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心理六字优化训练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长沙市周南中学 王剑湘摘要反思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管理者(老师)与被管理者(学生)之间不能达到心理认同:管理者认为自己尽心尽责,处处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为他们设计好“应该怎样”,而学生则不以为然,认为老师并没有顾及他们怎样想,需要什么,甚至用分数作为管理法宝,用权威来压制他们的好奇与冲动,这样的管理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反抗,管理的效果可想而知。本文拟简要分析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元心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指导意义,提出班级管理中元心理优化训练的模式,进而探讨元心理优化训练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关键词元心理优化训练 反思、调整、优化 班级管理 实践学校开
2、展教育教学工作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因此班级管理就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有序、积极、团结、协作、求进的班风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混乱、无序、无目标、无协作与上进心的班级则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精神,极易导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破罐破摔的恶性循环,班主任穷于应付,忙于琐事,吃力而不讨好,事倍功半。反思我们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管理者(老师)与被管理者(学生)之间不能达到心理认同:管理者认为自己尽心尽责,处处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为他们设计好“应该怎样”,而学生则不以为然,认为老师并没有顾及他们怎样想,需要什么,甚至用分数作为管理法宝,用权威来
3、压制他们的好奇与冲动,这样的管理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反抗,教师也因累生烦而疲于应付,管理的效果可想而知。究其实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均对自己的认知、情意等领域缺乏反思,也就是对自己的常心理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反省、调节、监控,乃至优化,因此也就无法在管理上实现超越,并走向最佳。心理学认为:需要产生动机。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行为的源泉。要使管理有效,就必须使管理者、被管理者均处于自觉主动的心理状态。调动师生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的过程就是元心理优化的过程。元心理优化训练是指人对自身日常心理现象进行自我观照、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优化的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是人所
4、特有的人脑的高级机能。元心理理论认为: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主体为满足心理发展需求而表现的一种行为方式,失去这一方式,人的心理就难以发展。学生拒绝接受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消极应付的实质都是心理发展得不到满足而表现的一种行为。造成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一为管理的要求与方式使学生难以接受,进而形成认知障碍而产生心理上的抗拒;二是管理过程中忽视主体的内心需求和个性长处,从而挫伤学生主体意识与积极性的心理。当管理的心理过程不能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时,学生被动心理会使他失去尊重的心态,它压抑着元心理的发展。因为年龄心理的特点,决定着青少年的元心理发展必须以获得成功、自尊为基本条件。有成功和自尊的良好内心体
5、验,就必然产生追求新的成功和自尊。为了新的心理需求,矫正原来心理上的某些不足,就能成为不由自主的自觉行为。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又将极大的感染教师。因此,只有对师生元心理进行优化训练,促使他们元心理与常心理的矛盾斗争,提升心理发展水平,才能切实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元心理优化训练在班级管理中的模式如下:学生心理目标认同参与管理反思、调整、优化目标达成愿意接受 学会做人 角色转换 成就感 充满信心 努力学习 批评与自我批评 归属感成功欲望 积极活动 自我管理 责任感 团结协作 出谋划策 新追求 管理模式教师心理提出目标组织实施反思、调整、优化目标达成 切合实际 制度措施 尊重学生 成就感 激发兴趣 设计
6、活动 整顿班风 责任感 诱导欲望 创设氛围 注重反馈 新目标坚定信心 培养班干 调整目标重非正式群体 改进措施自我批评元心理六字训练(反思、调整、优化)自然地融于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促进师生元心理品质和技能提高的同时,优化班级管理,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调动师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一、创设新型的班内人际交往环境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概括为“交往”,提出传统意义上的教和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可以说,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班内如果形成了民主
7、、平等、融洽的交往氛围,就能使每一个成员心情舒畅、愉快,都积极投入到班集体生活之中,使班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不仅需要班主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来关爱学生;也要班主任在同学中努力倡导团结协作的精神,并高度重视对班内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班主任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班主任良好的思想品德、学识、言谈举止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更是不容忽视。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有着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他们每一个人都十分关注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反应为转移。如果班主任能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处处给学生以热情的关怀和鼓励
8、,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我需要些什么?学生就会感到班主任平易近人、可亲可敬,从而乐意接受班主任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就容易认同班级管理目标,走进“亲其师,信其道”的状态。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学生才能因受人尊重而充分体现出主人翁意识,与老师平等交流意见,积极地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就目前来说,独生子女占大多数 ,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因此,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转换、移情、自省、批评等多种方式学会用辨证的思想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合作,明确责任,诚信做人。班内非正式群体同样不可忽视。首先要
9、认识到在班级中自发形成的小群体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对满足学生交往的心理需要、丰富班级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要根据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分类指导。对那些积极向上、兴趣爱好一致而结合起来的小群体,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指导,使其在班级建设中发挥作用;对那些玩心重而不热心集体活动而结伴的小群体,班主任有责任教育他们关心集体、诱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对于那些学生小群体存在的消极、懒散、违纪等不良现象,班主任要花大力气及时进行教育,特别要注重做小首领的工作,引导他们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三类小群体在班级中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此时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一味压制或分化等措施,因为这样做极易造
10、成小集体与老师的对抗,深化矛盾。为了促成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的形成,不管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还都必须学会倾听的技术。这一点对于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切忌轻率评论、匆忙定论,只有在听取多方意见、了解一线信息的基础上,一语中的,才能掌握管理的主动权。当教师用博大的胸怀来宽容学生的过错时,便能使他们内心充满自责,继而主动承担起义务和职责;当老师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坦诚地说“是老师错了”,学生反而会被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所折服。可见,在管理中对元心理品质进行优化训练,是改善班内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因素,它能使师生心心相通,心通就能理达,理达便能意行,意行就能使德育工作见
11、效,这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二、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1、 确立先进的管理观念,重视人性管理。班级管理工作不比其他,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鲜活的个体, 所以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来组织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在管理上发挥班主任的指导功能,重视养成教育,逐步实现由扶到放:另一方面,要走向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强调“三自”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还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协作与奋斗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自信教育、个性教育等等,将生命注入德育,让管理富有
12、成效。其次要重过程管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滞后性。如果我们过分强调结果,就可能助长形式主义,做表面化文章;也容易使学生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某个结果而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如果我们重视过程,尤其重视学生转识成智能力的培养,就能为我们的学生注入发展后劲,使之终身受益。2、 班级管理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度。目标是集体发展的前景。它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智能发展的旺盛时期,同时心理上却不成熟也不稳定,是可塑性最大的黄金期。班主任向他们提出班级管理目标,就可以激发他们有所追求、有所向往,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行动。这对学生个人成
13、长和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管理目标是指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三种。这三种目标是相互衔接、完整的教育要求体系。因此在制定班级目标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简化到一标到底!必须紧紧围绕远景目标,逐个分阶段、分层次地、由近及远的去实现,以此推进班集体不断前进。向学生提出目标要实事求是,符合班级的实际,不能好高骛远,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在广泛征求学生干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忌想当然的个人主张;目标要明确、具体、生动、富有鼓动性,要能唤起学生内心的冲动与欲望。实现目标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实现目标的期限不能过长,以维
14、持学生对获取成功的信心;二是一个目标实现后,班主任要对学生已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尚存在的不足或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并及时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要让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激发新的成就动机,同时深感面临的挑战,使他们时刻充满斗志。3、 精心选拔、悉心培养班干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优秀班主任无不认为: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干的选拔与培养。选拔干部时,既要坚持一定的标准,又要从本班实际出发,不能要求过高;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举意愿,切忌包办代替。培养时,要根据每个学生干部的特点
15、,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坚持“三自教育”,在工作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他们发挥创造精神,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待学生干部,特别是对待比较得力的学生干部,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要看到他们的不足,决不可放任不管或姑息袒护,以帮助他们提高在同学心中的威信。做这项工作很花费时间,但实践多次证明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道理。班主任在重视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时,也应注意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担任社会角色的机会,从中受到锻炼,更好的配合班级管理。此外,班级的管理也离不开各任课教师的支持。由学生所喜欢的教师帮着做一些摸底、协调、沟通的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
16、一潜在因素,支撑班级管理。4、 设监督机制,引正确舆论班集体的舆论是指在集体内占优势的、为大多数学生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通常以议论、褒贬的方式肯定或否定集体及其成员的言行。在一个班里只有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才能分辨是非,支持和提倡正确的言行、批评和制止不正确的言行,才能使集体更加团结、不断进步,并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最终达成班级管理目标。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它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论、行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共同的倾向和表现。良好的班风不仅能促进班级体的形成和发展,对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要向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及时地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
17、经常地开展评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竞争、平等竞争,在班内形成比、学、赶、超的求进风气;还可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专栏等集体舆论来指导班集体舆论,并经常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养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的习惯。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引进激励机制。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对学生往往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监督:每日三问,即在结束一天的学习之前,由学生向自己发问:我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了吗?我实现预定的目标了吗?我还有什么需要在明天加以改进?学生通过经常的自我反省,学会对自己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从而自觉、主动、及时的调整目标、修整计划、改进不足、落实行动,在自我调控的过程中内
18、化班级管理的要求。每周评论,即在每周结束之前,安排一次“全员会诊”大会,以小组为单位,就班内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落实措施、个人职责等展开充分讨论,由小组长进行归类整理,继而进行班内交流,必要时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在说说、议议、评评、辩辩的过程中达成共识,统一行动。建立家校联系制,实行家校联合的外在监督,即班主任与家长就学生每天的总体情况、优缺点及班级管理要求互通信息,也让学生了解教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这一做法对于平时不善言语和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尤其见效。当然,做好这件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首先贵在坚持,万不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半途而废,再说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人格魅力;其次写在本子上的每一句话都要慎而又慎,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忌相互告状。 总之,要通过各种活动、各种形式、各种措施来进行元心理的优化训练,进而引导班内正确舆论,促成良好风气的形成。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任何成功的管理不在于教师做的多与少,而恰恰在于能否调动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这就是元心理优化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我们能坚持师生元心理的优化训练,就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班级前进的双赢! 2004-12参考资料