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7626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一、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 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 10 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2、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加减混合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教学给我如下启发:1、通过创设情景学生自主探讨竖式的写法,培养了学

3、生的迁移类推能力,通过交流探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能力。 2、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发展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5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的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会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这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4、少)几”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画图、电脑演示等直观操作手段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体会到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本质上仍是求两个数的和(差) 。在课上的教学设计形式丰富多样,能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本课一开始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动画引入新课,非常自然,并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整节课的思路清析,过程流畅。我觉得孩子基本上掌握得不错,也能联系两个数比多少的方法来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虽然孩子说得可能不是很到位,但是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_例题教学中,我把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放到

5、比较突出的位置。每个学习环节都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从观察图画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哪个是多的量,哪个是少的量,要求的是多的量还是少的量,并且在完成之后请学生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析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量的关系的理解。启发学生用视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注重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在例题后面的练习题中不再有摆花片这样形象的动手操作过程,但我仍抓住条件让学生明确是谁和谁在比、比的结果是怎样的、怎样求,理清思路再让学生下笔列式计算。整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地

6、进行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看,设计意图基本实现,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效果良好。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认识多边形教学反思今天我上了一节教研课认识多边形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通过数边的条数判断多边形的方法。我定的目标有 4 条:1 能回忆起已经认识的图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认识边。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四边形,能作出正确判断。3.通过自主分类,认识五边形、六边形,知道多边形的命名方法。4.参与图形的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认识多边形这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7、的。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边数,使学生知道还可以图形的边数来分类、命名,并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观察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对这些多边形有一些感性认识。使学生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知道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名称,能认识这些图形,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来分一分这些多边形,将这些图形分成三类。然后有他们自己给这些图形取名字,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它的名称。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我先通过生活中一些物体,如伸缩门,栅栏,楼梯扶手,让他们去发现这里面都有一个共同图形叫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拿出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观察

8、它的形状特征,闭上眼睛在大脑里想象平行四边形的样子。接着,比较孩子们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大小,高矮,长短都不一样,但什么是一样的?孩子们发现的很到位,上下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也一样长-只是简单让孩子们去了解了一下,没有深入去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接下来,让他们去比较平行四边形与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有什么不同?以此来衬托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孩子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解释说,平行四边形比长方形歪,不像长方形是直直站着的。这个解释也很有道理,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记住平行四边形的样子。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我就让他们学会判断,给出了不同的四边形,让他们找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并说出理由。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9、。学会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在课本中没有要求,但在一些练习中,却发现很多让画平行四边形的题目。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简单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在方格纸或电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并让他们说说画平行四边形一定要注意什么?上下两条边的格子数要一样。先确定出 4 个点,在连线。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孩子们也容易掌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画时,我一一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孩子,就及时给予指导,示范。孩子们画的都很认真,画平行四边形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点。以后多练练,肯定会好很多的。也会加深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_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创造性拼

10、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自己的求异思维,拼出图形。这一过程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发展与升华。我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在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热情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书上的图形之外,他们还拼出了小动物、火箭、飞船、茶壶、机器人、房子、蜡烛等等,有一个孩子还用七巧板拼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图形托起明天的太阳 ,还有的拼成了悯农 百花齐放 。让学生参观、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

11、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通过本节教学,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生用七巧板自由创作图形中,充分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鼓劲学生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鼓劲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在后续的创作中可以添加其它素材,使它成为一幅意义完整的画,

12、在这样的课程中,激发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力。三、表内乘法(一)认识乘法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我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铺垫。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我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练习反馈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2、3、4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教学 2、3、4、的乘法口诀时,在教学中我没有对编乘法口诀进行引导,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

13、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再对照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对口诀进行解释,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采取提问、对口令等形式进行记忆。通过教学我体会到关于乘法计算和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关键。只有学生对乘法意义有了明确深层次的认识,乘法口诀中积的推导,乘法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才能迎刃而解。教学时,不光要让学生知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更要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理解加数中加数和相同轨数的个数与乘法中因数的关系。采用改写算式(加法改乘法、乘法改加法) 、看图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摆图开写算式、自编应用题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_5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的效果不错。我没有按书上的

14、图片进行教学,而是举了个:我们每人都有 2 只手的例子。课堂上学生学的十分到位。最后让学生自学例、例的情境图巩固加深理解,效果很好。因为对乘法意义教学比较到位,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又比较注重学生对图、口诀、算式的理解,既对几个几相加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时所遇到的阻力很小,学生对“有两组同学,第一组有 5 人,第二组有 4 人,一共多少人?”和“有两组同学,第一组有 5 人,第二组有 5 人,一共多少人?”能够准确在进行列式。乘加、乘减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就紧紧围

15、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6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我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根据数字,教师放手让学生合作编口诀,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整理知识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能成功编写口诀,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16、,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四、表内除法(一)平均分一教学反思在准备过程中我感觉最关键也是对我来说最困难的是对教材的解读,因为理解平均分是学生以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平均分呢?因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是有限的,他们不会根据定义想问题,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对于“8 个桃,每()个一份,分成()份”这样的话很难说完整。也就是说,我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进行预设,所以上的第一堂的效果很差,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知道怎么思考,就连本堂课的重点“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这句话都不能说完整。平均分二教学反思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次让学生进

17、行操作。把平均分物化成看得见、摸-_得着的材料。教学一开始,就是学生的操作:把 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个人该怎样分?在这里,未做任何提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水平去分,在交流中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表示“平均分” 。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平均分物品,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三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引入体会平均分到练习应用,我都设计了有趣的生活情境,从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在小组内、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18、认识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 。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认识除法教学反思认识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考虑到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习除法会感到困难,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努力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在新课伊始,教师就揭示“除法” ,了解学生对除法的掌握程度,当然学生也从不同的角度去描

19、述了他们心中的“除法” ,这样就激活了学生最近的认知区域,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 ,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本课上完后,虽然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理解其含义。因而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多次给学生积级的情感支持,让学生体验到掌握一种新方法的快乐。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这节课

20、是计算课,如果都采用单一的练习,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主线图“小朋友打乒乓球” ,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例题。之后,再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来解决问题。特别关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的基础上,交流与分析想商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法。这样即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图、声等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是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_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这是一节计算课,学生容易感觉到枯燥无味,所以上

21、课时我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创设了猴妈妈分桃的情景,我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求商方法,讨论:共有几种求商的方法?然后小组代表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留给学生细心观察、自由交流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带来了探索新知的乐趣。这样教学也有效地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出求商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这样学生比较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掌握和理解,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巩固拓展时

22、,我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学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在游戏中相互启发,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教学过程过渡得太快,例如让学生感受线段是直的,一定要让学生摸,观察,还可以叫个学生到讲台上把线拉直,然

23、后要让学生感受两个端点,接着将线放在黑板上,画出点线段。然后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再用尺子画出线段。这节课有两点发现:1、控制学生活动,练习,操作的时间.,可以规定在一定时间内 ,到最后十秒时,学生们一起跟着倒数。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效果。2、可以适当增强一些难题,例如数线段,画线段.适当增加难度,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1)、学生充分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这把赤字的长度单位);(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 1 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 1 到刻度 2、有刻度 2 到刻度 3、有刻度 6 到刻度 7、有刻度

24、 12 到刻度 13、有刻度 17 到刻度 18等;(3)、以小组为单位量纸条的长度,有从刻度 0 开始量起、有从刻度 1 开始量起、有从刻度 2 开始量起、有从刻度 4 开始量起等。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知识,个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认识米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

25、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我为学生设计-_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 1 米的概念。 (1)让学生用厘米去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说说有什麽感觉。接着老师出示一把米尺,问用这把尺量感觉怎么样?再告诉学生这就是 1 米,并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张开两臂比划着 1 米大约的长度,亲自体验一米的长度。(2)小组合作,用米尺量出 1 米长线。每个学生都拉一拉线的长度,感受一下一米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再张开两臂比一比。让学生然后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概是1 米。(3)在用米尺量的过程中体会米与厘米的关系,再

26、通过比较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进一步的使学生认识到,用米做单位是量比较长的物体。(4)在地上画出 3 米、5 米的长度,让学生亲自走一走,体会几米长的长度。存在不足。1、米尺、1 米长的线应该多准备几份,这样学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米的长度,也加深了学生对米的认识。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或偷偷的玩,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一些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让学具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

27、,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 1米的概念。我们身上的尺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因此本节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对这节课学生们很感兴趣,原因是,能从自己熟悉的东西入手,测量一搾的时候,孩子们都能用

28、自己的尺子量好,一庹的时候,之前量过了,所以就一带而过,关键是一步的距离,孩子们不太清楚,我就带领学生量,课堂时间有限,我就量了 2、3 人,之后的学生都想试一试,我不想扫了学生的兴,就在教室里,把米尺放在地上,找好标准,孩子们都认真的排好队,一个个量完回去填写,然后再干自己的事情,我还以为会一团乱呢,其实,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了,他是知道要怎样去做的!本节课我分两个部分来进行教学:一是认识“身体尺”,二是用“身体尺”量。课的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用尺,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量出数学书长大约是几厘米?“激活-_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回忆可以借助“身体尺”测量。接着让学生动手相互测一测自己身体上的一拃、

29、一步、一庹、一脚大约长多少厘米,初步建立“身体尺”的概念和空间观念。在测量过程中,我也巡视着,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孩子和有测量方法有误的孩子,提高测量操作活动的效率和准确性。然后让他们估计大约几拃是 1 米,大约几步是 1 米,大约几脚是 1 米等等,明确了身体尺与 1 米长度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在应用身体尺时有效估计测量结果。最后让他们用身体尺去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让他们意识到需要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测量,培养灵活应用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的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让孩子们感受身体尺会因人而异,运用身体尺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身

30、体尺的局限性。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玩中学,学中乐。但课堂纪律教乱,没有一定秩序,这一方面,我在以后应该注意。7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探究,自编口诀。学生已经学过了 1 到 6 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画图,再写算式,最后自编口诀。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2、利用规律速记口诀。7 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

31、。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和生活常识来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3、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生、生生对口令、看谁算得快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4、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习新知,并结合已经有的经验自己总结 7 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自编并熟悉乘法口诀而感到很高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课外延

32、伸都进行了很好的关注。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合作、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用7 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本课课前我着重了解了本单元教学目的,知道了与前面本单元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交替进行。这样安排,是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所学内容的特点,注意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新内容,不断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迁移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

33、、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用口诀求商,所以在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只需做个引导着,旧知的迁移、再现能过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前导入以复习入手,用对口令这种游戏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寓教于乐既能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用 7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题,由于没有教学挂图,因此课前我将例题中的两道题抄写在黑板上,指名读题后理解题意,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启发,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 7 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求出商来。学生在有 6 的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

34、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是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想想做做”着重练习两方面内容:一是练习 7-_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是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环节的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目的的强化了学习重点,分解了难点。如:我一共出示了 3 句 7 的乘法口诀,前两道让学生独立说出 2 道除法算式。最后一句提高难度,问学生:根据一句口诀只能说出两道除法算式吗?学生回答:还能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即共 4 道算式。由此可见,学生不仅能将本节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深化,还能将前面所学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训练。练习同时还注重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儿童应用除

35、法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练习形式的多样,激旧知的复习为学生顺利的运用 7 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也便与学生把已有的求商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激发了儿童的兴趣;练习内容的开放,锻炼了学生的思维。8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教材方面, 8 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7677 页的内容。在学生已有 17 的乘法口诀经验的基础上学习。重点是使学生理解 8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 8 的乘法口诀,能运用 8 的乘法口诀求积。难点在于编制 8 的乘法口诀并记忆、发现口诀的规律以及记忆口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自主的经历 8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寻

36、找 8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的运用 8 的口诀进行计算。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8 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由于前一节课学生学会 8 的乘法口诀,掌握相邻每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在理解口诀的基础上记住了 8 的乘法口诀,懂得了记住各种口诀的方法,这些给用 8 的乘法口诀求商奠定了基础。学生已经学会用 17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因此今天学习用 8 的乘法口诀求商队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最后,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于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之处,这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

37、鼓励,赞扬敢提问题的勇气,然后再给予点拨和启迪。总之,教师只有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9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 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了 1 至 8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这之前经历了多次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自己总结 9 的乘法口诀的能力。所以编口诀并不是这节课的难点内容。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变重知识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来实现课堂的科学化、自

38、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9 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建立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 、 “是什么” 、 “怎么办” ,蕴发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氛围,首先,要营造爱的氛围,把教学过程作为能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因此,课堂中教师不以

39、权威者和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可爱的。其次,必须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环境,让老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研究。乘法口诀表教学反思 -_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背一背 1的乘法口诀,由“几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引导学生想象:把的乘法口诀组合的一起,会是一个什么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乘法口诀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表象,并在前面学习了的乘法口诀表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在头脑中画一个的乘法口诀表,了解乘法口诀表的规律,为下一步发现乘法口诀表的规律做个铺垫。 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其中的规律,然后小组

40、分别汇报自学结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拐弯看,发现规律。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大多数学生能利用规律有条理地记住全部口诀。但仍有少数学困生不能记住口诀,需要进一步利用结对子来帮助。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上网查资料.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只要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就行了.由于该课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说是纯粹的练习,花头劲不多.所以课的一开始以看算式说得数,为下面做铺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同时也出示了连加、连减,利用以前的知识导入了今天的新课,教学这节课时,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实本课的内容也

41、不难,完全可以放手,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一句名言,他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讲解例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新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题目时总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而我只能做为引路人,带领他们往更深的地方进攻.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