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轻松学歌谣 快乐学英语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一言堂”逐步过渡成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各抒己见、相互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日益显现出其勃勃的生机,但冷静思考,也不乏“貌”似“神”离的现象。 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一、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重要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课堂教学气氛变活跃了。但是,透过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背后,我们发现一些数学课堂缺乏主观上真正的合作意识,主动性差,坐享其成,表面热闹,思维不动等过分
2、追求“观赏价值”的合作。细细品味,主要原因表现为: 1.个别优生的活动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活动。每个小组里的优生是合作学习方式的“弄潮儿” ,他们凭借优势,尽情地表现自我,而那些学困生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 2.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优生的发言具有绝对权威性,学困生则成为合作学习的旁观者。因而,讨论是不充分的,学习信2息的传递也往往是单向的。 3.学困生的弱势地位,使其无法完成需要承担的合作任务。没有分工合作,不能完成合作任务,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影响小组的合作进程,影响学习成效性。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小组成员的学习自
3、主性。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操作者、发言人等,并且应该轮流担任。 2.强调成员之间的平等协作。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各自的观点,发表不同看法,引发争议,产生思维火花。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虚心接受;学会积极参与,不但自己积极完成承担的任务,而且应帮助其他成员。 3.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成效性。合作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学困生的探究学习。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组内的优秀生应伸出援助之手,及时帮助“学困生”扫除学习障碍。尽可能多地给予学困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以此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关注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自主
4、探究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流。但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有效性如何呢?我们进一步反思这个问题,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3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 1.缺乏基础性 虽然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活跃,但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这种活跃只是表面形式,有的学生根本不知做什么、探究什么、如何探究。 2.缺乏互动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并且多数的探究活动也只是小组内个别学生的“个人表演” ,其他学生只能盲从于这些学生的活动,探究活动肤浅而无实效。 3.缺乏创造性 有些教师为了增强自主探究的成分,不论什么问题都要求学生去“探索” ,这样的探究怎么能激
5、发起学生的创新火花呢? 4.缺乏开放性 教师虽然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但还是打断学生的思路,试图引导学生回到教师预设的答案中,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 。这种活动显然不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途径地去打开思维的大门,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与发展。 探究学习不仅要模拟科学探究之“形” ,更要渗透科学探究之“神”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做好自主探究活动前的充分准备,为学生有效的探究活动奠定必要的基础保障。 2.
6、鼓励质疑 把“质疑”放在学生进入探究活动前,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创4新火花,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打开思路,充分显示“质疑”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所起的特有魅力。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通过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变化引起周长的变化这一特征。这时教师提出:“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想法呢?”一下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纷纷质疑:“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宽有什么关系?” 、 “长方形的长、宽的变化引起面积怎样的变化?”等等。在这样的质疑过程中,自然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有益于数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提高自主探究活动的效率。 3.交流方案 在学生进入自
7、主探究活动前,我们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探究的方案与策略,即从什么样的角度探究、选用什么样的学具、达到什么目的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开发思维,从而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探究策略。 4.互动互助 我们要根据学习内容,合理的设计合作时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如学习“长度单位”时,学生进行探究的目的在于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仅靠学生个体的能力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在操作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而在合作中,群体的力量真正体现出来了,有的学生用硬币测量数学课本的宽,有的学生用曲别针测量,有的学生用小木块测量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想到:“同样的书,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学生的思维迸发出了火花。 总之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5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究,更需要每一位有志之士不断的去实践,去反思。 (作者单位:山东省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 责编 / 臧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