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台湾政党体制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摘要】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倍受世人关注,本文从台湾政党体制的历史沿革出发,根据相关政治学原理知识,根据台湾岛内的具体情况,大致挖掘出几点台湾政党政治的将来发展趋势.从而给我们制定对台政策提供一点参考,也算是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出一份小小的力量吧. 【关键词】政党 政党体制 国民党 民进党 台湾岛内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这在台湾岛内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近年来台湾岛内政局持续动荡和复杂多变,乱象重生。如何透过各种复杂的现象挖掘本质、把握台湾政治的发展脉络?从而针对具体情况,我们大陆能够更好地制定对台政策,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本文就是想从政党体制层面上来探讨一下
2、。 一、有关政党和政党体制的政治学理论 在政治学里面,关于政党的内涵难以形成共识,站在不同的角度,侧重点不同,对政党的理解也会有偏差。有些学者认为政党是为了选举或者竞选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而有些学者认为政党是为了谋求官职而建立的组织。毫无疑问,这些关于政党的认识不能说错,但都是“片面的真理” 。从实质上讲;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2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个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而政党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党行使政治权力或干预政治的一种政治制度,其主体就是政党。政党体制一般分为竞争型和非竞争型两大类,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两种体制
3、可以互相转化。 政党体制的稳定与否关系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现状。因此,对于台湾岛内的政党体制是如何发展而来而又将向何处发展有必要进行研究。 二、台湾岛内政党体制的演变 一般认为,从 1949 年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以来,台湾岛内的政党体制大致经历了威权型一党制历史时期、一大一小不完全竞争的两党制和多党竞争到蓝绿两大联盟对峙的如今格局。 (一)威权型一党制历史时期 1949 年国民党在其发动的国内战争中狼狈狂败,不得不放弃大陆隐居台湾。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继续实行党权高于一切,垄断一切,决定一切,以党代政的“党国体制”政策。台湾地区从政府的政策制定、组织动员到人事任免,一切重大问题均由国民党全
4、会或中央常委会决策,国民党的地位高居行政、立法、司法机构上,其指定的决策方针均以党的“决议”和“总裁”指示的方针,通过各级党务系统交付各级行政部门实施执行,国民党全权掌控岛内的各种政治权力资源。虽然此时存在3着合法政党“中国青年党”和“中国社会民主党” ,但一直是有党无权,只是国民党向外界展示其民主的一种装饰品,而且这些政党的组织和活动都受到国民党的控制,各种要求组建新党的势力都遭到了打击,台湾岛内在国民党高压的专制下处于一种寂静状态。 (二)一大一小不完全竞争的两党体制蒋经国执政后,在国民党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在维护“宪政体制”和厉行“民主法制”的大原则下,实现“民主政治制度” 。生
5、老病死是政党中的官员也逃脱不了的规律,岁月的流逝使国民党党内出现了年龄老化缺乏活力的现实,而且台湾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大批中产阶级,他们也极力要求政治上分享权力,抵制国民党一党专政,特别是一批地方选举出来的台湾本省的政治人物。面对如此的压力,蒋经国审时度势,利用镇压和政治收买及自由化的手段来缓解压力,提拔了一批台湾本省籍政治人士,努力实现国民党党内本土化。1986 年民主进步党的组建宣布了国民党多年的“党禁” 、 “报禁”高压政策的破产。解除“党禁”以后,岛内形成了一股组党热潮,政党数目急剧增加。除民进党外,还有中国自由党、民主自由党、中国民主正式党、工党、中国民众党、劳动党、和平统一党、自由
6、民主党等。但是除了民进党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外,其他多为不具备完整形态和规格的小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政治影响。这时的两党体制,也只能称的上是不完全竞争体制。主要是由于竞争目标的不开放。“国民”大会代表与“立法委员”的选举都只是局部的增额选举。选举的结果当然也影响不了国民党掌控占绝大多数议席的老代表的事实。 (三)多党竞争到蓝绿两大联盟对峙的政党格局 41989 年,由于不满国民党中央对“黑金”的包庇与李登辉的统独立场,加上受国民党主流派的打击,以国民党籍的“立法委员”赵少康、郁慕明为代表的国民党党员在国民党内成立了一个色彩鲜明的次级团体“新国民党连线” ,并于 1 9 9 3 年正式脱离国民党,
7、另立新党。这是国民党退台以来的首次出现的公开分裂,从此,台湾政坛一些地方出现了国、民、新三党之间的竞争。但新党在“立委”和“国大代表”的选举中,仅仅局限于台北市,其力量并未扩展到台湾全岛。并且随着民进党的发展和壮大,1998 年以后新党的力量急剧下降,并逐渐走向泡沫化。在 2000 年“总统”选举中,由于原来同属于国民党的连战和宋楚瑜同时参选,分割了属于国民党原有的票源,双双落败,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执政,台湾实现了政党轮替,国民党执政 50 多年的历史走进了坟墓。选后,国民党又一次公开分裂,力量进一步下降,台湾出现了国、民、亲三党竞争并主导台湾政局的局面。这一时期,多党竞争成为台湾政坛上的鲜亮的
8、特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台湾政坛上的多党竞争的出现主要源于国民党的分裂,由于国民党、新党、亲民党原本一家,在政策观点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在意识形态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方面,因此在角逐台湾“总统”竞选过程中,他们会形成一种联盟关系,既是“泛蓝”阵营。2004 年的“连宋配”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民进党为了增加对付“泛蓝”阵营的筹码,决不会孤军奋战,而是怀着“台独”的意图,与以李登辉为“教父”的台湾团结同盟及台湾建国党联合组成“泛绿”阵营。 “蓝绿”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将贯通于台湾岛内的整个政坛生活。 5三、台湾政党体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遥看岛内,蓝绿两大阵营为角逐 2 0 0 8 年台湾“总统”大
9、选,都在忙碌着互相对骂和攻击,特别是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和以谢长廷为首的民进党更是相互揭短, “特别费案”更是闹的沸沸扬扬。一个想夺回政权,一个想保住政权。为了选举,政党之间分化组合,政治生态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呈现给世人的更多的是杂乱无章的各种政治表象。然而静思可知,台湾的政党体制有其固有的发展趋势。 1、从“总统”选举中可以明确看出,台湾政治社会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二元化结构。由于国民党和民进党的谋划操作,台湾社会出现了“泛蓝”和“泛绿”两大严重对立阵营。 “只问立场,不问是非”的情感线将会成为台湾政坛的普遍现象。 “省籍矛盾” 、 “ 族群矛盾” 、地域上的南北对立更会进一
10、步发展。而且,将来无论是国民党执政还是民进党执政, “朝野”两党的对立不会消失,而是双方会更 多地设置障碍。政党以及民众之间的对立情绪随着不断出现的事件仍会更加针锋相对。台湾政治社会的二元化结构会是台湾社会的一个不争的社会事实。 2 、两党主导下的多党政治格局基本形成.毫无疑问,国民党和民进党是台湾岛内政坛上最有实力的两大政党,将会主宰台湾社会的也非此两党莫属。长期以来,受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的政党政治影响,台湾一直有提倡两党政治的呼声,但是由于国民党的打压和缺少必要的选举制度的配合,两党制一直没有完全形成。但是种种迹象表明;6台湾社会两党制绉型已经出现端倪,并将向着完善的方式发展。
11、“国会”改革议席减半“由 225 席减到 113 席” ,选举制度由“复权选区一票制”改为“单一选区两票制”等这些政策都对台湾的两党政治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不可否认,台湾岛内的政党政治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呈现出两党主导下的多党政局。 3、各政党的政策趋向“向中间靠拢” ,台湾岛内的选举核心价值文化的形成还需要时间。尽管台独势力不断发展,但无论台湾局势如何演变,大多数台湾民众是反对陈水扁主张台独的,这一点已经被“320 公投”的失败充分的证明了。各种民意调查都显示,赞成“急独” “急统”的是极少数,大部分民众赞同保持现在的和平局面。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民众结构形状是各政党为了赢得选举执掌政权
12、不得不考虑的现实。于是必然会出现“向中间靠拢”的突出政策现象,目的也就是去赢得大部分的支持。同时,台湾岛内的选举核心价值文化还远未形成,而是处在一种深刻的变化当中。 总之,从台湾岛内政党体制的历史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将来会出现的某些趋势,这对于我们认清台湾政治情况,制定出符合台湾社会的对台方针政策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台湾问题,中国的核心利益是统一,政党体制的变化肯定会给两岸关系带来影响。只要我们正确判断各种发展趋势,不被表面现象迷惑,我们就能更好地推动“一国两制”向前发展,打破台独分子的“台湾建国”梦想。我们坚信祖国的统一就在不久的将来。 7参考文献 1 吴文程主编,政党与选举概论,;无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年 1 月初版 2 孙代尧, 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 1 版 3 刘云丽, 美国政治经济和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8 月第 1 版 4 彭付芝, 台湾政治与经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年 3 月第 1 版 作者简介:高斌,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港澳台问题研究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