裕县实验小学) 责编 / 吕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